高大肥胖女巨人图片(巨胖him)
- 1、她是世界第一巨人,14岁就高过姚明,18岁猝死,遗体至今未下葬
- 2、中国第一女巨人:身高2米36,摔跤后猝死,临终遗言:想吃饱饭
- 3、中国女巨人身高2.48米,一顿吃2斤,鞋穿60码,遗体至今封存完整
她是世界第一巨人,14岁就高过姚明,18岁猝死,遗体至今未下葬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中国巨人。根据史书记载,此人身高3米有余!若他举起双手,真的能与天公试比高。不过,因他生活的年代距今久远,并不十分可信。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可是货真价实的“世界女巨人”。她还未成年,身高就超过了姚明。如果她站起来,人们觉得身边仿佛多了一座小山。原本,她也有机会成为篮球运动员。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她与篮球失之交臂。出生之后,她一直不停长个。明明家人都是普通个头,为什么单单她就长成了巨人呢?直到多年后,这个秘密才终于被解开。
小巨人曾金莲“女巨人”巅峰时期的身高达到了2.48米,自从她出名之后,她的身高已经被我国权威机构反复测量过。这位女孩名叫曾金莲,她与一般女子不同,行动处并不似弱柳扶风。
如果仔细看曾金莲的成长史,能发现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与常人不同。不过,碍于其父母生活在农村,医学常识有限,并没有将曾金莲的“与众不同”放在心上。
1964年农历六月初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作为曾家第一位千金,曾金莲的出生给这个家里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10斤的胖丫头!”当时那个年代,婴儿体重超过8斤以上,都实属罕见,何况10斤的婴儿。
如果按照现在科学喂养的眼光来看,超过八斤的婴儿已经属于巨大儿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巨大儿的出生率在3%左右。曾金莲出生的年代,体重超过8斤的更少。曾金莲出生体重达到10斤,她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些。
虽然曾金莲的体型比一般婴孩大许多,不过,在她生长的年代,都认为是她吸收得好。就这样,曾金莲在湖南省沅江市南嘴镇余家村慢慢长大。直到曾金莲长到3-4个月时,母亲发现了她与其兄长的不同。
曾金莲的哥哥3-4个月大时,只需要吃一些母乳,就能吃饱。可是,到了曾金莲这儿,却饿得不行。母亲没办法,家里实在没有吃的给无牙婴儿。曾金莲吃不饱的时候,母亲只能再弄点稀饭。
曾金莲生活的村子里,几乎没有婴儿吃奶粉。母亲易雪梅也不懂什么科学喂养,她觉得只要孩子能吃饱就行。殊不知,稀饭里满满的碳水化合物,会对日后曾金莲产生不良影响。
就这样,曾金莲在母亲的喂养下长到6个月。婴儿一般到了这个年纪会出牙,父母们就可以让他们尝一尝味道更丰富的辅食。曾金莲到了6个月的时候,食量大增。可想而知,她的生长速度也渐渐快了起来。
曾金莲1岁的时候,她的身高已经达到了一米。一般来说,一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在76.5厘米左右,女孩一般在75厘米左右。如果幼儿生长发育过快,高度超过标准身高20厘米时,父母们就要十分警惕了。
因为,这或许是小巨人症的外在表现。可是,曾金莲的父母并没有将她长得高当做一件坏事。在他们看来,孩子长得高是因为吃得好。就这样,曾金莲再一次错过了矫正的机会。
力大无比当曾金莲长到2岁时,她的饭量也大了许多,她一餐能吃下一斤米饭,这已经快赶上几个人的饭量。就这样,曾金莲长得更快了。当她四岁的时候,身高已经与十一二岁的大孩子一样高。
这时候的曾金莲,又高又壮,还能干活。她能帮母亲抬水浇菜挖红薯,这让易雪梅十分开心。别人家的四岁娃娃还在父母身后蹒跚学语,反观曾家千金,力气已经抵得上成年人了。
曾金莲长到五岁时,她的身高已经1.54米,体重更是超过了82.5公斤。曾金莲与母亲站在一起,个头已经不相上下。她不仅肩能抗水,手还能砍柴。别人抬东西很费劲,她轻轻松松就能扛起100斤的东西。
乳臭未干的女儿,居然力大无比,简直如秦武王转世一般。秦武王虽然能举起千斤鼎,但他毕竟是一位已经成年的男子。而且他在举鼎的过程中,还伤了身体。反观曾金莲,年纪轻轻力大反而更胜一筹。
村里的妇女都十分羡慕曾家,孩子懂事早,还能干活。有一次,村里杀猪,几个成年人都抓不住的一头猪。被曾金莲堵住之后,轻轻松松地抓住猪尾巴,猪便不再动弹。
只过了一年,曾金莲的身高就窜到了1.78米,早已经超过父母的身高。曾金莲背着书包去上学,她站在人群中,母亲易雪梅一眼就能认出来。毕竟,曾金莲的身高已经超过了小学老师了。
虽然身高异于常人,但曾金莲的智力和爱好与普通小学生差不多。课下,曾金莲喜欢和同学们跳皮筋、踢毽子,不过,因为她个子比较高,玩起来没有其他同学灵巧。
曾金莲三年级时,身高已经达到了1.85米。可是,她的父母依然没有觉得任何不妥。又过了一年,曾金莲已经长到1.91米了。广州军区某部队不知从哪得到了消息,来到村里找到曾金莲。
他们想接曾金莲去广州体检,如果身体各项指标达标,就要培养曾金莲做篮球运动员。不过,母亲易雪梅并不同意。后来,来人做通了易雪梅的工作,曾金莲便去了广州。
虽然曾金莲的身高是绝对优势,可是,她年纪实在太小,离开父母无法独立生活。最重要的是,随着曾金莲年龄增大,她的体重逐渐增加。曾金莲的弹跳力开始下降,人也变得越来越笨拙。
万般无奈之下,曾秀莲只能退出篮球队,回到了老家。刚刚燃起对新事物的热情,却又被现实狠狠拍下。这是曾秀莲的幸运,也是她的劫难。
之后,曾金莲对篮球也渐渐失去兴趣,父母也不在她面前提了。曾金莲初中毕业时,身高已经2.27米了,早已经超过姚明的2.26米。让曾金莲父母头疼的是,女儿的体重已经135公斤了。
虽然曾金莲的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但是,曾金莲一餐实在太能吃了,一顿饭就要吃掉1.5-2斤米。即便是还过得去的曾家,也快要供不起了。当地政府了解了曾家的困难,每年为曾金莲提供千斤稻谷。
除此之外,曾金莲的衣服、鞋袜,父母也不用担心了。当地民政局为曾金莲特制了床,每年还额外拨款为她做衣服,湖南橡胶厂还专门为她做了3双60多码的大胶鞋。
因为曾金莲一直在长个,当地民政局光改床就改了3次。民政局最后一次为曾金莲特制的床,长度达到了8.5尺。为了保证曾金莲的身体健康,当地县政府还为曾金莲划拨了医药费。
当地政府解决了曾家人的燃眉之急,这让一家十分感激。有了当地政府的宣传,知道曾金莲的人越来越多。她不仅成为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有很多人从十里八村赶来看她。
每个站在曾金莲身边合影的人,瞬间都成了“小朋友”。不过,曾金莲依旧没有停止生长,她的身高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一天一个高度。身高快速增长,让曾金莲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曾金莲十四岁时,身高已经2.34米了,比姚明还要高,因为身体一直在不停生长,让曾金莲有点承受不了。虽然她依然吃得多、喝得多,可是,此时曾金莲的腰已经渐渐不能伸直。
更要命的是,曾金莲的双足也疼痛难忍。她已经不能长时间直立行走,只能使用拐棍行走。曾金莲也没有继续上学,她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无聊的时候,就看看书打发时间。
曾金莲的父母实在想不明白,两个人的身高都不高。曾金莲的父亲曾献毛身高不足1米6,母亲易雪梅才1.54米。曾金莲参军的哥哥和两个弟弟,身高都和普通人差不多。
虽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什么单单自己的闺女会长得如此巨大。难道女儿遗传了曾祖伯父?据老人们说,曾金莲的曾祖伯父身高超过2米。
不仅如此,他的臂力也十分惊人。据说,这位曾祖伯父活到40多岁,肩挑400斤大米走二里路都不用歇。眼看女儿身体越来越差,曾献毛夫妇便带着曾金莲去了医院做检查。
检查结果让一家人倍感意外,所有人都认为曾金莲的身高是正常现象。没想到的是,曾金莲生病了。因为身体不停释放促进生长的激素,让曾金莲越长越高。
巨人症曾金莲的父母十分后悔,如果早些发现女儿的异常,或许能让女儿少受些罪。原来,曾金莲猛长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都是脑垂体前叶上的一个肿瘤,体积达到10*6*4。正因为肿瘤的存在,让曾金莲的垂体激素分泌异常。
脑垂体原本分泌与生长相关的各种激素,若脑垂体形成腺瘤,就会导致倒垂体分泌激素增多。最终,导致身体软组织、骨骼、内脏器官发育过大。就像曾金莲这样,从出生到十几岁一直在不停生长。
更甚的是,过了青春期之后,还会继续生长。到了三十岁左右,机体就会出现衰退显现。比如四肢无力、并发糖尿病等疾病。其实,如果父母足够细心,巨人症能够得到很好治疗。
不过,曾金莲生活在农村,父母医学常识有限,导致她一直生长,无奈成为世界第一女巨人。
经过医生诊断,曾金莲患上了巨人症继发性糖尿病。当时曾金莲入院检查时,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等一切正常。她的神志也十分清醒,能配合医生做所有检查。
曾金莲自从被医生确诊为糖尿病之后,体质下降得很快。平日在医院里,曾金莲大多躺在病床上。随着她年纪渐长,曾金莲越来越不喜欢有人盯着她看。
曾金莲的脸型偏长,下颌骨增大且突出。同时,颧骨增大突出,鼻梁也比普通人宽。因为生长过快,让曾金莲的鼻梁有些许侧弯。与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不同,曾金莲的嗓音偏低沉。
到入院为止,曾金莲的第二性征依然没有发育。那时候,她的身高已经达到了2.41米。如果不是她脊椎有弯曲现象,或许测量出的身高会更高。曾金莲的手掌很大,仿佛一个大菜盘一样。
曾金莲坐直时,身长达到1.66米,臂长1.5米,体重130公斤。湖南医科大学针对曾金莲的情况,分别对生长激素异常分泌和糖尿病展开治疗。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曾金莲的身体有了明显的改善。
针对其脑部的巨大肿瘤,医生建议开颅手术。不过,那时候的曾金莲还未成年,面对风险较高的手术,她实在拿不定主意。长时间在外住院,也让曾金莲十分想念家人。
曾金莲向医院提出申请,想回家看一看。湖南医科大学的医护人员考虑到曾金莲的身体状况,建议她还是在医院住着比较好。不过,曾金莲还是执意想回家看看,医护人员也不便阻拦。
就这样,曾金莲从医院回到了家乡的小村里。天有不测风云,曾金莲刚回家没多久,因为突发脑出血,永远的离开了人世。曾金莲的生命时钟也永远刻在了1982年2月14日,离她十八岁生日还有7个月。
按照常理来看,逝去的人都要入土为安。不过,曾金莲的遗体保存了39年,依旧没有被火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曾金莲为了感谢湖南医科大学对自己的救治,无偿捐出了自己的遗体。
曾金莲是不幸的,她年幼时患上巨人症。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疼痛,还要早早承担起他人异样的眼光。不过,她也是幸运的。她有爱她的父母,还有很多好心人曾经毫无保留地帮助过她。
曾金莲虽然还未成年,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她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遗体,为医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为了帮助更多和她有相似经历的病患,曾金莲毫不畏惧。
迄今为止,曾金莲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她不仅身材高大,精神同样伟大。当她生命进入倒计时,曾金莲的心中并不只有自己。虽然她的一生都被生长的病痛缠绕,但是却将生的希望,撒给了更多人。
中国第一女巨人:身高2米36,摔跤后猝死,临终遗言:想吃饱饭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丫头是真的高!
2米36的身高78码的鞋子,走在街上简直是行走的景观啊!
但是别被这些数字唬住了,咱们今天要聊的安徽姑娘姚德芬,可不是什么网红打卡胜地。
这位曾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高女性",活出了一部现实版的"巨人悲歌"。
从小被叫"怪胎",到最后卧床不起,41岁就香消玉殒,留下的遗言竟然是"我好想吃饱饭"。
哎这话听着怎么这么扎心呢?
难道当巨人真的那么苦?
说起当巨人的苦,咱们得从姚德芬生命的最后几年说起。
2009年那个夏天,本该是个平平无奇的日子。
谁曾想老天爷跟姚德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这位身高惊人的大个子,在厨房里来了个"华丽丽"的摔跤。
砰的一声姚德芬那高大的身躯重重地砸在地上,仿佛整个房子都震了震。
结果可想而知直接给自己摔出了个颅内重度出血。
这下可把所有人都吓坏了,连救护车司机看到姚德芬那巨大的身形都傻了眼。
从那天起姚德芬的世界就缩小到了床的大小。
曾经的"巨人"如今却连起身都成了奢望。
你说这人生无常,还真不是盖的!
每天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连上个厕所都成了难题。
想象一下一个两米多高的人,被困在一张普通的床上,那画面简直让人心酸。
最让姚德芬难过的是,她觉得自己成了妈妈的负担。
原本还想着能为年迈的母亲分担些家务,现在倒好自己反而成了个"大麻烦"。
看着妈妈忙前忙后照顾自己,姚德芬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这种无助感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就在姚德芬觉得自己快要被生活压垮的时候,一位特殊的访客来了。
这位叫张俊才的哥们,可不是一般人人家可是"亚洲第一巨人"呢!
张俊才听说姚德芬出事了,二话不说直接飞到安徽来看望。
这份情谊够义气!
两个巨人相见那场面,估计把医院的门框都撑变形了。
张俊才的到来给姚德芬带来了一丝温暖。
可惜好景不长姚德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到了2012年的冬天,寒风凛冽仿佛预示着什么。
41岁的姚德芬终于撑不住了。
她的生命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短暂而又微弱。
临终前姚德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好想吃饱饭"。
听到这话我的心都要碎了。
你说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最后的愿望竟然只是想吃顿饱饭,这得多不容易啊!
这句简单的话道尽了姚德芬一生的辛酸。
也许对于这位巨人来说,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说到姚德芬最后的愿望只是吃顿饱饭,不禁让人心酸。
其实这个愿望从她小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让我们把时光倒带到1972年,来看看这个巨人的童年有多苦。
那年春天安徽省舒城县石塘村里,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宁静。
姚德芬就这样呱呱坠地,谁能想到这个小不点儿日后会成为让世界惊叹的巨人呢?
一开始姚德芬看起来和其他婴儿没什么两样。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她的与众不同开始显露出来。
才四岁这丫头的食量就堪比成年人了。
一顿饭能干掉两公斤米饭加六碗面条,这食量简直了!
村里人都惊呆了,纷纷议论:"这孩子是不是肚子里有个无底洞啊?"
小姚德芬听了只是懵懂地眨眨眼,继续大口大口地吃着。
可惜与食量一起猛涨的,还有姚德芬的身高。
眼看着她一天天长高,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
上学后她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怪物"。
孩子们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他们甚至组织了"欺负姚德芬联盟"。
想象一下一群小豆丁围着一个大高个指指点点、肆意取笑的场景。
"看怪物来了!""她是不是外星人啊?"这样的话语每天都在姚德芬耳边响起。
那画面真让人心疼。
小姚德芬每天缩着身子,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小一点,可惜并没有用。
姚德芬的父母看不下去了,他们的心都要碎了。
8岁那年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女儿退学。
从此姚德芬的世界就被局限在了家里的四面墙内。
这一关就是整整7年啊!
你能想象吗?正是最爱玩闹的年纪,却被迫与外界隔绝。
每天小姚德芬只能透过窗户,看着其他孩子上学放学。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渴望,可是她知道自己不能出去。
为了打发时间她开始帮家里干活。
那画面挺滑稽的,一个小姑娘个子比大人还高,却在屋里笨拙地做着家务。
15岁那年姚德芬终于等来了人生的转机。
安徽省工体大队的教练发现了这个"天赐的篮球苗子"。
教练眼冒金星心想:"这不就是下一个郑海霞吗?"
就这样姚德芬加入了省队,开始了自己的篮球梦。
可是老天爷似乎总是跟姚德芬开玩笑。
训练才三个月她就在训练中摔倒昏迷。
医生一检查好家伙,原来是生长激素型巨人症,脑袋里还长了个"馒头"大小的肿瘤。
这下子姚德芬的篮球梦彻底破碎了。
篮球梦碎后姚德芬的人生仿佛跌入了谷底。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肚子还是要填饱的。
于是我们的"巨人"姑娘开启了她的"职场生涯"。
这段经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姚德芬职场闯关记"了。
第一站?马戏团!
没错就是那种到处巡回表演的马戏团。
姚德芬凭借自己的"高"人一等,成了团里的特型演员。
想象一下一个两米多高的姑娘,站在马戏团的舞台上,那画面绝对是吸睛利器啊!
可惜好景不长马戏团老板发现养活这么个"大胃王"实在是吃不消。
姚德芬一顿饭能吃掉别人三倍的量,这可把老板愁坏了。
最后老板只好忍痛解雇了姚德芬,说:"姑娘你太能吃了,我们养不起啊!"
这下可好姚德芬又回到了老家,以2米36的惊人身高继续她的乡村生活。
但姚德芬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主。
她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当按摩师!
你想啊她那么高,站着给人按摩那不是省力又出彩吗?
姚德芬心想:"这回总该行了吧?我这么高按摩起来肯定得心应手!"
可惜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长期弯腰干活她的腿骨受不了啊,疼得直叫唤。
每天下班回家姚德芬都得躺在床上,揉着发酸的腿叹气连连。
这份工作对她来说简直是折磨。
眼看按摩这条路也走不通,姚德芬又开始琢磨新出路。
这次她瞄准了歌坛,想要靠嗓子吃饭。
姚德芬心想:"我个子高,嗓门也不小说不定能成为下一个邓丽君呢!"
结果可想而知观众们听她唱歌,不是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而是被逗得前仰后合。
姚德芬心想:"得,看来我是注定当不了歌手了。"
她的歌声就像她的身高一样,与众不同得让人哭笑不得。
就在姚德芬为生计发愁的时候,她想起了曾经采访过自己的记者朋友。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联系上了那位记者。
没想到这一联系,竟然让她摘得了"全球最高女性"的桂冠!
这下可好姚德芬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她心想:"终于熬出头了!这下应该能过上好日子了吧?"
可是成名带来的并不是诗和远方,而是更多的生活困扰。
衣服要定制鞋子更是难找。
姚德芬每次逛街买衣服,都得尴尬地对店员说:"不好意思,你们这儿有XXXL号的吗?"
至于鞋子那更是让她头疼,78码的鞋上哪儿找去?
好在有个德国鞋厂老板听说了姚德芬的故事,特地飞到中国给她送来了三双78码的特制鞋。
这份心意让姚德芬感动得直掉眼泪。
终于不用再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到处晃悠了,姚德芬那个高兴劲儿,简直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小孩子。
2006年姚德芬的父亲去世了。
这个打击让她重新思考人生,最终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照顾母亲。
从此姚德芬的生活重心,就只剩下了守护这个家。
她心想:"这么多年,爸妈为我操心劳累,现在该我回报他们了。"
姚德芬回到家乡照顾母亲,本以为生活会平静下来。
可谁知道命运还是没放过她。
回顾姚德芬的一生,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巨人"的愿望,竟然如此渺小?
"我好想吃饱饭",这句话背后是多少年来的辛酸与无奈?
说实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你说说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最后的愿望竟然只是想吃顿饱饭,这得多不容易啊!
姚德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一面镜子。
我们常说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可是面对真正"与众不同"的人时,我们做到了吗?
那些对姚德芬指指点点的目光,那些将她当成"怪胎"的言语,是否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想想看如果你是姚德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眼光,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从小到大姚德芬一直在努力融入这个为"正常人"设计的世界。
可是这个世界给她的回应,却往往是歧视和排斥。
她想上学却被同学欺负;她想工作,却处处受限;她想活得像个普通人,却连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望。
说白了姚德芬的悲剧,不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吗?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如果生活在一个处处不适合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会怎么样?
会不会也像姚德芬一样,在生命的最后只剩下一个最简单的愿望?
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给身边的每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姚德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都应该有机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无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许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包容,更加温暖。
毕竟谁知道呢?也许下一个"巨人",就在我们身边。
而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可能就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阳光。
想象一下如果姚德芬生活在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里,她的人生会不会完全不同?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真正平等、包容的社会吧!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样也许就再也不会有人,在生命的尽头还在渴望一顿饱饭了。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中国女巨人身高2.48米,一顿吃2斤,鞋穿60码,遗体至今封存完整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点下关注点下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想象一下一个17岁的女孩,身高竟然达到了2.48米!
这简直比姚明还要高出25厘米!
没错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中国女巨人"曾金莲。
60码的特制鞋子,一顿能吃2斤大米的饭量,这些数据放在今天依然让人震惊不已。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堪称"世界奇迹"的女孩,却在最美好的年华悄然离世。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个"巨人"的身后事,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尘封40多年的秘密...
要说这个震撼的"巨人"故事是怎么开始的,那就得回到1964年。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一个女婴的降生,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曾家人可没嫌弃这个小女娃,反而把她当成宝一样疼爱。
小金莲从小就是个暖心的开心果,蹦蹦跳跳的村里人见了都忍不住逗她玩。
谁能想到这个欢乐的童年时光,会在她6岁那年戛然而止呢。
那是1970年的一个普通下午,阳光暖洋洋的。
小金莲正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玩得起劲,突然眼前一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一摔可把小伙伴们吓坏了,哭喊着跑去找大人。
村里的诊所就只有一个大夫,设备简陋得连个像样的检查都做不了。
"没啥大事回家休息两天就好了。"大夫轻描淡写地说。
这句话要是搁在今天,那就是医疗事故的节奏啊!
可那个年代哪有什么高科技,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到令人心酸。
从那以后小金莲的身体就像开了挂似的,个子蹭蹭地往上窜。
别人家的孩子一天吃两顿饭就饱了,她却总是喊饿胃口大得惊人。
村里人都说:"这孩子长得真快,以后准有出息!"
哪知道这哪是什么好事啊,这可是一场无声的灾难正在悄悄靠近。
曾家人看着女儿这异于常人的成长速度,心里既是自豪又是发愁。
每天光是米就要下好几斤,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谁又能想到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转眼间曾金莲到了上学的年纪,但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14岁那年她的身高已经蹿到了惊人的2.34米,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走在校园里她就像个移动的"景点",所到之处都引来同学们的议论纷纷。
"哇好高啊!"、"这是怪物吧?"这样的话语每天都在她耳边响起。
那些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就像一把把小刀,一点点刺痛着这个敏感的少女。
曾经活泼开朗的小金莲,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低着头走路,仿佛想要把自己藏起来。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的体重,才14岁就已经达到了260斤。
要知道这可是上世纪80年代啊,别说是农村就是城里人能有个百八十斤都算胖的了。
光是吃饭就够让家里发愁的,一顿饭能吃掉整整两斤大米,这在当时简直是天价消费。
一般人穿个37、38码的鞋就算大脚了,可小金莲需要特制60码的鞋子。
这种特殊尺码的鞋,那可不是随便一个鞋铺就能做的,价格更是吓死人。
就连睡觉用的床,都得专门定制普通的床根本躺不下她。
面对这样的困境,曾家父母真是愁白了头,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完了。
好在当地政府和热心群众伸出了援手,每个月都会送来救济物资。
但随着年龄增长,小金莲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动不动就头晕眼花,整个人萎靡不振。
这下可把家里人吓坏了,赶紧带她去镇上的医院检查。
可小诊所的大夫也没见过这种病例啊,只能建议他们去大医院看看。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小金莲的异常生长可能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到了市医院医生当场就被眼前这个特殊的病人震住了。
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结果终于出来了:"巨人症合并糖尿病"。
这个诊断结果就像晴天霹雳,让全家人都蒙了。
17岁时曾金莲的身高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48米,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身体各项机能正在快速退化,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成了一种负担。
医生说这种病很罕见,需要长期住院观察治疗。
光是住院费用就够吓人的,更别说还有一大堆检查和药品费用。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决定承担她的所有医疗费用。
可惜天不遂人愿,即便用了最好的药物,病情还是在持续恶化。
住院期间曾金莲经常望着窗外发呆,眼神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却表现得异常坚强。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的姑娘主动提出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既然我活着的时候帮不了大家,那就让我死后还能发挥点价值吧。"她平静地说。
1982年2月14日这个本该充满浪漫的情人节。
17岁的曾金莲永远地闭上了她那双清澈的眼睛。
她走得很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样。
这一天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中。
人们都说这个可怜的姑娘,上天给了她与众不同的身高,却没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
这颗中国最高的"摇钱树",就这样倒在了最灿烂的年华。
在曾金莲离世后,一支专家研究团队开始了他们的调查工作。
当他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医疗档案时,一个惊人的发现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原来造成她身高异常的"元凶",竟然是那次童年的意外跌倒!
专家们发现那次跌倒导致了她的前叶垂体瘤出血,从而压迫了大脑神经系统。
这个发现简直就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颠覆了之前对巨人症的许多认知。
可以说如果当年农村的医疗条件能再好一点,如果那次跌倒能得到及时治疗。
或许这个女孩的人生轨迹就会完全不同。
现在曾金莲的遗体还完整地保存在当地科技馆里。
每当有医学生来参观学习,看到这具高大的遗体,都会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
这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女孩,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中国的医学研究贡献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命运的传奇。
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不足。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发达的医疗条件时,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
她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告诉我们:每一次医学的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付出与牺牲。
好在这些付出都没有白费。
如今的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像曾金莲这样的病例被及早发现的机会越来越大。
早期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不会再让悲剧重演。
这或许就是曾金莲最想看到的结果吧。
你看她虽然走了,但她的生命价值依然在闪耀。
这不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永生吗?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