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水肿肥胖吃什么药(脾虚水肿吃什么)
体型肥胖,痰多湿阻,送你两味中药,健脾消脂,除湿化痰
经常痰多,身体肥胖?很多朋友经常觉得自己痰多,比周围人都爱长肉,而且身体总是很“虚”没力气,不爱动,尤其是吃了饭之后,总感觉困倦,昏昏沉沉,还经常喜欢吃甜食,脾胃功能不好,经常动不动就拉肚子,大便很稀。短期影响消化,长期会形成痰湿体质,肥胖等诸多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痰湿体质,而且体型肥胖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体质,身体肥胖,与我们脾虚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不仅化生气血,而且能代谢痰湿,若脾虚不足,痰湿不化,对机体内,很容易导致体内水湿泛溢,湿聚成痰,逐渐形成痰湿体质,而且总是痰多,消化也不好,总是胃胀,大便稀,皮肤油腻。有的朋友不仅会有痰湿严重,而且还会体脂多,腹型肥胖严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在体内排泄不出去,会阻碍人体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导致该吸收的营养没有吸收,该排泄的废物堆积在皮下,内脏等部位,出现人很“虚胖”,但是没有力气的现象,而且痰湿堆积在胃肠,还会导致上面没胃口,下面却经常大便稀,大便频,拉肚子的局面。同时,这类人群往往兼有不爱运动,耐力差,又很爱吃甜食,爱吃高热量食物的情况。
怎么解决痰湿体质,身体肥胖没力气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健脾胃,祛痰湿,分别是茯苓和薏苡仁,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各种脾虚问题,能补中健脾,对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湿盛泄泻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此外,茯苓还具有安神养心的效果,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失眠也有不错的作用。
茯苓
《本草衍义》:“此物兴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其次看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和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对于脾虚湿滞,痰水互结,水肿腹胀,食少泄泻等问题,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尤其是麸炒薏苡仁,可有效祛湿除痰,达到湿去肉消的效果。此外,薏苡仁还能祛湿痹拘挛,对于筋骨拘挛不舒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萎、肺痈用之。筋骨病,以治阳明为主,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
综上,茯苓配合薏苡仁,健脾除湿,尤其是健脾扶正,改善脾虚正气不足,痰湿泛滥导致的肥胖,痰湿内盛问题,调理痰湿体质,对于胃胀,腹泻,失眠多梦,腹型肥胖也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喝水都会胖,脾虚湿重?两味药,健脾祛湿,消积除胀,减去小肚子
前天,来了一个美女患者,今年有38岁,身材是比较富态的那种。她最近两个月不知道是怎么了,体重一直在增加。也不想吃饭,比别人还胖,肚子也比较大,在别人眼里就是那种喝水都会发胖的人。经常感觉肚子撑,满。一走路都是呼哧带喘的。之前住在六楼,没有电梯,走楼梯特别累,现在只好换成一楼了。
我看了她的舌苔,舌体一圈都有齿痕,舌白苔腻,脉象虚弱。根据她说的症状,基本上可以确定她是因为脾虚而导致的饮食停聚,水湿停滞肠胃造成不想吃饭,胸口和肚子满闷。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不吃饭喝水还会胖的情况。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肥胖,而是一种病态,用药调理调理就过来。治法健脾化积除痞,方用枳术丸加炒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枳术丸是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方中是枳实、白术两个药。(而不是枳壳和苍术,一定要记清楚)。白术与枳实的用量比是二比一。
白术是甘温的,能够健脾除湿,帮助脾胃运化。
枳实是微寒的,下气消滞,散积消痞。
两药一个补一个行,一个温一个寒,一个升一个降,组合得非常好,运化中焦的气机。方子重在健脾,使脾胃好起来,避免经常饮食不消,重在补虚。治疗的是脾胃虚弱,饮食积滞不消,胃脘部满闷不舒的问题。
枳术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效法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枳术汤,方中倍用白术为君药,是以补为主。
而枳术汤中君药是枳实,是以泻为主。是用来治疗心下也就是胃脘部水饮停聚情况,水饮堵在胃里面就要给排掉,就用枳实来攻逐停滞的水饮,散结消痞,再用白术来培土制水,方子重在消水饮,补虚为辅助。
两个方子一缓一急,一补一泻,其治疗目的也不同,因此在这两味药之间转换用量就能实现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把枳术丸作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加减使用。
对于年幼的儿童和年老体弱的老人以及那些脾胃特别虚弱的人,用枳术丸加党参、茯苓。
对于经常喝热水不能吃凉东西,一吃凉东西就拉肚子等脾虚胃特别寒的人,用枳术丸加干姜、砂仁。
脾胃虚弱伴有早上起来恶心想吐的患者者,用枳术丸加橘皮、半夏。
脾胃虚弱不想吃饭,一吃就胀得难受的患者,用枳术丸加炒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脾胃虚弱而肚子特别胀的患者者,用枳术丸加木香、枳壳、佛手。
脾胃虚弱伴有水肿特别重的患者,用枳术丸加防己、猪苓、木通。
#健康科普大赛##谣零零计划##中医#
我是八零后还在路上的中医李大夫,坚持科普中医,让更多人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一个方子,祛寒湿,温脾胃,治虚胖
大家好 我是沈医生,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中医有句话叫做“脾胃亏虚,百病由生”。可能人听到“百病”二字,觉得这也太夸张了,根本不可信。
其实,我们平时常见的脾虚有痰,脾有湿气,眼袋大,还有就是肥胖,贫血等等等等,这些都和脾胃虚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能有人会问了脾胃不好,不是吃不下饭吗?眼袋大、湿气重,痰多怎么和脾胃有关系呢?下面沈医生就把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症状,以及怎么调理给大家详细讲一下,脾虚一旦虚弱就会出现以下四大类症状
第一个,脾胃虚弱导致脾阳虚,运化不及,水液就会变成痰饮蓄积在体内,所以脾阳虚弱的人往往伴有虚胖、湿气重、眼袋大、痰多、水肿,大便不成形 怕冷等症状。第二个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为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基础材料。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就会气血不足,脾胃弱的人大多数都面黄肌瘦、贫血、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第三个 脾主升浊,胃主降浊,脾把有用的清气上升至头面,胃把浊气垃圾下送至大小肠排出,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脘腹胀满,烧心,恶心呕吐,没胃口,喜暖困倦,头身沉重。脾气不升就会导致中气下陷,中气下陷的人会有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的症状
第四个 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的作用,就是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动,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脾胃虚弱的人脾气肯定也虚,脾气一虚,身体各处就容易出血,常见的有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皮肤上有出血点、尿血、便血、月经量大等问题
所以,脾胃虚弱就会产生多种疾病,如果有以上症状怎么办?不用担心,今天沈医生介绍给大家一个古方,专门健脾护胃,久服能延年益寿。 这个方子来源于编写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个方子名为“仙术汤”,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此方“,除寒湿,温脾胃。方子 组成有:苍术、大枣、干姜、炒杏仁、炙甘草,此方为什么能除寒湿、温脾胃呢?我们来看具体的药物组成。
苍术,不仅气味雄厚,香味儿强烈,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是有名的运脾及燥湿药。入里能燥脾湿,统治上中下三焦湿邪。走外可除留滞经络肢体之风湿。
大枣补脾和胃,养血安神,同时还润心肺,益气生津止咳嗽,是既补脾胃又养肺的一味佳药。干姜辛热,脾胃肾心肺经任它行。温中散寒,燥湿消痰。
大枣与姜配,大枣补血补脾又益胃,姜暖胃驱寒又温肺,是许多名方的青睐之搭配,比如著名的小柴胡汤、小建中汤里,就有它俩的身影。
杏仁属祛痰止咳平喘药。辛能散邪,苦能下气,润能通秘,温能宣滞行痰。具有发散风寒,下气除喘之力。可清肺润肺。炙甘草有健脾益气和中,润肺止咳平喘之效。全方起到祛寒湿,温脾胃,增强食欲,健脾和胃的功效。大家学会了吗,最后告诉大家,药物虽好,但是还要医生辨证后指导使用。不建议盲目用药。我是沈医生,感谢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