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气虚肥胖吃什么中成药(气虚脾虚肥胖的症状)
浑身乏力、稍微一动还满头大汗,气虚,分享一剂补脾胃之气的名方
今天沈医生想给大家聊一聊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体质,气虚体质。
从中医角度来看,气虚就是指身体长期存在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危害着我们身体健康。
那元气是什么?它其实就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精所化,藏于下焦肾中,后天则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来滋养跟补充,而我们身体中脏腑,比如肺、脾、肾、心、肝脏的正常运行都是依赖元气的,但是气虚一般指的就是脾气虚。
脾胃是后天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致使气血生化无力,导致气虚,从而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晕眼花、浑身乏力、食欲低下没胃口,稍微一动就满头大汗,而且伸出舌头一看,舌头的颜色偏淡,舌两边鼓涨的,中间凹陷的,像个勺子一样,而且舌头也比较胖,舌边还有齿痕,中医上也把这种舌象称之 为淡胖舌或者齿痕舌。
对于这种情况,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剂补脾胃之气的中成药,该药是由黄芪、人参、白术等8味中药组成,下面我们来看看该方的组成。
黄芪、人参,这两味可是大家的老朋友了,黄芪补气之效,对于脾气虚者人群最为适合,而人参可大补元气,相对于黄芪来说比较强。
白术可健脾益气,再加入补脾和胃的炙甘草,二者搭配使健脾补气之效更上一层楼。
当归补血,正所谓气血互生,气虚的同时,一定会存在血虚,所以加入当归用来调气养血。
当归补血,正所谓气血互生,气虚的同时,一定会存在血虚,所以加入当归用来调气养血。
而柴胡、升麻是来升举阳气的,柴胡可以将身体的左边推动气往上升,而升麻则从右边推动气往上升。
总的来说,该方的特点就是在补气的同时还可以提气,对于气虚,尤其是脾气虚有不错的效果。好了,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
气虚人懒,脾虚肚胀,湿重人累,3个中成药,补虚祛湿一身轻!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机器一样,当哪一个零件出现一点问题的时候,整台都会受到影响,不仅影响工作进度,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同理当身体出现气虚、脾虚以及湿气重的时候,就会造成很多问题的出现,那今天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究竟还会引起哪些问题
1、气虚人懒
如果你平时容易累,稍微一活动就在大口喘气,甚至不停的出虚汗,也非常容易大汗淋漓,这种情况可能是气虚了,由此就不能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也就没有办法固摄住汗液,如果这样的情况不及时的解决,人就会越来越乏力,越来越懒,还会损耗体内的血液。
那想要给身体补气,可以参考消疲灵颗粒,被称之为中药界的“士力架”,因为方里有人参,能够大补元气,给虚弱的身体注入强心剂;而当归能够补血养血,里面也有黄芪、茯苓、龙眼肉又能补益心脾等,那全方益气活血,养血安神。
2、脾虚肚胀
如果你平时食欲很差,吃的少,但是肚子容易胀,有的时候吃一点就想要吐,大便不成形,粘马桶,有的朋友晚上睡觉喜欢流口水,眼袋也比较大,面色比较苍白,全身也比较乏力,没有劲等问题也就是脾虚的原因
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运化水液,运化水谷的,当脾虚运化不动我们体内的食物时候,这些食物就会在脾胃里面越堆越多,消化不动,逐渐肚子就会胀的厉害,那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健脾消食,可以参考保和丸
3、湿重人累
身体出现湿气,就像身体被湿的被子裹住一样,非常困重,那这些和脾是脱不了关系的,因为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差劲,就无法及时的运化出去就会出现湿重的情况,自然四肢沉重,或者关节容易水肿,舌的两边也有齿痕。那这样的情况需要健脾祛湿,可以参考参苓白术散
还是那句话,以上药物不要盲目使用,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我们下期见!
一个中成药,调脾胃,补气血,胖人吃了减重,瘦人吃了增重!
这世上,有人嫌弃自己胖,成天琢磨着减肥;也有人苦恼自己太瘦,一心想着长胖。而在中医眼里,减肥也好,增肥也好,其实就是把不平衡的状态调整到平衡的状态。
而脾胃就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一个枢纽,从大的方面讲,脾胃是后天之本,从小的方面讲,脾主肌肉,太胖,太瘦,都是脾胃问题。那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呢?
今天我就分享一个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源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是专门针对脾胃病证的方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补中益气丸组成: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下面结合一则医案来看看。
马女士,37岁。自述身材消瘦,抵抗力差,而且经常感到脘腹坠痛胀满,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精神倦怠。
近几个月不适加重,腹泻便溏,日三四次,手脚冰凉。于是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诊。
刻诊: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濡。综合情况辨证为脾虚气陷型胃下垂,这时需要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拟补中益气丸为基础加减化裁。
开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山药、白扁豆、肉桂、佛手等。
按上方服用7剂后,患者表示胀满坠痛缓解,食欲好了,大便次数减少。于是我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原方基础上做了调整。
续服一个月后,患者表示诸症皆消,还涨了4斤多,整个人看着精气神饱满,胃口好转,也不拉肚子了。我又叮嘱她续服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病情未再复发。
医案讲完了,我们来看看这个中成药。
方中炙黄芪甘温补升,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党参甘补而平,善补中益气,兼能养血;炒白术甘补扶正,苦燥利水,善补气健脾、燥湿助运;炙甘草甘平偏温,既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
陈皮辛散苦降而温,善理气健脾开胃,以防补药停滞;当归甘补辛散温通,善补血和血,以利中气化生;大枣甘温,善补中益气;生姜辛微温,善温中开胃;
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升麻辛微甘性凉,升散清泄。二药合用,可助黄芪升举下陷之清阳。
诸药合用,补心、脾、胃、肺之气,散风邪,着力点始终就在中焦脾胃,通过调补脾胃,实现增肥、减肥的效果。常用于脾胃气虚、清气下陷、虚火上冲的多种病症。
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讲究辨证医治,文中用药仅作参考,切勿盲目跟风用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是中医脾胃内科何婉婉医生,从事脾胃相关临床工作20多年了,我希望能够用我的经验,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中医##脾胃##头条创作挑战赛##健康真探社##健康科普排位赛##养生##胖##瘦##增重##减肥##中成药##气血##超能健康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