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肥胖症的症状与治疗(小孩肥胖症的症状)
12岁男孩超重患上脂肪肝,小胖墩到底该如何减脂?
陈伟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今天
最近有条关于体重的新闻上了热搜,西安一12岁的男孩超重30斤,在做常规检查时被诊断为“脂肪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各种疾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超重呢?
儿童发胖的原因
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如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异常等疾病,但绝大多数“小胖墩儿”们是没有疾病影响的单纯性肥胖。
01
遗传因素
父母其中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占1/3;父母双方均肥胖的人群,子女肥胖的发生率超过一半,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02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
我国饮食模式逐渐西化,孩子们吃的食物能量密度越来越大,富含糖分和脂肪的高能量密度食物,如可乐,汉堡,炸薯条等食物摄入不断增加。
03
运动过少
目前孩子学业负担重,父母也会给孩子增加很多额外的课外学习活动,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挤掉了孩子大量运动时间;另外,现在的儿童多喜欢看电视,打游戏,不爱从事体育锻炼。
最新研究提示,久坐少动或不活动行为是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久坐少动使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蓄积造成肥胖。
04
社会心理因素
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功课的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无意识地多吃零食,来缓解压力,长期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就会导致肥胖。
综上所述,除遗传因素外,大多都是单纯性儿童肥胖,是由于食物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即“营养过剩”所致,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予以纠正。
肥胖对儿童的影响
在中国,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白白胖胖的,似乎“胖乎乎的”就等于“健康”、“健壮”,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肥胖会给儿童带来疾病隐患,从身体到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早期发胖还可以使生长加速,尤其是骨头的生长,导致“最终身高”却可能低于体重正常儿童。
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儿童期就胖。1-5岁肥胖儿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会持续到成年,43%的6-9岁儿童的肥胖会持续到成人。
孩子特别爱吃肉和油炸食品也容易引发脂肪肝,这个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但是任由发展会导致肝硬化,后果严重甚至需要肝移植。所以检查发现后,要及时干预。
脂肪肝和肥胖有关系吗?
脂肪肝和肥胖关系很大。
腹部脂肪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诱因。运动少,吃油、吃甜食物太多,容易引发脂肪肝。
因为饮食引发的的脂肪肝,通过适当的减重,能够有效的控制脂肪肝的发生。特别是减少摄入高脂、高糖的食物,配合积极的体育锻炼,体重达到正常的标准,脂肪肝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事,是否肥胖并不仅只用体重评估。有一些很瘦的孩子,只有40~50斤左右,由于体脂过高,也发现患有脂肪肝。另外,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的人群肌肉流失很多,体内的脂肪含量也会增高。
除了脂肪肝以外,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其他疾病的危险性也要大得多。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人比体重正常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压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胆石症多4-6倍。
如果孩子已经很胖了,要尽早把体重降到正常的范围。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重要时期,减肥的方法和成年人差别很大。
“小胖墩儿”如何科学减重?
据统计,近10年来,城市儿童的体重一直都在增加,儿童超重和过度肥胖的比例增加了16%。家长们带着小胖墩来到医院的时候,总是希望得到某种灵丹妙药,恨不得在几天之内就把孩子的体重迅速降下来。
但小胖墩们进行减重治疗时与成年人不同,除了坚决执行“营养减重饮食计划”外,还要考虑到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避免过分限制饮食。
适宜的饮食治疗方法应该是对他们进行指导而不是强制。小胖墩们减肥的基本原则是不妨碍其生长发育,不影响其正常的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
制定“营养减重饮食计划”时更要注意荤素搭配,食品多样化,蛋白质量要充足,也要防止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
每天能量宜在1600-1700千卡,其中蛋白质占18-19%,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55%-60%,三餐的能量比例合理,分配均匀。
为了便于小胖墩们进行饮食控制,可形象地将食物分为红灯食品、黄灯食品和绿灯食品三种。
红灯食品:如奶油蛋糕、糖果、冰淇淋以及所有的油炸油煎食品,每周不能超过3次,每次也不宜过量。
黄灯食品:包括瘦肉类、蛋类、奶制品以及主食类食物,可以适量食用,但是不能过多。
绿灯食品:包括各种水果、蔬菜,可以随意食用,但在烹调时要少油。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收到极好的减重效果。想要让孩子远离疾病,从小就要有控制好体重的意识,也能避免“小胖墩”成年后面临的减重难题。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小儿肥胖的症状有哪些 需做些什么检查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多吃点,吃好点,结果会导致孩子患上小儿肥胖症,其实,孩子过胖要是不加以控制的话,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的,因此,家长需要多加注意,而对于小儿肥胖的症状表现,也是大家应多加了解的,那么,小儿肥胖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肥胖的症状: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
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异常。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超声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明显肥胖的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换气量减少,造成缺氧、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症。
患上肥胖症要做的检查:
1、人体测量学指标
如腰围、臀围、大/小腿围、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过度增加。行为偏差。
2、内分泌紊乱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糖增高、性发育常较早,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故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肥胖女童初潮早易伴各种月经紊乱。
3、血清胆固醇增高
三酰甘油、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者β脂蛋白也可增高。
4、肺活量
有氧能力下降,心肺功能下降。常发生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膈升高限制胸廓扩张和膈肌运动,肺通气减少,肺功能减弱,肺活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活动中提前动用心力储备,至心功能不足,通气功能下降,有氧能力降低。
适宜小儿肥胖症患者吃的食物:
1、宜选热能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能少的点心如不加糖的果冻、鱼干、话梅等。
2、宜食用蛋白质食物,既能满足食欲,又其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且为生长发育所必需,故供应量不宜少于2g/kg/d。
3、碳水化合物体积较大,对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皆有帮助,可作为主要食品。但应减少糖量。
4、维生素及矿物质应当保证供给。
我国近三成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小胖墩”该如何科学减肥?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孩子肥胖?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初步认定与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研究显示,肥胖具有遗传和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症状的概率高达七到八成。如果父母中一方肥胖,那么孩子有四到五成的概率会长成胖子。 此外,如果母亲在怀孕时吃得过多,孩子出生后很有可能肥胖。
事实证明,母乳喂养不太容易使孩子长胖,而吃奶粉的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相对更高。 专家提醒,有些孩子习惯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以至于缺少运动量,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央视新闻)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