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早熟(肥胖性早熟患儿的诊疗难点)
肥胖导致儿童性早熟!家长对孩子身高普遍焦虑
“孩子9岁乳房就发育了,医生能不能用药抑制,避免她过早发育?”“我家孩子计算出来的遗传身高是172厘米,但我们期望他能长到180厘米,能不能提前打一下生长激素?”在珠江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出现了不少对孩子身高普遍焦虑的家长,他们提出的要求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图/视觉中国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过于迷信生长激素,甚至把生长激素当作一种增高药,而目前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医疗资源匮乏,儿童生长发育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系统专科培训,生长激素也有被滥用的趋势。
家长:对孩子身高不满意,把生长激素当作增高药在2021年4月份,广州医科大学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上发表的《广州市海珠区3-12岁儿童身高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随机在广州海珠区抽取904名3-12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结果发现5岁组男、女童,6岁组男童,7-8岁组男、女童,9岁组男童的身高与2005年全国9省市儿童身高水平相比较,均值低于全国水平。
本次调查的广州市海珠区904名3-12岁儿童中, 当前身高低于遗传身高的共有195人(21.6%),其中男童121人(13.4%),女童74人(8.2%)。
“希望孩子长高一些,女孩子超过160厘米,男孩子超过175厘米,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愿望。”珠江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副主任医师谢海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自己对身高不在意,倒是家长十分焦虑。”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一位妈妈因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病急乱投医”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正是这种焦虑也使得一些家长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会要求医生,“能不能打一点生长激素,让孩子长高一点。”
谢海瑞表示,临床上使用的合成生长激素(HGH),主要是用于垂体分泌不足所致的矮小症、生长障碍等。这种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自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甲状腺激素的抵抗、胰岛素的抵抗,还有可能激发儿童潜在的肿瘤。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矮小症的孩子有家族性的肿瘤,医生会谨慎地根据其病情的控制情况以及肿瘤的性质来决定孩子是否可以用生长激素。
谢海瑞强调:“不建议家长主动要求打生长激素,它不是一个用来进行整形和增高的药物。”
谢海瑞主任给儿童测量身高
医生:矮不矮要看生长速度,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对孩子身高产生焦虑的家长,大多是因为孩子提前发育了,也就是他们认为孩子“性早熟”,家长认为这不仅仅影响身高,更担心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因此而变大。
性早熟近些年受到家长广泛关注,因为性早熟最终可能会影响成年身高。谢海瑞表示,这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宅在家里的时间长,户外运动活动少,不少儿童青少年体重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高达19%和10.4%,而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性早熟的诊断,目前我们沿用一个标准,就是男孩子9岁以前、女孩子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就表明出现了性早熟。即便诊断是矮小症或者诊断性早熟,也并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 ,对于生长发育来说,监测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谢海瑞表示,对于家长来说,要理性看待性早熟和矮小症,比如肥胖孩子的性早熟就是因为脂肪分泌激素导致孩子性早熟,控制体重比用药物更管用。
“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医生更多的是要抽丝剥茧,查出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只有极少一部分因为疾病或者内分泌的因素可以用生长激素去治疗,绝大部分身材矮小的孩子不用药物治疗,更不需要打生长激素。只需要做到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即可。”谢海瑞如此强调。
专家:亟待规范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5亿14岁以下儿童中有760万人身材矮小。身材矮小的儿童需要定期监测和针对性干预指导,及早明确生长落后的原因。然而,国内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增桓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增桓向记者介绍,儿童生长发育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系统专科培训。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傅君芬教授曾牵头开展过一项涉及2871位生长发育领域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其中既有儿童内分泌医生,也有综合儿科医生、儿保科医生,但仅有19.34%的从业人员参加过专科培训。
谢海瑞也表示:“不少科室的医生均可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和治疗,大家缺乏相应的培训以及统一的标准,因而在临床上,我也遇到过一些不应该使用生长激素的案例,目前也发现存在生长激素滥用的隐患,因此亟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评估进行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据悉,8月22日,广东省首个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技术培训基地在珠江医院揭牌,谢海瑞表示,该基地将致力于开发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涵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临床进展等,培养一批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多学科、跨专业的导师团队,负责教授有关儿童生长发育各系统的知识和评估技能。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题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
青春期提早,怎么办 肥胖儿减重,很必要
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宅家生活,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返校复学。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再次发生改变,孩子们做好准备重返校园了吗?中学生、高年级小学生是否已经适应学校快节奏的教学生活呢?从儿科门诊来看,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依然很突出,其中,青春期提早等问题直接干扰学生回归课堂,回归集体生活。
肥胖升高性早熟风险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防范传染病进一步传播最为重要的措施。但是,家庭室内空间毕竟有限,加之久坐少动,少年儿童的体重明显增长,网友还改编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调侃孩童超重肥胖。有些肥胖儿回到校园里遭受同学的嘲笑,超重肥胖又令孩子精神不振,上课容易走神,孩子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肥胖对儿童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罗飞宏教授指出,肥胖会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儿童也不例外,肥胖会升高儿童性早熟的风险,导致性发育提前。肥胖对女童的影响较男童更大,肥胖女童性发育早,初潮早,性激素分泌失调,大多伴有月经紊乱,也容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青春期提早会缩短长高空间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女童8岁以后、男童9岁以后即启动性发育属于青春期提早。罗飞宏教授指出,青春期提早,与肥胖和环境的关系密切。
肥胖儿发育早,长高空间相对减少,原因在于,肥胖引起胰岛素与糖代谢紊乱,血浆胰岛素水平上升,多种与发育有关的激素如瘦素等水平上升,发育提前启动;多种激素作用信号通路出现紊乱,如女孩雄激素上升,容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严重者成年后出现生育问题;骨龄生长加速,提前老化、闭合,导致生长提前终止。
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人们接触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机会大增,使得青春期提早的孩童人数增速明显。儿童青春期发育提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临床研究显示,生长曲线呈平稳态势不再显著上升的年龄大幅下降,女童在12岁左右,男童在15岁上下,也就是说传统认为“十七八岁蹿个儿”可能不复存在,青春期提早“到访”促使孩子“蹿个儿”也提前,还会让孩子的生长周期缩短,促使骨骺闭合,并停止发育。结果是,个头长得比同龄人早,但最终身高不高。
家长一旦观察到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比如11岁女孩乳房发育,12岁男孩胡须早长或变声,对孩子的最终身高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能企望“晚长”,不要盲目“静待花开”。
家长如何帮助肥胖儿减重
儿童性早熟应及时治疗。和性早熟不同,青春期提早的孩童并非都需要治疗。罗飞宏教授建议家长陪同孩子到儿童内分泌科或儿科内分泌专病门诊咨询,评估个体整体状况后综合考量。常规情况下,医生会给孩子做体格检查、测骨龄、查B超等,再根据检查结果安排进一步的专科诊治和用药。
罗教授提醒,肥胖儿的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积极治疗肥胖症。适当运动是最好的减重方式之一。从现在开始增加跑步、打球等户外运动,学习任务重但运动耐力好的孩子可以采用变速跑,每天坚持半小时较剧烈的运动;中重度肥胖或运动耐力低的孩子,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每天坚持轻中度运动1小时,如慢跑等。运动前要热身,做好准备活动,慢慢进入状态。同时多晒太阳,吸收能促进生长的维生素D,而宅家隔着玻璃窗晒太阳是无法吸收维生素D的。
饮食上保证必需营养素的充分摄入,不建议给孩子吃人参、燕窝等补品。可以多吃鱼、虾、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注意一次摄入量不能太大。
需强调的是,肥胖儿一定要先把体重降下来、控制好,再结合长高的相关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据《新民晚报》)
警惕!肥胖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中秋节过后是国庆节,孩子们迎来快乐时光,家长也会“犒劳”一下孩子——月饼、大闸蟹、麻辣小龙虾,想吃就吃;炸鸡、薯条、可乐,有求必应;说不定还来点补品。
国家级营养保健专家、湖南省胸科医院院长唐细良,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欧元香提醒家长,高能量、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加速儿童性早熟。应保证孩子营养均衡,控制体重,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8岁女童体重55公斤,胸部开始发育
婷婷(化名)从小就喜欢吃汉堡、薯条、炸鸡、可乐等快餐食品。今年8岁的她,身高135厘米,体重却有55公斤,成了一个“小胖墩”。前段时间,婷婷妈妈发现女儿的胸部有了明显发育的征兆,连忙带着女儿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婷婷被诊断为性早熟。
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为0.43%,全国约有53万名患儿,且性早熟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升高趋势,女孩的发病率为男孩的5~10倍。
欧元香介绍,性早熟在医学上指的是还没到发育年龄的时候就出现了发育性征。一般指女孩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腋毛生长或10岁前月经来潮等,男孩9岁以前出现喉结、长胡须、生殖器官发育等现象。
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又称中枢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又称外周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性发育过程和正常青春期发育的顺序一致,只是年龄提前,包括特发性性早熟、继发性性早熟等。它既有第二性征的表现,又有子宫卵巢的发育。
假性性早熟有第二性征发育和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无性腺的发育,发病可能与性腺肿瘤、肾上腺疾病、外源性(如含雌激素的药物、食物、化妆品等)有关。不完全性早熟包括单纯乳房早发育、单纯阴毛出现、单纯早初潮等。
“性早熟会导致儿童系统性内分泌失调,影响儿童长高。”欧元香说,性早熟的孩子由于过早性发育,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骨骼加速生长,使其看起来比同年龄的儿童长得高。但这只是短暂的现象,骨骺也会提前闭合,从而导致出现身高停止发育的症状。
研究发现,性早熟与一些肿瘤疾病如乳腺癌、睾丸癌有极大的相关性,与成年期的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关联。过早到来的青春期,会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产生一些如自卑﹑焦虑﹑恐惧及冲动等不良情绪,有的会发生性行为甚至性犯罪等。
肥胖、营养过剩,容易“催熟”儿童
影响性早熟的因素很多,如性别、遗传、器质性病变、饮食、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是性早熟的发病原因。“越来越多的专家达成共识,肥胖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唐细良说,长期高能量、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儿童肥胖,营养过剩,增加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和促进雌激素形成,从而加速第二性征出现。
“炸鸡、薯条、可乐等快餐食品中含有过高的热量,它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据唐细良介绍,有研究资料显示,每周吃两次以上的洋快餐,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一些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对孩子的饮食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吃得好、补得好,才能长得好,所以成天大鱼大肉伺候,甚至还给孩子进食相关补品。
“不少补品含有激素,长期盲目服用,会诱发儿童性早熟。”唐细良提醒,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不要给孩子盲目进补,更不要给孩子吃一些没有“蓝帽”(保健品批文)标识的保健品,或是含激素的补品。
孩子生长过慢或过快,都要引起家长重视
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发现女孩子乳房过早发育或月经提前,男孩子生殖器过早发育,以及孩子出现生长过慢或过快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欧元香说,性早熟的诊断包括3个步骤,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性早熟(根据年龄节点和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其次是判断性早熟属于真性、假性,还是不完全性;第三是寻找病因,针对性早熟儿童需要完善骨龄测定、彩超检查(乳腺子宫附件,睾丸、肾上腺)、头部MRI或腹部CT、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特发性性早熟的诊断过程主要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性早熟,特别是与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性腺、肝脏的肿瘤鉴别。
预防儿童性早熟,唐细良表示,首先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应避免食用保健品、滋补品,减少高热量、油炸、膨化食品摄入,不要把一些果汁汽水等含糖饮料当水喝,少吃肉类、反季节蔬菜水果,多吃海产品、当季蔬菜、瓜果等,并适当食用粗粮以保证营养均衡。
欧元香说,一些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性早熟,因而要减少和避免儿童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一次性餐盒及进食各种存在严重农药残留的食物。有些护肤品含有激素类成分,不宜给孩子使用。尽量避免含有激素的药物使用(外用药及口服药等)。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减少孩子肥胖风险。保证孩子每天运户外动0.5小时至1小时。推荐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弹跳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伸展性运动如单双杠、吊杆引体向上及下肢拉伸。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并持之以恒。
光照过度也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欧元香说,应避免开灯睡觉及卧室光源,尽量养成孩子单独睡觉的习惯,并保证每天8小时至10小时睡眠。观看超越年龄的影视作品和书籍,以及孩子熬夜玩电脑、手机等因素,也易诱发性早熟。因此,要尽量控制和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接触网络不良信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