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导致肥胖(鼻炎导致肥大)
滥用激素治鼻炎后肥胖,男子节食减肥休克入院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郭悦
20年前滥用激素治疗鼻炎,结果导致体重快速增加,且出现骨质增生等症状。近日,孝感的艾先生连续2个月节食减肥,营养不良导致休克入院。经过孝感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多日的治疗与护理,艾先生这才有所好转。
几天前,艾先生因为休克,被送到孝感市中心医院,直接住进了急诊ICU。医护人员详细了解艾先生的病情后才发现,他竟然是因20年前滥用激素导致肥胖,现在连续2个月节食减肥导致的休克。
原来,20年前,患者艾先生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因患有鼻炎,在使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艾先生瞬间觉得这是个神药,之后只要鼻炎复发,就自行使用激素,持续了多年。
因为滥用激素,艾先生出现过骨质疏松、腰椎粉碎性骨折等情况,但都没有引起重视。激素还造成他体重快速增加,身体肥胖,皮肤出现紫纹。
为了减肥以改善自己的形象,近期,艾先生连续2个月通过只吃苹果、黄瓜、番茄等食物节食减肥,营养不良不断加重,最后导致出现低血压、乏力、头晕直至休克入院。
为更好地护理患者,促进患者康复,孝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雪菲主持了全院护理大会诊,医院药学部、内分泌风湿免疫科、普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的护理专家、专科护士、专业骨干参与会诊指导。经过多天的治疗与护理,艾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
艾先生在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下病情好转 (通讯员供图)
孝感市中心医院相关专家介绍,糖皮质激素本身是维持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激素,与应激反应、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均密切相关,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或滥用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依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如果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该注意坚持遵医嘱用药,切忌随意停药或减药;合理饮食并且摄入营养,激素治疗期间,患者应进食含钙、含钾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橘子汁等,以防止低钙低钾血症等;长期服用激素可能造成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家属也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保持光线良好、地板防滑,减少房间障碍物,如果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链接:
滥用激素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库欣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等。
2、诱发感染加重: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求效心切,把激素当成“退热药”,结果患者表面上解除了发热,但感染却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3、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4、 由于水、钠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5、 由于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其合成,增加钙、磷的排泄等,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难愈合等。
6、 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负氮平衡,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7、 可诱发或加重神经精神病。
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期使用激素引起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来源于中性脂肪的栓子易黏附于血管壁上,阻塞软骨下的终末动脉,使血管栓塞造成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过敏性鼻炎和肥胖者更易患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二十年来,哮喘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哮喘发病率高达20%,有些甚至高达40%。而中国哮喘联盟2013年发布的一项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哮喘总患病率1.24%。在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分别较10年前的调查结果增高了147.9%和190.2%。哮喘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非母乳喂养、第一代亲属过敏疾病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肥胖和宠物喂养。
目前全球至少有三亿以上哮喘患者,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然而研究表明,80%以上的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疾病,这就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哮喘严重发作及肺部长期损害的风险。在哮喘的死亡案例中,有80%可以通过教育及避免接触诱因正确服用有效药物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哮喘治疗需坚持用药
常有患者会问,我偶尔有咳嗽和气喘,不算严重,也需要坚持治疗吗?答案是肯定的。哮喘轻微的症状也提示气道的炎症没有被控制。如果不经过规范的治疗,这种慢性的炎症会导致气道结构的破坏,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损害。没有被控制的哮喘,无论平常症状轻还是重,由于哮喘急性发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比例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有无症状,哮喘患者均需要长期持续的控制药物治疗。
另外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大部分患者仅会通过服用激素和氨茶碱暂时控制气喘,当症状缓解后并未持续正规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对吸入性激素怀着莫须有的恐惧心理,擅自停药;部分患者乱用口服激素,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是全身用药,长期大量服用后容易引起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相对于吸入剂局部用药的危害性要大。这些不规范的治疗导致很多患者肺功能受损,形成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患者以男性多见,由于男性吸烟率高,大部分患者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合并病是过敏性鼻炎。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高,年治疗花费大。
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哮喘?专家表示,应从哮喘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入手。首先,根据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哮喘发作的两个直接病因,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即控制气道炎症和解除支气管痉挛。其次,坚持长期治疗和监测。由于哮喘病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和部分可逆性等特点,因此通常需要坚持长期的抗炎治疗,长期进行病情监测和评价。第三,医患配合建立伙伴关系。哮喘病情随时变化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哮喘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需要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参与,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哮喘联盟成立的意义可见一斑。第四,个体化治疗是关键。不同的哮喘患者、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其症状和体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一名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其症状和体征也会不同,因此,每一名患者都不能使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即阶梯式治疗方案也就是个体化治疗,使用尽可能少的药物达到理想控制哮喘的目的。
具体而言,哮喘的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即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缓解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哮喘患者应随时携带缓解剂,必要时应用。此外,缓解性药物可用来预防运动诱发性哮喘,如果有医生指示,请在运动前10-15分钟使用。控制药物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需长期使用。如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两种药物在同一吸入装置中,即能减少呼吸道炎症,又能松弛呼吸道,使哮喘得到良好的控制。GINA推荐,定量手揿式吸入器(MDI)联合储雾罐使用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讲。
虽然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达到根治哮喘,但是,支气管哮喘并非无药可救。一项全球大型临床试验表明,持续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吸入治疗,约80%的患者可以得到哮喘的良好控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有人因此怀有疑问,长期吸入激素安全吗?林江涛教授指出,用来治疗哮喘的皮质类固醇吸入剂被认为是安全的,患者可以长期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使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既便是少量激素被咽下进入体内,也可以迅速从体内排出不会造成副作用。因此,选择越新的吸入激素,对于患者来说是越安全的。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一些局部作用,如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可以通过使用储雾罐和用药后漱口避免。”
除此之外,据林江涛教授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在国内率先进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热成形术是在支气管镜的介导下采用支气管热成形系统(Alair系统)将热能传到气道壁上,以一种受控的方式加热组织,以便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纤维的数量,减少肌肉介导的支气管收缩,从而减轻哮喘症状和病情加重。
支气管热成形术在国外已研究使用10年,已证实是简单、有效、安全的技术治疗手段,已获使用的是经FDA批准的技术,该技术通过了医疗器械最严格的审查程序——上市前批准(PMA)过程。它专门针对18岁及以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长效的β-受体激动剂治疗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并且能够耐受支气管的镜检查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
哮喘防治从家居环境做起
当哮喘发病时,其症状包括咳嗽(通常发生在晚上或早晨)、喘息(呼气时高音调的哨笛声)、气促(感到空气不够用,呼吸很困难)、胸闷(感觉好像什么东西压在了胸上)、呼吸困难引起失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等。哮喘患者可能有以上全部或部分症状。而且并非哮喘患者都会气喘,很多人只有咳嗽。这些症状时隐时现,它们由环境中某些因素诱发。
什么能引起哮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族史和个人史,如果您的父母或者近亲有过敏性疾病/哮喘,您更容易得哮喘。如果您在没有感冒时也会发生气喘,如果您患有过敏性鼻炎,如果您有过敏性皮肤病,那么您患哮喘的机会也会增加。二是接触了您过敏或者敏感物品。过敏性诱发因素有尘螨、食物、霉菌、花粉、动物毛皮屑等;非过敏性诱发因素包括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吸“二手”烟(即处在吸烟的环境中)、阿司匹林等药物。三是工作时接触某些化学品而产生“职业性哮喘”。四是肺部感染导致呼吸道异常敏感。
我们家里常见的一些引起哮喘的过敏源包括:尘螨、动物(宠物)毛皮屑、霉菌、花粉等。
为了患哮喘的家人,我们能做什么?首先控制好我们的家居环境:不要在家里养宠物;不要在房间里吸烟;用湿度计监测室内湿度,使之保持在50%以下,因为湿度太高很可能加重哮喘;使用无香料肥皂和除臭剂,不用香水、头发和身体喷雾剂;保持家居环境清洁,经常进行吸尘,清除尘螨、霉菌等诱发因素。
哮喘能够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哮喘属于良性疾病,只要你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哮喘能得到很好控制,哮喘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完全和正常人一样。”林江涛教授强调。
虽然哮喘不能根治或者说不能治愈,但是能够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这个控制是所有慢病管理的目标,但不得不说,我们所讲的哮喘控制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是没有日间症状,即白天没有症状;二是夜间也没有症状,你晚上不会影响睡眠,不会憋醒。第三是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你能出门,能参加户外活动,能出差,能长途旅行,甚至我们控制得当的哮喘患者能爬到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能去拉萨旅游等等。第四是不需要服用缓解哮喘的药物,只需用平时的维持药。第五是肺功能正常。第六没有急性发作。达到这六条,我们可以认为哮喘患者达到了哮喘控制。”林江涛教授指出,真正达到这六条以后,哮喘患者应该确信自己是一个正常人,他应享受正常人所有的权利,包括参加体育锻炼这种权利。
鼻子终于要通了吗 过敏性鼻炎有望治愈
鼻子终于要通了吗
与过敏性鼻炎缠斗数百年后,人类终于看到了治愈它的曙光。
2019年5月24日,来自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找到了导致过敏性鼻炎、哮喘在内的诸多呼吸道炎症在微观上的病因。
面对这类暂无根治方案的疾病,患者唯一的选择就是躲。即使在夏天最毒的日头下,仍然有很多人不得不戴上厚重的口罩和护目镜——不是为了躲避雾霾,而是躲避不知因何而起的过敏。
他们只有在冬天和初春时可以稍稍享受自由呼吸的滋味。从暮春时节到来起,漫天柳絮、各类植物的花粉、种子接踵而至,威胁还可能来自出门遛弯时擦身而过的小动物……
根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和北京同仁医院的调查与估计,中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分别约为7.2%和6.2%。
在医学概念里,“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反应过度而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性鼻炎就是典型的“变态反应”。鼻炎发作时“变态”的滋味,每一个患者都能有一肚子苦水。“整个晚上,不停地擤鼻涕,眼睛、耳朵、喉咙痒得人发疯。3包、总共1200抽的纸巾都不够用,鼻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描述自己最近一次发病的感受。
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会发展为哮喘,成为一颗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定时炸弹。歌手邓丽君、京剧大师梅葆玖,都死于哮喘。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将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患者和至少80%的儿童哮喘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超过25万人死于哮喘。近年来,医学上也逐渐开始使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一诊断术语。
这群比利时的科学家发现,尽管引起不同人产生这一病症的过敏源不同,但在微观上,导致过敏反应和炎症的都是一种名为CLCs的蛋白晶体。接触过敏原后,人体细胞会产生CLCs,从而使人“变态”。
早在1853年,巴黎一名好奇的医生夏科(Charcot)就发现了这种晶体。经手了很多哮喘病人后,他搜集了病人的痰液,发现每一个病人的痰液中,都有一种两头尖、底面是六边形的晶体。一堆这样的小东西躺在人的呼吸道黏膜上,想想就觉得痒。
20年后,另一名医生莱顿(Leyden)也有了相同的发现,而健康者的痰液中,则不会观察到CLCs。但那时的人们以为,这是某种无机物的结晶,一直到1950年前后,科学家才知道,CLCs是一种蛋白质结晶。
在人体内,蛋白质通常溶解在细胞液中,很少以固体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某种病症,例如,在痛风患者的关节中,尿酸结成晶体,引起痛苦,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通常能观察到胆固醇晶体。
除了哮喘,人们还在支气管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炎症性疾病中发现了CLCs。这些病症的共同点还有,常有黏液堵塞呼吸道,一类名叫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今天的每个医生都在接受培训时知道CLCs的大名,知道这种晶体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知道它们常常存在于哮喘病人的痰液中。”比利时那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巴特·兰布雷特(Bart Lambrecht)告诉媒体。
然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些晶体会出现在那里,它们起了什么效果,它们和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有什么关系。很多人猜测,CLCs与哮喘有关,但这群比利时的科学家是最早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的人,解开了这个困扰人类160年的谜题。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最早是谁发现了鼻炎这一病症。古罗马学者凯尔苏斯2000多年前就在《医术》里描述鼻部炎症的特征。几乎同一时期,《黄帝内经》写了“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鼽嚏”即为鼻炎,相关内容指出了中医理论里鼻炎的病因。
为了对抗这种疾病,科学家从很多个角度尝试过。有人发现,哮喘等呼吸道炎症似乎常常发生在同一家庭。针对这种病症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从1916年一直持续到1997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后,哮喘遗传学协作研究组才定位了约80个相关基因点位。
也有人试图寻找过敏性鼻炎与皮肤过敏、扁桃体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或肥胖、骨质疏松等生理状态的相关性,有人通过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与农药的使用、当地绿化程度密切相关。
但迄今为止,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没有根治的办法,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引起身体“变态反应”的祸根是什么。医生往往叮嘱患者远离过敏源,但很多人在医院做过数百种过敏源筛查后,收到的却是“过敏源未知”的检测结果。为了远离鼻炎,有人每天用盐水冲洗呼吸道,甚至有人无奈之下选择民间偏方,将新鲜葱叶挤出的浓稠白汁滴进鼻孔。
过去10年里,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门诊量增长了约50%。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近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涉及全世界22%的人口,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
治愈的曙光应该不会来得太晚。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学者已经找到一种可以溶解CLCs晶体的方法,并在小鼠上实验成功。使用这种疗法后,小鼠肺部的炎症得到抑制,产生的黏液也明显减少。
“鉴于目前还没有药物专门针对呼吸道的黏液堆积,这种疗法或许会改变治疗这种疾病的游戏规则。”兰布雷特说。 (王嘉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