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度肥胖(i度肥胖是多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并指出肥胖是通向不健康的大门,而且已经成为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再说到体重,可以说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身边的同事朋友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电子体重称。那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
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及健康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 ,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
WHO规定 BMI在18.5—25区间是正常,25—30 属于超重 ,30—35 属于1度肥胖 ,35—40 属于2度肥胖 ,>40 属于3度肥胖 。除测算体重指数外,还可通过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体脂率及体脂分布情况。
体脂率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重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常成年男性的体脂率是15%-18%,正常成年女性的体脂率是20%-25%。如果体脂率过高,也说明处于肥胖状态,需要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
肥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肥胖带来的危害很多,比如会影响人体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暂停综合症、肾病、癌症、骨关节炎、内分泌紊乱、老年痴呆、不孕不育等疾病。
其中脂肪积聚在四肢及皮下,下半身脂肪较多,也称为“梨形肥胖”也叫外周型肥胖,女性多见。已发生肌少症、肌力肌耐力下降、骨质疏松、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脂肪聚集在躯干部和腹内为主,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相对较细,多称为“苹果形肥胖”也叫中央型肥胖,男性多见,此类肥胖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
体重过大会存在运动的风险吗?
肥胖的人由于体重大,会存在运动风险。
肥胖人群的运动风险有两方面:
1.肥胖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体力活动水平低下的状态,甚至部分人已经因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异常而不自知,存在隐秘性健康隐患,如果不科学的开始运动,容易产生心血管事件或加重疾病。建议如果存在体力活动水平低下,如成人年平均每天步行步数少于5000步、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活动低于1小时,或肥胖病史超过5年,成年人安静状态心率85及以上,请至专业机构进行体适评估及运动前风险筛查,包括心电图、血压、心肺耐力、反应时、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平衡性、体成分测试、核心功能测试、动作模式评估等。如果存在肥胖伴有其它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医学和运动学评估,开具运动处方,个性化、安全、科学地运动。
2.肥胖患者的大体重使得膝关节、踝关节等承重关节压力很大,如果动作设计不合理,比如在较大体重的时候进行跳跃、负重深蹲等冲击性运动,极易发生关节损伤,并加速关节磨损退化,需特殊设计减少负重的动作,比如水中运动、瑜伽垫上的卧位的训练等。易减少运动损伤。
科学减肥,健康生活。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
黄胖子、黑胖子、白胖子……肥胖还有颜色之分?
对于肥胖的分类,目前有很多标准,常见的有按照病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按照脂肪积聚部位不同分为外周型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按照体质指数分为1度肥胖、2度肥胖和3度肥胖;按照伴发疾病分为代谢正常型肥胖和代谢异常型肥胖等,还有一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分类方法。
我国学者曾经开发出一套颇为有趣的肥胖分类方法,通过对形形色色的肥胖患者的临床观察,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皮肤表征及代谢状态,吸取祖国传统医学的诊疗经验提出了“白、黄、红、黑”四色肥胖分类。
白胖子:又称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光滑、弹性好,虽然体脂含量较高但分布基本正常,无明显代谢异常和炎症状态,激素水平基本正常。
黄胖子:又称低代谢性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多以腹型肥胖为主、内脏脂肪含量较高,代谢率及激素水平多有降低。
红胖子:又称高代谢性肥胖,多为红胖血瘀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具有较高的代谢率,激素水平也偏高。
黑胖子:又称炎症代谢性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有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率高,多伴高尿酸等炎症状态。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身边不少“胖友”脖子上有一圈洗不干净的“污垢”,这就是传说中的“黑棘皮病”,代表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无论哪种颜色的“胖友”都是不健康的。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50多万人样本研究显示,肥胖者即使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也无法抵消肥胖带来的害处。
无论运动水平如何,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与正常体重但不运动的人相比,运动的肥胖者患高胆固醇风险大约是前者的2倍、糖尿病风险是前者4倍,高血压风险是前者5倍。若想保持健康,“胖友”减重很重要。
文:黄宇新(华东医院内分泌科医生)
图:文汇报资料照片
编辑:李晨琰
来聊聊肥胖!
首先
肥胖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1:肥胖度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度在±10%之内,称之为正常适中。肥胖度超过10%,称之为超重。肥胖度超过20%-30%,称之为轻度肥胖。肥胖度超过30%-50%,称之为中度肥胖。肥胖度超过50%,以上,称之为重度肥胖。肥胖度小于-10%,称之为偏瘦。肥胖度小于-20%以上,称之为消瘦。
2: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简称BMI,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kg/m2)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2019年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成人中30.1%的居民是超重、11.9%的居民为肥胖,男性超重肥胖率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肥胖正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是死亡率、慢性疾病率飙升的原因之一。
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1)心脏:心脏被脂肪堆积会影响输血能力,最后可能逐步衰竭导致死亡
(2)肝脏:肥胖和脂肪肝如影随形,脂肪肝逐步发展严重,会诱发多种肝脏疾病
(3)关节:大体重给身体负担是巨大的,导致关节压力加大,加快关节磨损,并容易刺激骨刺形成
(4)血管:脂肪对于血管而言危害尤为严重,脂肪在血管内堆积,就像管道生锈堵塞,血流不畅,高血压、心脏病等问题就随之而来
其他的包括过度肥胖会导致智力降低,对于胰腺负担加大,女性肥胖对于卵巢的危害等问题,综其所有,肥胖是我们对于健康不得不重视的危险对手!
科学进步会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燃脂分子”
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理学院发现一种名为BAM15的线粒体解偶联剂,它可以减少小鼠的体脂,而又不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肌肉质量或升高体温。另外,该分子降低胰岛素抵抗并且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具有有益作用。
这项发现发表在2020年5月14日的《自然通讯》上,有望为肥胖,糖尿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未来治疗和预防提供便利。
这么优秀的发现简直就是我们放纵口腹之欲根本保障啊!
可是从科学发现到生活应用还是需要距离的,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从自己身体力行开始做,再有效的减肥运动,也离不开合理饮食的配合,积极运动合理饮食才是负责任的减肥态度。
准备好迎接更好的自己了吗?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