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血压高吗(肥胖性高血压减下肥了会好吗)
为什么胖人容易得高血压?
胖人容易得高血压?确实如此。近些年来,我国的胖人快速增多,高血压患者也快速增多,2020年到2022年我国的调查统计发现, 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是34.6%和17,8%,男性高于女性,特别是农村高于城市。高血压呢?18岁以上居民患病率是31.6%,也是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这就提示肥胖和高血压是有联系的,胖人容易得高血压。
调查发现,高血压发病率及发病风险是和体重指数高、肥胖程度成正比的。胖人越胖,血压就愈加升高,体质量指数(BMI),就是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公斤/平方米),血压就会升高1.47/1.13mmHg。而且肥胖也看体型,大腹便便的人,即使体重不算太重,但随着腰围增加,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研究发现,腹围增加10厘米,相当于3寸左右,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18%。所以腹围增加被认为是新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什么说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特别不好?因为都是“白色脂肪”)。
调查发现,无论男女,我国肥胖人群中中青年人比例是最高的,这也和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相一致。
国内外有关高血压的指南,都把肥胖作为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为什么胖人容易得高血压?当然是与肥胖有关!
胖人肥胖,主要是身体里的脂肪组织增多,皮下脂肪多,尤其是内脏脂肪多。而内脏脂肪是会在身体里引起炎性反应的。
不少高血压患者都知道,在引起高血压的机制里,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身体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兴奋了。这个系统一活跃,就会产生很多种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物质。
研究就发现,在胖人的脂肪组织里,血管紧张素原含量特别高,是不肥胖的人的两倍。这个血管紧张素原,就是血管紧张素的前身,所以胖人身体里的血管紧张素系统就格外活跃。各种可以升高血压的物质比如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都是明显增加的。这样一来,血管“紧张”度增加,血容量增多,血压就升高了。
还有,胖人肥胖,身体糖脂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这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身体组织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是要帮助葡萄糖进到细胞里代谢的。可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后,身体的细胞对自家的胰岛素不敏感了,代谢就受影响了,这就迫使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自身的胰岛素就增多了。
胰岛素分泌多了,问题也就来了。
自身胰岛素多了,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就会使身体里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大家都熟悉,它一兴奋,就会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高胰岛素血症还会作用在肾脏,使肾脏原本要排出去的钠盐重吸收增加,这样身体里的钠(盐)就增多了。盐多水多,血量也增加了。血管就那么多,容量就那么大,血量多了,血压就高了。
肥胖也会使肾脏的结构变化,使肾脏排钠减少。
所以,胖人的高血压还和身体里的钠(盐)多、水多关系密切,起因是钠(盐)多。这样看来,说“胖子喝凉水都胖”,也不无道理。
肥胖本身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研究发现,皮下脂肪、内脏脂肪的含量是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成正比的。
所以,肥胖有多种途径引起高血压,这还没算上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的其他影响呢!
既然胖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那么减重可以降血压吗?当然可以。体重减一减,血压降一降,这也是事实。
研究发现,体重每降低1kg(公斤),血压降低1.05/0.92mmHg。每减重10kg,血压可以降低5~20mmHg。所以,减轻体重就成了胖人改善生活方式降低血压的首选。临床上有些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减重后血压可以恢复到正常而停服降压药呢!
减体重减到什么程度为好?当然是要不超重最好。目标是,体质量指数(BMI)≤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胖人的高血压也不能就等着减肥,该吃药还得吃药,不过降压药选择也有些讲究,咱们后续再说。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头条创作挑战赛##记录我的2024#
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
任兴慧,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心血管内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工作负担和压力增加,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包装食品及加工食品的易于购买,体力活动较过去明显减少,这些既是肥胖流行的诱因,同时也是导致高血压流行的原因。
高血压症状隐匿,常常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
肥胖对血压升高的影响是多因素的,包括神经激素改变、脂肪对肾脏的物理压迫、肾脏氯化钠(NaCl)重吸收增加以及炎症。代谢异常和炎症与高血压相互作用,导致肾损伤并加剧血压升高。
引发肥胖性高血压的机制
肥胖会导致许多组织的细胞外液体容积扩张和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增加。体积膨胀是由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增加介导的,因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最初在肥胖发生期间升高,即肾损伤之前。
至少有3个主要因素导致钠重吸收增加:RAAS激活,包括盐皮质激素受体刺激;SNS激活,尤其是肾交感神经活性增高;通过内脏、腹膜后和肾窦脂肪的肾压迫。
其他一些因素也被视为肥胖性高血压的潜在介质,包括胰岛素抵抗、炎症、利钠激素缺乏、肠道微生物群改变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增加。然而,这些机制在引发肥胖性高血压中的重要性仍不清楚。
《2023 OMA临床实践声明:肥胖和高血压》指出,体脂增加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在肥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通过健康营养、体育锻炼、行为矫正、减肥手术、减肥药物等方式减肥,降压效果较好,体重减轻程度越大,血压降低程度越高。
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保持合理体重,高血压的适当管理对于减少肥胖对靶器官的不良影响仍然至关重要!
(配图来源于网络)
警惕!近八成肥胖者患有高血压
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中心一区主任王运红介绍,超重、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近五分之四的肥胖人群同时患有高血压。合理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服药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血压监测,诊室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根据该标准,我国约有2.45亿名成年高血压患者。其中,近八成肥胖人群是高血压患者。
王运红介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一方面,超重、肥胖人群的胰岛素等激素调节异常,促进高血压发生、发展。过多的内脏脂肪也会压迫肾脏,不利于血压控制。另一方面,这类人群更加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增加夜间高血压发病风险。(北京日报记者 柴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