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医肥胖体质(肥胖从中医角度)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减肥亦是如此。只有找到肥胖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虚证,其根源为气虚,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

另外,我们还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气赖血以附,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要想减肥,活血化瘀是关键。

那生活中有什么好的措施有助于活血化瘀呢?一起来了解下!

肥胖根源在于气虚

有篇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肥胖是为虚证而非实证。一般来说,肥胖者多气虚、阳虚、痰湿。

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的观点。转至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

由此可见,肥胖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故减肥要以加法为主,补气补阳,活血化瘀是为关键。

气虚为什么会导致肥胖

所谓气虚,是人体虚证的一种。在中医中,虚证与实证相对,共有气血、血虚、阳虚、阴虚四种,各种虚证病因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其中气虚一般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中医临床上,气血的具体症状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呼吸短促、运动易出汗等。

中医中,气为宏观的概念,具体还可分为肺气、肾气、肝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这些气存在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是人体内外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

人体一旦气虚,机体脏腑功能便会减退,使得脾胃受纳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分解失职,肺不能主治节、朝百脉,肾无法藏精纳气调水。

各脏腑功能失健,所食之物便不能被有效利用,人体既未吸收到相应的营养物质,也没有将代谢的废物及垃圾排出,对于该气化的物质也未进行气化。

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滋于皮下,造成肥胖。

如何快速判断气虚?

气虚除了会出现肥胖、有气无力、心虚胆小、无精打采等症,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舌头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为气虚。

如果一个人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又有肥胖之症,多半可以判断其为气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但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气血皆不足。

中医常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

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所以对于气虚者,一般要气血双补,而对气虚肥胖者,要以活血化瘀为重点。

活血化瘀是减肥关键

在中医中,减肥虽为“减”,但我们更讲究做加法,既然肥胖根源在于气虚,那么减肥就要先补气、补阳,阳气足,则气化功能增强,痰饮浊毒水饮等可自动排出体外。

早在《灵柩·卫气失常》中就曾将肥胖者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3种,其中膏型、脂型肥胖的原因在于痰湿,肉型肥胖的原因在湿热。

所谓痰湿,其实指患者身体内有痰和湿,二者相互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导致气虚,造成肥胖。

《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所以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

湿热,则是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造成肥胖。

《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

正如叶天士所说:“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无论是膏型、脂型还是肉型,其减肥重点无非除湿、祛痰、清热,最终的结果便是活血化瘀。

在食疗中,活血化瘀的食疗方非常多,今天推荐大家海带绿豆汤,方便易做,亦可有效除湿、祛痰、清热,活血化瘀。

食材:海带(15g)、绿豆(15g)、甜杏仁(9g)、玫瑰花(6g)、红糖(少许)。

烹饪及食用方法:将各种食材一同入锅,加水,熬汤,最后加红糖调味,一日一次,25天左右为一个疗程。

肥胖之症,古已有之,与其他病症一样,也需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尤其是依靠果蔬减肥的朋友,更需注意,寒凉食品助湿,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减肥,还会积痰致胖,故减肥要做加法,补气补阳才是根和本。

什么是“胖人多痰、瘦人多火”?中医角度谈“胖瘦”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郑晓鹏 主治医师杨婕

我们常常听人说,“胖人多痰、瘦人多火”,这句话从中医的角度,概括性讲了胖人和瘦人的体质特点。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讲胖人常常会多痰,而瘦人常常多火,第二层意思是指因为多痰,人常常容易发胖;因为多火,灼肌腐肉,长期则身体消瘦。

先说“胖人多痰”,这里说的胖一般指脂肪过多堆积。胖人多脾虚,尤其是虚胖,比如肌表看上去嫩,但内里像有水,一般是脾虚型胖。

脾和胃位于人体躯体中部,也就是中焦,脾胃二者的动态气机是脾升胃降,脾负责升清,胃负责降浊。也就是说,脾负责把食物中的精微升散,进一步分配到头脑、全身的脏器和四肢。胃能容纳食物,并能够降浊,把食物研磨吸收向肠道运化。

试想,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成为精微物质被分配到全身去利用,或者利用不充分,只能在胃里贮存,相当于在中焦制造了一个污浊的贮藏仓库,大量浊腻物质在中焦这个部位堆积起来,便形成了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大家形象的称为“虚胖“,虽然体型胖,但没有力量,没有活力,容易疲劳,容易感冒,甚至还有大便稀溏的表现。这些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脾胃气虚的表现。同时可能的表现还有腹部饱满、头晕、乏力、困倦、口黏、舌胖大、苔白腻等等。

再说“瘦人多火”,相对于胖人,瘦人中焦有火,有的人是虚火,有的人是实火,我们可以想象一团火在身体中焦燃烧的感觉,把吃进去的东西都消耗掉,会产生多食易饥的感觉,不但不容易使脂肪堆积,反而会消耗人体本来的储备。在这团火的驱动下,瘦人多行动敏捷好动,但也有时长容易亢奋冲动,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易患失眠、口腔溃疡等。这类人一部分因为先天的肾阴亏虚,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抽烟、过度吃辣、爱喝酒、经常熬夜,这些习惯损伤了阴津,人为的在体内制造了一种“燥”的现象,造成了虚火的出现。

弄清楚我们的体质,就可以按我们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度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协助调节我们的体态。

来源: 光明网

喝水也会长肉,肥胖就是湿吗?四味中成药,从根本上调理易胖体质

喝口凉水就长胖?肥胖是因为湿气导致的吗?为什么祛湿药用了一大堆还是满身是肉呢?

其实人体的60%都是由水分构成的,当水分堆积过多,代谢不掉时,慢慢就会变成肥肉。祛湿药没有用是因为水湿堆积是一种结果。想要调理肥胖,还是得揪出罪魁祸首。今天我就带大家从四种体质出发,横扫肥胖。

第一种情况,你是一个脾胃气虚的体质。这类人有个特点,看起来身体强壮,但是稍微一活动就气喘吁吁的,身上总是挂着汗,衣服基本上没干过。明明吃饭也不多,但是还是堆了一身肉,身上的肉松松垮垮,像一堆海绵。这是因为气相当于水液代谢的发动机,气虚了,就没有力气推着水走了,时间久了,就长胖了。这类人补脾气、去湿气是关键,可以参考一味参苓白术丸。

第二种情况,你是一个脾肾阳虚的体质。“脾阳”和“肾阳”充当了体内火炉的身份,想象一下一壶水在火炉上放着,水就会慢慢蒸发。现在你体内两种阳气都不足了,水液得不到蒸化,依旧停在体内,自然就胖了。这种人最明显的就是怕冷,手脚发冷,很难捂热。晚上起夜次数多,小便又清又长。这种人最关键的是补脾肾之阳,可以参考一味桂附理中丸。

第三种情况,你是一个痰湿体质。这类人的脾胃功能没问题,最主要的是摄入太多“营养”了,脾胃来不及代谢出去,就堆积在了腹部。所以他最明显的特质就是肚子上有游泳圈,别的地方胖的不明显。因为之前的“大吃大喝”导致痰湿已经形成,堆积在体内,所以再怎么节食效果也不明显。这时候的关键是把痰湿排出去,我们可以参考一味理痰丸,平时也要规律饮食,不要报复性进食。

第四种情况,你是一个湿热的体质。这类型的胖子,可以说是这四种类型中战斗力最强的了,不仅力气大,而且脾气火爆,平时脸上爱出油,易长痘,伸出舌头一看偏红、舌苔黄腻。这种人最关键的是清热祛湿,可以参考一味四妙丸。

最后提醒大家,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过度节食,要适当锻炼。再配合上体质调理,你一定可以成功的。你是什么体质呢?关注我,教你更多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