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16岁肥胖(16岁肥胖最简单处理方法)

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16岁“肥仔”一身病!“吃得对”三个月减重18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白恬

图/医院提供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就接诊了一位患有青少年肥胖的患者。16岁的志仔(化名)刚上高一,开始注意形象的他常因肥胖而难过,于是下定决心减重。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已患有脂肪肝、肝纤维化和高尿酸等问题。在专业营养医生三个多月的干预下,志仔减重8.9公斤、腰围缩小13厘米,肝纤维化和高尿酸均得到好转。

随着寒假到来,为帮助解决青少年肥胖难题,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特开展“2021年青少年减重召集令”活动,招募12-18岁有肥胖困扰的青少年朋友,免费送出若干专家号、体脂检测等健康福利。

16岁少年体重超标,竟查出脂肪肝、高尿酸、肝纤维化

16岁的志仔刚上高一,身高166cm的他,体重竟足足有87.9kg!到了开始注重形象的年龄,志仔常为自己的体型而苦恼。再加上体育课经常跑不动,跟不上课堂节奏,志仔下定决心要减重。

在家人的带领下,2021年7月,志仔来到广医三院就诊。体检发现,小小年纪的他竟查出脂肪肝、肝纤维化,尿酸也高达618umol/L(正常人为208-428umol/L)。

2021年7月志仔的检验报告单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志仔便来到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进行专业减重。在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和干预下,经过三个多月,志仔瘦了18斤,腰围缩小了13厘米,肥胖指数下降了一个等级,身高还长了2厘米。同时,肝纤维化没有了,尿酸也降到了457umol/L,高尿酸得到了缓解。

减重前后志仔的身体数据对比

“以前穿着很紧的衣服,现在宽松了不少,发照片到朋友圈,朋友都说我怎么瘦了这么多!”提起这次减重的变化,志仔非常开心,他说:“减肥贵在坚持,希望自己继续努力,最后能变成一个体重指数正常的人”。

减重前后志仔的体型对比

青少年肥胖百害而无一利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中医师刘佳表示,肥胖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肥胖导致慢性疾病

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很多慢性病的温床。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肥胖会带来人体代谢异常。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给成年后的各种慢性病预先埋下了种子,因此儿童青少年肥胖是比成人肥胖更为严重的问题。

肥胖影响生长发育

多项研究显示,肥胖儿童因为体重过大,导致下肢关节往往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本来应该向上生长的骨骼开始向周围生长致使使膝关节处的横切面积变粗,小腿胫骨的一端往外生长,导致严重的关节炎。同时,由于体内脂肪含量较多,脂肪细胞中含有的芳香化酶可以将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并引起性腺发育的紊乱,导致肥胖的孩子发育提前。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使孩子损失5-7厘米左右的身高。

肥胖影响心理健康

肥胖还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社会交往、认知及智力、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调查显示:肥胖儿童的智商水平显著低于非肥胖儿童,其学习成绩也显著低于非肥胖儿童。肥胖程度越高,对认知与智力的影响越大,经常出现又胖、学习又不好、又没有自信的儿童青少年。这样的孩子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等,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体重管理团队帮孩子解决肥胖困扰

孩子还在长身体,吃太少会不会营养跟不上?减重期间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相信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减重期间都有不少问题。“胖”从口入!刘佳介绍,对于青少年来说,要科学减重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健康饮食,下面四条最基本最简单的概念要记清:

第一,认识营养素,蛋白质的摄入优质充足。

第二,学会克制自己,七分饱足矣。

第三,学会爱惜身体,注重三餐,好好吃饭。

第四,学会进餐顺序,餐前喝汤,而后青菜、肉类、米饭。

刘佳建议,减重期的饮食并不意味着吃很少或者只吃某一类的食物,而是应该在科学减重的指导下去吃。要懂得怎么去挑选健康的食物,增加粗粮和杂粮的摄入,蔬菜和肉类要均衡供给。要学会看食物成分表,放下对零食饮料无法割舍的欲望。

同时,青少年减重期间也要规律作息和保持运动,但运动应以能够长期保持的强度和频率去行动,不宜过激。相信孩子只要坚持下来,不仅体重会慢慢降下来,体能和精气神也会好很多,也会更加自律。

了解更多

16岁肥胖女孩死在床上,父母被指控让女儿患上病态肥,出庭受审

英国《太阳报》近日报道,一对父母因让16岁的女儿变得病态肥胖而被指控过失杀人,他们本周二(22日)出庭受审。

(16岁女孩凯勒)

2020年10月,威尔士波伊斯,女孩凯勒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凯勒 44岁的父亲艾伦·蒂福德和39岁的母亲莎拉·劳埃德·琼斯被指责未能满足凯勒的需求,导致了她病态的肥胖。

据称,他们未能确保她得到足够的锻炼和卫生条件,也没有寻求"合理的医疗帮助"。这两人被控犯有严重过失杀人罪,导致孩子死亡。

这些指控,涉及2020年3月24日至10月11日之间的事件。这对夫妇本周二在威尔士浦地方法院出庭,戴着口罩站在被告席上。

(16岁女孩凯勒)

他们只是确认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地址,但没有提出任何请求。

检察官海伦·坦奇要求,两名被告需要有条件保释,并且不要与任何18岁以下的人接触。

他们将于4月14日在莫尔德刑事法庭再次出庭。

通讯员阿赛

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仍有近两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个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让出席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忧心忡忡。

专家呼吁,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食育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

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间,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进入新时代,我国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知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隐形饥饿严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病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提升任务依然艰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视频致辞中说。

小胖墩,大问题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带来诸多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说,由于体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慢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伤身,更伤心。

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健康,从加强“食育”起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学减重,要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油盐肉摄入过多、蔬菜摄入显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必须调整。”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

为“保持健康体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出“药方”,倡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的营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规支持,学校、家庭、社区未建立良好的互动。”朱文丽认为,政府应积极主导,以法律形式确保营养教育顺利开展,逐渐丰富教育内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从当前实际看,相对于德智体美劳,食育更凸显其基础性和紧迫性。应从提高认知着手,从加强食育起步,全面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素养的提升。”陈萌山说。

(记者李斌、王君璐、张漫子、林苗苗)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