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话题(肥胖话题的脱口秀)

新华社 0
文章目录:

科普|关于肥胖,世卫组织这么说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谈谈肥胖和…… ”,关注日益增长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如何界定肥胖?肥胖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超重和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成年人来说,BMI超过25被视为超重,超过30被视为肥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世卫组织1日援引英国《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报告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1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该研究还显示,从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成年人中的肥胖人口增加了一倍多,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肥胖人口更是增加了约3倍。

世卫组织说,肥胖是一种复杂慢性病,且会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提升。例如,肥胖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增加,影响骨骼和生殖健康,还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影响睡眠、活动能力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看,肥胖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正在加重。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过高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在全球产生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将超过每年18万亿美元。

世卫组织强调,超重和肥胖以及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从成因来看,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世卫组织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可以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在社会层面,预防肥胖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包括食品的制造、营销和定价等部门以及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部门等。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健康,并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更高风险和更早发病相关。据世卫组织建议,遏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监管向儿童不当营销食品和饮料,监管学校附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产品的销售等。

为倡导全球和全社会重视肥胖问题,世界肥胖联盟于2015年设立世界肥胖日,时间定为每年的10月11日。自2020年起,世界肥胖联盟将世界肥胖日从原先的10月11日改为每年3月4日。(完)

科普|关于肥胖,世卫组织这么说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谈谈肥胖和…… ”,关注日益增长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如何界定肥胖?肥胖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超重和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成年人来说,BMI超过25被视为超重,超过30被视为肥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世卫组织1日援引英国《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报告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1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该研究还显示,从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成年人中的肥胖人口增加了一倍多,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肥胖人口更是增加了约3倍。

世卫组织说,肥胖是一种复杂慢性病,且会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提升。例如,肥胖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增加,影响骨骼和生殖健康,还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影响睡眠、活动能力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看,肥胖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正在加重。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过高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在全球产生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将超过每年18万亿美元。

世卫组织强调,超重和肥胖以及与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从成因来看,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世卫组织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可以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在社会层面,预防肥胖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包括食品的制造、营销和定价等部门以及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部门等。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健康,并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更高风险和更早发病相关。据世卫组织建议,遏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监管向儿童不当营销食品和饮料,监管学校附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产品的销售等。

为倡导全球和全社会重视肥胖问题,世界肥胖联盟于2015年设立世界肥胖日,时间定为每年的10月11日。自2020年起,世界肥胖联盟将世界肥胖日从原先的10月11日改为每年3月4日。

来源: 新华网

世界肥胖日丨合理膳食 健康运动 极端方式快速降低体重不可取

央视网消息: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到很多人的健康。在上海,春节假期过后,到医院就诊咨询减肥的人明显增多。

总台央视记者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采访时发现,一大早就有很多患者来这里排队等候。据了解,早在五六年前,这里就开设了肥胖与代谢紊乱专病门诊。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这个专病门诊由过去的一周一次增加到一周四次的门诊量。春节过后这里的患者明显增加。

25岁的小秦本身体重超标,过年期间,她和小姐妹们聚会应酬不断,节后体重又长了五六斤。由于担心得糖尿病,她来到医院就诊。

记者在门诊了解到,像小秦这样吃得多动得少,春节长假过后体重直线上升的人不在少数,有不少人的健康指标亮起了红灯。

一位求诊者说:“春节期间在海南吃好多水果,还有点心、蛋糕、果汁,太多了,回来之后发现血糖太高。”对此,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石勇铨说:“这个肥胖不单是一个胖的问题,把糖尿病变成危重的急诊了。”

在上海,有多家医院推出和减重相关的门诊,如营养减重专病、减重糖尿病外科、减重助孕等。春节过后,这些门诊的咨询量明显上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于浩泳表示,肥胖这个话题平时其实关注的人就比较多,最近的门诊量的确增加了不少,大概(同比增加)20%。

专家:极端减肥方式不可取

肥胖严重危害健康,但专家也提醒,减肥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些片面或极端的减肥方式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陆女士春节后发现自己胖了几斤,不喜欢运动的她来到医院咨询,能否通过服药来减轻体重。专家告诉记者,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像陆女士这样单纯通过药物来减重的人,这种想法并不可取。此外,还有部分人减肥心切,试图用一些极端方式快速降低体重,专家告诫:这样很可能欲速则不达,甚至进一步损害健康。

于浩泳主任说:“长期减少碳水可以引起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减少,会导致营养失衡。另外,由于这个方法比较极端,很难进行长期的维持,一旦你停下来,恢复到正常饮食,它的反弹也是很快的。”

石勇铨主任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减肥太快了肯定是不行,一般我们要求第一个月到第二个月减掉3%到5%,这是比较合理的,逐渐地达到或者接近标准体重,然后维持,这样比较合理。”

“管住嘴 迈开腿”减肥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那么,减肥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无非是“管住嘴 迈开腿”。在上海,有医院开设了“生活方式”医学门诊,让减肥从日常生活开始起步。

上海的乔女士因体重长期超标,患有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现在她通过掌握简单易学的动作,在家随时就能运动,以求逐步降低体重。在饮食方面,医生向她建议,不要一味节食,而是要做好营养摄入的科学搭配。

乔女士说:“碳水、蛋白质、优质的脂肪,然后大量的蔬菜,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必须要吃的东西,所以医生的搭配更合理一些。”

姚琪远主任做出总结:“减肥当中没有秘诀,只有长期坚持,使得每一天能达到能量缺口,达到摄入永远小于消耗,这时候肥胖才能减轻下来。”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