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农村儿童肥胖(农村儿童肥胖原因)

南方都市报 0
文章目录:

研究:农村儿童青少年面临的突出营养健康风险主要是肥胖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及农村的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尤为突出的营养健康风险,成为主要弱势群体,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更多聚焦于肥胖问题。”《柳叶刀 公共卫生》10月28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这项研究。

儿童肥胖的问题近几年愈发受到关注。国家卫健委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介绍,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该指南还纳入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治疗原则。

另一个观察肥胖问题的视角,则是分析其与地域、经济条件等关系,此次发表的论文即与此有关。论文名为《中国儿童青少年消瘦与肥胖趋势及健康不平等研究》,研究通讯作者为宋逸和董彦会,均就职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该研究使用七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 年),分析中国城乡以及不同经济水平省份之间,儿童肥胖、消瘦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14年,城市儿童的平均肥胖检出率一直高于农村儿童。除1985年和 1995 年外,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一直表现出更高的消瘦检出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肥胖和消瘦的城乡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

而在最新数据的2019年,研究显示,在全国水平上,城市女孩的肥胖检出率超过农村女孩;但在省份水平上,接近一半省份的农村女孩肥胖患病率更高,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省份。男孩则保持了此前的趋势,城市肥胖检出率更高、农村消瘦检出率更高。

由于肥胖、消瘦与经济情况有一定关系,研究者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做了分类讨论。研究者将各省分为三类,T1代表社会经济水平最低的地区,T2代表社会经济水平中等的地区,T3代表社会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值得关注的是,1985年到2019年间,经济水平最低和中等的地区,肥胖检出率都在上升,但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从2014年到2019年观察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

研究者预计,2025-2030年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将继续上升。预测数据还显示,2025年和2030年,农村肥胖检出率都将高于城市,经济水平较弱地区的肥胖检出率也将高于发达地区。但消瘦率的差异趋近于零。“我们的预测表明,农村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地区的儿童肥胖流行增长将会引领未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大流行的到来,而消瘦检出率将会继续下降并在地区间均匀分布。”研究者写道。

论文强调,若没有强化的预防干预从措施,前述趋势将继续。事实上,自2016年前后,已经不断有研究证实和警告,农村儿童肥胖率的增长趋势。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曾详细分析儿童肥胖快速增加的原因:行为和环境因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导致肥胖的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食物供应和消费以及身体活动的改变。报告指,学龄儿童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偏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消费偏高等问题,比如经常吃油炸食品及奶油制品、糖果、含糖饮料,相应的蔬菜和水果摄入较少。与此同时,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用来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视屏时间(指花费在看电视、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电子屏幕上的时间)增加,久坐造成身体活动不足。这些因素加重了儿童超重或肥胖现象的发生。

与肥胖相并列,消瘦是另一类需要被关注到的营养不良现象。研究者表示,目前各省份仍存在不等的消瘦检出率,各级政府的营养计划有助于改善营养不平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份同时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情况,“这意味着,这些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双重行动,以确保减少消瘦的工作,不会无意中导致超重和肥胖。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儿童肥胖防治不能落下农村娃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国际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项研究:我国农村儿童肥胖问题正急剧恶化,未来几年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将超越城市。这一趋势,让我们要高度关注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

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中,农村是孩子自由奔跑、嬉戏玩耍的广阔天地,“变成小胖墩”似乎是城市孩子才有的困扰。然而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充裕,农村儿童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前述研究显示,从1985年至2014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但两者差距不断缩小,预计在2025年至2030年间,农村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超过城市地区。这意味着,如果不加重视和干预,我国农村将成为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业内专家指出,肥胖不仅会让儿童患上高尿酸、脂肪肝等疾病,还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造成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睡眠障碍、性早熟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留守儿童众多,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病痛,还可能有心理上的创伤,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解,极易影响孩子的一生。

儿童肥胖率因何出现“城乡反转”?首先便是饮食结构的转变。过去,农村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而如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在一些家庭中逐渐占据主导。高热量糕点和含糖饮料成为很多孩子日常零食的“主角”,“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饮食成为农村儿童肥胖的“帮凶”。

其次,“小孩胖点好”的传统观念也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在许多农村老人看来,把孩子养得胖乎乎才是“健康”,追食、诱食、逼食等错误喂养方式屡见不鲜,并且对孩子的饮食听之任之,这也使得“小胖墩”越来越多。

此外,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极大侵占了农村儿童的运动时间。曾经,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上树下河、追逐玩耍都很常见。可如今,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束缚,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静态活动上,缺乏运动。

农村儿童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一方面,提升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素养是当务之急。可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场景,如庙会、农村大集等,将儿童肥胖防治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搬上舞台。学校也应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家长会及学生营养餐等环节。另外,还需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孩子身边的假冒伪劣食品,让“垃圾食品”无可入口。

另一方面,增加劳动实践课程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各地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和课外实践作业,引导农村儿童多参与体力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各方应携起手来,不能让肥胖问题成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拦路虎”。(本报评论员龚联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中疾控专家:农村6岁以下儿童肥胖问题超城市

【中疾控专家:农村6岁以下儿童肥胖问题超城市】1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会上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6岁以下超重肥胖的问题,特别是肥胖,农村超过了城市。她强调,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尽最大努力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减少屏幕时间,鼓励孩子多喝水。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