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防止肥胖日(预防肥胖的小知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科学饮食,才能边吃边瘦

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5.11世界防治肥胖日的主题是“防治肥胖及其肿瘤并发症”,口号是“防治肥胖,你我同行”。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平均每两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肥胖,需要减重。

我们都知道肥胖不利于健康,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患癌风险越大。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40岁前超重,患与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升高(男性升高16%,女性升高15%);还有研究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体重增加有关联,特别是那些进入更年期后仍然处在肥胖状态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正常体重女性高出30%。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的体重吗?体重多少才算正常呢?

这里需要了解几件事:标准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体脂和腰围。

1.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比如身高160cm的女性,160-105=55kg,这就是她的标准体重。

2.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建议将BMI保持在18.5-23.9之间就好,还是身高160cm的女性,如果她的体重是70kg,那么BMI=70/(1.6的平方)=27.3,对比下图的数据,属于超重范围,需要减肥。

3.体脂,仅凭体重判断肥胖与否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肥胖,要看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不是超标,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标准”——身体脂肪,简称体脂。成年男性身体里的脂肪比例不能超过总体重的25%,女性不要超过30%。

4.腰围,腰围也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成人男性腰围≤ 90 厘米

女性腰围 ≤85 厘米

超过了这个数值属于腹型肥胖,同样需要减肥。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我们——预防发胖要趁早!趁着年轻,一定要及时预防肥胖。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好身材,以下知识点,大家不妨认真学起来:

科学饮食

才能边吃边瘦!

学起来!

转自中国营养学会

来源: 陕视新闻

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预防肥胖听听医生怎么说

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也是“世界减脂日”。如何通过自我管理预防肥胖?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运动健康门诊副主任医师林建珍。

“肥胖不仅影响颜值,其本身也是一种疾病。”林建珍介绍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超重或肥胖的问题持续凸显。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另一项研究表明,有超过2000种疾病的发生与肥胖相关,常见的如“三高”、肿瘤、哮喘、脂肪肝、胆结石、关节炎、月经不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限制热量的摄入以及增加热量的消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和治疗超重与肥胖的首选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林建珍建议,每日饮食要保证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并做到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含复杂糖类(如谷类)。减肥人士特别要重视新鲜瓜果蔬菜摄入的比重,避开油炸食物、含糖饮料。但不要断食成瘾,以免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或因饥饿引起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因为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降低。此外,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5克以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运动方面,建议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周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5次以上、抗阻力运动隔天一次。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耐力,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球类等。抗组运动可提高全身肌肉力量,如弹力带、哑铃、平板支撑等。每周总运动时间保持在150分钟以上,可选择每天30~60分钟,或分次累计,每次大于10分钟。运动疲劳程度达到“有点用力,稍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成年人鉴定自己是否肥胖,实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计算体重指数(BMI),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结果低于18.4,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二是计算腰围和腰臀比(WHR),公式为WHR=腰围÷臀围,若WHR>1就属于肥胖。另外,若男性的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的腰围大于80厘米,属于腹型肥胖,也需要体重管理。(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陈宇娟)

(福州晚报)

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开始,从轻出发

5月11日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世界卫生组织

将肥胖确定为

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它也是当今社会

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

肥胖可导致

各种各样的疾病:

如:糖尿病等代谢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等

如何界定肥胖?

国际上通用以体重指数(BMI)来划分: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 身高(米)

通常女性的正常体重指数为21~23

男性的正常体重指数为22~24。

超过正常数值,但低于28的,界定为超重;在28以上的,则属于肥胖症的范畴。

肥胖怎么办?

专家介绍,主要的控制体重方法还是改善生活习惯。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可以使体重得到控制。确实有一些人,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能有短期的体重改善的作用,但是很难长期坚持。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能控制血糖,又改善体重的药物来帮助他们。实在过胖的患者,肥胖对他们的睡眠,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关节都有巨大的影响,这样的患者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去减肥。

在世界防治肥胖日

“减肥”的话题

又被提上了议程

“迈开腿,管住嘴”

这个简单道理大家都懂

但减肥

您真的“减”对了吗?

以下这些减肥误区

千万别踩

误区一:只做运动不控制饮食

有一些经常运动的人仍然很胖,这是因为,减肥的唯一途径就是摄入的总能量小于总消耗,长跑一个小时大约能消耗 400 卡路里,而一个奶油蛋糕就能让你这一个小时的努力化为乌有。所以要记住,关于减肥,运动只是辅助,正确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才是减肥的关键。

误区二:不吃早饭,或者长时间不进食

不吃早饭会让你新陈代谢缓慢,从而在一天中后面的时间里更难以消耗脂肪。如果长时间不进食,经常挨饿之后等于对身体发出了“饥荒”信号,而身体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在下一次的进食后会储存更多的脂肪。所以,正确的减肥方法是少食多餐。比如,一日三餐之间加上一点零食(比如低糖的水果,一片面包),让身体处于随时有能源供应的状态而非“饥荒”状态。

误区三:局部减肥

常常有人问:怎么减腰腹部脂肪之类的问题,并且强调自己其他部分不胖。而且在一些健身网站,还经常看到一些诸如某某腰腹运动平坦小腹,甚至一些所谓的“按摩瘦身霜”。事实是:脂肪只可能全身减,而不能局部减。腰腹部位是人体最易堆积脂肪的部位,而要减少腰腹脂肪,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饮食,加上合理运动。

误区四:禁止任何脂肪的摄入

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吃脂肪长脂肪,但这并不对!不是脂肪让人变胖,而是摄入的总能量过高让人变胖。高脂肪食物容易发胖是因为,每克脂肪热量有 9 卡路里,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每克只有 4 卡路里。常常看到一些健身论坛上提到减肥就说要禁油,这并不正确。膳食结构中的脂肪的供能比在 25-30%,所以应该限制的脂肪摄入的总量,同时注意脂肪的质量,尤其是限制和减少反式脂肪(大量存在于煎炸,加工食品)和饱和脂肪(肥肉)的摄入。

误区五:只吃蔬菜水果

如果只吃蔬果的话无法从中获得足够、均衡的营养物质,无法从中获取蛋白质,身体会大量分解肌肉。而肌肉和新陈代谢大大相关,如果你通过这种方法减肥,可能在一个月内减少了 10 斤肌肉,仅仅只有 1-2 斤脂肪。结果就是你的外观并没有改善多少。更坏的是,大量损失肌肉意味着你的新陈代谢将大大降低,身体会越来越难以消耗脂肪。所以关于减肥的目的是减少脂肪,而不是水分或者肌肉。

误区六:高蛋白饮食让人发胖

很多女性认为高蛋白饮食会让人发胖,事实上,三大营养素中,蛋白质是最不容易让人变胖的成分,因为人们进食时会存在食物的热动力效应,即人体在消化蛋白质时会提高新陈代谢高达 30%,碳水化合物则只能提高 10%。有些人控制肉食和油的摄入,却吃了大量的白米粥。其实,精制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更容易发胖。

误区七:以代餐粉取代正餐

现在市场上,鼓吹各种功效的代餐品层出不穷,其成分以谷类、豆类、薯类食材等为主的,包括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和代餐粥。其主要特点是热量极低,能够延长胃的消化时间,从而产生饱腹感,有效的控制自己想要吃东西的欲望。但代餐粉只是减肥辅助手段,不能长期只吃代餐粉而不吃正餐,否则会有营养不良、厌食症、肠胃道疾病风险。

关于减肥这件事儿

咱得讲究科学

饮食调控

人体每日所需能量摄入的类型与比例是固定的,即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三大热源物质缺一不可。减肥期间也不应过分改变上述比值,而是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管住嘴”绝对不是盲目节食或只吃素食,而是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控制摄入总量;保证三餐,将餐盘切割成四分,1/4是肉类,1/4是主食,1/2是蔬菜;多吃蛋白质、少吃精碳水,碳水化合物以多糖(比如富含淀粉的玉米、谷类、薯类及纤维素等)为主,告别高糖高热量零食和饮料,多喝水。

减肥失败或减肥后体重反弹是因饥饿感所致。了解哪些食物有助于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轻体重并保持减肥成果。

四项注意:快走比忍住不吃更利于减肥

大多数减肥的人都强忍着自己对美食的渴望,每天靠吃蔬菜水果来达到节食减肥的效果。然而,相比单纯压抑对食物的欲望,运动能更有效抑制饥饿感,减少热量摄入。

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每天快走半小时至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年轻人心跳一般不超过130次/分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不超过120次/每分钟,以每分钟120至140步、心跳120次为宜,强度以感觉呼吸、心跳有点加快,微微有点出汗,身体无不适感为准。

减肥目标不宜高

如果你对自己的肥胖十分苦恼,也许有时候你会想让自己全身的多余重量全部减掉。然而,这一想法并不正确。肥胖者只需要减掉全身重量的5%,就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树立的目标越简单,越容易达成,这对于刺激代谢水平以及减肥具有最佳的效果。

持续的减重是有利的,但并非所有器官系统都有相同的反应。肌肉细胞对于持续减重的反应最为强烈,但是肝脏与脂肪组织仅仅在减重5%的时候反应强度达到最高。

5月不减肥

6月徒伤悲

教大家一组室内锻炼法

学起来,动起来

告别肥胖

为了健康

管住嘴,迈开腿

保持良好的

饮食、运动、生活习惯

让我们一起

健康瘦下来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来源: 长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