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杀手(肥胖杀手是什么意思)
不是危言耸听,肥胖真的是健康“杀手”
“他们说我这么胖,是因为懒”
“别人都能减肥,我为什么就减不下来呢?”
“我那么胖,不会有人喜欢我的”
……
如果你是一个身材偏胖的人,这些让人“沉重”的想法,或许你都曾有过。肥胖的身形或许让你自我厌恶,他人异样的目光会让你感到羞耻,而难以下降的体重则让你焦虑不安。
今天,邀请了帆书 app创始人的樊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中心曲伸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只想和你聊聊,为什么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体重为什么是一门“终生”课题。
(进博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对肥胖症议题的讨论)
Part 1肥胖的“阴云”有多大
人人都知道要尊重身患疾病的人,不要嘲讽他们,疾病不应该被污名化。
然而,提到肥胖,很多人却不当回事,认为它只是一种外形上的问题,是一种“懒病”。
肥胖被很多人排除在疾病的范畴之外,但其实,超重和肥胖是一类复杂的慢性疾病,不仅如此,它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体质指数(BMI)是常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通常表示为 kg/m2)。
目前,全球有超过20亿人超重或肥胖,其中有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
而在我国有超过1/2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肥胖人群高达1.8亿人,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其中,只有一半不到的人知道自己存在肥胖问题,而把肥胖当作疾病去治疗的人就更少了,据统计,只有约4.8%的肥胖人群选择就医治疗。
对肥胖的认知度低导致其治疗率低,与此同时,肥胖犹如“隐形杀手”,正在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Part 2肥胖正在“全方面”地威胁着你的健康
肥胖有损健康,这话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过往的研究已经证实,肥胖是各种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会增加200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这其中包括:
1.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显示,肥胖症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血管病。
以中风为例,过往研究显示,BMI每增加5 kg/m2,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 30%,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则11%。
2.“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我国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在肥胖患者中,有36.9%的人合并有高血压。过往的研究显示,超重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肥胖的人也常合并血脂异常,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调查显示,我国的肥胖患者中约42.4%的人合并有血脂异常。
超重和肥胖症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肥胖程度越高,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越大。在肥胖症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43.1%和23%。
3.癌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患者似乎更容易受癌症“青睐”。
目前已经发现,至少13种癌症特别喜欢“找上”肥胖患者。
随着BMI的增加,患癌风险也随之升高,且增速惊人。其中,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对体重的增加最为敏感, BMI每增加5 kg/m2,这两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8%与45%。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还会增加身体的负荷,导致很多机械性问题,比如脂肪的堆积容易压迫呼吸道,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可别小瞧“睡觉打鼾”,这种睡眠期间反复发作上呼吸道阻塞或塌陷,可是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肥胖症带来的心理负担不容忽视。
肥胖症患者患焦虑、抑郁的风险显著增加。不仅如此,在肥胖症患者中,饮食行为紊乱非常普遍,进食障碍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阻碍着肥胖症患者成功减重,摆脱疾病的“阴云”。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刻板地认为“肥胖是患者自己的问题”,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这可能导致肥胖症患者在家庭、工作或整个社会中遭受着歧视和偏见。
Part 3 不再负重前行,让减重之路变得轻盈
说了那么多肥胖症对健康的危害,相信现在的你已经知道肥胖症是一种需认真对待的慢性疾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肥胖呢?
肥胖症需要专业的治疗,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首先,我们可以前往专业医疗机构的减重中心或门诊、内分泌门诊或营养科等专业科室进行诊疗。
医生会根据个人的情况,科学规范地选用合适的减重手段,这其中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症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饮食上,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注意限制热量:低能量、低脂肪、适量摄入蛋白质。同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食物。
长期规律运动不仅有利于减重,还能具有长期的代谢获益,包括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控制血压等,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进行中等至剧烈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
当然,肥胖的治疗因人而异,很多肥胖的患者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效果不佳,因此医生也会根据个体情况联合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治疗肥胖症。
最后,我们还想和你说:
如果你是超重或肥胖群体中的一员,记住减重减去的其实是疾病风险,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实现整体健康。
每个被肥胖问题困扰的人心中都渴望被支持、被理解,让自己不必独自“负重前行”,可以轻盈的生活。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肥胖症科普IP形象“轻盈云朵”正式亮相,“轻盈云朵”作为肥胖患者减重旅程中值得信赖的专业伙伴,呼吁大家共同建立肥胖症关爱型社会。该形象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特别设计。
(进博会现场,“轻盈云朵”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介绍肥胖症科普IP形象)
无论是否受肥胖的困扰,我们都要了解肥胖这个疾病,用包容和理解对待肥胖症患者,和“轻盈云朵”一起支持他们积极面对,积极治疗,走向更轻盈、更健康的生活。
一胖毁所有?警惕肥胖“杀手”开启健康逆袭之路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六科(减重与代谢外科)主治医师 田沛荣
在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曾经,肥胖被视为富足的象征,但如今,它更多地被看作是健康的杀手。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悄悄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心脏病和癌症等。肥胖的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面临健康危机。因此,了解肥胖的真相,掌握科学的减重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小李,一个30岁的公司白领,就曾经深受肥胖的困扰。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经常吃快餐和外卖。结果,在短短两年内,他的体重飙升到了110公斤,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胖子”。肥胖给小李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他经常感到疲惫乏力,连爬楼梯都气喘吁吁,稍微运动一下就满身大汗。夏天的时候,他甚至不敢穿短袖,因为肚子上的赘肉太过明显。更糟糕的是,肥胖还导致了他自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看着镜子里臃肿的自己,小李终于意识到肥胖的危害,决心减肥。然而,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佳。直到他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代谢疾病减重治疗门诊,经过多学科的专家会诊后,小李了解到肥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科学的减重方法才能取得长期的效果。专家们根据小李的身体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科学减重计划。在医生的指导下,小李开始了他艰辛的减重之旅。
他首先调整了饮食结构,减少了热量的摄入,增加了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他坚持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戒掉了含糖饮料和零食。为了消耗更多的热量,小李还开始进行适量的运动。他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每周游泳两次。刚开始运动的时候,小李很不习惯,经常感到疲惫和酸痛。但他坚持了下来,慢慢地,他的体力和耐力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饮食和运动,小李还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他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压力过大。经过9个月的努力,小李成功减掉了三十多公斤,体重降到了78公斤,体脂率也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他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高血压和脂肪肝都得到了控制,精神状态也更加积极乐观。
小李的减重经历告诉我们,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远离肥胖,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引发肥胖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一想到肥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懒惰、不自律等负面形象。然而,肥胖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医学减重方面来看,以下四个因素是导致肥胖的核心因素。
首先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那么子女患肥胖的风险会更高。这是因为肥胖与某些基因有关,这些基因会影响人体对能量的代谢和利用,导致更容易储备脂肪。例如,肥胖相关基因FTO和MC4R的变异会影响食欲和能量消耗,导致更容易发胖。
其次是饮食因素。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摄入过多的热量而消耗的热量又不足,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最终形成肥胖。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更是肥胖的“罪魁祸首”。过量摄入热量就像往身体里塞入过多的燃料,消耗不完就只能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对肥胖的影响更大。高糖食物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并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合成。有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会增加人腹部脂肪的堆积,导致肥胖风险增加。
再次是运动因素。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导致消耗的热量减少,更容易发胖。运动是消耗热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持健康体魄的基石。研究表明,运动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每天消耗的热量减少,增加肥胖风险。
最后是生活方式因素。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代谢紊乱。吸烟会抑制食欲,但同时也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消耗的热量减少,更容易发胖。而酒精是高热量的物质,过量饮酒会增加热量摄入,同时也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堆积。有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群肥胖风险比正常作息人群高27%。
面对肥胖这一健康杀手,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呢?体重管理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困扰,拥有健康身体。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总热量,摄入的热量要与消耗的热量保持平衡,避免热量过剩导致脂肪堆积。一个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热量约为2000千-2500千卡路里,具体数值因年龄、性别、活动水平等因素而异。选择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肉、禽肉、豆制品等低脂肪食物;蔬菜、水果等低糖食物;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饮食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500克蔬菜和水果,100-150克全谷物。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是指稍微出汗、可以正常交谈的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剧烈运动是指出汗较多、呼吸急促、难以正常交谈的运动,例如跑步、打球、跳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或隔天运动一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建议睡眠7-8小时。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紊乱,促进脂肪堆积。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会增加患肥胖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保持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与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关。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在减肥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减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减肥不仅要减体重,更要减脂肪。只有减掉脂肪,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而减肥也要与心理调节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顺利减肥。
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拥抱健康!通过科学的减重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健康逆袭,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