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原因中医(肥胖的中医原因是什么原因)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减肥亦是如此。只有找到肥胖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虚证,其根源为气虚,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

另外,我们还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气赖血以附,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要想减肥,活血化瘀是关键。

那生活中有什么好的措施有助于活血化瘀呢?一起来了解下!

肥胖根源在于气虚

有篇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肥胖是为虚证而非实证。一般来说,肥胖者多气虚、阳虚、痰湿。

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的观点。转至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

由此可见,肥胖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故减肥要以加法为主,补气补阳,活血化瘀是为关键。

气虚为什么会导致肥胖

所谓气虚,是人体虚证的一种。在中医中,虚证与实证相对,共有气血、血虚、阳虚、阴虚四种,各种虚证病因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其中气虚一般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中医临床上,气血的具体症状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呼吸短促、运动易出汗等。

中医中,气为宏观的概念,具体还可分为肺气、肾气、肝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这些气存在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是人体内外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

人体一旦气虚,机体脏腑功能便会减退,使得脾胃受纳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分解失职,肺不能主治节、朝百脉,肾无法藏精纳气调水。

各脏腑功能失健,所食之物便不能被有效利用,人体既未吸收到相应的营养物质,也没有将代谢的废物及垃圾排出,对于该气化的物质也未进行气化。

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滋于皮下,造成肥胖。

如何快速判断气虚?

气虚除了会出现肥胖、有气无力、心虚胆小、无精打采等症,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舌头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为气虚。

如果一个人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又有肥胖之症,多半可以判断其为气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但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气血皆不足。

中医常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

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所以对于气虚者,一般要气血双补,而对气虚肥胖者,要以活血化瘀为重点。

活血化瘀是减肥关键

在中医中,减肥虽为“减”,但我们更讲究做加法,既然肥胖根源在于气虚,那么减肥就要先补气、补阳,阳气足,则气化功能增强,痰饮浊毒水饮等可自动排出体外。

早在《灵柩·卫气失常》中就曾将肥胖者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3种,其中膏型、脂型肥胖的原因在于痰湿,肉型肥胖的原因在湿热。

所谓痰湿,其实指患者身体内有痰和湿,二者相互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导致气虚,造成肥胖。

《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所以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

湿热,则是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造成肥胖。

《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

正如叶天士所说:“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无论是膏型、脂型还是肉型,其减肥重点无非除湿、祛痰、清热,最终的结果便是活血化瘀。

在食疗中,活血化瘀的食疗方非常多,今天推荐大家海带绿豆汤,方便易做,亦可有效除湿、祛痰、清热,活血化瘀。

食材:海带(15g)、绿豆(15g)、甜杏仁(9g)、玫瑰花(6g)、红糖(少许)。

烹饪及食用方法:将各种食材一同入锅,加水,熬汤,最后加红糖调味,一日一次,25天左右为一个疗程。

肥胖之症,古已有之,与其他病症一样,也需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尤其是依靠果蔬减肥的朋友,更需注意,寒凉食品助湿,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减肥,还会积痰致胖,故减肥要做加法,补气补阳才是根和本。

身体易发胖怎么破 中医告诉你这么调

生活中,我们常说胖子没有春天;在本公子认为,胖子还没有未来!作为微胖界的“常驻大使”,每每想到如此,本公子也是无限哀伤,然后在心中默默发誓:吃完这顿,我一定好好减肥。很多人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而我只是喝了点水,体重还稳如泰山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脾虚胆虚,消化吸收不好!中医认为,身体易胖多半跟脾虚胆虚相关,要想瘦首先得调理脏腑。具体怎么调呢?且听本公子来分解!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 多半是脾虚胆虚

“明明我只是喝了杯水,而她吃了那么多的米饭还有那么多的肉,为啥俺是个悲哀的胖纸,而她却是个窈窕的妹纸?”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瞬间感觉累觉不爱了有木有啊?

其实呢,身体易发胖是有原因的,除了我们熟知的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质的原因是发胖的根本。如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调理、建立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胖界、胖子界顺利毕业,成为瘦纸将不再是梦想!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多半跟脾虚(脾虚包括脾气虚和脾阳虚)、胆虚等密切相关。

“脾气不好”容易发胖

所谓“脾气不好”,在中医中称为脾虚,一个人若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失健,从而导致消化不好、体内废水无法外排导致肥胖。在中医中,脾胃被称为酒囊饭袋,仓廪之官,其掌管人体的受纳运化之功能,脾喜燥恶湿,若脾被痰湿所困必然会造成脾阳受损,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四圣心源》里说到:脾升而善磨,即水谷入胃,全依赖于脾阳来运化,脾有多好运化能力就有多强。

关于脾虚致肥胖,主要有两点论述:

第一, 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说打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指肌肉,其营养主要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的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若脾气足,则肌肉丰满,形体健美,如脾虚,则肌肉松弛,形体臃肿。

本公子友情提醒:对于爱健身的朋友来说,上午巳时(9:00-11:00)是最佳锻炼时机,此时脾经最旺,最利于锻炼肌肉!

第二,脾虚会导致水谷运化不利,而水谷运化不利包括水液运化不利和五谷运化不利。前者长期如此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

脾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近些年来,中医临床上脾虚之症越来越高发,这主要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吃喝生冷之食是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故调节脾虚多从饮食出发,因脾喜阳,所以脾虚者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像冷饮、冷菜、凉茶、生冷瓜果、辣椒、油炸类等该戒的就戒了吧,该少吃的也要少吃。此外,推荐一款食疗粥,红豆薏米粥,常吃当饭吃不仅养脾除湿,还美容养颜,让你瘦到没朋友!

你这个胆小鬼,居然还是个胖子

很受伤有木有,人家胆子已经够小了,为何还是个胖纸,中医认为胆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胆是六腑之一,所谓肝胆相照,胆与五脏之肝互为表里,与肝相连,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官,,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而脾胃的正常受纳运化、消化吸收同样依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胆气足,则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反之,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相应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其受纳运化失健,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等症。

另一方面,胆虚会致肥胖还与胆汁相关,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分解脂肪的第一战将,当人体进食后,胆囊就会外排胆汁如十二指肠,帮助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脂肪便得不到充分分解,滋于皮下,就会形成肥胖。还有我们常说肝胆相照,其实胆汁即是由肝的精气所化,且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当机体胆汁分泌出现障碍时,亦可反致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届此肝胆皆失衡,肥胖同时亦会出现头面浮油长痘。

胆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在临床上,很多人会切除胆囊,认为胆并非人体生存之根本,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折减,因为五脏六腑这十二官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胆腑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谋断。不仅如此,其还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体表形象(如发质、肥胖)等密切相关。关于养胆腑,本公子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子时入眠,因为子时胆经当令,胆经最旺,此时入睡有助于养胆经,可使晨起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第二,杜绝宵夜,因为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仅容易长胖,还不利于养胆;第三,敲打胆经,通过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可舒筋活血,防止少白头的产生。

结语:市面上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健康的少食多运动,还是不健康的节食吃减肥药,都拍死了很多减肥者。前者难以坚持,后者于身体不利,所以从机体体质进行调理才是根本,只有将身体的内环境塑造成为易瘦体质才能真正享“瘦”。

「中医讲坛」吸收不好也会变胖?肥胖四种成因了解一下

(主讲人:极善堂品牌创始人、济南颐善堂国医馆馆长荆玉飞)

肥胖主要是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而引起。在以瘦为美的当下,肥胖成了爱美人士争相躲避的一个词。可是你知道吗?变胖不一定代表吸收好,在中医看来,吸收不好同样也会造成吸收过度,引发肥胖的发生。

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五大因素,至少280万的成年人由于肥胖相关疾病死亡。据统计,44%的糖尿病,23%的缺血性心脏病,以及7%~41%的特定癌症是由肥胖引起的。儿童期肥胖会使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出现的概率更大。

同时肥胖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抵抗、II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及退行性疾病,如痴呆、呼吸道疾病、多种癌症、心理影响。肥胖对于人类健康,可谓是危害多多。

肥胖主要成因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吸收不好而造成的。比较典型的就是吸收不好反而变胖,很多人误解成是身体吸收太好,把所有的营养都吸收掉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在中医看来,有的是因为吸收不好才造成的吸收过度,表现为吸收比较好而肥胖,如同一个人平时挣得工资不多,然后会努力攒钱一样。

第二种是因为代谢不足造成的肥胖,这一类主要是因为不能够及时代谢,导致的淤堵。现在很多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可能会长时间久坐,运动量非常少,这会导致代谢功能下降,其次,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了,导致很多人睡眠非常少,这也会导致代谢能力下降,还有一些人平时很少吃水果和蔬菜,或者饮食太过精细,都会导致代谢不足,然后就会出现肥胖。

第三种是因为体寒,或者是寒造成的肥胖。我们都知道脂肪作为一种能量的储存方式,是用来给我们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御寒的,如果身体过于寒,也就是中医讲的体寒包括女性的宫寒等,就会脂肪进行累积堆积用来保暖。

第四种肥胖是因为激素类的药物使用,造成的激素失衡而造成的肥胖。在激素药物使用结束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体内的激素,使激素平衡。

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减肥,必须要找到我们肥胖的根本原因,只要方法找对了,减肥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山东首届中医百家讲坛活动征文(视频)

通过机构自荐、大众推荐、媒体发掘等方式,面向全省中医机构征集中医科普短文或短视频,讲述中医保健理念及小妙招、小药方等,报名截止后统一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抖音平台进行展播,通过媒体报道、公众投票(点击、评论)等方式,最终评出10名“中医传播使者”及泉城口碑中医榜,对入围作品及上榜中医机构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

科普短文要求字数在1500字以内,内容为原创,积极健康、立意鲜明、创意新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各自的技术特色,从中医角度讲述养生保健理念及小妙招、小药方等,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也可围绕某一病种,谈一下中医对其的防与治;或某一味中药,介绍该中药药性及使用方法。

短视频可使用手机或单反等高清设备拍摄,也可是独立制作经过剪辑处理的作品,画面清晰、音质流畅,同期声普通话、方言皆可, MP4格式,大小不超20M,分辨率不低于720p,时长为1-3分钟。(短视频内容要求同文字)

作者(出镜者)要具有医学背景,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每个中医机构提供一条中医科普短文或短视频参赛(二甲以上中医院最多可提供3条)。作品发送至qljkgzs2016@163.com邮箱,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发至晚报工作人员微信“33717088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焦守广 整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