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系数计算(肥胖 系数)

正直沙滩YPa 0
文章目录:

BMI体重系数怎么计算?

BMI是什么?

BMI是指身体质量指数。因计算方式简单,现普遍用于评价人体营养状况、胖瘦程度或人体发育水平。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这个公式所得的比值在一定程度可以反应人体密度。

正常指标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我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在18.5至23.9 kg/㎡内属正常范围。低于18.5 kg/㎡表示体重过低,高于23.9 kg/㎡表示超重或肥胖。

肥胖的危害

导致血脂异常、增加脑血管病变;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心脏负荷;导致脂肪肝;增加糖尿病风险;引起骨关节疾病;易患癌症。

肥胖还容易让人产生自卑心;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睡眠障碍等情况。

!!!肥胖真的不单单影响自己穿衣好不好看,还威胁着自己的健康,一定不要忽视它!

加油!减肥人!

身高体重对照表,人手一份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并加以计算,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形状况。下面这个是得到医学界认可的衡量身高体重状况的BMI公式,这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之一。其计算公式是: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比如,一个人身高是1.70米,体重是60公斤,这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

BMI=60÷(1.70*1.70)=20.7612

健康体重的BMI指数为18.5-24.9;

BMI在25-28之间属于体重超标;

超过28即为肥胖症,而低于18.5就是消瘦了;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食过多,摄入量超过消耗量,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积存于体内所致。此外,遗传、生活方式、内分泌、运动、精神因素等,对肥胖也有影响。北京阜外医院的资料指出,体重指数每增加2,冠心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便分别增加14%、4%和6%。因此防治肥胖是十分重要的。

消瘦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足或消耗增多两大因素所引起。摄食及消化障碍多见于食管、胃肠道、肝、胆、胰腺病变。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致摄食障碍;消化液或酶的生成减少往往影响消化与吸收。消耗增多常见于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另外,腰围也是衡量健康状况的标准之一,男性腰围正常应在85cm以内,女性腰围正常应在80cm以内,若超过之,也算肥胖。

肥胖的判断标准

成人与儿童、男性与女性、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肥胖标准各不相同,即便有专业人员为此设定了详细的计算方法,甚至还发明了貌似高端的测量设备,但依旧不够客观准确。

标准体重
衡量肥胖程度的一个简单的尺度就是“标准体重”。婴儿、儿童及成年人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各有不同,具体如下。
1、1-6月龄的婴儿,标准体重=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数×0.6。如:5月龄婴儿,出生时重4千克,标准体重=4 5×0.6=7(千克)。
2、7-12月龄的婴儿,标准体重=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数×0.5。同样是出生时4千克重的5月龄婴儿,10个月时的标准体重=4 10×0.5=9(千克)。
3、2-12岁儿童,标准体重=年龄×2 8。如,9岁儿童的标准体重=9×2 8=26(千克)。
4、身高低于165cm成年人的标准体重有男女之别,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5(千克);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10(千克)。
5、身高高于165cm的成年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5(千克);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7.5(千克);其他年龄段的成年人肥胖门槛略高一些,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千克),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10(千克)。
如果体重超过上述计算结果的10%,则表明超重,超过20%以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不过这个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忽略了个体差异,对肌肉数量较多和较少的成年人,以及身高发育较快的婴儿和儿童都不太适用。

BMI指数(体质指数)
与标准体重法比较相似的另一个方法是BMI指数法。BMI即“Body Mass Index”,中文称“身体质量指数”,可以用来粗略地衡量人体脂肪占体重的比例。BMI指数主要与身高相关,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身高)(米),计算结果的单位为百分比(%)。
例如本人身高1.75米,体重75公斤,BMI=75÷3.06=24.5%。
计算出BMI指数后,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别、年龄、性别的BMI对照表来查阅是否达到肥胖标准。总体来看,这个方法要比标准体重法更科学一些,尤其是对身高快速发展的儿童会显得更“友好”一些,但依然存在忽略个体差异的弊端。

腰臀围比值
基于脂肪更易于堆积与腹部的规律,也可以采用“腰臀围比值”来判断是否存在肥胖问题。这个方法很简单,分别测量腰围(肚脐处的腰围)和臀围(臀部最翘处的臀围),当男性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超过1、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值超过0.85时,就表明存在肥胖问题,腰臀围比值越大,表明肥胖问题越严重。
腰臀围比值法忽略了身高、年龄、性别甚至体重等一般性因素,更多地考虑了脂肪堆积程度这一指标,对个体差异的包容性更好,其科学性显而易见,但该方法对体重的忽略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重量占据体重的比例,男性的常规体脂率在15%-18%之间,女性常规体脂率在20%-25%之间。超过该标准10%即为超重,20%就为肥胖。运动员的体脂率在这个基础上甚至可以下降50%以上,这对于普通大众很难实现。
体脂率是用来判断肥胖的金标准,但不幸的是,准确的体脂率很难测定。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水下称重法、X光法、脂肪夹法等相对简便的方法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体脂率数值,但这类方法对于大众而言依然不够简便。
在这里介绍一个相对简易的方法:
1、测量腰围,单位为厘米,用腰围乘以系数0.74,计算结果设为参数a;
2、用体重(单位为公斤)乘以系数0.082,再加一个常数34.89(男性为44.74),计算结果设为参数b;
3、用a-b计算出脂肪总重量,设为c;
4、最后用c(脂肪总量)除以体重(以公斤为单位),得出体脂率。
讲得比较复杂,其实很简单,为了便于理解再举个例子:
例如本人腰围为86厘米,86×0.74=63.64,设为a;
本人体重75公斤,75*0.082 44.74(本人男)=50.89,设为b;
计算本人脂肪量,63.64-50.89=12.75,设为c;
最后计算出体脂率:12.75÷75=17%。
该方法中的脂肪量数据主要与腰围、体重、性别及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常量关系相关,其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