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腹型肥胖诊断标准(腹型肥胖诊断标准腰围)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腰围值多少是腹型肥胖?快来判断下自己是不是

中国肥胖人数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超过一半,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年超重和肥胖人口将达到7.9亿,学龄期和青春期超重和肥胖人口将达到5892万,学龄前超重和肥胖人口也会高达1819万。

腹型肥胖危害大

肥胖是多种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腹内脂肪异常堆积导致的腹型肥胖危害更大。腹内脂肪含量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成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等显著相关,与血压值也有显而易见的关系。

同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腹内脂肪面积显著大于非胰岛素抵抗者。腹内脂肪增加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等,均显著相关。

总之,随着腹内脂肪的增加,各种代谢紊乱和心血管靶器官损害依次出现。同时,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躯体中心重量大,肢端承受压力大,还会导致骨关节病变、腰椎疾病等一系列骨骼问题。

胖不胖 看腰围

与腹内脂肪含量关系最密切的是腹围,其次是体重指数,然后是腰臀比,即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的首要指标。

筛查是否为腹型肥胖可先测量腰围。腰围值即肚脐上2厘米的水平线的长度,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即大概率为腹型肥胖。

其次可以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看是否异常,目的就是要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腹型肥胖人群要采取干预措施,首先是饮食控制,具体包括:

1.规律饮食,适当控制总饭量。膳食可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麦、淀粉类食物,蔬菜,豆制品和水果进行搭配;避免或减少蔗糖摄入,包括饮料、甜点;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

2.戒酒或控制饮酒。过度饮酒会导致体重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

3.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要减少动物脂肪、奶酪、黄油、酥油和奶油及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的摄入。尽量选用低脂食物,如脱脂牛奶。炒菜宜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和亚麻子油等。每周吃两次鱼。

4.多吃新鲜食物,而不是加工食品。

其次是运动控制,具体包括:每天至少活动1次;每次活动30分钟,可选择快走、骑自行车、慢跑、跳舞、户外运动或做较重的家务;每周至少活动5天;活动后心率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

轻断食 效果佳

腹型肥胖者需要控制饮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禁食。过度节食不利于均衡营养,反而容易使机体处于防御状态,不利于减重。相比节食,我们更推荐一日三餐或两餐,均衡营养配比。

腹型肥胖者可尝试以下模式的轻断食。

5 2轻断食:一周5天正常饮食,不连续的2天进食不超过500~600千卡。控制饮食期间,主要通过摄入水果、蔬菜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16∶8模式:一天的饮食在8小时内完成,剩下的16小时只喝水不吃饭,注意要喝白开水或者黑咖啡,不要喝饮料。

选择哪种模式的轻断食要因人而异,完全不耐受的人群不建议尝试。

想减腹 练HIIT

在减肥中,运动效果一般只占30%。但不能因为运动占比低,就不运动。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和肌肉含量。因为腹部在人体的中段,所以不管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基本都有益。网络上有很多运动爱好者介绍练出“马甲线”的经验,很多人跟练后也发现,原来结实的腹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拥有。关键是无论做哪种运动,一定要坚持。

有氧运动是减重最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可以持续、快速燃烧脂肪。快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球类运动等消耗热量较多的运动方式,均被推荐为减重的运动疗法。但有氧运动往往比较单调,运动时间长、效率低,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打工人”常常难以坚持。基于此,HIIT训练法渐渐进入人们的运动生活。

HIIT训练法的全称为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直译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一项能很好地消除腹部脂肪的运动方式。因为短时间内效果好,并且对运动场地没有太多要求,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开合跳、同侧提膝、胯下击掌、高抬腿、深蹲等动作,甚至还有“躺着做”的高效虐腹训练,都是典型的HIIT动作。耐受能力强的人每天训练15分钟,就能达到减重效果。

特别提醒过度肥胖的患者,不要一上来就做高强度运动,特别是跳跃或爬楼梯等运动。因为这些动作对膝盖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损伤。

减肥这么难,所以有人想到了手术。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轻微肥胖的人群应采取控制饮食、保持运动为主的减肥方式,如果没有合并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一般不建议做减重手术。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 朱建华 张敏

策划:吴卫红

编辑:栾兆琳 李诗尧 马杨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

肚子大,伤全身!肚子多大算腹型肥胖?医生:用一个标准教你判断

在我的诊疗实践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李先生,60岁,退休工人,平日里乐观开朗,喜欢园艺和与朋友下棋。但最近他感到疲劳且常常呼吸急促。初诊时,我注意到了他明显的大腹便便,这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李先生被诊断为糖代谢异常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这两者与他的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李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如今,腹型肥胖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一大健康隐患。它不仅仅是体型的问题,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腹型肥胖:不仅仅是体型的改变

腹型肥胖并不仅仅意味着腹部脂肪的增加,它是内脏脂肪积聚的直接表现,与许多健康问题紧密相连。事实上,腹型肥胖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糖代谢异常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腹型肥胖的定义

腹型肥胖不仅是指腹部肥胖,而是指内脏脂肪的积聚。这种脂肪与皮下脂肪不同,它包裹在内脏周围,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

腹型肥胖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内脏脂肪的积聚增加了心脏负担,导致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代谢异常:腹型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这是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慢性疾病:腹型肥胖还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如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有关。

腹型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甚至逆转腹型肥胖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的爱。

如何准确测量腹围:揭秘腹型肥胖的标准

腹型肥胖并非单纯的体重问题,而是一种特定的肥胖分布,关键在于腹部脂肪积累。为了准确判断是否属于腹型肥胖,测量腹围成为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

测量腹围的正确步骤:

准备工具:使用柔软的卷尺。

正确的站姿:站直,脚距与肩同宽。

测量位置:将卷尺水平放置于腰部最窄处,或者臀骨上缘与肋骨下缘中间的位置。

正常呼吸:在正常呼吸的状态下读取数据。

一般而言,腹围对于亚洲成年男性来说,超过90厘米(35.4英寸),女性超过80厘米(31.5英寸)时,就属于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的隐形杀手:了解其深远影响

腹型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是多种疾病的潜在诱因。

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积聚增加心脏负担,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代谢异常:腹型肥胖影响身体对糖的处理能力,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可能。

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腹部脂肪增加对血管的压迫,可能引发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

呼吸系统问题:过多的腹部脂肪可能压迫肺部,影响呼吸功能。

内分泌影响:脂肪组织能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识别和处理腹型肥胖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维护整体健康。通过正确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腹型肥胖,从而降低这些健康风险。

吃对食物,活出健康——智慧型饮食指南

腹型肥胖并非无法逆转。调整饮食习惯是关键的一步。首先,重点在于平衡营养而非简单的节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转而选择富含纤维素和低糖的食物,如全谷类、新鲜蔬果、豆类和坚果。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经典烹饪,营养升级

采用健康烹饪方法: 蒸、煮、炖等烹饪方法优于煎炸,减少油脂摄入。

控制分量: 使用小盘子或碗,有助于自然减少食物摄入量。

多样化饮食: 平衡不同种类的食物,确保营养全面。

动起来,走出健康人生——适宜中老年的体育活动

除了饮食调整,适度的体育活动同样重要。对于中老年人群,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尤为关键。推荐的活动包括散步、太极、瑜伽和轻柔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燃烧脂肪,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同时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快乐运动,健康同行

定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

结合力量训练: 比如使用弹力带或做一些轻量的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新陈代谢。

活动多样化: 结合户外活动,比如园艺或轻松的徒步旅行,增加活动的乐趣和持续性。

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

科普【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1.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的平方。目前临床用BMI来评价:BMI<18.5者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2.用腰围(WC)来判断。一般中心性脂肪/腹型肥胖,通常使用腰围(WC)来评估,也被发现与几种癌症类型的风险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但根据针对中国人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标准,中国成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

来源: 广东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