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咋胖(糖尿病患者肥胖怎么减肥)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会发胖,有些糖尿病人却骨瘦如柴?医生这么说
作者简介:方健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头条号 药师方健,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一少”就是体重减轻,所以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糖尿病人都会比较瘦。但在现实当中,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比较肥胖,只有小部分患者会消瘦,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会发胖?
大部分患者首先是因为肥胖引发的糖尿病,而且占了2型糖尿病的绝大多数。
肥胖会增加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游离脂肪酸水平能够干扰葡萄糖代谢的多个环节,导致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下降,还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脂毒性,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又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所以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或不能被利用,就会引起糖尿病发生。
另外,体内过高的血糖不能被分解利用,部分又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加重肥胖,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却骨瘦如柴?
导致糖尿病人消瘦可能有以下原因:
1.I型糖尿病或血糖控制欠佳
葡萄糖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机体就会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量,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消耗过多,故患者会越来越瘦。另一方面,由于高血糖引起机体增加排尿,血糖随尿液大量流失,也会造成患者失水而体重减轻。
2.饮食控制过严
糖尿病虽然需要控制饮食,但有些糖尿病人对饮食控制过于极端,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营养缺乏,也会引起身体消瘦。
3.降糖药物的作用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艾塞那肽等类型的降糖药物,都具有减轻体重的效果。这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然非常适合,但对于原本并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这些降糖药物也可选用,但可能会使体重进一步降低。
4.合并疾病
如果是糖尿病合并甲亢、糖尿病合并肿瘤的情况,由于营养高消耗或肿瘤进展导致疾病加重,患者也会消瘦明显。
总的来说,有研究同时发现,与体重正常或消瘦的糖尿病人比较,肥胖糖尿病人的合并症更多,预后更差。所以,肥胖糖尿病患者应把减轻体重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当然,过于消瘦的患者朋友,也要注意保证营养摄入,排除可能的并发疾病,保持良好健康状态。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查出糖尿病时,体型消瘦,为什么最近越来越胖?是因为糖胖症吗?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吃多、喝多、尿多、体重减少。不少患者也是因为这些典型症状才发现糖尿病。但有患者表示,自己刚查出糖尿病的时候体重不断下降,瘦得有些吓人。最近为什么越来越胖?
糖尿病在西医眼中是一种代谢紊乱诱发的疾病,血糖过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受到血糖升高的影响,肾脏排出很多的尿液,出现了“多尿”的症状。但是人体内的血糖无法经过胰岛素代谢,也不能被人体吸收,就会出现吃得多,喝得多的情况,但营养吸收始终无法满足需求,就会越来越瘦。
但有患者表示,自己刚确诊的时候,确实体重在不断下降,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发现体重开始上升。明明自己为了降糖,控制饮食比较标准,为什么还会发胖?或许问题就出在“糖胖症”上。
有研究机构发现,几乎8成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肥胖、超重的问题。有些是肥胖引发了糖尿病,有些是糖尿病引发的肥胖。将两者结合后,总结出了一个新的名词,糖胖症(Diabesity)。
有不少研究表明,这也属于炎症疾病,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受到自身免疫的影响下,对人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产生刺激,从而引发慢性炎症。通俗的讲可能是人们胖了,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对着多出来的“肉”心想,这是什么?外界入侵的物质?攻击它!最后慢慢地诱发了慢性炎症。
当你的BMI指数达到28的时候,还被确诊为糖尿病,就属于“糖胖症”。这种疾病,会比普通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有研究发现,糖胖症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并且出现死亡的风险也会提高7倍,这也是糖胖症比较大的一个危害。
在临床上,有些糖友在使用磺脲类药物后,确实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人们的食欲增加,吃的东西多了,体重也就更容易长胖。这种情况多半出现在刚确诊糖尿病时,BMI指数并不高,但是用药后BMI指数升高的糖友。
胰岛素增敏剂也可能导致糖友体型越来越胖。主要的原理和前者类似,也是因为药物影响人体内的代谢,促进患者体内的糖分吸收,在降糖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沉积,诱发肥胖。
第一点、热量摄入减少500大卡
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是控糖、减重的重点。而且有研究发现,不管是你是采用全素食,还是低脂低糖的饮食方法,只要你能将全天饮食摄入的热量减少500大卡,就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当然减少热量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样的比例。但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比例来减重。比如采用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食物代替精细粮食。吃米饭的时候,吃硬不吃软,吃冷不吃热,也能因为其中的抗性淀粉,延缓糖分吸收,增强饱腹感。
第二点、合理用药,必要时调整用药
在临床上确实发现有一些药物可能对体重有所影响。糖胖症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时,首选对减重有利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这些药物既能改善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问题,还能起到抑制食欲,辅助减重的作用。
相比于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之类有助于减重、控糖的药物显然更适合糖胖症患者。
第三点、符合条件时可采取代谢性手术
不少人曾听说过切胃手术,这就是代谢性手术的一种。通过手术切除消化道等行为,来减少人体能够摄入的食物总量,并且改变食物消化的方式。当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BMI指数超过3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患者自身不能存在并发症或合并症。否则很可能带来其他的血管风险。
糖胖症其实是两种疾病并发的总称,和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需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体重指标,当体重有所升高后,及时察觉异常,并且尽早进行饮食调理、药物调整等方法稳定体重。研究发现,如果患者能够在1年内减重30斤,糖尿病症状的缓解率就能达到86%,这也是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改善病情的好方法。
如果你也深受糖胖症的困扰,不妨试试看。刚确诊糖尿病时,体型消瘦,但最近却越来越胖,或许是糖胖症和药物在作祟,尽早调整,控制糖尿病发展。
糖尿病不是会越来越瘦,怎么还会胖呢?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有个早期症状,是莫名的快速消瘦,但实际上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却有80%有轻微过重、甚至肥胖的问题,也让肥胖引起了许多额外的并发症。
很多人以为控制好血糖,身体就没事,但其实控制体重也是控制糖尿病一个很重要的,甚至可以有停药的机会。
糖胖症
糖胖症 (diabesity或是diobesity),这个字是由糖尿病(diabetes)跟肥胖(obesity)组成,指那些同时有肥胖(BMI>27)又有糖尿病的人。
目前没有针对糖胖症有详细的比率统计,但几乎所有糖尿病患都有肥胖的问题。
虽然糖尿病有个症状是快速消瘦,但那是因为胰岛素发生阻抗时,身体无法藉由胰岛素顺利将血糖转换为所需能量,所以会选择燃烧原本储存的蛋白质、脂肪,导致变瘦。
当开始控制糖尿病之后,因为血糖可以顺利被转换为能量,身体自然不会消耗储存的能量,如果不改变饮食,就会重新胖回来。
当肥胖发生、脂肪细胞会让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藉此降低食慾、减少食物摄取,但如果还是一直吃,胰岛素还是会持续分泌,胰脏工作过度就会导致胰岛素阻抗,最终变成糖尿病。
变成糖胖症会怎么样?
发生糖胖症,表示身体里的脂肪堆积过多,上述的「脂肪导致胰岛素阻抗、胰岛素阻抗导致糖尿病」就会不断轮回,虽然一直吃降血糖的药控制,血糖还是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糟。
但这并不是降血糖药不能吃的意思,因为高血糖容易引起血栓、造成心血管疾病,所以根本问题还是在肥胖。
而糖胖症患者如果不减重,虽然血糖值可能控制得很好,但吃进去的糖分会转换成三酸甘油脂,所以胆固醇通常会偏高,但高密度胆固醇(好胆固醇)却偏低,不只是心血管疾病跟肾脏病,也可能造成血栓、中风、肺栓塞、胰脏发炎、脂肪肝等。
不过通常这些会有糖胖症的患者,本来饮食就习惯不忌口,爱吃甜食、油脂过高的食物等,事实上也都知道,过度的肥胖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却选择性的忽略。
举例来说,像是门诊的糖尿病患,虽然医生一直告诫他们要减肥,只有10%愿意,还有人来到门诊,当场拒绝“我不要量体重”。
怎么解决糖胖症?
不过单靠控制饮食,其实减重的效果不大,因为人体在30岁之后肌肉会开始流失,脂肪累积会变得更容易,控制肌肉流失的速度跟控制摄取的热量一样重要;
其实只要减掉5~10%的体重,就有可能不用服药,或是停一种药,所以可以将减轻5%体重作为目标,比如100公斤的患者,至少要变瘦5公斤。
糖尿病饮食控制
- 避免甜食:水果糖分容易被忽略,吃很多就胖得快。
- 避免炸物
- 避免饮酒
- 改变食物种类:少吃蛋糕面包,多吃馒头,或是别吃白米,吃糙米。
- 减少食物分量:可以从打9折开始,每次、每个月都比上次打9折。
- 定期监测血糖数值:别等到医生关心才开始量
糖尿病的运动
- 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建议心跳要达到最大心跳速率的60%,没有运动习惯的可以先从10分钟训练开始。
- 每周2重量训练:防止肌肉萎缩,让肌肉可以吸收糖分、转化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