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广播(糖尿病广播体操糖尿病降糖操)

上海交通广播 0
文章目录:

养生大讲堂|甜蜜的“杀手”——糖尿病

和名医面对面的机会又来咯!

仅40%的糖尿病患者

知道自己患糖尿病!

早认识

早预防

就能逃离糖尿病魔咒!

《养生大讲堂》

系列健康讲座(第四期)

甜蜜的“杀手”

糖尿病

活动时间

2016年11月12日上午9点到11点

活动地点

广播大厦5楼全媒体中心

活动简介

血糖降的越快越好吗?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吗?

做家务可以代替运动治疗吗?

正确测量血糖的方式是怎样的?

打胰岛素有技巧,你都掌握了么?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你是糖尿病足患者吗?

应该穿什么鞋?脚要怎么洗?

……

想详细地了解这些问题吗?

快来听讲座吧!

嘉宾介绍

毕宇芳

毕宇芳大夫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与早期防控

沈亚萍

沈亚萍护士长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远洋分院糖尿病足中心护士长、主管护师。

擅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7年,其中专业从事糖尿病足护理工作9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对糖尿病足护理专业领域内的疑难问题具备较强的解决能力。

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收看收听参与全程直播:

A.填写报名表,现场参与

B.看看新闻网全程同步视频直播

C.平安好医生全程同步视频直播

D.阿基米德“菠菜直播”全程音频直播

本节目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交通广播FM105.7

联合出品

点击“阅读原文”,快快参与报名哦!

广播体操有助糖尿病康复

广播体操是课间或工间常见的轻体育运动,它不仅能起到调节紧绷神经、放松筋骨的作用,还可辅助治疗疾病。近期,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线发表在《BMJ开放式糖尿病研究与护理》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避开高强度运动,坚持做广播体操,也能有效维持肌肉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研究小组以该大学附属医院42名糖尿病住院患者为对象进行试验。其中15人每日早饭前和晚饭后各做1次广播体操,每次3分钟;另外27人每天做60分钟有氧运动(快步行走)。14天后,研究人员对参试患者的体重和身体成分(脂肪、肌肉、骨骼)的组成变化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两组人体重均有下降,但广播体操组骨骼肌质量指数下降者占46.7%;快步行走组这一概率高达85.2%。这表明,前者在体重减轻的同时,有效维持了身体肌肉量。此外,广播体操组参试者的上肢和躯干肌肉量有增加趋势,而对照组躯干和四肢肌肉均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表示,在运动干预治疗的同时抑制肌肉量减少,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意义较大,且做广播体操未引起低血糖、跌倒、肌肉疼痛等不良事件,因此可以认为,广播体操是一种不受年龄限制、简单易行的糖尿病康复运动。▲(夏 普)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琳琅满目,电视、广播上的方法不可尽信

多懂一点儿,就是多学,增加自己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是预防糖尿病取得成功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人对糖尿病一无所知,根本就不知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也根本不知道糖尿病预防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手段,那还谈什么糖尿病的预防?所以,第一个“要点”就是多懂一点儿,即多学一点儿糖尿病的知识,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儿,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儿。

那么,做到多懂一点儿有哪些渠道呢?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获取信息上,我们有很多种渠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从中选择自己想要的知识。当然,很多朋友也有担忧,哪些知识是正确的,哪些知识是适合自己的,我该如何取舍呢?

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

1.常体检,咨询医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定期体检是获取自己身体信息最准确的来源,根据体检上的数据,医生会准确提供最适合你的建议,在这些建议和指导上进行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走弯路。

2.多读书,少信广告。电视、广播上经常会看到各种有关糖尿病的广告,先是用案例讲解糖尿病患者的痛苦,然后介绍糖尿病的知识,最后开始做广告,说疗效多么神奇,口碑如何如何好。然而很多广告都有夸大的成分,甚至涉及虚假宣传,给消费者的财产和身体带来损害。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图省事,就相信道听途说,对于糖尿病的了解,还是要看权威出版社和医师的书籍,系统地学习,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类型、生活禁忌,才能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分析,对信息的真假有所判断。

3.查网络,仅作参考。网络的发达让我们索取信息更加方便,但各大网站上的各种病例、各种建议琳琅满目,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像是百货商场,看一遍就看花了眼。很多年轻人习惯先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再去医院。前期做好准备,这一点肯定是好的,不过对于网络上的信息不能完全照搬,只能做参考。身体真的出现状况,还是要去医院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做到以上几点,基本上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多懂一点儿,就是让大家“多学习,懂判断,不盲目”,这样才会对糖尿病进行有效、合理的预防。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懂一点儿,了解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在预防上面就能够有的放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