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双亲都有糖尿病(双亲都有糖尿病怎么办)

HealthCrew营养师团 0
文章目录:

爸妈有糖尿病,我也会得吗?

文图 | 大糖

糖尿病前期是指你的血糖已经比正常值高了,但还没有高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指一种以高血糖作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状态会更加容易引发心脏病、中风、眼部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是截肢。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4亿人。中国约有1.1亿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WHO同时指出,如果不改善生活习惯,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1.5亿。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或推后。

可能您的血糖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结果不太正常,可能您身边的家人已经患有糖尿病,那么你得糖尿病的风险大吗?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根据既往的研究给大家总结了和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子。你的危险因子越多,45岁之后得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子包括

  1. 超重和肥胖(在轻糖生活订阅号回复“体重”了解自己到底胖不胖)

  2. 年龄超过45岁

  3. 久坐不爱运动

  4. 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

  5. 非洲、阿拉斯加、印度、西班牙或亚洲后裔

  6. 自己的宝宝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

  7. 曾经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8.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mmHg)

  9. 高密度脂蛋白低于35mg/dL(0.9mmol/L)或甘油三酯超过250mg/dL(2.8mmol/L)

  10. 既往血糖检查提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或者糖耐量降低(IGT)。

  11.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12. 既往有冠心病史

  13. 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比如黑棘皮症。

上面列出的13项,符合你的条目越多,你的糖尿病风险就越大。数数看,你符合几项?如果一个危险因子都没有,那么恭喜您,糖尿病风险非常低。如果有一项甚至更多危险因子,可以继续算一下评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为我们提供了针对中国人的糖尿病风险评分表。(点击图片可以放大看哦)

按照自己的情况把图中六项内容对应的分值相加,就可以得到一个总分。总分越高,糖尿病风险就越高。切点为25分。总分大于或等于25分的朋友应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来筛查糖尿病。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疾控中心(CDC)推动的国家糖尿病预防项目(DPP)指南中提示:如果筛查结果是正常的,至少每3年应该重复筛查一次。如果风险状态发生变化,筛查频率可以再做调整。

怎样做能降低风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上述的风险评分表里,有三个危险因子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因素: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另外有三个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体质指数、腰围和血压。NIH和CDC的数据告诉我们:生活习惯改善可以使总体糖尿病风险降低58%,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能降低71%。(原文见下图)

如果您的风险评分不低,第一个可以做的改变就是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第二个可以做的就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大糖在之后的文章里会为大家介绍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慢病风险的具体方法。请多多关注。

微信订阅号:qingtangshenghuo 欢迎关注

一人患病,全家危险!糖尿病也能“传染”?3招+2汤,帮你稳血糖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攀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家里的其他人,特别是子女患病的比重会变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患病的概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

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当然不是传染疾病,但确实会“传染”给家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有着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饮食油腻、爱喝饮料、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在中医看来,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脾胃功能出了问题。“脾统血”——如果脾胃出问题,血糖就堆积在血管中,就出现高血糖。

通常,一家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2.基因遗传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非常高。

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血糖高的表现

1.身体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

血糖较高,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及运转发生障碍,再加上体内存在大量气体,继而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的问题。

2.经常存在口渴口干的问题

哪怕饮用了较多的水,但是却依旧会感觉到十分的口渴,表明血糖水平正在变高,且血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

3.舌裂

在中医看诊时,发现病人有舌裂的现象,说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偏差。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家族糖尿病史,不论年纪,患病几率都会更高。

血糖高,如何改善?

1.运动

抽出时间可以进行慢跑,或者快走,持续40分钟到一个小时,微微出汗就好。注意运动前后一定多喝水,不然容易伤津液。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太阴主“开”,手太阴肺开在上,表现就是出汗;足太阴脾开在下,表现就是大小便。

通过运动出汗,增强了肺经的功能。当肺经能力增强的时候,帮助足太阴脾开在下,促进了脾胃功能的恢复,所以促进了血液质量的提高,高血糖的情况得到缓解。

2.泡脚

艾叶、生姜、花椒泡脚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

泡脚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体内垃圾,恢复脾胃功能,而且更有利于睡眠。注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

3.长期恢复脾胃功能

在中医上看,糖尿病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那就要做好长期恢复脾胃功能的准备。经方用药侧重在恢复脾的清升功能,胃的浊降功能,还有肝的疏泄功能。

推荐几个方法,帮助糖友们控制血糖。

猪胰汤

猪胰一条、玉米须15克,共同煮汤,喝汤吃胰。

每日服用,也可只饮汤。症轻者每日半条猪胰即可。

地黄汤

干地黄30克,煮茶代饮。每日煎二次,每日服用。煮时约用水一碗半煮为一碗,再煮时仍成一碗,可服二次。

地黄有抑制糖尿的作用,而且地黄同时能抑制其他食品中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

注意:地黄的分量最好依据血糖指数有所増减,18—60克均可。服用期间需及时测量血糖指数。

另外,适用于控糖的常用中药还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等。

糖尿病病人一般并发症较多,伴随的诸多症状一定要咨询医生,辨证地调理。

父母或家人患有糖尿病,孩子一定得糖尿病吗?

答:在同等条件下,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患糖尿病。刨除遗传因素外,我国每年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如果他们能够在潜在风险期就进行健康饮食,加强锻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科学的干预,可以延缓或极大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几率。(via 健康报)

来源: 广东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