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初诊时(糖尿病初诊时一般血糖)

糖尿病新世界 0
文章目录:

初诊糖尿病 要做哪些检查?

一位刚诊断为糖尿病的糖友在抱怨,自己被诊断为糖尿病了,可是除了血糖高一些,其他的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医生却让他做了一堆的检查,许多在他看来都不想关。他想问。刚诊断出糖尿病就做这些检查有必要吗?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必要,只有从一开始确诊糖尿病就开始注意,才能更好的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将糖尿病给人们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所以,初诊患者至少应做以下几种化验和检查:

检查空腹及餐后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情况,可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

检查尿常规

检查尿常规不仅可以了解尿糖情况,更主要的是能观察出有没有尿酮体、尿蛋白,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同时了解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

检查肝、肾功能

根据肝、肾功能的检查结果,可掌握肝脏及肾脏的情况,给选择用药提供依据,因为在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宜使用的。

检查血脂

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低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调脂药物。

检查血压和血粘

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和高血粘是糖尿病病人四大无形的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状况,并给予适当处理。

检查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之时再查眼底,必须主动了解糖尿病病人的眼科情况。即使眼底还没有什么改变,也可留下一个初始资料,以供日后对比。

检查身高和体重

对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很有帮助,有利于药物种类的选择,同时也给以后的体重监测留下一个基础材料,以供比较。

【糖医生】公开课定期在微信群上举办。想听课的糖友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加微信号:王老师~糖医生健康管家(tys2830),拉您入群。另,糖友交流QQ群:480193935, 关注“糖尿病新世界”微信号 tnbxsj88

一次和初诊糖尿病朋友的交流,干货很多,信息量大,很有借鉴意义

接诊一个糖尿病人,我们交流了大约10个小时,这是我开通网上问诊以来接诊时间最长的一个病人。

我觉得我们交流的过程对其他糖尿病人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这儿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够尽量多地了解糖尿病知识。

这是一个初诊的糖尿病人,32岁。

看起来他非常紧张,压力非常大,因为他咨询的问题就是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在2012年前是非常火的,很多大医院都开展了这项技术,因为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好,花费不高,短期内看来有一定的疗效。

因此那时候大医院都在开展,大教授都在交流干细胞移植,但是其实干细胞移植没有比较权威的科学依据,而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2012年当时的卫生部下文,禁止没有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治疗和研究继续进行。因此现在干细胞移植还没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也不能根治糖尿病。我告诉他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好好地控制血糖

但是他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才30多岁就患了糖尿病,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悲观。

他应该在网上查询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资料,他说,从2010年到现在,糖尿病的治疗没有多少新技术出现啊!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确实如此,近10年来关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集中在药物和监测设备上。虽然糖尿病疫苗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它针对的是1型糖尿病,而且现在还没有在临床使用。新型的降糖药物在这10年间倒是发展得非常快,如DPP-4抑制剂、SGLT1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层出不穷,而且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的使用等等技术在临床上使用也比较广泛。

他问我,“糖尿病能不能攻克呢?"

我认为要对糖尿病的攻克抱有希望,人类都上太空了,糖尿病在以后的某一天也会治愈的,但是要现在保持血糖平稳,不出现并发症,否则糖尿病是治愈了,眼睛看不见了,尿毒症了,截肢了,那么糖尿病的治愈对于病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问我,”我还年轻,能控制30年吗?"

事实上,我的一个病人有50多年的糖尿病史,现在已经98岁,只要血糖控制良好,其实是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的。"

他说,“那他是怎么做到的?我该怎么做?"

我告诉他,听医生的话,做好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到90多岁了。

我不知道这次短短的交流他听进去了多少,但是我希望在治疗的某一天他能够想到我们的这次谈话,并能够有所获益。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监测血糖?

糖尿病是现在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之一。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控制血糖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经常要定期监测血糖值。那么需要监测哪些指标您都了解吗,今天为您科普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监测血糖?

1、空腹三餐后血糖

初诊糖尿病患者以及调整降糖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密切的监测血糖的变化,需要检测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的手指血糖的水平。开始频率要高一些,因为此时的血糖波动比较大,需要密切监测才行,直到血糖水平控制稳定。建议控制在空腹<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

2、随机血糖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面色苍白、饥饿感、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心慌、出汗、昏迷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要立刻检测血糖水平,不用等到空腹状态和餐后2小时,主要是观察患者现在的血糖水平是否过高或者过低,小心是低血糖发作或者高血糖高渗状态。

3、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携带氧气,随着血液循环将氧气供给人体各部的组织细胞。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时,糖就会大量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这一过程称为糖基化(糖化)。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缓慢且不可逆,红细胞的寿命为129 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测定前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越严重。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只是某一具体时点的血糖水平,而不能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对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糖尿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外,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一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病人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该每3 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以下说明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超过6.5%,应3 个月检测1 次。

4、自己使用血糖仪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血糖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使用血糖仪之前做到以说明书为准。

2)测量血糖前将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血糖结果的准确性,也减少感染风险。

3)从冰箱取出的试纸不要立即使用:血糖试纸从冰箱里拿出来不要立即使用。要等一下再用更准确。

4)不要使用手挤压指尖:用力挤压指尖会增加病菌感染风险。建议尽量不要用力挤压。

糖尿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目前的医学技术还不能治愈这个疾病,但是糖尿病绝对是一个能够控制住的地疾病,患者除了要知道控制好自己平常的饮食以外,还要时时监测血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