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朋友(糖尿病小朋友打针)
小孩子也会患上糖尿病?孩子出现这5个迹象,要带孩子去检测血糖
近些年糖尿病的发生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不少儿童都患上糖尿病,而大多数家长在判断孩子患上糖尿病大多数是依靠三多一少症状,却不知道现在单靠三多一少症状并不能够很好的判断孩子是否患上糖尿病,在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也要警惕有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
小孩血糖高会出现哪些症状?
一、三多一少症状
三多一少症状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当孩子的血糖过高时就容易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所以孩子如果有同时出现这三个症状的时候要警惕,及时带孩子进行血糖监测。
二、容易发脾气
有一些孩子在出现血糖高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内分泌受到影响,不容易让情绪也跟着出现变化,如果一个安静的孩子突然间情绪容易失控,并且容易大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
三、看东西模糊
当孩子身体的血糖过高会导致身体的糖代谢出现紊乱,而糖代谢出现紊乱会导致视网膜出现改变,会让眼底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而让孩子出现看东西模糊的现象,所以当孩子表示自己看东西不清楚的时候,不要一致的认为是孩子出现近视,注意可能是血糖高导致看东西模糊,这个时候要进行血糖监测。
四、皮肤经常出现瘙痒
由于血糖过高会让身体的血液循环变差,再加上身体内的糖分充足会让细菌容易侵入发生感染,也就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疾病,其中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因此当发现孩子的皮肤总是出现瘙痒现象时,并且总是反复难以根治就要警惕是否发生糖尿病。
五、容易疲劳
由于孩子天生比较活泼,他们是属于好动的个体,不过血糖比较高的孩子就容易出现疲劳,相对于同龄人来说并没有比较好动活泼,并且动不动就想睡觉,所以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注意,大多数是因为血糖过高导致,血糖过高的时候会让血液的浓稠度增加,这样就会让血液在流向大脑的时候会比较慢,也就容易让大脑因为不能及时得到血液供应而出现缺氧的现象而总是感觉发生疲劳。
温馨提示,家长们要注意但孩子出现血糖高的时候会有一些相关症状,因此在平时对于这些症状要了解,不要单靠三多一少症状来判断,有时候一些孩子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所以对于这些症状要全部了解,才能够在孩子出现症状的时候及时帮助判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认识儿童糖尿病看这篇!出现2种症状时,就要谨防孩子糖尿病了
关于糖尿病,好发人群除了中老年人群之外,儿童群体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
因为儿童不一定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不适,因此需要家长对孩子多加关注。
那么,为什么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呢?
儿童糖尿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多为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及分泌不足而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的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儿童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为饮食不合理导致的,尤其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很多孩子喜欢喝甜的饮料,吃油炸类的食物,运动少,喜欢熬夜打游戏,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诱发糖尿病的关键因素。
现如今大部分孩子的饮食上普遍存在热量超标的现象,糖尿病好发多见于肥胖儿童,因此,无节制的饮食也增加了儿童患糖尿病的几率。
高血糖对孩子的身体损害是非常大的,孩子年纪小,饮食控制、坚持运动及按时用药对于他们难度更大。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影响到孩子的眼睛,血管健康,神经系统甚至肾脏健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骨骼发育和健康成长。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关注,一旦遇到糖尿病前期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并对孩子的生活进行正确指导和干预。
那么,出现什么症状的时候,家长应该警惕孩子患糖尿病了呢?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出现多食,这一点需要和孩子在发育期饭量增大的情况区别一下,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喝水,并且反映自己经常容易感到口渴,明明已经吃了很多食物,还经常说肚子饿的时候。
上厕所的频率增加,尤其是晚上,夜尿增多,生活中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家长们就要格外注意了。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的体重变轻,皮肤易感染。孩子如果经常精神不佳也要格外引起注意了。
因为身体里的能量物质代谢紊乱,营养物质无法吸收全面,从而体重逐渐减轻,出现疲劳的情况,并且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皮肤溃烂不容易愈合。
身体出现异常的味道如烂苹果味道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了。
如果孩子是糖尿病患者,那么,该如何帮助儿童糖尿病呢?
除了配合医生治疗之外,日常生活上需要家长多帮帮孩子。多进行血糖监测,测血糖的时间点有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凌晨及随机。
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的变化,可以给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在饮食上,儿童糖尿病需要均衡饮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一定要均衡。定时定量饮食,一般一天吃三次主餐和三次小点心。
忌吃含糖量高、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肥肉等。
多进食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可以根据孩子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请医生或营养师制定多样化食谱。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体内的新陈代谢,保持适当的体重。
家长应鼓励糖尿病儿童进行适量、科学的运动,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易忽视。
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应积极面对,教孩子勇敢、乐观面对疾病,快乐的成长。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小心 容易被你忽视的儿童糖尿病
成年人患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可每次说起儿童糖尿病,总会有人一声惊呼,孩子还会得糖尿病?惊讶的眼神就像在听天方夜谭。是的,没错,不仅儿童,新生儿也可以患糖尿病。糖尿病在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017年我国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47000人,仅低于美国、印度及巴西,位列第四。
国内外对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是很成熟的。不过,当儿童出现一些糖尿病症状时,很有可能被忽视和误诊。比如,曾经有个孩子因腹痛就诊,家长认为孩子当时的深大呼吸是太累了导致的;还有个孩子因为深大呼吸被当作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加重高血糖的。因此,提醒家长及基层医院的医生,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尽早识别出糖尿病的可能。避免糖尿病的延误诊治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
儿童糖尿病多源于胰岛素缺乏
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绝大部分病因为自身免疫性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临床表现出高血糖高尿糖后的渗透性利尿而致的多尿烦渴,由于缺乏胰岛素,血糖不能被机体利用而致的饥饿多食,蛋白质脂肪的代偿性分解导致的消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症状及原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脂肪酸分解形成大量的酮体在体内堆积引起酮症酸中毒,此时会出现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的味道、腹痛呕吐、严重时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儿童糖尿病起病急,15%-70%起病时伴酮症酸中毒,后者在诊治前后容易合并脑水肿,而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的发生主要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程度、发病持续时间及治疗过程中补液速度过快等有关。家长和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导致延误诊治影响预后的关键。
出现这些症状测测尿常规、指血糖
临床工作中见到各种主诉就诊的患儿。有单纯多饮多尿的、有体重下降一年的、有尿液黏稠(尿糖高导致)的、有月经紊乱的,这些情况下一般会检查血生化,但简单的尿常规及指血糖的检查结果就可以明确诊断。有些急症如心慌胸闷、腹痛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者,容易被误诊为心肌炎、胃肠炎、哮喘、脑炎而忽视血糖的指标,错误的输含糖液会导致病情加重。
在这里给大家讲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例。那时我刚刚作为内分泌科的主治医师,一个12岁女孩腹痛,为排除子宫卵巢疾病行憋尿超声。为了憋尿,喝了两瓶含糖饮料,超声结果证实没事就回家了。回去后孩子就昏睡不醒,家长感觉孩子情况异常及时来到我院就诊,当时查血糖52mmol/l,检查提示重度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糖高渗昏迷,经过匀速补液降糖治疗,孩子足足昏迷了三天才醒过来。这个孩子后来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主要跟家长就诊及时,而且我们严格按照酮症酸中毒诊治指南的48小时匀速补液、稳步降糖、避免脑水肿密切相关。另一个男孩反复呕吐就诊,诊断胃肠炎,口服补液治疗症状没好转,出现深大呼吸后昏迷休克,外院补液抗休克治疗后,转到我院时已经休克昏迷了5小时。虽然稳步降糖消酮治疗,孩子却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个教训太过于残酷,以至于让人无法接受。
“胰岛素”并非洪水猛兽剂量随患儿生长调整
糖尿病并不可怕,正确认识糖尿病,坚持用药,监测血糖,孩子是可以保持正常孩子一样的生长发育。有些家长视“胰岛素”为洪水猛兽,认为胰岛素一旦用了就不能停下来了,殊不知绝大部分孩子的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岛素缺乏导致,只有胰岛素的替代治疗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胰岛素的应用剂量随时要根据孩子的饮食运动及生长发育、生活环境而调整,这也是儿童糖尿病治疗比成人要更加用心、更加密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理由。如果在儿童期放松对血糖的管理,那么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视力下降、末梢神经炎甚至截肢可能早早就会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困扰。
文/宋福英(首都儿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