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检验值(糖尿病检验指标)

宋主任中西医科普站 0
文章目录:

读懂糖尿病常见化验指标,守护健康没烦恼!

得了糖尿病,或者担心自己血糖有问题,免不了要做各种化验检查呀。可那些化验指标就像“神秘代码”一样,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解读一下糖尿病常见的化验指标,让你心里明明白白。

首先来说说血糖吧,这可是大家最熟悉的“老面孔”了。血糖一般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就是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后测出来的血糖值啦,正常范围通常在3.9 - 6.1mmol/L之间哦。要是超过了这个范围,那可能就提示血糖有点异常了。餐后血糖呢,一般是吃完饭后2小时测的,正常应小于7.8mmol/L。如果经常餐后血糖超标,那也得引起重视,它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小信号”呢。

再讲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可厉害了,它能反映过去2 - 3个月平均的血糖水平。就好像是给这段时间的血糖情况拍了个“合照”一样。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一般在4% - 6%之间哦。要是数值升高了,说明这两三个月里,整体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就算有时候测空腹或者餐后血糖看着还行,但这个指标可是“铁面无私”,把平均情况都暴露出来啦。

还有个指标叫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里只有极少量的葡萄糖,用普通的检测方法是测不出来的,也就是尿糖呈阴性。但要是血糖太高了,超过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就会“漏”到尿液里,这时候尿糖检测就可能呈阳性了。不过,尿糖阳性不一定就代表得了糖尿病哦,有时候吃太多甜的东西,或者肾脏本身有点小毛病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呢,还得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胰岛素这个指标也很关键呀。我们身体里的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通过检测胰岛素水平,可以了解胰岛细胞的功能情况。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出现了问题,那血糖就容易“失控”啦。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应的正常参考值不太一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哦。

另外,C肽也不容忽视哦。它和胰岛素是从同一个“源头”产生的,而且C肽在血液里比较稳定,检测它也能间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呢。正常情况下,也有对应的参考范围,数值异常就可能提示胰岛功能出现了状况啦。

了解这些糖尿病常见的化验指标后,大家再拿到检查报告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迷茫啦。不过要记住哦,化验指标只是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呀。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些指标,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呢!

良心何在!这个“金指标 ”,很多糖尿病人被过度检测了

众所周知,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是血糖。但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是什么,你知道吗?

答案是——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测的是某个”时间点“的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这个”时间段“的平均血糖水平。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两三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测这个指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检测结果很稳定,不会受到短期内饮食、用药的影响,所以检测前不需要刻意保持空腹,随时可以检测,这就提高了检查的便利性。

所以说,糖化血红蛋白是内分泌医生判断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指标是个好指标,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这个指标在很多医院被过度检测了,导致很多糖友花了冤枉钱。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2-3个月的平均血糖,所以正常情况下,隔2-3个月检测一次是合理的,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间隔更长时间。

如果间隔时间很短,就没有实际意义,这样做显然有问题。

但是很多医院和医生恰恰就会这样干!

这可不是我空口白话,而是“国家医保局”披露的消息,截图如下 ,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查看:

官方公号还“贴心地”公布了违规最严重的前20家医院名单,名单如下:

有没有你信任的医院?

很多检查居然还是内分泌医生开出来的!如果说其他科的医生这样做,可能对这个指标不了解,属于业务不熟练,专科医生也这样干就说不过去了。

难道他们不了解这个指标应该多久检测一次吗?只能说真是利欲熏心!

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却破坏了患者对医生这个群体的信任。

害群之马真是哪里都有!

好了,情绪话不再说了。下面详细跟大家讲讲这个指标的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是什么?

血糖的检测结果代表的是一个具体时间点的血糖,是一个瞬时指标。用瞬时指标来判断一个时间段的血糖情况,显然不够科学。而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更适合评估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情况。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血糖当成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

如果我们想评价某位同学这学期的成绩好坏,该怎么做?

可以抽查他平时的成绩。如果几次的成绩都不错,是不是就说明他整学期的成绩都好呢?

不一定。

因为抽查有一定的随机性。如果一个同学运气特别好,正好抽到的几次都考得比较好,就会使抽查成绩比实际成绩好。反之,则会使抽查结果比实际成绩差。

那怎么办呢?

更公平的办法是统计“平均成绩”。列出每次考试的成绩,统计出平均成绩。这样就能反映每个学生总体的成绩好坏。

对糖尿病来说,每次抽查的考试成绩,就是“血糖”,而平均成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2、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多久的血糖情况?

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素结合,形成了结合物——糖化血红蛋白。

血中葡萄糖越多,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也越多,所以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反映了血糖的数值。两者一旦结合,就很难再分开,直到红细胞死亡为止。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

3、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注意事项

糖化血红蛋白很稳定,检测数值不会受到饮食、用药、急性病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所以适合用来评估患者中长期的血糖控制效果,被内分泌医生看做评估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不过糖化血红蛋白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

1)红细胞寿命

有些疾病会缩短红细胞寿命,比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病等。

这些疾病会使检测结果比实际偏低。有些疾病会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比如:脾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 B12缺乏、肾损伤等。这些情况会使检测结果比实际偏高。

2)怀孕

女性怀孕时血容量增加,会使检测结果比实际偏低。

3)黄疸、高血脂症

严重的黄疸、高脂血症会影响检测结果,使结果比实际偏高。

4)药物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会抑制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使检测结果比实际偏低。

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最好?

糖化血红蛋白相当于平均血糖,但是并不完全等同于多次血糖的平均值,所以不能直接把血糖的控制目标套在糖化血红蛋白上面。

两者的换算关系如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的关系

普通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是4%~6%;

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7.0%;

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中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6.5%。

特殊的糖尿病患者,比如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预期寿命短(如晚期肿瘤患者)、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比如<8%)。

糖尿病患者必看!血糖仪误差多少为正常,你真的了解吗?

【来源:鲁网】

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维护健康、预防并发症的重中之重。一个稳定的血糖水平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因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健康威胁。正如古语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选择购置血糖仪,以便在家中就能实时监测自身的血糖状况。

然而,任何精密的测量工具在运作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血糖仪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血糖仪误差多少为正常”这一问题,成为了众多初次接触血糖仪的患者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了解血糖仪的误差范围以及误差来源,成为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血糖仪误差多少为正常?

关于血糖仪的误差范围,业界存在两个主要的参考标准。

一是中国质检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另一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根据以上标准规定显示,如果血糖仪在95%的测试中,其测量结果偏差满足以下条件,即可视为合格:血糖浓度<5.5 mmol/L时,同一时间检测结果差异在±0.83 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5mmol/L时,检测结果差异在±15%范围内。这两个标准共同为血糖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立了基准线,帮助患者理解“血糖仪误差多少为正常”的量化标准。

为什么血糖仪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呢?

当谈论血糖仪误差多少为正常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

1、采样样本差异

在医院,医生通常会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生化检验,所得血糖值基于静脉血中的葡萄糖含量,被视为最接近人体真实血糖水平的基准值。而家用血糖仪则是通过刺破指尖采集末梢血来进行测量。指尖全血包括指尖微动脉血、微静脉血、组织间液,标本可能会被稀释,这成为血糖仪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

2、设备技术差异

家用血糖仪与医院使用的生化检验设备在技术和复杂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医院设备通常更精密,能够进行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和校准,提供更准确的血糖值。而家用血糖仪则更加注重便携性和易用性,其测量精度和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

3、品牌型号差异

不同品牌、型号的血糖仪在传感器和化学试剂的选用上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在同一时间点进行测量,患者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血糖值。

如何选择血糖仪?

面对这些潜在的误差因素,患者又该如何选择准确的血糖仪呢?

1、选择符合权威认证的血糖仪

为了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首要考虑的是其是否通过了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例如,三诺优智血糖仪已经经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认证,并且同时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双重标准,保证了血糖仪在生产、测试等各个环节均达到了高标准要求。

2、选择技术更先进的血糖仪

技术的先进性也是选择血糖仪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三诺优智血糖仪采用了新型的脱氢酶技术(GDH-FAD),酶量可以精确到纳升级别,从而有效规避了血液中非葡萄糖成分的干扰,也不受氧气干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这种技术的使用效期也更长,在开封后可达6个月(一般试纸为3个月),减少了频繁更换试纸的麻烦。

3、选择电极反应更快的血糖仪

电极的反应速度也是影响血糖仪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诺优智血糖仪的试纸采用了16银碳电极设计,使得导电性能得到了近400倍的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电阻的一致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4、选择红细胞压积校正范围广的血糖仪

红细胞压积(HCT)也是影响血糖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会对检测值产生影响。在相同的血浆葡萄糖水平下,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全血葡萄糖的检测值会逐步降低。因此,选择具有红细胞压积校正功能的血糖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三诺优智血糖仪的HCT校正范围广泛(10%~70%),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小红细胞压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确保了包括孕妇、儿童、肾透析患者在内的多种特殊人群,也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血糖检测数据。

综上所述,理解“血糖仪误差多少为正常”这一关键概念,对于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计划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了解血糖仪的误差范围、来源及影响因素,患者能够更明智地评估不同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权威认证、技术先进、电极反应快且红细胞压积校正范围广的血糖仪,将有助于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为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吴英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