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
- 1、2024CDS开启注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参会及征文通知
-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2024CDS开启注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参会及征文通知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研究和诊疗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11月13-16日在南京市举行 , 本次大会主题:聚焦前沿,规范管理,赋能基层。大会组委会诚邀您出席会议并参加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将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确定的糖尿病防治目标和任务为指引,充分发挥专业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聚焦糖尿病研究最新进展,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大会学术内容将涵盖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的基础、临床、预防等各个领域,为全国同道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大会将继续秉承临床与基础结合、交流与培训并举、学术与公益兼顾的理念,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前沿报告,广泛开展跨学科交流,结合指南规范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为全面提升我国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诊治水平贡献力量。现大会面向全国广泛征集学术论文,欢迎广大同道踊跃投稿。
大会官方网站是www.diab.net.cn/cds2024,欢迎登录查询会议信息。大会前期优惠注册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5日(含)。大会报到时间:2024 年11月13日08:30-20:00,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河西江东中路 300 号)
期待在南京与您相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钟山抱金陵,古来豪华盛!11月13至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
本次大会以“聚焦前沿、规范管理、赋能基层”为主题,以《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学会对于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关注与责任,准确把握了当前糖尿病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全国学术大会是中国糖尿病领域最大、最高等级的学术会议。
编辑:蔡佳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2019年11月21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于福建厦门如期举行。由拜耳公司精心筹备的"CDS-PoinTEDxPPG点亮糖会"专场,已经是第四次与全国内分泌科医生共享学术交流时光。
会上,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卫建委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陈莉明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焱教授分别围绕β细胞功能保护、餐后血糖研究进展、糖尿病预防、血糖波动、饮食管理和肠道菌群等热点话题,在卫建委北京医院潘琦教授的主持之下,展开了一场匠心独具的饕餮盛宴。
点亮一 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进展
2019EASD传统大奖Claude Bernard奖颁给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Steven Kahn。Steven教授在演讲中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保护/保存β细胞功能可预防糖尿病进展。这一点与首位讲者郭立新教授的议题不谋而合。
郭教授介绍,β细胞负担增加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而高血糖进一步加重β细胞负担,加速β细胞功能丧失。
郭立新教授
那么,β细胞功能如何保护呢?"仅寄希望于生活干预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少吃'实在太难了。"郭教授坦言。在治疗选择上,他强调应采取保护β细胞功能、节约内源性胰岛素的治疗策略。相较于磺脲类和DPP-4抑制剂类药物,从机制上来看,非促泌类药物(如阿卡波糖)疗效不受基线β细胞功能影响,在糖代谢异常全程均可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答主持人潘琦教授提问时,郭立新教授说:"近年来热门的新型降糖药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在针对食欲亢进的糖早期患者疗效上暂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点亮二 餐后血糖25年,我国研究步履不停
杨文英教授为现场听众介绍了25年来我国内分泌学界对"餐后血糖"管理的认知变迁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杨文英教授
25年前,"餐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尚未被中国糖尿病学界认知。1998年,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陈家伦教授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文章《餐后高血糖(IGT)的重要性及防治》,提出应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管理。2014年,杨文英教授团队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的MARCH研究结果强调:控制餐后血糖是中国T2DM早期治疗的关键之一,阿卡波糖100 mg更适合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中国糖尿病新诊断患者。
杨文英教授介绍,2016年,我国发布专门针对餐后高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年,贾伟平教授发文《柳叶刀》,提示糖尿病病生理呈现东西方差异化,中国患者更应侧重餐后血糖管理。2019年,宁光院士团队的4C研究提出餐后血糖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优于空腹血糖和HbA1c。"我国学者的探索步履从未停下。"杨教授总结道,"未来,中国学者还会继续为糖尿病防治研究做贡献。"
点亮三 糖尿病预防重点:主动出击,抓高危人群
预防糖尿病,是积极进攻还是被动等待?母义明教授的演讲以糖尿病学界争议的话题引出。
母义明教授
综合回顾分析显示:亚洲地区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以糖耐量异常(IGT)为主。4C研究表明,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餐后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风险最高,心血管事件、恶性肿瘤和全因死亡风险均为最高。母义明教授认为,中国人的饮食特点决定了预防糖尿病的特殊策略是"阻击餐后高血糖",比如适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加强锻炼等。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难以长期维持,对IGT人群辅以药物干预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选择药物方面,母教授提醒广大内分泌医生"应为患者优选'β细胞保护'循证证据充分的药物(如阿卡波糖)。"ACE研究显示,阿卡波糖50 mg tid显著降低IGT合并冠心病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18%;STOP-NIDDM研究显示,阿卡波糖100 mg tid可降低IGT人群T2DM发病风险25%和心血管事件风险34%。"阿卡波糖作为我国目前唯一获批IGT适应证的药物,是糖尿病防治的利器。"母教授在总结中强调说。
点亮四 TIR——血糖波动管理"新标准"
与"餐后高血糖"同样需要重视的还有"血糖波动"。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糖波动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陈莉明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各类评价患者血糖波动的参数和计算公式,并重点谈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概念。
陈莉明教授
据贾伟平教授研究发现,TIR可独立于HbA1c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风险;美国最新一项研究也显示,TIR每降低10%,DR风险增加64%,微量白蛋白尿风险增加40%。随后,2019年全球首部《TIR国际共识》发布,设定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化TIR目标值。陈教授最后总结说:"临床血糖管理的理念一直在进步,'TIR'一定会成为血糖管理的重要参数!"
点亮五 糖尿病饮食管理:如何"吃"得像个国王?
"让我这个胖子来讲饮食,嘿嘿!"李焱教授一上台便以诙谐轻松的语调开讲。
李焱教授
据李教授介绍,今年ADA发布的两项研究值得关注:一项研究显示,进餐顺序不同会对血糖水平造成不同的影响,进餐时先吃蛋白质和蔬菜、后吃碳水化合物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另一项研究表明,与每日三餐相比,物理分餐(少食多餐)可辅助血糖管理。而在各类降糖药物中,阿卡波糖独特的"药物分餐"作用机制,可跟随每一餐,延缓糖尿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吸收。
除了"改变进餐顺序"和施行"分餐",李焱教授还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据《科学》杂志一项研究表明,高纤维膳食可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入量,具体为25~30 g/天或10~14 g/1000 kCal。此外,同样发表于《科学》杂志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不增加处方药前提下,阿卡波糖100 mg 膳食纤维可更有效降低HbA1c,提高血糖达标率,同时更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波动。
"既能让患者吃得饱又吃得好,还不增加体重,这就是阿卡波糖的优势。"李教授最后总结道。
点亮六 糖尿病防治新策略:调节肠道菌群
高纤维膳食可改变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紊乱会加剧患者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的状态。由于肠道菌群对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进展重要的潜在影响,糖尿病防治的新策略"调节肠道菌群"应运而生。
彭永德教授
那么,什么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呢?"饮食、益生菌、阿卡波糖等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宿主糖代谢",彭永德教授介绍说。
会上,彭教授详细介绍了多项与之有关的循证研究:2013年纪立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阿卡波糖干预可增加糖尿病前期患者乳酸杆菌类益生菌群的丰度,改善肠道微生态;2017年宁光院士团队GUT研究提示,阿卡波糖100 mg显著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构成、调节胆汁酸代谢;2019年最新研究发现,阿卡波糖对肠道菌群的作用与饮食、剂量相关。"膳食加上阿卡波糖,1 1疗效大于2",彭教授最后总结道,"此外,100 mg才是改善肠道菌群的标准剂量。"
总 结:从上述的演讲中,参会的中国顶尖级的专家一致共识,由于东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中国人的饮食特点决定了预防治疗糖尿病的特殊策略是"阻击餐后高血糖",但是生活方式干预又难以长期维持,所以药物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阿卡波糖是我国目前唯一获批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同时又可以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是糖尿病防治的利器!
那么,是不是只有阿卡波糖才能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答案是否定的!媲美阿卡波糖机理的食物 - - Amyless®安酶乐淀粉阻断剂(α-淀粉酶抑制剂)!
Amyless®淀粉阻断剂江南大学-深圳新产业人类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经多年潜心研究,采用特殊生物技术手段,成功的从北纬50度的寒地7号特种白芸豆中提取出了新型的超高活性的淀粉阻断剂---Amyless®安酶乐(白芸豆水解蛋白粉),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珠海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淀粉阻断剂生产基地(新产业大健康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年产Amyless®安酶乐1000吨。其核心技术指标α-淀粉酶抑制剂活力是美国同类产品的41倍,打破了欧美的世界垄断地位。不用药才是真健康!Amyless®安酶乐致力于消除碳水化合物对人类的伤害,让人们摆脱药物依赖,助力低碳医学(生活方式医学)实现对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代谢类疾病的预防、逆转和康复,造福人类!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