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天麻糖尿病(天麻治糖尿病)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降血糖先得分清体质,来对号入座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提高。患者得了糖尿病以后,具体症状及发生哪些并发症,各有不同,笔者认为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国人对糖尿病普遍比较易感,糖尿病发生发展存在体质学基础,所以治疗糖尿病须以分清体质为基础。阳明胃热体质、少阴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厥阴阴虚肝旺体质、太阴脾虚体质之人均可发病,其中尤以阳明胃热和少阴阴虚体质最容易发病。

阳明体质

最常见于

阳明胃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身体壮实,体形丰满或肥胖,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属于能吃、能睡、能干的那一类人,多见于成功人士,实权派或财富人物。这类人胃热比较盛,工作努力,或过嗜醇酒厚味、高热量饮食,就可以形成胃肠结热、脾胃湿热等,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引发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口渴引饮,消谷善饥,烦热,大便干结,或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滑数有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

治疗

当清泄结热或清化湿热,方剂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加减。大便不畅者,可以配合腹部按摩。

少阴体质

少阴阴虚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一般体形瘦长,体力尚好,精力比较充沛,食欲比较好,思维敏捷,多知识分子,睡眠比较少,或有失眠倾向,多见于瘦人2型糖尿病。因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或加以经营谋略,用脑过度,内生心火,火热伤阴耗气,则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眼花,咽干口渴,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尿黄,大便偏干,腰膝酸软,或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性神经衰弱、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治疗

重在滋阴补肾,兼以清热,中药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加减。日久阴阳俱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肾气丸等。

厥阴体质

常见于

厥阴肝旺、阴虚肝旺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格壮实,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好,如张飞之类的人物,控制情绪能力很差,性格多暴躁易怒,容易急躁,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经不良情绪影响,就内生肝火,或气郁化热,伤阴耗气,或引动肝阳上亢,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一步发展容易并发脑血管疾病、眼底出血等。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面赤,烦热口渴,性急易怒,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舌苔黄,脉弦大有力。这类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治疗

重在平肝清热,可用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少阳体质

少阳气郁、郁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体力较差,精力也比较差,食欲一般或比较差,消化功能不太好,有时爱腹胀、拉肚子,平素爱生闷气,女性多见,心眼小,看问题比较悲观敏感,遇事爱钻牛角尖,有抑郁倾向,被称为林黛玉型,可见于少部分糖尿病病患者。加之糖尿病病程缠绵,根治不容易,患者普遍存在悲观情绪,所以得病以后表现为气郁或肝郁脾虚证者很多。

临床常表现为

胸胁胀痛,咽干口燥,烦躁易怒,神疲食少,大便不调,神疲抑郁,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作痛,或小腹坠胀,小便涩痛,舌边有红点,舌苔起沫,脉弦细或兼数,进一步发展常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抑郁、糖尿病胃肠病变、月经不调等。

治疗

应当疏肝清热,可用加味逍遥散、小柴胡汤。痰热内郁,心胸烦闷,失眠者,可用黄连温胆汤;肝胃郁热,头晕目赤,大便干者,用大柴胡汤。

太阴体质

太阴脾虚或脾虚湿滞体质者。

这类人平素体格虚弱,或体形虚胖,面色黄,一般体力差,食欲比较差,素体脾气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大便容易稀,有腹泻倾向,平素相对比较怕冷,容易发生胃肠疾病,被称为刘备型。因为脾气偏虚,正常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差,如果再加以饮食失节,醇酒肥甘,就会变生痰湿,或变生湿热、痰火,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上表现为

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有呕吐恶心,饮食减少,形体消瘦或虚胖,舌淡红,苔白,脉细缓。这类糖尿病常伴血脂异常,如果失治误治,可导致糖尿病腹泻、糖尿病胃肠病变等。

治疗

应当益气健脾、渗湿调中,可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四妙丸、连理汤等。

所以,只有分清患者的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才有可能使糖尿病者不出现或晚出现并发症,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病情不发展,从而使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 赵进喜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研究发现天麻素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梁晓春教授、张倩副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中药天麻的主要成分天麻素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周围神经功能,并减轻坐骨神经病理损伤,这一作用机制主要与恢复周围神经的能量代谢稳态有关。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杂志《植物药学》(Phytomedicine)上。

中药天麻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于2023年被纳入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祛风通络、平肝熄风等功效。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临床已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脑血管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肢体感觉异常、肌肉无力萎缩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非创伤性截肢、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

天麻素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和抑制MMP9发挥对DPN大鼠的周围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天麻素可显著改善DPN大鼠的机械痛阈值、热敏感性、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病理损伤(脱髓鞘病变、轴突病变),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一步通过多组学方法探索了天麻素发挥上述作用的可能机制。其中,转录组学分析提示调节能量代谢是天麻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途径;靶向代谢组学结果进一步发现,天麻素主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中的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以恢复周围神经能量代谢稳态;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研究进一步在体外验证了天麻素一方面可以直接结合MMP9,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激活AMPK抑制MMP9表达,改善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周围神经保护作用。

第一作者:宋玮

北京协和医院生物标志物研究平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6项,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累计被引频次1700余次。2022年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第一作者:赵炳佳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师从梁晓春教授,所在课题组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共同通讯作者: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共同通讯作者:张倩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院校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7篇,累计被引频次600余次。

帕金森进展快、症状改善难?试试“第四驾马车”——中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据介绍,我国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人,且每年新增10万病人,广东帕金森病人据估算已经突破20万。西药、手术、康复一直被认为是帕金森治疗的三驾马车,近年来,中医特别是中医针灸对改善帕金森症状的疗效已越来越得到认可。

▲帕金森会带来运动障碍(图/视觉中国)

西药、手术治疗帕金森有利也有弊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是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便秘,抑郁,焦虑等。

西药和手术是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主要方法。而西药治疗会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过了一个蜜月期药物的疗效就开始下降,因此不得不增加药量,于是又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增加,甚至出现异动症等并发症,从而加重各类运动症状,甚至加快病情进展。手术治疗主要指脑深部电刺激,但由于其费用昂贵且治疗效果有限,往往会为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药物 针灸,改善症状事半功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庄礼兴教授介绍,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主要与肾、肝、脑等脏腑和经络系统督脉密切相关,肾精亏损、肝风内动、脑神失养是帕金森发病的主要原因。帕金森病可分为肝肾亏虚证,气血不足证,肝阳化风证,痰热动风证等四个证型。

靳三针疗法是岭南针灸流派的一面旗帜,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靳三针疗法流派是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在治疗中风、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脑病有显著的疗效。

庄礼兴介绍,靳三针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通过针灸的方法,从调整脏腑的功能,调养脑的元神入手。经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在服用常规药物的同时,配合该疗法,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等)和非运动系统症状(如抑郁、焦虑,认识障碍等)。

▲庄礼兴教授为患者进行治疗和问诊(受访者供图)

★帕金森食疗方推荐

【天麻川芎鱼头汤】

组成:大鱼头(鳙鱼头)500g、天麻10g、川芎5g、猪瘦肉100g、蜜枣2个(糖尿病人改红枣3个)、生姜2片;

功效:平肝熄风,活血定颤;

适应症:肢体震颤,头颈摇动,头晕耳鸣,躯体僵硬,舌淡暗,薄白苔,脉细弦;

做法:天麻、川芎、蜜枣放入锅中,加入两碗水烧开后转小火40分钟。鱼头另起油锅略煎。将鱼头、瘦肉、生姜加入锅中煮20分钟,待汤转白色,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每周1-2次。

【酸枣仁饮】

组成:酸枣仁200克,牛奶适量(或适量蜂蜜);

主要功效:宁心安神,助睡眠适应症: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梦多,心慌心悸,有时自觉心跳很快,有时很慢,伴有恐惧,烦躁不安等。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少苔或薄白苔,脉细弦;

做法:取酸枣仁200克,药店打分粉,或自己用豆浆机打磨成粉(打粉前用微波炉烘干,否则易打成团状)用瓶子或密封袋封好备用,每晚睡前约1小时取酸枣仁粉(10克),用热牛奶或者蜂蜜水冲服。

注意事项:

1.由于美多芭和牛奶不能同服,建议服药前或后一个小时再行服用。

2.糖尿病患者不宜用蜂蜜。

★重阳节福利:帕金森义诊

为了关爱更多的帕金森患者,庄礼兴教授及其团队将在10月14日为帕金森患者进行义诊和针灸治疗。

时间:2021年10月14日上午9点——12点

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楼门诊大厅义诊

医生: 庄礼兴教授、江钢辉教授、张宾副主任医师、王丽丽主管护师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