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散治疗糖尿病(治糖尿病方剂)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感冒良方——银翘散

秋冬季节,风干物燥,人们很容易感受风温或冬温之邪而导致感冒。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风温或冬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迄今有近两百年历史。原书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本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适用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黄,口干口渴,鼻塞流涕,小便短赤等症,“辛凉平剂”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一首风温、温疫、冬温初期的中医良方。

组成连翘一两(18g) 银花一两(15g) 桔梗六钱(8g) 薄荷六钱(15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2g)。

【用法】

上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挟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1、 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2、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

2、加减法: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是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挟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药理研究:

(1)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抗过敏作用。

4、现代运用:

本方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湿疹、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服法】

1、散剂:温开水吞服或开水泡服,一次1包,一日2~3次(小儿减半)。

2、片剂:一次4-6片,一日3次(小儿减半)。

3、汤剂:一日一剂,加冷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沸5-8分钟即可,一日3-4次,重者,夜加服1次。(小儿减半)

【新剂型】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等。

【禁忌症】

1、过敏体质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外感风寒湿邪及体虚者忌用。

3、脾胃虚寒及大便泄泻者不宜服用。

4、忌烟、酒及辛辣煎炸肥甘食物。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6、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作者简介

秦竹: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秦竹名师工作室”、云南省高校首届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负责人、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师德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云南省本科一类精品课程负责人,云南省先进教育科研工作者,云南省首届教育功勋奖获得者。

现任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养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中医药学评议专家。

主编出版:《舌尖上的中医》、《实用偏方治百病》、《美容方剂学》、《中医方药临床臻萃》、《中医方剂识记宝典》、《调理气血与养生》、《给您的太太吃什么》、《中西医结合医学心理学》等中医专著1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四肢麻木可能是这三大病症的先兆

冬季养生防四火,找准“火源”好降火

出现这些说明你属于下寒上热证(俗称“两节人”)

女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怎么办?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糖尿病多年,多数是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来了解一下

我国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不低,该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个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界越来越富裕之后多起来的。

先看看西医怎么认识和治疗,只想了解中医部分的朋友可以下拉忽略!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跟遗传有关,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出现了异常,胰岛是干啥的呢?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是干啥的呢?胰岛素就是降血糖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体内血糖降不到正常范围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所以要人为的干预。咋办呢?

一型糖尿病只能体外补充胰岛素了,因为自己不能产生了!

二型糖尿病可以自己产生胰岛素,但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研制出了好几种增强利用的口服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等)大家只要知道是增强胰岛素的利用既可以!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是降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每天按时吃药,严重时还要每天挨至少一针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降糖药应用过量,还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大家注意!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容易造成人体晕厥,大脑缺氧等严重问题,所以降糖药都是逐渐加量的。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人体长期泡在高渗糖水中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神经,血管都会出问题,神经会出现损伤,表现出现麻木、疼痛等,血管会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因素。有的严重还会出现烂脚丫(溃烂)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看到这了,大家知道为何医生总是强调要规律用降糖药了吧!

糖尿病人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日久容易溃烂

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


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减少并发症?这里交给大家两个中医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解决糖尿病麻木的问题,糖尿病麻木中医是什么认识的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经络不通关系密切,经络受阻,气血不通,导致出现麻木,常见的阻滞经络导致淤堵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会出现胀痛,刺痛,疼痛夜间加重,看舌苔,舌质紫暗,瘀斑,嘴唇也是紫暗的,这种疼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像针扎一样,这种需要活血祛瘀止痛,打搅可以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颗粒,之前有介绍过,大家可在自行查一下。

2、痰瘀阻滞,这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主要是麻木的表现!

一句话形容就是平时就麻木,四肢末梢明显,干活是更严重!这种也有办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大家打开链接了解一下。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 文章

这两味是主药,其他表现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


接下来说一下今天的正题,糖尿病后期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问题!

最近接连有朋友找我咨询糖尿病的问题,一个是10多年病情,另一个是30多年的病情,二者症状不尽相同,但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热像:

燥热,睡不着觉,口渴,口干,口苦,颜面潮红,喜欢喝凉水,睡觉出汗,小便黄,总没力气,乏,容易发脾气,舌头很红。

以上的表现是糖尿病后期,出现了一种阴虚内热的状态,糖尿病我们中医叫消渴,因为糖尿病的人饿得快,消化快,总感觉口渴,所以中医称之为消渴。

怎么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者后天饮食没有节制,出现了脾胃受损,脾胃是管消化和代谢的,脾胃为中焦,是人体转化运输的轴,胃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化,还要运送到脾,脾对水谷转运和吸收,化生水谷精微和气血,脾能升清,把水谷精微和气血送到脏腑、头面等部位去发挥作用,胃降浊把糟粕垃圾送到大小肠再排出体外。

脾胃是人体的轴,有生化和转输作用

脾胃损伤会产生一种脾虚湿盛的状态,这个时候是舌胖大,苔白腻,人比较能吃,大便稀的,大家会有疑问,怎么讲到脾虚湿盛了,不是阴虚内热吗?不要急,脾虚湿盛是糖尿病的前中期情况。

如果失治误治,湿在体内待久了就像沼气池一样,会发酵,发酵产生热量,生成湿热,湿热比较缠绵,不容易好,会逐渐伤及阴液,阴液受损太严重,就出现阴虚内热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盗汗、乏力、燥热等阴虚内热的表现。

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养阴清热,清虚热、除湿热、止汗的方子,叫做当归六黄汤,看一下组成,我们来分析下它的作用。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为啥叫当归六黄汤?因是由为一个当归,加上留个带黄字的重要组成。)

这个方子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它分类一下。

第一组:生地、熟地、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可以入肝肾来滋阴养血,阴血充盛水能制火,三个共同组成了君药。

我们看,这里面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熟地滋补肾精,当归养血活血,三者都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寒一热,寒热并用,而清热力量更胜温热,这样就能清热不伤阳,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属于都属于偏凉润的物质,肝肾同补,滋阴降火,虚火不光要用凉药清火,还得把火潜下来,肝阳上扰动加重了火热,滋补肝肾还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熟地黄滋补作用强于生地黄

生地黄凉血作用更强

第二组:黄芩、黄连、黄柏

汗为心之液,盗汗属于阴虚火旺,心属火,肾属于水,由于水火不能共济,心火太过旺盛,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所以用黄连清心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均属于苦寒之品,苦能坚阴,就是把阴液留在体内的意思。黄芩入上焦,又能清上焦火,黄柏入下焦,能泻下焦热,这三者配合能把人体整个三焦的火都给压下去了。三者是臣药。

黄芩入上焦,清肺火去湿热,还能安胎

黄连入中焦,可以清心火,胃火,还能泻中焦湿热

黄柏入下焦,能清肝肾之火,还能去下焦湿热

最后交上了一味黄芪,黄芪味甘,甘具有补的作用,能够补中焦,补脾胃之气,(参见:补中益气汤)黄芪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用于卫表气虚的自汗盗汗,(参见:牡蛎散),糖尿病后期,阴虚内热,卫气不固,不仅自汗,还盗汗,这时候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表气一强盛,汗自然就少了。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当归六黄汤的介绍了,既可以滋阴清热, 去除阴虚燥热,口眼干燥,口苦尿黄等热盛的问题,还可以固表止汗,解决阴虚内热出现的自汗盗汗问题,大家学会没有呢?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并发症危害。

糖尿病总爱找有“坏情绪”的人,合理运用逍遥散,疏肝气、降血糖

糖尿病似乎更喜欢找那些经常有“坏情绪”的人,比如长期感到烦躁、抑郁或焦虑的人群。中医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与“肝气郁结”这一体质特点有关。

这是因为肝脏在中医里负责疏泄功能,即保持气血流通。如果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就可能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血糖升高,长期下去就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有一个经典方剂叫做逍遥散,非常适合用来调理。

逍遥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种和解剂,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

它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五种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的情况,能够改善两胁疼痛、眼花头痛、口干舌燥、浑身乏力等症状。

举个实际的例子:

有一位姓柳的女性患者,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3年。这位患者性格急躁,容易生气,即使服用降糖药物,血糖仍然不稳定,有时空腹血糖高达10.3mmol/L。她还出现了多饮多尿、易怒、体重下降、肋部胀痛等症状。

通过舌诊和脉诊,我判断她的病机是肝郁化火,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益气养阴为主。于是医生为她开了逍遥散的加减方,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皮、山栀子、生龙骨、生牡蛎等,水煎服用。

同时,我建议她多出门活动、多交朋友、多运动,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以减轻压力和调整情绪。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肋部胀痛有所减轻,随后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继续调理了两个多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稳定在6左右,其他症状也有明显改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和开朗。

这篇文章只是分享知识和健康科普,不代表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中医注重辨证施治,用药剂量和比例至关重要,必须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