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饿和一般饿的区别(糖尿病患者饿的快吗)
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人经常喊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和血糖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的看法,希望糖友朋友们重视起来。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总会感到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饥饿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饥饿症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供应能量需求,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从而就会产生饥饿感。可是进食并不能改善饥饿感,再次摄食获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饥饿感并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要应对高血糖导致的饥饿,需要控制血糖,如通过药物、运动、合理饮食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摄入
得了糖尿病,需要限制每日能量摄入,因为能量摄入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些糖友由于以前吃得过多,现在需要限制能量摄入,从而会感到饥饿,但糖友需要明白,限制饮食是为了将病情控制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且糖友慢慢的能够适应这种饮食改变。但能量限制并不是越低越好,每位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能量。每个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型肥胖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采取具体饮食措施
1、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的是能量摄入,那么可以在总的能量限制下,多选择能量密度低的食物,那么就可以增加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从而缓解饥饿。如能量较低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白菜、豆芽等。
2、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减少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当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或者血糖较低的时候,通过适当进食,可以缓解饥饿,并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按照膳食平衡原则,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如果要分餐的话,可以每日吃5~6顿,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3、粗细粮混吃
粗粮比细粮更抗饿,是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食物具有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慢的特点,容易产生饱腹感。
4、细嚼慢咽
有研究发现,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改善饥饿感,而且饱腹感出现的时间更长,不容易饥饿。细嚼慢咽会减少一餐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口饭咀嚼30次。
以上给朋友们讲了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的原因,原来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结果,因此糖友们限制能量摄入是很关键的。而且具体的措施有“少食多餐、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粗细糖混吃、细嚼慢咽”,医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只有做到这4点,才会让您远离饥饿,血糖平稳就容易做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啥有人不爱饿,有人饿得快?竟是体内这个指标不一样?
过年家家美味不断
可有位朋友却因为吃饭问题
和家长发生了分歧
小碗:周末,一般我们家都是上午十点左右才吃第一顿饭,结果到了下午两点的时候,我饿了。我爸却说:你咋那么爱饿?这才吃完饭多长时间啊,我咋不饿呢?跟你讲,你瘦不下来都是有原因的!
你们给评评理,十点吃饭,两点饿,吃完饭四个小时饿,这不正常吗?为啥我爸就不饿?他这一顿饭能管一天,再过俩点问他,他都不带饿的!为啥我们与“饿”的距离这么不一样?
饿得慢 多慢才算有问题?
吃完饭四个小时候后有饥饿感
这属于一个正常的现象
相反如果说十点吃完饭
到晚上四、五点都不饿的话
那的确属于“饿得慢”行列了
饿的多慢算慢
这个主要是看我们吃的食物
它所含有的营养元素
比如说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
碳水在胃里吸收是最快的
通常一个半小时
两个小时就吸收光了
蛋白可以吸收四到六个小时
脂肪是八到十二个小时
如果进食的食物是一个混合餐
我们按照正常的比例去摄入的话
大概三到四个小时基本上就消化完了
平时正常早上八点吃饭的话
然后中午十二点
再到晚上五六点钟吃饭
这是一个正常的吃饭节律
如果要是更长的一个时间
那就属于是饿得慢或者是消化慢
饿得慢 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还要看你吃了多少东西
和你吸收多长时间
包括运动量、耗脑量怎么样
同时有些疾病
比如说得了甲减
那也会影响食物在体内的代谢
或者说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
肠胃蠕动变慢的话
那也会延缓食物在体内的吸收
如果说这些问题你都没有,依然饿得慢
那就是机体自身代谢减慢所造成的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机体的代谢
包括胃肠的蠕动也会减慢
所以导致吸收的时间会有所延长
这种情况下如果说一天就吃两顿饭
然后吃的量也不多
能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也很舒适
就不用非得去给他纠正
有人可能会担心饿得慢
肯定吃的间隔也长
这样会不会对血糖有影响
这就要看这人有没有糖尿病
正常人机体血糖代谢
会受很多激素的调控
比如胰岛素能够降血糖
把血糖调定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
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
或者是糖尿病前期的病人
胰岛素分泌或者
其它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会有一定的代谢异常
所以调控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饿得快 进食开关出问题?
这要看正常葡萄糖在体内吸收的过程
比如说进完餐之后
血糖吸收高峰是在30~60分钟
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曲线
到180分钟的时候
基本上就回落到基线的状态
如果说高峰的时候你就饥饿了
那这个时候肯定是属于饿的快行列了
但它和饥饿症是两个概念
饥饿症是真正的一种疾病
饿得快糖耐量异常捣的乱?
这要分两种情况
血糖特别高的病人
经过尿糖漏出能量丢失
会导致病人吃得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血糖并不高
叫糖耐量异常
这个阶段有的病人也会出现
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反应
这主要是血糖的曲线
和胰岛素的分泌曲线不匹配
血糖的曲线高峰是在30~60分钟
到180分钟的时候回到基线状态
但是糖尿病前期的病人
他的胰岛素高峰会延迟到120或180分钟
所以病人就会出现低血糖的反应
血糖通常分为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如果只测了空腹血糖
就很容易漏诊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
所以这样的病人建议做一个
标准的糖耐量检测
真正的低血糖是小于2.8mmol / L
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议
第一调整平时的饮食习惯
可以把全天的总热量
进行分散,少食多餐
第二种碳水的比例要减少
然后增加禁饿的东西
比如说粗纤维的食物
然后多运动
转自:健康一身轻
来源: 新北方
「健康养生」正确认识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饥饿感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 因进食量明显减少,胃肠道感到不适应,但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随之减轻。
一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而不是饥饿疗法
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饥饿办法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但会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仅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会加重病情。
二糖尿病饮食不是多吃肉少吃饭
肉食品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同样也能升高血糖水平。若碳水化合物不按照50-60%的比例摄入,将可能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150-200克。
三糖尿病饮食不是多吃素菜,少吃肉
由于肉食品摄入减少,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而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
四饮食治疗中应对饥饿小窍门:
1.多吃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 。
2.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1/4的量作为加餐。
3.多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有更强的饱腹感。
4.将口味变清淡,也会降低食欲。
①推荐的烹调方法:
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
优点:营养成分损失少,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②不推荐的烹调方法:
炸,煎,红烧。
缺点: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和热量 。
因食量与平素饮食习惯有关,减少食量无疑会引起饥饿,我们要正确认识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遵从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膳食减少饥饿感,经过治疗之后病情得以改善,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