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病腰疼(糖尿病肾病腰疼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何预防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受糖尿病肾病的威胁,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尿毒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呢? 糖尿病肾病防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但首先必须要掌握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知识;

一、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1、糖尿病控制不良, 导致长期高血糖或血糖大幅度波动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2、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因此也与遗传有关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比较高,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本身就会导致全身动脉的硬化,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高血压可以导致肾小球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且也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4、糖尿病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血脂异常、反复泌尿系感染、高尿酸、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等等也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二、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大概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受到糖尿病肾病的威胁;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病阶段,患者往往有夜尿增多、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但是往往没有什么特异性,患者自我感觉就也不明显,因此,早期肾病阶段往往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早期被发现;而恰恰在早期肾病阶段,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干预,是阻止糖尿病肾病发展的最佳时机; 中晚期患者,因为肾功能损伤明显,会有下肢或踝部水肿、乏力、面色苍白或贫血等症状;

糖尿病肾病按照病理过程可以分为 5 期,

第1期:为肾小球超滤期或功能亢进期,病程 0~2年,患者有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并有可能伴有肾脏体积增大的特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尚处于正常范围;

第2期:为静息期:病程 5 年左右,静息状态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正常范围;但是患者在中等强度的运动过后就会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这一时期肾小球结构已经发生异常;

第3期:为早期肾病期:病程 5 ~15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异常: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在30mg/g ~ 299mg/g ,在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

第4期:临床肾病期:病程 15~20年,此时会出现肾病综合征;即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即所谓的““三高一低”。

第5期:为肾功能衰竭期:有 30%~40%的患者最终有可能发展到这一 期,此时病人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伴严重的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严重者会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夜尿增多,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尿比重和尿渗透压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另外,糖尿病肾脏病变并不表现为疼痛,因此糖尿病患者腰疼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而需要考虑其他疾病; 

三、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判断是否并发肾损伤的的关键要看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 30mg/g(随机尿标本)为正常范围;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在30mg/g ~ 299ug/g 是微量白蛋白尿,属于早期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 (C r)比值(ACR)≥ 300mg/g 就被判断为临床蛋白尿, 属于临床肾病期。这时尿常规检查中就会有蛋白尿的出现;

因为尿蛋白的检测会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干扰,为了避免单次尿检造成的偏差,一般需要在3~6个月内进行2~3 次尿检,如果有2 次以上超标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检测是一个能发现早期肾病的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应该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如果正常,之后每年检查 1 到 2 次;如果不正常及时给予处理并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四、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分三级:
第一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尚处在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超滤期和静息期,此时应严格控制血糖,并去除糖尿病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避免向早期肾病期发展
第二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已经升高,已处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此时更应积极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阻止早期肾病期向临床肾病期发展;
第三级,患者已经有明显的尿蛋白,患者表现肾病综合征,即有明显的高血压、高血脂、水肿、低白蛋白血症的,已经处于临床肾病期,此时在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症基础上使用沙坦类药物,并按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来处理,阻止患者向肾 功能衰竭发展。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如果通过合理治疗 是完全有可能逆转的,即使到了临床肾病期,发现及时、处理得当也能避免其向肾功能衰竭发展,使患者免受透析、换肾之苦 。肾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早发现 早治疗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糖尿病肾病防治最为关键的是控制血糖和血压,严格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虽然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中晚期的糖尿病还是无法治愈的,千万不要轻信:彻底治愈糖尿病这一类的谎言;能够根治糖尿病的药物、保健品都是不存在的;一定要避免盲目停药,盲目使用一些保健品或所谓的纯中药制剂,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在内都是安全的、有效的,它们并不会导 致肾功能衰竭,只是当肾功能严重下降时,为了用药的安全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

五、糖尿病肾病饮食原则

1、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大量蛋白质的摄入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应控制蛋白质的量并选择鱼类 、瘦肉等优质蛋,尽量避免植物蛋 白(尤其是豆制品)的摄入;出现显性蛋白尿者,优质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天 0.8g/kg;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者,优质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 0.6g/kg。这样可以避免肾脏负担过重,减少肾脏损害;

2、糖尿病肾病饮食还应注意高钙低磷:

因为血液中的钙离子大多是与白蛋白相结合而存在的,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丢失大量蛋白的同时,也大量丢失了钙;同时慢性肾病时,肠道对钙的吸收也减少;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发生低钙;肾功能受损时,肾脏代谢功能下降,磷的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磷的浓度升高,引起高磷血症;而钙与磷的代谢密切相关,高磷会导致低钙,低钙会导致高磷,两者的异常可以互相影响。在慢性肾病的患者常常普遍出现低血钙、高血磷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高钙低磷饮食来进行适当的纠正,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但是很多高钙的食物往往也高磷,像动物脑、内脏、排骨、虾皮、壮骨粉高钙的同时磷也高,不宜多吃。
3、注意适当限制钠盐,尤其是有 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更应该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对于盐的摄入既不能过少,使身体缺盐,也不能过多,引起浮肿。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限制;

4、要戒烟戒酒,控制高脂肪的摄入,适当补充纤维素。

时常腰酸、小便泡沫多?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急剧攀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7年统计数据: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约有4.25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

伴随着糖尿病出现的,还有因其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糖尿病肾脏病,简称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

详细来讲,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始动原因来自高血糖导致的血液动力学以及代谢学改变,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肾脏固有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相继受到影响,进而引起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形成,导致组织重塑、疤痕组织形成。

得糖尿病后多长时间会出现肾病?

其实,这个要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时较为隐匿,加上其确诊时的年龄普遍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且多合并有老年退行性变、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风湿病等复杂因素,从而导致其自然病程差异较大。

另外,很多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明显的蛋白尿、肾功能受损、高血压、水肿等临床表现。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防患于未然。

而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根据其病程和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糖尿病肾病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的10-15年左右,一般20-25年进入终末期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会有哪些症状?

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小便泡沫多、腰酸、腰痛、水肿、血压控制不如从前等。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以上表现,可以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认。通过做尿蛋白检测,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肾病指标等检测,可以在早期查出糖尿病肾病。

此外,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风险来自于大血管的病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并且,在进入透析的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一原因。

所以,一旦确诊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必须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从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出发点来制定治疗策略,争取早日康复。

#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科普挑战赛##真相来了###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