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病史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应注意哪些事项)
爸妈有糖尿病,我也会得吗?
文图 | 大糖
糖尿病前期是指你的血糖已经比正常值高了,但还没有高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指一种以高血糖作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状态会更加容易引发心脏病、中风、眼部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是截肢。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4亿人。中国约有1.1亿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WHO同时指出,如果不改善生活习惯,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1.5亿。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或推后。
可能您的血糖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结果不太正常,可能您身边的家人已经患有糖尿病,那么你得糖尿病的风险大吗?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根据既往的研究给大家总结了和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子。你的危险因子越多,45岁之后得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子包括
超重和肥胖(在轻糖生活订阅号回复“体重”了解自己到底胖不胖)
年龄超过45岁
久坐不爱运动
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
非洲、阿拉斯加、印度、西班牙或亚洲后裔
自己的宝宝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
曾经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mmHg)
高密度脂蛋白低于35mg/dL(0.9mmol/L)或甘油三酯超过250mg/dL(2.8mmol/L)
既往血糖检查提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或者糖耐量降低(IGT)。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既往有冠心病史
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比如黑棘皮症。
上面列出的13项,符合你的条目越多,你的糖尿病风险就越大。数数看,你符合几项?如果一个危险因子都没有,那么恭喜您,糖尿病风险非常低。如果有一项甚至更多危险因子,可以继续算一下评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为我们提供了针对中国人的糖尿病风险评分表。(点击图片可以放大看哦)
按照自己的情况把图中六项内容对应的分值相加,就可以得到一个总分。总分越高,糖尿病风险就越高。切点为25分。总分大于或等于25分的朋友应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来筛查糖尿病。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疾控中心(CDC)推动的国家糖尿病预防项目(DPP)指南中提示:如果筛查结果是正常的,至少每3年应该重复筛查一次。如果风险状态发生变化,筛查频率可以再做调整。
怎样做能降低风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上述的风险评分表里,有三个危险因子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因素: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另外有三个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体质指数、腰围和血压。NIH和CDC的数据告诉我们:生活习惯改善可以使总体糖尿病风险降低58%,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能降低71%。(原文见下图)
如果您的风险评分不低,第一个可以做的改变就是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第二个可以做的就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大糖在之后的文章里会为大家介绍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慢病风险的具体方法。请多多关注。
微信订阅号:qingtangshenghuo 欢迎关注
糖尿病,家族遗传的影响很大,是真的吗?听听医生怎么说吧
糖尿病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慢性疾病,它与高血脂、高血压一起,被称为“三高”。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三高”,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疾病,还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富贵病”,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无关系。
然而,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有很多人坚持认为,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患有糖尿病,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会将糖尿病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糖尿病是否会遗传,医生是这样说的。
1.父母均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虽然说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携带了糖尿病相关基因,但是从发病的几率来看,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毫无疑问,子女也会有更大的几率患糖尿病,更容易与糖尿病打交道。毕竟父母的体质如此,宝宝在母亲体内发育的时候,必然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均有糖尿病,那么在怀孕之初,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查,确认自己是否可以怀孕,身体是否符合条件,等等,要所有条件都满足了,才能够继续尝试怀孕,这样才能够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更小的危害。
2.I型和II型糖尿病,遗传特点各有差异
从糖尿病的分型来看,可以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糖尿病,被称之为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这一类患者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所以也不排除具有遗传的可能。
但是,I型糖尿病的防治并不像II型糖尿病那样,会显得棘手,只要采取规范的治疗,患者一般是有望被治愈的。
但是,II型糖尿病患者,从防到治,往往会显得很棘手,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比较严重的患者,对于血糖的调节更是举步维艰,而且这一类患者,如果是夫妻双方均有,那么子女在患糖尿病的几率方面,肯定是比正常人群要高出数倍的。
3.糖尿病患者的遗传问题,可以被预防和根治吗?
虽然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但是大家不要觉得它很好治疗。截至目前,对于糖尿病能否根治这个问题,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很多人的糖尿病问题,需要用药物持续治疗,而且通常是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因此,如果不想给自己的后代找麻烦,在进行糖尿病防治的时候,先要做好自己的治疗,等到自己的病情稳定了,确保给宝宝造成的影响最小时,再考虑怀孕计划,这样才能够将危害降至最小。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父母或家人患有糖尿病,孩子一定得糖尿病吗?
答:在同等条件下,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患糖尿病。刨除遗传因素外,我国每年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如果他们能够在潜在风险期就进行健康饮食,加强锻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科学的干预,可以延缓或极大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几率。(via 健康报)
来源: 广东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