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诺克隆糖尿病(诺科隆降糖药)

健康时报直播 0
文章目录:

治糖尿病要防三忽悠

真敢说——干细胞疗法,尚在研究,却被宣称“可以达到彻底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目的”。

尽瞎说——胃转流手术,本有风险,患者做后,肠胃难受,医院竟说“无副作用”。

胡乱说——GLP-1,注射用药,假冒产品却胡乱吹嘘,称“口服一次,终身停药”。

庞大的糖尿病人数,诱发与刺激了一些商家和医疗机构的“忽悠神经”,他们要么夸大疗效,要么放大适应证,更有甚者不惜冒犯法律予以仿造。许多患者只要一听说“可以根治糖尿病”,甭管多少钱,一定要去试一试。

干细胞疗法、胃转流手术、GLP-1,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中的三大热点。这三种方式确实在该病治疗中获得了很有成效的进展,但是不分病情阶段、不分个体差异,一心想把患者拉进来宰一刀,这就使得乱象丛生。

■忽悠一:干细胞疗法能去根

干细胞疗法——即通过从外周血或骨髓中分离出干细胞,经体外培养,使其具备重建胰岛β细胞功能后再输入人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被认为是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检索“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相关广告铺天盖地,不是自称“全军重点糖尿病治疗中心”,就是冠以“北京细胞渗透修复中心”的头衔,名头唬人,对疗效的描述更是天花乱坠。

在“河北干细胞移植中心”网站上,醒目写道——“干细胞可以达到彻底的治疗一型糖尿病的目的”;武警广西某医院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网站则干脆宣传——“经过众多患者的亲身经历以及医学界多年的研究,已经确认干细胞移植是糖尿病最佳治疗方法。”

◇患者遭遇:手术前后,并无改善

不久前,《新世纪周刊》刊登文章说,29岁的糖友洪先生去年7月5日从浙江老家前往上海某医院,在该院做完干细胞移植手术第二天,出现了头晕和恶心症状,7月9日晚因脑组织大面积死亡去世。68岁的大连患者于女士也在该院做了干细胞移植,做之前,她已出现视力模糊、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但7万块的治疗费并没有让她的视力有所改善,每天还是要打胰岛素,一些并发症还有加重的迹象。

◇专家声明:尚在研究,不建议常规临床

国内较早研究干细胞治疗的糖尿病专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在其《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探索与思考》一文中回顾了约百例试验性治疗的疗效后,提出:“部分患者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提高,短期内可停止胰岛素治疗或减少胰岛素用量。然而,尚无法肯定回答干细胞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也无法判定其与当前胰岛素治疗的优劣。”

“只有通过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机理探讨,我们才能真正驾驭这一崭新的治疗方式”,朱大龙强调,如果缺少这一过程,贸然治疗,导致结果无效还能认个倒霉,若引发了“重症感染、出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风险,则可能要人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则在去年12月发布了“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立场声明”,明确指出:该疗法尚处在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不建议作为常规的临床实践。此外,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在临床试验前告知患者手术内容和风险,并不得向其收取与临床试验相关的费用。

■忽悠二:胃转流手术谁都行

健康时报对胃转流手术报道过多次,简单说来,该手术就是给胃加了一个隔层,通过改变食物在肠胃中的走向,使其绕过胃大部、十二指肠和第一段空肠,从而减少身体对绝大部分热量和营养的吸收,实现减轻体重、改善血糖的作用。

通过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已得到国际认可。不久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还联合在《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年6月刊)上发表了“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认为“代谢手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择之一”。

不过,权威组织对胃转流等相关手术的认可,却有意地被一些医疗机构利用,他们完全忽略共识中有关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风险的提醒,在广告和宣传中不仅不提,还宣称手术“无副作用”。

◇患者遭遇:术后十天还插胃管

武警重庆某医院网站关于胃转流手术的介绍中,对手术适应证一句没有提,还宣称“一次手术即可治愈2型糖尿病……手术后半个月,患者的血糖便下降直至正常,原有的并发症得到康复……无副作用”。一位自称在该院做过手术的患者“曹正”,却在“我的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后的康复历程”中记录道:“做胃转流术整整两天了,吃点儿东西胃就胀得难受。”在一次术后一个月回医院复查时,他还发现,有几位手术后的糖友,都十多天了胃管还插着。曹正并未否认手术给自己带来的血糖下降等益处,但因为看到了更多糖友的术后效果,他在文章中感叹:“个体差异还是很大”,并建议“准备做的朋友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专家声明:要做手术,先过两关

严格来说,胃转流手术只是糖尿病代谢手术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常见的糖尿病代谢手术还包括胃束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手术有严格适应证,并不是谁都适合做。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执笔、20多位权威专家参与研讨的《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明确列举了代谢手术治糖尿病的两大要求,必须满足手术适应证,且不在手术禁忌者行列。

具体而言,该手术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且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要年轻(>15岁且<60岁);二,必须是非常肥胖的患者(BMI至少在28以上);三,经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使用胰岛素无效。另外,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的2型糖尿病人、1型糖尿病人,以及妊娠糖尿病等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在糖尿病代谢手术治疗的范围之内。

就算是适合做外科手术的患者,因病情不同,术式的选择也要有所差别。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董光龙教授在关于《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腹腔镜减重手术:适宜人群和术式选择》一文指出,胃束术因为微创、可调节等特点,尤其适合年轻的患者;腹腔镜胃转流手术综合了限制食物摄入和选择性脂肪吸收障碍的原理,是减重效果最好的一种腹腔镜减重手术,特别适合BMI大的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会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过程,不产生营养物质的缺乏,是患有贫血、克隆恩病,以及其他问题不能接受风险较高的手术患者。

专家还提醒,以上术式,仍然存在一定的病死率,可能诱发肠梗阻、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建议术后要做终身随访。

■忽悠三:GLP-1降糖最有效

GLP-1,是胰高糖素样肽-1的英文缩写,它是胃肠道中一种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以此来调节患者血糖。

糖尿病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降低血糖与控制体重、防止低血糖、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风险等同样重要。GLP-1独特的作用机理,能同时兼顾以上多种功效。近年来,成为了各大制药企业争相研发的热点,但也召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伪造和假冒。再一吹嘘,GLP-1逐渐被神化,俨然成了一个万能降糖药。

◇造假者说:一次治疗终身停药

2010年5月,健康时报编辑部就收到热心读者举报,称有人印制假健康时报叫卖“GLP-1”。健康时报记者随后调查发现,自称是“广东省中山市益康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GLP-1有关宣传内容,其实就是搜罗了一些关于该药研发的临床资料,并剽窃某著名跨国药企的宣传文稿东拼西凑而成,最后嫁接在伪造的假健康时报上。假GLP-1宣传他们的产品是口服肠促胰素,“一次治疗终身停药”。经查询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

◇专家声明:没有万能降糖药

200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已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指南中第一次认可了GLP-1受体激动剂是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国2010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已明确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被用于三线治疗,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只有三种,分别是2009年上市的礼来公司产品百泌达(艾塞那肽)、2011年刚刚上市的诺和诺德公司产品诺和力(利拉鲁肽)及施贵宝和阿斯利康公司联合推出的安立泽(沙格列汀)。前两种药均是注射用药,后者是口服用药。研究表明,三种药均有较好的降血糖、控制体重和修复胰岛β细胞等功效。

但是专家提醒,无论是降糖药、胰岛素,还是GLP-1,任何一种降糖产品都有作用范围和优缺点。尽管从理论上讲,GLP-1受体激动剂有阻止和逆转糖尿病进程的可能,但是到目前为止,该类药物上市时间都还不长,长久的疗效还有待观察,建议患者理性看待选择。

本文原刊发于《健康时报》 2011-11-07

OpenAI语音克隆:只需15秒音频样本;诺和诺德5美元成本减肥药竟卖1000美元;鲍威尔最新发声:不急于降息;前币圈大佬SBF获刑25年|一周事件

每经记者:谭玉涵 每经编辑:孙宇婷

OpenAI展示音频模型Voice Engine,Suno AI爆改“周董”金曲

图片来源:OpenAI官网

当地时间周五(3月29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在官网首次分享了名为“Voice Engine”(语音引擎)的预览。

用户只需要提供15秒左右的参考声音,通过Voice Engine就能生成几乎和原音一模一样的全新音频,在清晰度、连贯性、音色、自然程度等方面都强于市场上的多数竞品。

OpenAI称,公司在2022年底就启动了Voice Engine的研发工作,并将它用作一些其他功能的预设语音。由于合成语音可能会被滥用,公司只在小范围内与开发人员分享了该模型,未来可能不会广泛推出这一功能。

而就在这几天,初创企业Suno AI引爆了作曲圈,让不懂乐理的人也能“施展拳脚”,有网友用该工具改编了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和《夜曲》,并表示效果太震撼,简直碾压如今的华语乐坛。

独立摇滚音乐人、博主Damon Krukowski表示,这个AI对于音乐人来说,是一场噩梦。

鲍威尔最新发声:不急于降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3月2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周五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核心PCE通胀数据“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但他重申,在官员们对通胀正朝着他们2%的目标前进有信心之前,降息是不合适的,过早降息将会带来极大的干扰。

鲍威尔指出,看到有些数据符合预期是好事,最新数据并不如去年下半年那样好,因此仍需要更多“向好”的通胀数据,美联储不会对这两个月的数据“反应过度”,而且将谨慎行事,准确把握非常重要。

鲍威尔表示,现在美联储面临两面夹击,一边是急切希望首次降息的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另一边则是那些更为谨慎的人,双方势均力敌。他说:“我们会谨慎对待这个决定,因为我们有能力这么做。在降息之前,我们可以等待,并变得更有信心。”

美国盯上诺和诺德:5美元成本减肥药竟卖1000美元

图片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当地时间3月27日,据CNBC报道,来自耶鲁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等的团队最近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诺和诺德的爆款减肥药Ozempic的生产成本仅为每月0.89-4.73美元。

而在美国市场,Ozempic以每月935美元的高价销售,另一剂量的减肥药注射液Wegovy则售价约为每月1349美元。这相当于翻了400多倍的利润让包括美国国会在内的多方感到“破防”。

美国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一份声明中批评道,Ozempic每月的制造成本不到5美元,但它在美国能卖1000美元,而同样的产品在加拿大的售价每月只需155美元,在德国只需要59美元。

这些数字的强烈对比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美国变成了“冤大头”。桑德斯因此要求诺和诺德大幅削减该药物在美国的售价,且至少不超过加拿大的价格。

前币圈大佬SBF获刑25年

图片来源:X

据央视新闻援引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加密货币交易平台FTX创始人萨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SBF)因从FTX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客户那里窃取80亿美元,当日在美国纽约被判25年监禁。

2023年11月2日,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SBF在其刑事欺诈案中被判有罪。报道称,曼哈顿联邦法院陪审团当日作出裁决,认定SBF犯有七项联邦欺诈和共谋罪。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2022年3月,年仅30岁的SBF身家来到260亿美元的巅峰,至2022年11月7日,其身价仍然还有156亿美元,而在2022年11月8日曝出流动性危机后,SBF身家当日暴跌94%,并随着FTX的破产,这位币圈传奇富豪的账面财富也宣告归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莫达非尼降为二类精神药品管理!10月1日起实施

国家药监局 公安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

(2023年第120号)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现公告如下:

一、将泰吉利定列入麻醉药品目录。

二、将地达西尼、依托咪酯(在中国境内批准上市的含依托咪酯的药品制剂除外)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三、将莫达非尼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

本公告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药监局 公安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3年9月6日

以下根据往年加今日公告总结麻精药品目录,仅供医药人士学习使用:

一、麻醉药品

可卡因 蒂巴因 可待因 双氢可待因

二氢埃托啡 氢吗啡酮 吗啡(吗啡阿托品注射液) 乙基吗啡

氢可酮 美沙酮 羟考酮

芬太尼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地芬诺酯 哌替啶右丙氧芬 福尔可定 布桂嗪

罂粟浓缩物(罂粟果提取物/粉) 阿片(复方樟脑酊、阿桔片)

罂粟壳(只能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以及医疗机构配方使用)

奥赛利定(2023年新增)

泰吉利定(2023年新增)

二、第一类精神药品

司可巴比妥 三唑仑 γ-羟丁酸 马吲哚

哌醋甲酯 丁丙诺啡 氯胺酮

每剂量单位含羟考酮碱大于5毫克且不含其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口服固体制剂(2019年新增)

每剂量单位含氢可酮碱大于5毫克且不含其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口服固体制剂(2023年新增)

三、第二类精神药品

异戊巴比妥 戊巴比妥 巴比妥 苯巴比妥

阿普唑仑 艾司唑仑 咪达唑仑 瑞马唑仑(2019年新增)

氯硝西泮 地西泮 氟西泮 劳拉西泮 硝西泮 奥沙西泮

咖啡因 安钠咖 麦角胺咖啡因片 布托啡诺及其注射剂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 丁丙诺啡与纳洛酮的复方口服制剂(2019年新增)

扎来普隆 佐匹克隆

氯氮䓬 唑吡坦 格鲁米特 甲丙氨酯 匹莫林

地佐辛及其注射剂 喷他佐辛 依他佐辛(2023年新增)

曲马多单方制剂:盐酸曲马多片/分散片/缓释片/胶囊/泡腾颗粒/栓/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液/冻干粉

曲马多复方制剂(2023年新增):氨酚曲马多胶囊/片、复方曲马多片等

地佐辛及其注射剂 氨酚氢可酮片

苏沃雷生(2023年新增) 吡仑帕奈(2023年新增)

莫达非尼(2023年新增 降类) 地达西尼(2023年新增)

依托咪酯(在中国境内批准上市的含依

托咪酯的药品制剂除外)(2023年新增)

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2015年新增)

每剂量单位含羟考酮碱不超过5毫克且不含其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口服固体制剂(2019年新增)

每剂量单位含氢可酮碱不超过5毫克且不含其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复方口服固体制剂(2023年新增):氨酚氢可酮片等

仅有莫达非尼为精神药品降类管理

莫达非尼于1998年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轮班工作和 OSA 的思睡症状。国内2017年获批上市,批准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嗜睡的成年患者的促醒。

莫达非尼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管制属性情况

国家(地区)

管制级别

备注

美国

C-Ⅳ级管控

相当于中国二类精神药品

英国

RX

相当于中国处方药

加拿大

F级RX

相当于中国处方药

新西兰

RX

相当于中国处方药

芬兰

RX

相当于中国处方药

日本

精神药品

无管制级别

俄罗斯

Ⅱ级管制

相当于中国二类精神药品

澳大利亚

归类附表Ⅳ

相当于中国二类精神药品

瑞士

归类附表Ⅳ

相当于中国二类精神药品

可见在已经上市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莫达非尼是按照处方药或二类精神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的。

莫达非尼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用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众多循证医学支持。此次莫达非尼由一类精神科药品调整为二类精神科药品管理,解决了临床处方难的问题,提高患者对该药品的可及性,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好发挥药物临床价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管控区别

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同麻醉药品管理,不能零售,只能在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医疗机构由具有红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处方使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1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可以由具有销售资格的药店凭执业医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计量销售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慢性病患者及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