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硫氰酸(糖尿病 硫辛酸)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降血糖、防三高 专家为你开慢病“处方”

编者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上涨,再加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还有人们日常的不规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等慢病所困扰,如果防慢病?今天人民健康网就与大家聊聊这一话题。

三高人群多吃萝卜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夏朋滨指出,萝卜皮营养丰富,尤其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萝卜皮还富含果胶、槲皮素、异硫氰酸酯类等活性物质,一定程度上有助调控血脂、血糖和血压,是三高人群的理想食品。此外,异硫氰酸酯类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萝卜皮最好生吃,能留住更多的活性成分,比如凉拌萝卜皮、腌萝卜皮、糖醋萝卜皮等。

萝卜皮做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打算做凉拌萝卜皮,就把皮削得厚一些,上面带一层萝卜肉,拌出来的菜好看也好吃;第二,凉拌前,把萝卜皮放入冰水中浸泡30分钟,有助去除异味,使其口感更脆,如果没有冰,直接放清水也可以,效果稍差些;第三,用盐提前把萝卜皮腌制一会儿,口感更好;第四,萝卜皮最好一次吃完,吃不完的一定要用密封的盒子盛装后放入冰箱,以免给冰箱带来难闻的气味。

每天一两麦片粥,预防糖尿病

瑞典查尔默斯科技大学和丹麦癌症协会的一项联合新研究称,每天食用50克全谷物(黑麦、燕麦、小麦等谷粒的胚乳、胚芽和麸皮)能起到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研究人员选取5.5万名丹麦人的健康数据资料。研究开始时,这些人的年龄在50~65岁之间,在随后15年的调查期内,超过7000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首先统计参试者每日全谷物总摄入量及全谷物食品类型(黑麦面包、燕麦粥、什锦粥等),然后将数据与丹麦国家糖尿病登记簿的统计资料结合,做梳理分析。结果发现,全谷物食用量最高的人群(每天至少摄入50克全谷物,相当于一小碗燕麦粥或一片黑麦面包),患上2型糖尿病的比例最低,食用量越少,患病比例越高。具体来说,每天吃一两以上全谷物的男性患病风险比完全不吃的人低34%,女性低22%。

研究人员表示,多吃一些全谷物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最有效的饮食方法之一。另外,喝咖啡、少吃红肉也同样可以起到作用。

有“三高”,喝些谷物浓浆

很多人体检出了“三高”,除了缺乏运动外,贪图美味,追求高脂肪、重精粮、少粗粮的饮食习惯也是“三高”等症状高发的根本原因。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建议,多选粗粮做你的主食吧。

张晔指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应该吃250~400克的谷物,其中要有50~100克的杂粮、粗粮。但对于“三高”人群,这个量还要再加一些,可以占到主食的1/3至1/2。与细粮相比,粗粮供给的能量不高,但膳食纤维含量却要高很多,对脂肪的吸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因为粗粮做起来比较麻烦,算上泡煮的时间,差不多得需要两三个小时,张晔建议,喝谷物浓浆。小的时候,家里边熬粥,都会把漂在表层的米油给孩子和老人喝,这层米油其实就是粮食里的脂肪,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吸收。所以,将粗粮经过熬煮或打成浆,是非常健康的饮食方法。

怎么吃最健康?张晔的秘诀是:谷物 豆类 坚果。比如冬天可选黑米、黑豆、黑芝麻,再加上核桃粉这种黑色组合,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口感和营养都相当好。夏天可选择绿豆、薏米、百合、莲子、西米等。对于女孩则可以选择大米、红豆、红枣、枸杞,有补血安神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群,则可以选择燕麦、小麦、花生、芝麻等组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对于更年期女性,则可加些黄豆,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大部分人都喜欢把粗粮放在晚上吃,其实粗粮不易消化,晚饭吃得过饱,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张晔建议,谷物浓浆的形式,好带又方便食用,合理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就更好了。

喝酸奶,血糖好

韩国岭南大学研究小组一项研究表明,酸奶摄入量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即摄入越多,风险越低,在按照摄入量多少所分的四个组中。摄取量最多的组比最少的组糖尿病风险降低27%。而酸奶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也有好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糖友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产生的丁酸、丙酸等有益短链脂肪酸水平较低,结果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糖脂代谢失调。食用酸奶能够有效改善糖友的肠道菌群,而相比补充益生菌,喝酸奶的方式比较简单。益生菌饮料中虽有更多益生菌,但是糖分相应也很多,因此这类饮品并不适合糖友饮用。

左小霞建议糖友最好在餐后喝酸奶,因为餐前胃酸酸性强,会消灭大部分乳酸菌,降低酸奶的效果。很多糖友认为酸奶糖分高,但其中的乳糖发酵后生成乳酸,能够延缓胃排空,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即使剩余少部分乳糖,也在小肠中分解吸收,并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在我国,酸奶产品的最小份包装是100克,每天2勺或一杯即可。对于超重和肥胖糖友,则最好选择超市里的低糖或脱脂酸奶。对于加入大量果酱等进行调味的酸奶,则不建议选择。

血脂高,蛋黄每天吃半个

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为主,磷脂含量也较高。但是蛋黄中铁的利用率较低,仅为3%左右,这是因为其中含有卵黄高磷蛋白,对铁的吸收有干扰作用。

鸡蛋的重量一般在45~55克之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平均每天蛋类摄入量为40~50克,每天一个鸡蛋,每周鸡蛋不超过7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表示,对于高血脂患者,应适当减少蛋黄的摄入量,比如吃一个蛋清,但蛋黄可减半。鸡蛋最好安排到每天都吃,而不是集中到某一餐食用。

多吃绿叶菜,少得脂肪肝

《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瑞典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多吃绿叶蔬菜对预防脂肪肝至关重要。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研究员马蒂亚斯·卡尔斯特罗姆博士及其研究小组给一组小鼠喂食高脂肪高糖食物,使其脂肪肝风险增大。之后给部分小鼠补充硝酸盐(绿叶蔬菜中含有大量硝酸盐),结果发现,这些小鼠发生脂肪肝的风险显著降低。研究人员还对两种不同人体肝脏细胞展开了培养研究,验证了小鼠实验的结果。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补充硝酸盐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压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之前有研究显示,来自蔬菜的硝酸盐有助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身体耐力。

研究者表示,体重超标和饮酒过量是导致脂肪肝的两大主因,治疗脂肪肝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这项新研究表明,多吃绿叶蔬菜,增加硝酸盐的摄入,有助于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堆积,可降低脂肪肝、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推荐阅读☆

防骨松、助安神 养老防衰做好这些事情

防老痴常按5穴位 练冥想提升记忆力

胃不好肾气不足?给五脏六腑开"活力处方"

没症状的高血压最可怕!高血压盯上年轻人

孩子不宜过早做3类运动 7招培养孩子自信心

天天走路你走对了吗?姿势不对伤腰又伤腿

常吃这些食物摆脱湿气纠缠 四款粥最消暑

血管堵致器官缺血或猝死 血管堵没有迹可寻

小妙招:搓筷子防感冒,热毛巾擦背除疲劳

只要运动都对身体有益?科学运动防损伤

有“三高”喝谷物浓浆 香菇菜心补钙效果强

运动健身,60岁开始也不晚!这样动更长寿

坐着捏膝、走路握拳 小动作暗藏养生大学问

抗氧化菜甘蓝中含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 可减少多种癌症风险

原标题:第496期:甘蓝中含有的这种植物化合物,可减少多种癌症风险

结球甘蓝又称为洋白菜、包心菜、圆白菜、莲花白、卷心菜、包菜等,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能形成叶球的一个变种,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是由不结球野生甘蓝演化而来。

甘蓝含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可减少多种癌症风险

结球甘蓝具有蔬菜的营养特点,水分含量比较高,能量低,含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肪,膳食纤维含量高,每100克含有约2.5克的膳食纤维,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叶酸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钾、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

除了含有以上常见的营养素之外,甘蓝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甘蓝中含有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等植物化合物,可以减少多种癌症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居民的结肠癌、胃癌等发病率较低。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要经常吃十字花科蔬菜。

紫甘蓝VS圆白菜,紫甘蓝营养价值更高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口中常说的紫包菜。它也属于结球甘蓝的一个类型,但与圆白菜先比,紫甘蓝的营养价值相对高些。

紫甘蓝中维生素C含量(26毫克/100克)高于圆白菜(16毫克/100克),含量是芹菜茎、油麦菜的13倍、是西梅的18倍、蛇果的13倍、火龙果的近9倍。

紫甘蓝中叶酸含量较高,每100克中含叶酸41.9微克,而圆白菜中含30.9微克。

紫甘蓝中钾含量丰富,每100克中含钾177毫克,比芹菜中含的钾还要多一些,128毫克,更是远高于圆白菜的46毫克;紫甘蓝中钙含量(65毫克/100克)也高于圆白菜(28毫克/100克)。

紫甘蓝含有丰富的花色苷,每100克中含256毫克,远高于圆白菜及其他蔬菜。花色苷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视力,并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学做好吃又营养的甘蓝菜

五颜六色拌沙拉:将西兰花洗净后切成小块焯水,将紫甘蓝和圆白菜切丝,加入小番茄、生菜,放入橄榄油、白醋、糖、盐拌匀即可食用。颜色鲜艳,味道清淡,营养价值高。

手撕包菜:将包菜用手撕成小块,葱花切段,干辣椒切段,姜切片。锅内放油,放入干辣椒爆香,放入少量白糖,放入包菜翻炒,加入酱油和陈醋,拌匀即可食用。

圆白菜炒粉丝:先用温水泡粉丝,沥干水分后捞出备用,圆白菜、胡萝卜切丝,五花肉剁碎,葱切段,姜和蒜切片,加少许油,葱姜蒜爆香,放入肉末翻炒,放入粉丝和圆白菜,加入少量酱油,白糖,放入胡萝卜丝,翻炒,出锅即食。

圆白菜炒番茄:番茄、圆白菜切片,葱切段,姜蒜切片,锅中放油爆香,加入圆白菜翻炒,加入番茄,放入少许酱油提味,搅拌均匀即可。

作者介绍:马冠生,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从事营养与健康研究27年。现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问题专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2013第六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传播风尚人物,2012年获首届科学传播人颁奖盛典授予的“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奖”,中国营养学会2008年至2010年度营养科普工作个人一等奖。

搜索微信公众号:guansheng_ma

(责编:任妍、张希)

糖尿病的“死对头”,每天早晚吃点,血糖慢慢稳定下来

罗大爷是一个十年的糖尿病患者,在罗大爷的观念里,糖尿病没有什么危害,仗着自己年轻时当过兵身体强健,罗大爷饮食上没有任何忌讳。

最近,他参加老战友聚会,每次回到家都是满身酒气,而且第二天精神不振没有食欲,就在分别前一天聚餐时,罗大爷在干下一杯白酒后,忽然感觉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被送到医院之后,确诊为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这也是因为罗大爷平日不注重饮食,并且近期连续饮酒导致血糖飙升所引起的并发症。

幸好及时抢救,罗大爷才勉强保住性命,而这一次的鬼门关之旅,也让罗大爷改变了观念,开始控制饮食,并且还按照医生给的食谱,每天坚持吃各种降糖食物,如今罗大爷再也没出现过高血糖并发症。

所以说饮食是关键所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接下来介绍的这几种食材堪称天然胰岛素

一、糖尿病年轻化,四大因素是血糖飙升“助推剂”!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变得越来越年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疾病,但现在很多青壮年人也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据统计,目前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这个数字比过去明显下降了很多。

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就需要了解生活中引发高血糖的因素:

1、肥胖

近年来,肥胖人群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4亿人患有肥胖症,其中2000万人患有糖尿病。

为什么肥胖会导致糖尿病呢?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出现问题,导致体内的血糖无法被正常吸收和利用。

而肥胖则会加剧这种情况,因为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即使胰岛素的分泌正常,但由于身体脂肪组织过多,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机体消耗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血糖水平长期升高,诱发糖尿病。

2、长期酗酒

酒精摄入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从而影响到血糖的正常调节。因为当摄入过量的酒精时,身体会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然而,这种反应往往会影响到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受体的抗性增加,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酗酒也可能导致肝脏受损,而肝脏是血糖稳定的关键器官之一,它能够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并储存起来,以便身体需要时使用。然而当肝脏受到损害时,它的储糖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血糖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3、激素紊乱

激素紊乱是一种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混乱状态,可以导致内分泌系统异常分泌激素。当身体激素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它们对胰岛素的生长激发因子和糖代谢造成负面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激素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而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则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除了身体内自身分泌的激素紊乱,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激素紊乱。例如,长期服用类固醇类药物可以影响体内雄激素和雌激素平衡,并导致血糖不稳定。

4、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影响人体的血糖调控。例如,INSR作为一个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它的某些变异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和遗传变异的具体影响因人而异,但有数据表明,遗传因素可以对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一种致病基因TCF7L2的某些变异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

二、糖尿病“死对头”找到,每天坚持吃,血糖不飙升

1、冬瓜

血糖稳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也对于普通人的健康维护有帮助。冬瓜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改善血糖的效果,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甜菜碱等。而且冬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成分有助于减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速度,从而防止血糖迅速升高。另外,冬瓜中还含有甜菜碱,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建议将冬瓜切成薄片或丝,并加入一些瘦肉或豆腐一起做成汤或煮着吃,能够使得蛋白质和纤维一同搭配,这样可以避免快速吸收引发的血糖过高的问题。

2、黑木耳

黑木耳富含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胰岛素降解酶的活性,从而延迟胰岛素在体内的降解和清除,使得血糖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其次,黑木耳中的植物鞣质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消化,减缓糖分的释放,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为了从黑木耳中获得这些稳定血糖的好处,在平时的饮食中应当多食用黑木耳。可以将黑木耳泡发后煮汤、凉拌或炒菜,也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烹饪。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食用黑木耳来维持体内的血糖平衡,同时也能够帮助改善其他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等。

3、百合

百合中含有的一种物质——甲基异硫氰酸丙酯,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之一。

这种甲基异硫氰酸丙酯可以从百合中提取出来用于制作药物或食品。它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这有助于稳定血糖,并将可能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不仅如此,甲基异硫氰酸丙酯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降血脂和降低血压,对于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百合可以烹饪成汤、粥、糕点,或者直接加入凉菜、热菜中食用。为了获得最佳的稳定血糖效果,建议每次食用时应保持合理的量,养成坚持食用的好习惯。

参考资料

[1]李静等. 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的相关因素及其策略[J]. 中国健康营养,2019,(23):39-42.

[2]郭丽丽等.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