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与糖尿病(糖尿病与癌症发病率)
糖友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倍!高血糖为什么会“促发”癌症?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80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患者因癌症死亡,而且,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高达4.25亿,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500万人死于糖尿病,12%的全球卫生支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上。
那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这两大疾病互为影响,互为关联,是否会引发你新一轮的恐慌呢?在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发布研究成果声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为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则在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要比无糖尿病人高20%-50%。
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最高,最高可达2倍。
糖尿病是如何发展成为癌症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直到2018年7月19日,我国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施扬/石雨江教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科研成果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人在生下来后就带有一群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生长,其中有一个基因叫做TET2蛋白就是属于这一群中的一个。
研究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DNA上的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发现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间接说明TET2抑癌功能在下降,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癌症恶性的程度高低。
好了,这还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也发现了5hm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进一步发现,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抑制身体内一种叫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了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从而减少了TET2蛋白生成5hmC,上面已经说到,一旦5hmC生成减少,则意味着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增加?
当然并非所有的癌症种类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病的风险最高。
专家认为,肝脏本身就参与血糖的调控,高血糖反过来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糖尿病成为肝癌的独立发病因素,而胰腺作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器官,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任何癌症的几率都比男性高6%,怀疑是雌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防癌症
糖尿病人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积极控糖在预防癌症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其中,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低于使用其它降糖药物的患者。
石雨江团队表示,主要是二甲双胍能增强TET2的活性,从而对肿瘤达到抑制作用。
癌症和糖尿病之间有联系吗
癌症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是细胞的异常生长不受控制地发展,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癌症通常是由破坏正常细胞生长的细胞内的 DNA 变化或突变引起的,从而导致癌细胞的发展。事实上,根据最近的研究,癌症是世界上第二大死因,不同类型的癌症基于受影响的身体部位。某些预先存在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会增加相关的癌症风险。虽然癌症和糖尿病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相互影响。
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水平,从而抑制和破坏人体的 DNA。DNA 变化可能会增加癌细胞生长的风险。特别是,患有 2 型糖尿病的人患肝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膀胱癌和胰腺癌的风险会加倍。某些癌症治疗还可以提高或抑制胰岛素水平,这可能会给癌症患者带来糖尿病风险。通过健康检查和筛查及早发现对于降低患糖尿病和/或癌症的风险以及确保及时治愈至关重要。
癌症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由于糖尿病和癌症具有共同的症状和风险因素,例如:
- 年龄:虽然不是一概而论,但糖尿病和癌症疾病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肥胖:体重过重的人是 2 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胃癌、子宫癌、肾癌和结肠直肠癌。此外,超重的人可能会由于脂肪组织产生过多的脂肪因子激素,这会导致炎症,这是癌症的危险因素。
- 不良习惯:过度吸烟和酗酒会进一步增加风险。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活跃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健康障碍,尤其是增加 2 型糖尿病和癌症风险。
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展这两种严重疾病的共同风险。或者,慢性糖尿病患者必须寻求症状管理和相关的癌症预防,例如:
1. 健康饮食
肥胖既是糖尿病和癌症的危险因素又是症状。因此,人们必须食用低脂、脱脂乳制品和均衡的饮食来保持健康的体重。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来控制血糖水平。相反,建议选择全谷物和蔬菜中的高纤维食物。
2. 加强锻炼
定期进行心血管锻炼或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适度锻炼,以进行糖尿病管理、癌症预防和整体健康。
3. 例行检查
常规随访检查和推荐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管理很重要。特别是,像老年人这样的高危人群以及有糖尿病和癌症家族史的人必须安排医生咨询和相关检查。
总体而言,糖尿病和癌症是需要及时治疗的严重疾病。事实上,延误诊断和治疗会阻碍康复,甚至因症状加重而产生致命的后果。糖尿病患者还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管理他们的症状,以避免血糖飙升和相关的癌症风险。
说个悲伤的消息:癌症,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会让身体各系统受到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
相较于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等传统并发症,癌症、感染、抑郁等非传统并发症,也逐渐对健康造成威胁。
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子刊上的一篇论文,总结了近20年来糖尿病非传统并发症的风险和负担。
《生命时报》结合最新研究数据,采访权威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 邹大进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 赵维纲
糖尿病人群患癌风险高三倍有数据显示,美国糖尿病患者中,因癌症死亡占比在16%~20%,其中,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了近一倍,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了20%~30%。论文指出,胃肠道癌与糖尿病相关性最强。
邹大进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生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4倍,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肠癌等常见肿瘤的发病风险均增高3倍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喜欢“吃”葡萄糖,而糖友体内有更多的糖分。肿瘤细胞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是普通细胞的10倍左右,糖友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恰好给予了肿瘤细胞充足的营养,能让其肆意生长。
不仅如此,部分超重/肥胖的2型糖友还合并脂肪性肝炎,在细胞反复被脂肪破坏又修复的过程中,肝癌发生率也会明显增高。
此前,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显示:
心脏疾病和中风已经不再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正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
糖尿病是很多疾病的推手不只是癌症,以下这些病也是糖尿病“附赠”给你的。
老痴:血糖高低都伤脑
论文指出,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会增加痴呆的风险,尤其是血管性痴呆。
相关研究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1.38倍,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0.39倍。
与健康人相比,糖友更易发生中枢性神经退行性病变。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对海马体和记忆中枢有很大影响。
另外,服用部分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不当时,可能引发低血糖,也会使认知功能下降。
感染:高糖削弱免疫力
有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感染相关住院风险显著增加67%,其中足部感染风险增加近5倍,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和术后感染等风险也有升高。
糖尿病作为基础病,会降低患者机体抵抗力。赵维纲指出,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速人体组织的炎性病变,免疫紊乱也会导致慢性炎症状态,更易发生感染。
此外,高血糖会影响抗体产生,因此对于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病原体,糖友的抵抗力更差,也更易出现剧烈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鼾症:胖人睡眠气不畅
一项涉及41项糖尿病研究的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为60%,而普通人群患病率为9%~38%。
糖友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是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会使人体膈肌抬高,加之沉积在腹部、颈部的大量脂肪,气道变得狭窄,导致糖友经常打呼噜甚至发生睡眠呼吸暂停。
通常,糖友打鼾问题不会引起太多重视,但如不加以控制,出现严重缺氧、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会直线上升。
抑郁:担心病情易绝望
论文指出,糖友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四成,发生广泛性焦虑症的概率近15%,邹大进表示,焦虑抑郁与很多身心因素有关。
// 得病后要严格管控饮食、每天规律运动,很多糖友一想到就犯怵;更多的人因为每天给自己“扎针”打胰岛素,茶不思饭不想,觉得生活没有意义,频频失眠甚至感到抑郁;还有糖友饱受疼痛麻木、肿胀酸软等神经并发症的困扰,长期被病痛折磨,感到绝望。
赵维纲表示,门诊中确实常见到不少糖友,对于自身的病情感到焦虑,甚至有抑郁倾向。
做到6点,有效稳住并发症如何有效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做好癌症筛查
新诊断的患者要早点控好血糖、纠正代谢紊乱。病程较长、超重/肥胖、有相关癌症家族史的糖友要做好肿瘤早期筛查,避免漏诊、误诊。
防止血糖忽高忽低
减少极端血糖和血糖波动对记忆系统的干扰,才能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杜绝低血糖,严防高血糖。
邹大进表示,在用药方面,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兼有预防神经病变、保护记忆中枢的作用。
定期检查足部
赵维纲建议,除严格控制血糖外,糖友平时应穿着舒适的衣物鞋袜,避免磕碰,定期检查足部皮肤。
一旦发现足部溃疡或伤口久溃不愈,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接受外科治疗,强化血糖管理。同时,要规范接种疫苗,更好地预防传染病。
注意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的糖友要高度关注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必要的话应进行专业评估。
邹大进建议,肥胖糖友要减重15%以上,体脂减下来后症状会有明显好转。
糖友睡眠时可使用正压呼吸机,保持睡眠时气道通畅,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的几率。
积极配合治疗
两位专家建议,对病情感到焦虑的糖友,首先应当积极对症治疗,控制好血糖。
更重要的是,糖友要从心底接纳疾病,努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接受并发症的治疗,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规律的生活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特别建议身体素质允许的糖友要保持规律运动。
运动能提高自身免疫监控能力,使肌肉分泌抗糖、抗肿瘤因子,产生的内啡肽有助于预防抑郁症,也有助于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问题。
患者应听从医嘱,与医生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力争将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效预防并发症。▲
本期编辑:郭诗颖 徐梦莲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