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防蛀牙(糖尿病害蛀牙)

四川名医 0
文章目录:

糖友应如何做好自我口腔健康管理?华西口腔医院尹伟这样说

在我国,

有两个疾病患病人数较多,

一个增长速度快

而另一个覆盖的人群多

小康妹儿说的这两个问题

就是糖尿病和口腔问题

当二者相遇

会发生什么?

结果可能比你想象得更严重!

据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伴发口腔疾患的总发病率高达80%,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3倍。糖尿病性牙周病,现在已经成为了糖尿病的”六大“并发症之一。每年的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在它即将到来之际,小康妹儿想重点给糖友提个醒:控糖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您的口腔健康。

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预防口腔科副主任、口腔医学博士尹伟,跟您好好讲一讲。

糖友是否也听过这样的说法: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因此很容易龋齿?

高血糖可以直接导致龋齿?是否意味着一旦出现高血糖,龋齿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平时常说,吃糖多容易发生龋齿。不过,血里的“糖”跟吃的糖可不一样,其对牙健康影响相对较弱,“血糖”多了导致龋齿的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尹伟博士介绍,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龋齿问题,不仅是“糖”的因素,更主要是因为唾液的成分和功能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口腔里不断分泌的唾液有对牙齿的机械冲刷清洁作用,含有多种物质具有抗菌免疫作用,能够缓冲牙菌斑产生的酸,能够修复牙齿的极早期脱矿,是抵抗蛀牙发生的重要保护性因素。“正常人一天要分泌1500毫升-2000毫升的唾液,相当于3、4个矿泉水瓶的量。”尹伟博士比喻。

患上糖尿病以后,糖友唾液的“质”和“量”都发生改变。高血糖状态使唾液中含糖量较偏高,牙菌斑更容易产生酸性物质;唾液量少,牙齿自洁作用弱,免疫球蛋白(slgA)减少,菌斑在牙面附着增多;无机盐、微量元素减少,对菌斑产生的酸的中和能力减低,对牙齿再矿化的能力减弱;这样就容易出现龋齿等口腔问题了。

相比龋齿,糖友们的这个口腔问题也更值得重视:牙周炎。

因为牙周炎和糖尿病的确具有双向促进关系。 “一些严重牙周炎患者来就诊,我们都会仔细询问糖尿病等全身健康情况,甚至建议他去糖耐量筛查。”尹伟博士表示。这其中的确有部分患者,因牙周炎反复发作的特征而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不仅是口腔问题,更会影响到全身健康,特别是会加大血糖控制的难度。

为啥糖友容易得牙周炎?

糖尿病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牙周炎,但相比健康人群,由于血糖偏高,唾液、龈沟液葡萄糖浓度升高,为致病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唾液分泌量会减少,对牙面、龈沟的清洁作用也会降低,引起致病菌繁殖。同时,糖友们机体本身对外来的抵抗力较差,白血球趋化作用有缺陷,软组织易于受到感染,再加上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差,感染后伤口也不易愈合。一旦患上牙周炎,往往会比较严重,甚至容易出现牙周脓肿等症状。

反过来,牙周疾病又会影响糖友的血糖代谢,不利于糖友血糖控制。由于牙周病往往波及多个牙齿,感染面积大,患有严重牙周炎的人,相当于口腔内长有20厘米长的慢性伤口,数以亿计的细菌及大量毒素会由此进入血液进而影响全身,包括使胰岛素对细胞的控制作用下降,导致血糖水平不容易被控制。我们经常发现,牙周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后,控制患者机体血糖所需的胰岛素药量也会随之减少。

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并发口干、口臭,义齿性口炎和口角炎,口腔念珠菌病等。糖友们在控糖的同时,对口腔健康的关注更不能少。

那么,糖友该如何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呢?

糖友如何做好自我口腔健康管理?

1、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好口腔环境

保证每天两次有效刷牙,必要时还应配合使用漱口水。使用活动义齿的糖尿病人每日餐后要摘下假牙,漱口,并冲洗假牙,晚上入睡前要认真刷牙及刷洗假牙。接受定期洁牙和必要的牙周基础治疗,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甚至可能高于一年一次的频率。

2、控制好血糖,治疗糖尿病

高血糖会间接导致龋病和牙周疾病在内的口腔疾病,对于糖友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好血糖。

3、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糖友要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如果有龋齿、牙周炎、食物嵌塞等问题,应该及时处理。对于严重口腔疾病的患者,必要时使用抗菌素治疗。

由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推荐的这些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的好习惯,糖友们也应该记住咯: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一人一刷一口杯;

☞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预防龋齿;

☞选择牙线辅助清洁牙间隙;

☞每年至少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洁牙;

☞少喝碳酸饮料,少抽烟;

☞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更多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本文记者/编辑:乐康 制图:黄冉兴 图片来源:123rf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

让人大跌眼镜,有一种糖不仅不会产生蛀牙,连糖尿病人都不用怕

龋齿作为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之一,是许多国家都在头疼的重大健康问题,几乎包含了九成的儿童和一大部分的成年人,而产生龋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精制糖的食用。精制糖包括蔗糖、麦芽糖、糖精等甜味剂,而另一种糖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糖醇,例如甘露醇、山梨糖醇等,其中使用最多的也就是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木糖醇。

那什么是木糖醇呢?老朱来跟你们解释解释。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天然存在于白桦树及玉米穗中,它常常作为糖的替代品出现。作为一种产品甜味剂,它在上世纪就被用于术后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之中,达到改善口腔环境的目的。

为什么甜味可以改善口腔环境,有朋友应该很疑惑。

我们长话短说,其实我们的龋齿是由一种叫做“变形链球菌”的口腔细菌感染导致的的结果,这种特殊的细菌会在遇见糖的那一刻对她一见倾心,产生酸,并慢慢溶解牙釉质和牙本质,导致牙菌斑的产生,以至于患上各类牙齿疾病。但木糖醇虽然吃起来甜甜的,但它并不能被链球菌分解利用,也无法产生酸,所以吃了也不怕蛀牙。

  • 木糖醇可以提高口腔内的ph值,维持口腔环境的平衡;
  • 木糖醇能破坏链球菌的产能方式,降低细菌在牙齿表面的黏性;
  • 木糖醇可以有效减少牙菌斑和变异链球菌的产生;
  • 木糖醇的咀嚼会持续刺激唾液的分泌,促进牙齿再矿化,所以能更好的防止细菌的入侵。

木糖醇可以减少细菌的产生,但吃木糖醇并不完全避免龋齿的产生。想要防止蛀牙还是得依靠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 1. 睡觉前减少进食,以防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堆积产生细菌。
  • 2. 早晚按时刷牙,定期洗牙做检查,正确使用牙线。
  • 3. 儿童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做涂氟和窝沟封闭,还要正确使用含氟牙膏。
  • 4. 均衡膳食,多吃果蔬,少吃零食饮料。

糖吃多了真的会蛀牙吗?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糖吃多了会牙痛。糖吃多了为什么会引起牙痛?那是因为糖与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龋病也被称为蛀牙,是一种在细菌感染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如果龋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发展到牙髓炎就会引起疼痛。龋病是在细菌、饮食、宿主、时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饮食指的主要是含糖较多的食物。糖参与了菌斑的形成,帮助细菌依附在牙面上;且作为细菌的底物,糖被发酵分解后产生的酸性液体堆积在牙面,导致龋洞的形成。糖是牙齿龋坏的“祸根”,因此预防龋病必须控制糖的用量。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对身体的危害小,游离糖危害较大。

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等。

游离糖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由于完整水果中的非游离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缓慢,所以新鲜完整的水果不易致龋;而水果制成果汁后成为游离糖,尽管其给人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但致龋性增加,所以同一种食物不同的吃法会产生不同的口腔保健效果。另一种游离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也称添加糖。添加糖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等甜味食品中,还可能隐藏在“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等,因此要警惕不小心吃掉的添加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口腔健康的科普宣传,人们对糖是龋病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有一定提高,但做到有效控制糖的摄入仍有难度,尤其是家长对儿童摄入糖的控制。许多家长对糖的含义并不清楚,只限制孩子吃糖、巧克力,而不限制饼干、薯片等零食。很多糖类食品入口即化且又甜又黏,孩子无需用力咀嚼即可下咽,一方面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的堆积,牙菌斑容易聚集繁殖,诱发龋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颌发育和咀嚼功能的训练。

口腔疾病与许多全身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其中过量摄入糖不仅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有关,也和糖尿病、肥胖等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应科学有效地控制糖的摄入,遵循合理的进糖原则:

1.少吃或不吃黏性大、甜度高的食物;

2.甜食最好和正餐一起吃,因为摄入糖的时间如果是两餐之间,会显著增加患龋病的风险;

3.限制摄入糖的量和次数;

4.吃完甜食要刷牙,喝完甜饮料要漱口;

5.睡觉前、刷牙后不要吃甜食或喝甜饮料。

综上所述,建立健康的膳食模式,多吃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

此外,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应做好口腔的日常保健维护,如刷牙、漱口、用牙线等,对于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董海涛 主任医师 赵继志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