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图绘(糖尿病图片大全患者)
画画血糖曲线图,你还可稳血糖!快试试
指导专家
郭晓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沈 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持续性的血糖较大幅波动对糖友自身的伤害很大,糖友平时不妨画一画血糖变化曲线图(不同时段的血糖值绘成图表),可清晰看出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
四类糖友易血糖波动1、餐后血糖高的糖友
这是因为血糖控制不良,未经合理控制的餐后高血糖是血糖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2、低血糖风险大的糖友
低血糖是导致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低血糖常常诱发心脑血管缺血梗死;反复低血糖可使患者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严重低血糖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同时,低血糖后出现的苏木杰效应更加剧了高血糖。而且,反复低血糖—高血糖恶性循环可加速胰岛细胞衰竭,促使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进程加速。
3、胰岛功能差的糖友
2型糖友的胰岛功能主要变化有三点:一是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是胰岛素质量下降;三是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和峰值下降。
随病情进展,2型糖友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血糖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发生较大的波动。
4、病程长、老年糖友
老年糖友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对低血糖的感知和耐受性差,容易出现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多见。因此,老年糖友容易发生血糖波动。
为了避免低血糖风险,老年糖友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6.5%以下放宽为7.5%~8.0%。
画变化图先记录血糖要想画出血糖变化曲线图,需要每位糖友养成记抗糖日记的习惯,这对控糖是非常有利的。
在记录抗糖日记上,每个患者情况不同,抗糖日记记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没有硬性要求。原则上是要重点记录血糖值——即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
要知道测血糖是有创的,易感染的!不用每天测很多次,一天测两次空腹及餐后即可,病情稳定的一周测一到两次就可以了。
一周汇总一次抗糖日记,你就可以画出完整的血糖变化曲线图了~有了这个曲线图,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血糖控制得是否稳定,是否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了~
除血糖值之外,糖友也可以是记录健康生活方式,记录饮食和运动状况,尤其是身体出现不适时的情况,比如在吃了哪些食物、吃了多少、做了哪些运动后出现了血糖波动,都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数据都会给医生的诊疗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防止老年人因为记忆力衰退而忘记。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为:健康时报2018年04月13日《四类糖友易血糖波动》2017年05月12日《抗糖日记是好习惯》2014年05月08日《立夏后画画血糖曲线图》2006年08月31日《血糖波动比高血糖更可怕》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jksb2016)
值班主任:胡亚男 本期编辑:圆圆、小超
图片来源于健康时报资料库
如何读懂糖尿病化验单(上)——血糖的测定、胰岛素和C-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4大类。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大约为11.6%,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左右。糖尿病的诊断,除了“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俗称“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的检查也必不可少。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那么,糖尿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都有哪些呢?血糖的测定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针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检查。
01怀疑糖尿病
需要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进来筛查和确诊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可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来了解平均血糖水平;
胰岛素、C-肽明确胰岛β细胞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来了解其他器官功能;
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来了解有没有肾脏损伤。
02确诊的糖尿病
调整药量期间,可检测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稳定之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讲,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每年检测胰岛素、C-肽明确胰岛β细胞功能。
03糖尿病并发症
确诊糖尿病之后,需要定期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来筛查糖尿病肾病、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
此外,每年应进行眼底检查来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动脉粥样硬化。
血糖的测定
01不同的血液样本类型,血糖值不一样
测定血糖的标本来源包括毛细血管(末梢血)、静脉血或者动脉血,由于受组织利用葡萄糖和不同血球压积的影响,静脉血糖值<毛细血管的血糖值<动脉血糖值,但是临床上一般不用动脉血。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POCT血糖仪采用末梢血(一般在手指指腹采血),可以自己在家操作,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
医院实验室检测血糖需要采静脉血,血液离心之后,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或血浆的葡萄糖。静脉血糖的结果比POCT更稳定可靠,适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等。
02空腹血糖测定
空腹血糖一般是隔夜空腹(禁食8~10小时,可适量饮水),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葡萄糖浓度。空腹血糖的参考区间为3.9-6.1mmol/L。正常人的血糖比较稳定,但是情绪激动、失眠、饥饿状态、发烧、呕吐、腹泻等会影响血糖水平。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其他方面,有的药物可使血糖升高,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等;有的药物可降低血糖,如:酒精、他巴唑、磺胺类药物。最好在停用药物数日后再测。
目前常用的葡萄糖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它会受到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影响,如大剂量的维生素C,会使测定值降低,也需要引起注意。
03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进食开始计算时间,在2小时的时候测定,不是2小时内,也不是2小时以后。要注意以下情况:1.如果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尿病,则应随便进食不限量,且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主食)。2.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饮食治疗的效果,则应按饮食治疗规定的量来进食。3.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则应在进食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测定。
04随机血糖测定
指不考虑是否进食,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
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1)方法:空腹取静脉血,分别测血糖,后将75g无水葡萄糖溶在200-300ml水中,在5分钟内饮完,服糖后30分、1小时、2小时再取血,分别测血糖值。
(2)如何读懂OGTT化验单: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根据OGTT结果可判断糖代谢状态(见表1),也可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见表2)。王阿姨空腹血糖6.9mmol/L,可判断为空腹血糖受损,建议进行OGTT试验来明确其血糖代谢状态。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表1 OGTT结果与糖代谢状态(WHO1999)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几天之后,王阿姨带着化验单结果,又来咨询我。王阿姨的空腹葡萄糖6.9mmol/L,2小时8.2mmol/L,属于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耐量异常,也就是糖尿病前期,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大概为50.1%,在这个阶段,需要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通过运动、饮食来控制血糖。
(3)妊娠糖尿病(GDM)与OGTT试验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推荐医疗机构对所有尚未被诊断为孕前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OGTT。
对妊娠糖尿病,75g无水葡萄糖OGTT试验的诊断标准为:空腹、服糖后1小时、服糖后2小时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10.0、8.5 mmol/L。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GDM妇女在产后6~12周重新进行OGTT试验,进行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胰岛素和C-肽
在进行OGTT试验的时候,经常会同时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绘成曲线,有助于判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1胰岛素释放曲线
01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曲线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口服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出现,高峰值可比空腹胰岛素水平高5-10倍,然后逐渐下降,3-4小时即可降至正常水平。正常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水平约为35-145pmol/L(5-20mU/L)。
02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曲线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1)胰岛素分泌减少型:
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葡萄糖刺激后仍很低,说明胰岛素的分泌绝对不足,应用胰岛素治疗。常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晚期。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升高迟缓,2小时后其峰值高于正常(但仍低于无糖尿病而体重相似的单纯肥胖者),提示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常见于2型糖尿病肥胖者。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
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可稍低或正常或稍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刺激后升高延迟且低于正常。常见于消瘦或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病人。
2 C-肽试验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β细胞将胰岛素和C-肽以等分子数分泌入血,C-肽没有生物活性,清除率慢,静脉血中C-肽/胰岛素比例常大于5,且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故能较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
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水平为0.32±0.14nmol/L,进食后迅速上升,于1小时后达到高峰,约为空腹值的8倍,第2、3小时后渐次下降。部分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血浆C肽均低于最小可测值(0.06nmol/L),这种情况说明患者无残存β细胞功能;部分病人在空腹及餐后血浆C肽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说明这种病人经常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
注意事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能作胰岛素释放试验,因为在测定胰岛素的时候,不能分辨是内源的,还是外面注射的胰岛素。所以只能测定C-肽。其测定方法及结果的判定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
在一张糖尿病化验单上,除了血糖值、胰岛素和C-肽,还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GA)和尿糖等检验项目,下期科普将为您带来这些指标的解读。
#清风计划#
文 | 检验科 贾珂珂
手绘 | 宣传中心 孙静
编辑 | 宣传中心 张轩烨
服务好糖友要会用画图工具
作者:刘春荣
在门店为糖友服务,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
“为什么这个药这么麻烦、每天要用三次?”
“为什么别人只用一种药、我却要用三种?”
“为什么我用的胰岛素这么麻烦、每天要打两次,他用的却只打一次?”
“我原来用的药很省事每天服一次就可以了,你为什么要给我加个每天三次的?”
“为什么要求我胰岛素两次注射时间要间隔12小时?”
……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用专业术语敷衍患者,解答上述问题最好画血药浓度曲线图,叫患者明确自己用药中的一些误区。
血药浓度曲线是服务患者最简洁的交流沟通工具。我们在为患者画图的过程中不仅能理顺对患者方案调整的思维、找到现在治疗方案的缺陷,还可以在服务中问、写、说、画同步进行,把专业性极强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下面提供几步画图操作步骤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慢病服务交流台前要经常备好A4纸,备好四种颜色的笔(可选择具四色功能在一起的笔)。
我们要求一张A4纸最多画两幅血药浓度图,门店患者人群多高龄,坐标数字写的大些、图画的大些患者看的清晰。
四种颜色的笔可选择性用于二联、三联用药的患者,颜色的区别对比、患者能更清晰的区分每种药物对应的曲线。
第二步,边画边讲解。在A4纸上画出生理状态下血糖与胰岛素变化关系,用红笔突出血糖的变化,为下一步说明用药是为了模拟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做好准备。
第三步,边与患者交流边讲解。在同一张A4纸上对应上图,结合患者现用药方案,画出患者的血药浓度图,通常我们用5种颜色分别代表5种不同作用时间的药物,如下图:
这是全部的5种药物曲线图,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一般用不到这么多种曲线,我们要边画边问清患者现用药,按患者用药方案需要选择哪一种就画出哪一种,画的过程中说清楚时间轴及血药浓度的变化关系。患者最多是四联用药,这也是我们选择4色笔的原因。一般一幅图最多四种颜色就能表达清楚。
第四步,曲线画出后,患者现用药方案中的误区一目了然。如下面这幅图,这是短效药物使用两次的血药浓度图,很简洁、却能叫患者清晰的看到中午少用一次短效药物在作用时间上的出现的盲点。
通过这幅图还能解释文中开头患者经常问到的前几个问题,从图中可见:
1,短效药物因作用时间一般在4至6小时,所以需要三次服用,虽有点“麻烦”但针对餐后高血糖效果好。
2,如果患者方案中只有侧重于基础血糖的长或中效药效时间的药物,餐后血糖却不理想,就需要对现方案做调整,替换现方案中一种药物而选择侧重餐后血糖的短效药物、或联合方案以外其它类别的短效药物。
3,门店遇到的多数患者选择的是胰岛素中的预混胰岛素治疗,通过绘制预混胰岛素的血药浓度曲线,能迅速纠正患者想省事只注射一次的误区。
如下图:
在门店服务中遇到很多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做不到两针注射两针间隔12小时,这时候我们要按患者实际用药时间来画作用曲线,展现出患者用药的重叠点及盲点,例如患者早上8点注射第一针预混胰岛素、晚17点注射第二针预混胰岛素(这种情况在门店接触的老年糖友中常见),我们给患者画出的血药浓度图如下:
相比前面间隔12小时注射的图。患者很容易看到在下午时段出现的一个用药重叠及凌晨到早上时间的一个作用盲点。
通过画图,用专业语言很难沟通的话题跃然纸上,患者非常开心的读懂了自己用药的不足,理解了我们对他新方案的建议使用调整,事实上这种沟通也非常受患者欢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患者需要迅速地在30秒内完成画图,而且是边讲解边画,这需要我们做慢病服务的人员无数次的工作之余的辛苦训练。
那么,如何练成30秒内画出一幅达峰时间错落有致、曲线饱满、圆润、流畅的血药浓度图呢?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画图要大气,不要画小图,一般一张A4纸只画两幅图,原因我们前面已讲过,从开始练习就养成这样的习惯。
二、不要用尺子,习惯一笔成型、横平竖直,习惯了再加多练习自然能做到。曲线的柔和与饱满也是在无数次的训练后自然形成的。
三、练成先把时间轴画好后,画图纸翻转面向患者、我们翻手把曲线绘出。这个看起来似乎有点难度,但经过反复训练同样能达到与正向操作一样的效果,据我们糖专员的经验,每天练习10分钟,大约两周不到就能画出一幅翻手的优美的曲线图了。
以上,是我在带教慢病糖专员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分享在此,希望糖专员更好的利用画图工具,更好为我们广大的糖友服务。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