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笋对糖尿病(吃笋有哪些好处糖尿病人能不能吃)

糖尿病控糖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控糖有方:日常饮食推荐蔬菜类之竹笋

控糖原理:竹笋富含膳食纤维,可延长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缓慢上升。此外,竹笋还是低脂、低热且淀粉很少的食物。

热量:23千卡

推荐用量:每日30~50克为宜

最佳食用时间:春笋在春天有生发之气,能够益肝气,所以春天吃最佳。

对并发症的好处:

竹笋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控糖烹饪红绿灯:

竹笋在烹饪前放在盐水中焯烫一下,既去涩味又除草酸,还不会阻用钙的吸收,有利于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搭配建议:

竹笋 猪肉=减少脂肪的吸收,有利于控制体重;

竹笋 鸡肉=具有辅助调控血糖的功效。

人群须知:

1.推荐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2.慎食人群:胃溃疡、胃出血患者;肠炎、尿路结石患者。

营养师有话说:鲜笋存放时不要剥壳,否则会失去其清香味。

日常食谱推荐:

①蚝油春笋(2人份)

材料:春笋200克。

调料:植物油、蚝油、酱油各5克。

做法:

1. 将春笋洗净,斜切成条,焯水。

2.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蚝油、春笋翻炒至熟,最后加入酱油翻炒均匀即可。

营养分析:总热量91千卡,蛋白质5克,脂肪1克,糖类7克。

②竹笋炒鸡丝(2人份)

材料:鸡胸肉250克,竹笋100克,青、红柿子椒各30克。

调料:葱段、姜片、植物油各5克,料酒、水淀粉、盐、酱油各适量。

做法:

1.鸡胸肉洗净,切丝,加盐、料酒、酱油、水淀粉拌匀腌制待用;竹笋洗净,切丝,焯水;柿子椒去蒂、去子,洗净,切丝。

2.油锅烧热,爆香葱段、姜片,放入鸡丝炒散,加竹笋丝、柿子椒丝翻炒,加适量水盖锅盖焖至将熟,加盐炒匀即可。

营养分析:总热量502千卡,蛋白质52克,脂肪24克,糖类10克。


【糖友福利】如果想了解专业控糖知识,免费获得原价39.9元向红丁教授的 《细说糖尿病》 电子书请点赞 关注后私信小编!

竹笋可降脂降糖 但肝硬化者、发育期儿童不宜食用

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与猪肉、牛肉等荤菜混合烹调味道鲜美,单吃也非常美味。虽然竹笋既美味又很有营养,但并非人人都适宜食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食用竹笋的好处都有哪些?什么人不宜食用竹笋呢?

2018年10月14日,在贵州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竹农加工刚去壳的鲜笋。

(王长育/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竹笋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降脂降糖。竹笋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与胆酸相结合,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有利于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有降血脂的作用。所以,竹笋适合血脂高的人群食用;竹笋中糖和脂肪的含量非常少,膳食纤维在胃中吸收水分可以膨胀,体积和质量会增大几十倍,给人带来饱腹感,使人不会过多进食,避免肥胖的发生,且能够延长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延缓葡萄糖被吸收的速度,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出现,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竹笋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宜。下列人群在食用竹笋时需注意:

1.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吃太多竹笋易出现腹泻、肠胃绞痛等不适,因为竹笋含有丰富的粗纤维,难消化,所以这类人群不宜空腹或单吃竹笋。

2.肝硬化者不宜吃竹笋。华龙网曾报道,有患肝硬化的人一次进食较多竹笋,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送医院急救。

3.患泌尿系结石者不宜常吃竹笋。竹笋中的草酸盐易与其它食物中的钙相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从而加重病情。

4.发育期的儿童不宜吃竹笋。由于竹笋中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锌的吸收和利用,儿童吃太多竹笋容易导致缺钙,罹患软骨病,还会缺锌,从而造成儿童生长发育缓慢。

此外,竹笋在食用方式上也有讲究。山东营养学会理事、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綦翠华指出,多数竹笋含有氰甙,食用过量会危害健康。竹笋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煮沸、罐装、浸泡、干燥和发酵等方法消除,所以食用晒干或者罐头装的竹笋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切笋时,可用手指用力敲一敲,敲得动的地方,牙齿才能咬碎,敲不动的部位,最好不要食用;烹饪时,竹笋或笋干要切得小一些、细一些,焖、煮、蒸、炖得久一些;烧笋之前最好用开水焯一遍,去掉部分草酸;吃笋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如果觉得竹笋或笋干太老咬不烂,最好别吞下去,牙齿不好的人吃竹笋时要当心。

本文由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迎建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目前主要擅长的疾病营养治疗领域包括医学减重、肿瘤营养治疗、手术前后的营养治疗、孕产妇的营养、婴幼儿营养、亚健康的营养调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贫血等。

(责编:魏思敏(实习生)、姚欣雨)

世界肾脏病日|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建议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张敬锋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初步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lO%。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一直是肾科医生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为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认知、深化早期检测、早期预防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观点,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病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设立为世界肾脏病日。

慢性肾脏病定义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2m2)持续3个月。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口有异味、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及出血倾向等。许多原因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狼疮肾炎等都会引起慢性肾脏病。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各种代谢废物的堆积,低蛋白饮食可减少这些代谢物的生成和蓄积,减轻残余肾单位高负荷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进展。因此,低蛋白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营养治疗可减轻肾脏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保证能量供给基础上应注意优质低蛋白饮食。下面就介绍下CKD患者如何健康合理地安排饮食。

保证能量供给

以标准体重千克(kg)=身高厘米(cm)-105。每日能量需要量30-35千卡/千克。肥胖或超重者每天20-25千卡/千克;血液透析时每天30-40千卡/千克;腹膜透析时每天35-45千卡/千克。

优质低蛋白饮食

指一天当中的蛋白质要由优质蛋白质构成,占到全天所有蛋白质摄入量的1/3-2/3以上。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主要以动物蛋白质中瘦肉、奶、蛋,鱼,以鱼类蛋白质最好;根据慢性肾脏病分期不同,每日蛋白摄人量不同。I-Ⅱ期每天0.8克/千克;Ⅲ期每天0.6克/千克;Ⅳ-Ⅴ期每天0.4克/千克。补充复方a-酮酸制剂每天0.12克/千克。此外,CKD中晚期非透析患者还应限制磷的摄入,每日磷摄入量应<800mg。其中,含磷量多的食物有:笋,藕,茨菇,莴苣,蘑菇,香菇,酵母,坚果类,酱油等应限制摄人量。

低盐饮食无水肿

食盐每天3-5克(1克盐相当于5毫升酱油);水肿者:食盐限制在每日2克内;严重者:不摄人盐且要限制钠的摄入。

含钠较高的食物:盐腌制食品、加碱的面食、苏打饼干、火腿、香肠、皮蛋、大白菜、牛皮菜、蕹菜、芹菜、萝卜、茼蒿、菠菜、大白菜、草头等。

若摄取过多的水分,肾脏无法将其排除时,就会发生水肿或引起心肺衰竭。

慢性肾衰竭合并高钾

血钾高者应限制钾的摄入。

含钾量高的食物有:菠菜,苋菜,油菜,芹菜,大蒜,蘑菇,香菇,海带,冬瓜,西瓜,桔子,广柑,根茎类蔬菜(芋头、淮山、葛、藕、土豆、红薯、沙葛等),应限制摄入量。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保持良好的治疗和生存质量。

世界肾脏病日,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健康的肾脏。提高健康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与肾脏病共生存。

来源: 光明网中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