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个人护理(糖尿病个人护理计划)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照顾糖尿病人,这5个方面一定要牢记

糖尿病需终身治疗持之以恒,因此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五点是糖尿病人家庭护理中最重要的和必须遵守的。

1.自我监测血糖。

糖尿病人的治疗几乎伴随一生,因此自我监测血糖在糖尿病治疗中是极其重要的。降糖药进入人体后,须通过血糖测定值校正降糖药的剂量,不监测血糖就无法根据血糖值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也不可能知道你想要吃什么食物,又该给你多少降糖药的剂量,这些都必须通过自我监测血糖后进行计算,使餐前血糖控制在4.4~7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9mmol/L,70岁以上老年病人可适当放宽,不超过10mmol/L。由此可见,监测血糖是唯一能判断降糖药治疗中问题的方法,它能确保降糖药治疗的安全性。

2.饮食护理。

定时定量进食

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者应在用药后按时进食。饮食中的主副食数量应基本固定,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制订的食谱,避免随意增减。每餐应将计划饮食吃完,如果不能吃完全餐,须当天补足未吃完食物的热量与营养素。

限制甜食

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忌食含糖分高的水果。

增加纤维素

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每日饮食中食用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克为宜。

3.适量运动。

糖尿病病人应根据性别、年龄、病情及有无并发症、降糖药治疗及饮食治疗等情况决定运动方式和强度,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切记随意中断;提倡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跳交谊舞等,运动最好在饭后1小时,以免空腹运动发生低血糖。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出现,立刻休息10~15分钟并进食,如低血糖反应持续发作应及时就诊;出现胸闷、胸痛、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就地休息并联系就诊。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和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4.使用降糖药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药应在餐前半小时服;双胍类应在餐前或餐中服;非磺脲类应从小剂量开始于餐前或进餐时口服,按监测血糖值调整剂量,不进餐不服药。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不能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2℃或>30℃)及剧烈晃动。注射胰岛素应选用专用注射器或笔形胰岛素注射器,选择上臂三角肌、腹壁、大腿前侧、臀部轮换注射,以腹壁注射吸收最快。胰岛素治疗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这也是糖尿病致死原因之一,多发生于夜间,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对低血糖反应者要及时监测血糖,根据病情可进食糖果、含糖饮料,病情无缓解的应立即送医。

5.预防感染。

糖尿病病人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防止皮肤化脓感染,每天睡前用温水(38℃左右)浸泡双脚不超过5分钟,防止烫伤。如有外伤或皮肤感染时不可随意用药,应由医师处理。

文: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内科主管护师 曾莲莉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8IS5QEN】获取授权

糖尿病自我护理,远离并发症

胡新林,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

糖尿病患儿日常如何护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叶雪主治医师表示,儿童糖尿病治疗需综合进行,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在患儿日常护理中缺一不可。

首先,饮食上注意营养,控制总热量,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运动上,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运动要遵循适量、经常性、个体化原则,防止运动后低血糖。比较合适的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须注意的是,当胰岛素不足而血糖升高时,锻炼可能进一步升高血糖,诱发酮症酸中毒发生,因此,尿酮体阳性时不能活动,低血糖时也不能进行运动。

第三,药物治疗上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一般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治疗用药就是胰岛素,可以选择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或者选择胰岛素泵,胰岛素的适应症包括1型糖尿病,需短期强化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以及不能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或肝肾功能损害的非1型糖尿病患儿。对1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稳、肝酶正常时可以选择二甲双胍治疗。

第四,日常监测方面,血糖平稳时每日测3-4次(包括早餐前),周末时每日8次,以调整胰岛素用量。此外,以下情况也需要加测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剧烈运动前后,尝试新的饮食或不能规律进餐时,突然的情绪激动,患其他急性疾病时,如感染、呕吐、腹泻等。糖尿病的监测还包括每3个月1次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胰岛素C肽,每年1次远期并发症监测,主要包括眼底、肾脏损伤指标、诱发电位等。

第五,在糖尿病教育上,家长和孩子需要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处理方法。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越多,孩子血糖控制会越平稳。

来源 |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 庞建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