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艾粄糖尿病(艾灸怎么治糖尿病)

海上名医 0
文章目录:

清明节,上海人吃青团客家人吃艾糍,其实都很养生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古时候也叫三月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清明吃什么?

上海吃青团,吃的是江南时令之味

每逢清明,“百团大战”就在上海乃至整个包邮区激烈上演。

无论是城市中心的网红店,还是小巷深处的老字号,都排满了来自各处的人群,望着一叠叠蒸笼蠢蠢欲动——好像只要轻轻咬上一口青团,就能拥抱一整个春天。

其实,过去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细腻的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坯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子,就亭亭于眼前了。

其实,青团作为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更多的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另外,青团虽在上海扬名,却也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共享的时令之味 。

客家人吃艾糍,一年四季不生病

以前每逢清明时节,客家地区几乎每一户人家,都会做艾糍来过节。别看艾糍其貌不扬,其实它香糯可口,美味健康!同时,这已是传承了多年的传统,还承载着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像宝塔似的非常可爱。这时,女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球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艾糍味道浓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惯,可以在做艾糍时少放些艾叶,这样吃起来就会满口清香,还带着一种特有的甘味,人顿时胃口大开。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其实艾草、糯米很养生

艾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性凉、清热解毒,具清凉、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因含有侧柏莲酮芳 香油而具有独特风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10倍。另外,它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

而糯米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疗疮等功效。糯米可起到、可用于虚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渴多尿、气虚自汗、痘疹痈疖病等作用。

不过,再好的食物,也要注意分量,尤其是尤其是有胰腺炎、胃炎的患者、糖尿病人、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

关注海上名医,精准导医,智慧养生

扫墓祭祖、悼念故人…清明还是食疗养生的好节气!各地都有清明养生美食

山陕地区子推馍,赠亲友

在很多地方,清明节又叫寒食节,也有说法称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为寒食节。相传,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在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为他充饥。后来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与母亲隐居在绵山。晋文公只得放火烧山逼他出来,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据传,当年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的绵山,就是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为追念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当地人在这天都会制作“子推馍”。子推馍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捏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用旺火蒸出。“子推馍”还可用来馈赠亲友。除了“子推馍”,北方一些地方还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这种食物又叫“子推饼”。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徐静建议,吃“子推馍”“子推饼”时最好蒸一下,作为主食或早餐都可,不要吃太多。

江南一带闻艾香,品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出现的时间有说是唐,也有说是宋。清朝文人徐达源的《吴门竹枝词》道:“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青团本来主要用于祭祀,后来成为这个时节才有的独特小吃。江南各地几乎都有青团,只是形状和叫法略有不同,比如,有饼状、饺子状、丸子形。但归根到底的做法都是用浆麦草、艾草、冬小麦捣烂出汁,与糯米粉揉和,制成团子,包入红豆沙、芝麻、莲蓉作馅,有的地方也以五花肉、腊肉入馅,入笼蒸熟。做好的青团亮如碧玉,香糯可口,清香扑鼻,甜而不腻。聂宏介绍,从中医上讲,艾草性凉、清热解毒,有清凉、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糯米性温,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作用。徐静表示,从营养角度看,艾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糯米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馅料中含有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青团虽然好吃,但不要过多食用,一天吃一两个即可。有吞咽障碍的、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等患者不宜食用。不要和肥肉混吃,否则易消化不良。

西北、中原吃馓子,禁烟火

“馓[sǎn]子”为油炸食品,古时叫“寒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为纪念介子推,寒食节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颇具地方特色的“馓子”,其形多是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赞咏其:“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馓子有南北方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徐静说,由于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油脂类食物,可代替主食,不宜多食。也可搭配牛奶或豆浆泡食,泡后入口即化。

浙江湖州清明螺,赛过鹅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清明前后正是食螺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赛过鹅”的说法。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在浙江湖州一些地方仍保有清明吃螺狮的习惯。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养蚕。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说:“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热,醒酒立见。”徐静介绍,螺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食品,尤其是维生素A含量很高,是明目佳品。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深受人们喜爱。螺蛳吃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等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进行炝拌,比如螺肉炒春韭、酱爆清明螺。挑螺蛳要选择外壳呈青色,有一定光洁度的。个头不大不小的口感最好。另外,买来的螺蛳一定要洗净吐沙,剪去螺蛳的尾部。

潮汕、闽南食薄饼,卷成筒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据说这是从古代寒食节的习俗演变而来,在明代潮汕已有食薄饼之俗。薄饼分皮、馅两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黏糊状,热锅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腊味、香菇、豆芽、韭菜等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甜馅。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闽南地区的泉州人则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泉州“润饼菜”又名春饼、薄饼,是以面粉为原料烘制成薄皮,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芜荽等菜肴,也有人把它再油炸成金黄色,吃起来更为香脆可口。徐静表示,清明薄饼,皮薄馅满,食材丰富,营养均衡,老少皆宜。

客家地区吃艾粄,不生病

艾粄[bǎn]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客家人有句老话:“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制作艾粄需要先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分,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起和面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肉末、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即可。蒸好的艾粄清香软糯,营养价值和青团颇为相似,都是加时令植物制作而成。

闽东地区三月三,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shē]家的“乌稔[rěn]饭”。畲族人每年都会用“乌稔饭”祭祀祖先,每年三月初三,畲族的聚居地——闽东地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也有了清明吃“乌稔饭”的习俗。畲族乌稔饭的原料之一来自乌稔树上的树叶,据《本草纲目》记载:乌稔树叶属樟科类植物,性温和,味微苦,叶气香,可入药,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聂宏说,乌稔树叶中含有的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降血脂,并能抗炎、抗过敏。制作“乌稔饭”并不复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9小时后捞出,放在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乌稔饭乌黑亮丽,软糯可口,一般分为甜口和咸味,可以蘸着白糖吃,也可以加入咸肉、豌豆、蚕豆、笋片等时令食材,别有一番风味。

端午养生好时节!用好这两物,整个夏天不生病!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此,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内涵。

几千年的光阴里,从避瘟驱邪到爱国孝亲,端午节一路走来,给我们的民族以健康、信仰和力量。

端午由来,众说纷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习俗,特色鲜明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端午养生

端午节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也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那么端午节该如何保健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健康吃粽子以及艾草养生。

一.粽子,怎样吃更健康

每逢端午节糯香甜蜜的粽子便成了餐桌上的宠儿,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怎样吃才能更健康。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粽子的三大营养功效

1、利尿消肿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2、补中益气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所以对於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於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3、开胃健脾

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

哪些人不宜多吃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假如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4.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端午节人们往往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艾草,作为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醒脑、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内服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可治疗月经不调、宫冷不孕等妇科病。

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艾草好处多

1.艾叶泡脚

材料:艾叶30克,肉桂10克,花椒20克、红花5克

做法:四种药材煮沸5分钟,去除艾叶、肉桂、花椒与红花,待水温降至40度后,浸泡双脚,水没及膝盖,浸泡20分钟左右。

方解: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具有温经、散寒、止痛、降湿等功效。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诸证。

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

红花性温、味辛,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的功效。

功效:温补肾阳、祛寒、通络,改善血液循环。

2.艾叶泡澡

做法:艾叶30克洗净放入布袋中,放入锅中大火煮滚后改小火煮 15 分钟后取出,将药液混入洗澡水中,调好温度,身体入药水中泡 5~10 分钟即可。

若是不便泡浴,可将其放入水中煮半小时,然后用水擦身即可。

功效:艾叶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全家老小都能用。

3.艾草驱蚊

有“神仙草”美誉的艾草,具有抗病毒作用。其熏香效果良好,可以驱蚊,还能除湿脱臭,净化空气,有益人体支气管保健并帮助免疫力提升。

4.艾草熏香

若要拿艾草来当作熏香使用的话,最简单方便的就是直接点燃艾条,既能驱蚊,还能强身。

艾叶之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通过火的温热缓缓渗入皮肤,入于经络,而能调经络、肌腠、脏腑之沉寒痼冷。有温补阳气,又能散寒活血之功效。

5.艾草消毒

艾灸,除了在艾灸方面卓越的表现之外,在广大农村地区都有燃烧艾草驱蚊、杀菌的习俗。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

6.艾草食用

嫩艾当作食物,可以治痢疾以及泻血。

《本草纲目》有曰:“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做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1)艾粄

艾粄加有艾草,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2)艾草茶

艾草茶,采摘的嫩艾草经过脱水干燥处理而成,与泡茶叶一样,用沸水冲开即可。喜欢甜一点的话,可以加入少许蜂蜜调味。对慢性咽炎的人来说,简直是年度最佳饮品。

它不仅能祛除体内寒凉之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空调病等现代病。

(3)艾草食疗方

①艾叶煮老母鸡

材料:老母鸡一只、老艾根250克

做法:取干艾叶50g用布包,与老母鸡一起煮两三个小时。

②艾叶滚瘦肉

材料:瘦肉50克、鲜艾叶100克

做法:瘦肉50g,切片放盐,加生粉腌好;开水下鲜艾叶煮开,再放腌好之瘦肉滚成汤,味道是鲜甜之中稍带甘味。

③艾叶煮鸡蛋

材料:鸡蛋一只、鲜艾叶100克

做法:将鸡蛋打碎跟艾叶一起煮成蛋花汤,或者直接用艾叶水煮带壳鸡蛋。

功效:上面三个食疗方都用到了艾叶,祛除体内寒凉之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空调病等现代病。

艾叶的用法很多,艾叶挂于屋门前或用艾叶燃烧可以祛湿化浊。

艾叶晒干做成艾条,能温经散寒;艾灸足三里,能延年益寿;艾灸神阙(肚脐),可以温脾胃,治脾虚、腹痛、腹泻;艾灸三阴交,还可以调经血而补肝肾,治妇女月经紊乱等。

另外,艾叶做成艾枕艾袋或艾垫,对于老人虚寒头痛、腹痛、腰痛、寒湿脚气、脚肿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说来,在端午节之际,养生就需要注意:

起居以夜卧早起,养阳气;

食疗以健脾祛湿,调气血;

运动以强身健体,防疾病;

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

这一份超全的端午养生攻略,送给每一位朋友,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全身少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