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和糖尿病(肉瘤和瘤的区别在于)
糖友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倍!高血糖为什么会“促发”癌症?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80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患者因癌症死亡,而且,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高达4.25亿,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500万人死于糖尿病,12%的全球卫生支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上。
那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这两大疾病互为影响,互为关联,是否会引发你新一轮的恐慌呢?在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发布研究成果声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为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则在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要比无糖尿病人高20%-50%。
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最高,最高可达2倍。
糖尿病是如何发展成为癌症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直到2018年7月19日,我国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施扬/石雨江教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科研成果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人在生下来后就带有一群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生长,其中有一个基因叫做TET2蛋白就是属于这一群中的一个。
研究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DNA上的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发现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间接说明TET2抑癌功能在下降,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癌症恶性的程度高低。
好了,这还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也发现了5hm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进一步发现,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抑制身体内一种叫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了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从而减少了TET2蛋白生成5hmC,上面已经说到,一旦5hmC生成减少,则意味着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增加?
当然并非所有的癌症种类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病的风险最高。
专家认为,肝脏本身就参与血糖的调控,高血糖反过来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糖尿病成为肝癌的独立发病因素,而胰腺作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器官,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任何癌症的几率都比男性高6%,怀疑是雌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防癌症
糖尿病人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积极控糖在预防癌症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其中,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低于使用其它降糖药物的患者。
石雨江团队表示,主要是二甲双胍能增强TET2的活性,从而对肿瘤达到抑制作用。
心疼!玉林9岁小女孩腿上长出巨大肿瘤
家住玉林市容县容西镇思传村的小女孩覃渝茗今年才九岁,在同龄人享受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时,她却在承受着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
2009年出生的覃渝茗外表清秀,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右腿小腿中部,却长了一个巨大突兀的肿瘤。这种肿瘤是恶性的尤文氏肉瘤。家里为了帮她治病,已经花了巨额医疗费。
小女孩小腿长出巨大肿瘤
覃渝茗的母亲甘女士说,覃渝茗出生在容县一户普通的农家,平时乖巧懂事。去年年中,家人忽然发现小渝茗右腿长出一个肿块,后来越长越大,还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经医院确诊,是一种名为尤文氏肉瘤的恶性肿瘤。
自从医院确诊后,小渝茗因为疼痛难忍,一直奔波在求医的路上,学校也只能时断时续地上。
为了给小渝茗治病,父母带着她去广州、南宁和玉林等各大医院检查治疗,前前后后已经花费了十多万元。目前,甘女士因为照顾小渝茗无法正常工作,渝茗的爷爷中风,奶奶又患糖尿病,全家8口人全靠父亲帮人开车养家,收入并不稳定。
6月初,覃渝茗在容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治。除了治疗肿瘤之外,她的身体还有其它并发症,病情严重。而且日常医疗、生活等花费开销巨大。虽然医保能够报销一部分,但仍然有着巨大的缺口。为了治病,家里该变卖的已经变卖了、能借的也借了。看着女儿痛苦消瘦的样子,家里人心都碎了。
尽管如此,甘女士表示:“决不放弃挽救小渝茗的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治疗到底。”
爱心人士带来温暖
覃渝茗的遭遇也引起了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6月4日上午,容县两个爱心团队的代表来到容县人民医院看望小渝茗,并将四千多元的捐助慰问金交给了小渝茗的家人。
考虑到小渝茗不能在医院外庆祝六一儿童节,爱心团队还买了一个蛋糕和一条漂亮的连衣裙,还有奶粉、高钙营养麦片、芝麻糊、高钙奶等慰问品。
小女孩听到爱心人士帮她庆六一,脸上洋溢出了久未露出过的笑容。
6月9日,因为并发症引起的心胸窒息症状,小渝茗转院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继续住院治疗。甘女士表示,因为通过慈善筹款平台筹集到了部分应急医疗金,所以感谢大家的关心,目前暂时不需要大家的捐款。
祝愿可爱的小渝茗早日康复!
糖友们注意了!研究发现:糖友出现一个表现,可能是胰腺癌征兆
“你好,我2017年患糖尿病,长期吃二甲双胍,今天查血糖空腹10,餐后22.6,近一两个月体重下降6-7斤(现有145斤),我看网上说糖尿病病人体重减轻要警惕胰腺癌,请问我这种情况有问题吗?糖尿病真的会影响胰腺癌吗?谢谢。”
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JAMA Oncology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的病龄以及近期体重的变化,和胰腺癌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项研究的数据基于超15万名参与者近30年的随访资料,研究对象包括112818名女性和46207名男性,其中有1116名糖尿病患者。
研究发现,病龄小于4年的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是无患病史人群的2.97倍;病龄大于4年的患者,发病风险是无患病史人群的2.16倍;糖尿病发病在4-10年之间的,发病风险是2.25倍;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风险为2.07倍。这一对比只考虑了病龄,没有考虑患者的体重指数。
而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的患癌风险会加大。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减轻1-4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那些体重无变化的糖尿病人增加1.25倍;减轻5-8磅,风险增加1.33倍;体重减轻超过8磅,患病风险增加到1.92倍。
另外,如果把体重和病龄综合在一起考虑的话,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如果存在减轻的情况,胰腺癌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3.61倍。如果新发病人体重减轻超过了8磅,那么胰腺癌发病风险则会增加6.75倍。如果年龄超过了70岁,近期体重又下降过快的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癌发病风险则更高。
最后,研究者们得出结论:新发病以及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期发生了明显的体重下降,那么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则会升高,因此更要注重早期的风险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范胰腺癌?这项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十分明确的指导意义。
对于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某一个时期体重无缘无故下降,而且下降十分厉害,那么就要担心胰腺的病变了。
此外,那些老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时刻关注自身体重的变化,多数老年人的体重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增加也不会突然下降,一旦出现突然下降的情况,便要警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汝福提醒,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一是检测肿瘤的标记物,胰腺癌的病人往往是肿瘤两个标记物比较升高,CA19-9、RAS基因突变;二是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发现胰腺癌的病变,通过这些检测及早发现早期胰腺癌迹象。
胰腺癌的高危群体?除了糖尿病之外,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产生的胰腺炎患者、有家族遗传患病史,也是胰腺癌的高危群体。
烟草之中的致癌物有几十种之多,这些物质会随着胆管反流以及血液循环进入胰腺,从而对后者造成伤害。临床上,25%的胰腺癌患者都有长期的吸烟史。
喝酒伤肝,但是捎带着也会影响一旁的胰腺。酒精的刺激下,胰腺会对胆碱能以及促胰酵素发生反应,进一步,富含蛋白质的胰液被过度分泌,破坏了胰腺内部组织,进而胰腺细胞不断分裂修复,最终会引起细胞的基因变异。
长期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是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都会影响胰腺消化酶的分泌,继而会诱发胰腺的炎症病变。胰腺炎症若是久拖不治,任其发展,癌变风险将更高。
此外,家族中如果有直系亲属患过胰腺癌,那么子女的发病风险将高于其他群体。
胰腺癌如何排查诊断?
相比其他癌症,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更加隐蔽,这也导致其病变凶猛,致死率很高。很多胰腺癌患者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或者胃病,症状是消化不良、厌食、黄疸以及左上腹隐痛。这些症状在一些肝病以及胃肠疾病患者的身上也会出现,所以才会被混淆。
这种情况下,体检和筛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尤其是高危群体,一旦出现症状的话,就得及时就医。胰腺癌的常规检查是腹部的超声波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如果怀疑有癌变,可以进一步做核磁共振、CT、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确诊的话,可以做PET-CT或者腹腔镜检查。#清风计划##中秋话团圆##真相来了#
参考资料:
[1]《藏在糖尿病背后的胰腺癌,体重减轻是信号》.医脉通.2020-08-21.
[2]《哪些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生命时报.2017-3-23.
[3]《了解“胰腺癌”,掌握“胰腺生机”》.上海市卫健委.2020-6-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