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年龄群(糖尿病人年龄分布)

浙江日报 0
文章目录:

祖孙三代都患上糖尿病 发病年龄一个比一个低……

2018-11-12 11: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波 通讯员 庞赟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被糖尿病缠上的确是件麻烦事,因为这就意味着与做一个吃货无缘,再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吃美食了。

不仅如此,糖尿病还具有遗传倾向性,这不赵老先生一家祖孙三代成了“糖友”。

今年86岁赵老先生,患2型糖尿病已经23年,现在天天口服3种降糖药,血糖控制稳定,也没有明显的心脑肾并发症,但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与赵老先生退休后才罹患糖尿病不同,儿子赵先生在44岁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赵先生对自己罹患糖尿病态度超然,“我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又交友广泛、胡吃海喝,比父亲早20年得糖尿病很正常。”如今,赵先生虽然明显减少了应酬次数,但不良生活方式仍然存在,血糖控制远不如父亲到位,因此降糖药物用量超过父亲。

可是,孙子小赵的发病年龄降低到了24岁,发现糖尿病时体重为96公斤,BMI达到31.7 Kg/m2,随机血糖高达31.2mmol/L,还伴有尿酮体阳性,不得不一开始先接受胰岛素治疗。说起小赵,赵先生感同身受又很无奈:“孩子平时不听劝,从小就整天打游戏、不运动、只喜欢喝可乐,不得糖尿病才怪”!好在经过治疗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后,小赵开始了“少吃多动”的生活方式,目前体重已降到74公斤,降糖药物减为一种,血糖控制理想。

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

宁大附院内分泌科主任毛玉山博士表示,这表明糖尿病与家庭的密切相关,一是糖尿病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性,具有共同遗传基础者,罹患糖尿病风险大;二是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影响巨大,家庭成员间的生活方式高度相近,糖尿病家族聚集性自然常见。虽然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生活改善,饮食上摄入大量高热量导致肥胖,继而造成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才是导致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的主要诱因。

去年,宁大附院联合宁波10 余家医疗单位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宁波糖尿病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从调查结果看,近1/4 的糖尿病患者未用药物治疗,而且超6成患者的餐后血糖处于不达标状态。

调查还发现,近一半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40%的患者伴随有血脂异常。但两者的治疗状况呈现“冰火两重天”: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的比例高达90%,总体血压达标者超过50%;而服用降脂药者只占62%,且血脂达标者仅两成。另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重视各种并发症的定期检测,动脉硬化、眼底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达61%;但是从调查结果看,进行过眼底检查的患者不足10%,接受过颈股动脉斑块检查的患者仅1/3。

不过,随着糖尿病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已经开始重视该病的防治。

你属于糖尿病高危群吗?

许多人看到身体检查的验血报告时,发现血糖指数超高,才知道自己给糖尿病缠上。如果能先了解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群,或许可提早预防这个慢性疾病。

下列属高危群:

  • 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

  • 有体重超重、肥胖问题;

  • 高血压、高血脂;

  • 前期糖尿病患者,如有肥胖问题或生活饮食不当,加上缺乏运动,易患糖尿病。

  • 脂肪肝患者也属高危群。患者应检查糖耐量是否异常,长期关注血糖变化。

  • 年龄超过40岁,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每两三年应检验血糖一次。

  • 高龄产妇,也是妊娠糖尿病高危险群。

  • 曾生育过体重超过4公斤的婴儿;

  •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70-110mg/dL),高于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研究显示,血糖值在110至125mg/dl的人,中风概率高21%。

即使血糖是完全正常者,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仍需注意预防糖尿病。除了上述因子,也应关注的代谢综合征,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总之,记得“七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高血粘与高胰岛素血症,只要有两个高,即显示有代谢综合征,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群。

通过血糖测试检查妊娠糖尿病(世卫组织图片)

美年大健康联合新华社中经社共同发布“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和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大幅攀升。全国糖尿病检出率是多少,其与肥胖的相关性有多大,在性别、地域、年龄、季节分布上有何特点?

8月28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健康中国·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简称“地图”),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为学术支持单位。经分析全国447个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从2018年4月1日到2019年3月31日间1300余万例血糖资料完整的成人数据,全国体检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9.98%(比对全国人口分布校正后为8.63%),糖尿病与肥胖高度正相关,在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男高女低、老高少低、冬高夏低”的特征。

中国糖尿病问题严峻检出率近一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8.8%。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将增至6.29亿。

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糖尿病流行形势尤其严峻。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检出率从1980年的0.67%(以 OGTT 为诊断标准)增至2013年的10.9%(以空腹血糖、HbA1c 和 OGTT 为诊断依据)。

“地图”显示,单一的糖尿病检测方式会低估检出率。如果仅以空腹血糖和既往糖尿病病史为判断标准,平均检出率为5.48%,但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检出率为9.98%。从地域上看,糖尿病越流行的地区,检出率越容易被低估。

糖尿病分布“四高四低”特征显著

研究显示,糖尿病检出率在分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

在地域上呈现“北高南低”。总体看,高纬度地区糖尿病检出率偏高。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检出率位居全国前两位,均超过15%。

在地性别上呈现“男高女低”。男性检出率为12.29%,女性检出率为7.40%。在65岁前大多数年龄段,男性糖尿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图:30-70岁体检人群糖尿病及血糖升高检出率

在年龄上呈现“老高少低”。糖尿病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后,男女糖尿病检出率均接近20%,血糖升高检出率更超过60%。

在季节上呈现“冬高夏低”。冬季糖尿病检出率高与冬季温度低、日照时间短、活动量少、食物摄入多等因素有关。此外,在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之后,空腹血糖出现较明显升高。

肥胖与糖尿病密不可分 疾病防治任重道远

国内外研究显示,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密切,超重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本次“地图”调研结果显示两者高度正相关。

“地图”显示,男性肥胖率较高,南北差异显著。体检人群肥胖检出率为13.58%,其中男性为17.63%,女性为9.44%。糖尿病检出率最高的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2%、20.16%,同样位居全国前两位。

同时,全国体检人群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检出糖尿病患者中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为35.41%;全国糖尿病控制率(应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为33.18%。发达地区控制率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教授认为,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的推出在国内业界值得振奋和鼓舞。对于重要慢性病的全局研究及科研成果,可以为下一步研发提供新思路。例如,在糖尿病检出率北高南低的总趋势下,黑龙江省和相邻内蒙古自治区出现明显差异,其中各方面影响因素值得研究。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指出,“数据 科技”是驱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体检大数据中的糖尿病人群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等指标,可以提升群防群治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糖尿病的效率。同时,从“地图”上能看到在预防和疾病控制领域的一些机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未来,美年将继续坚持推动以规模流量带来精准数据,以数据驱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守护好国民健康和生命科技创新。

据介绍,早在2016年,美年大健康就联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糖尿病领域的优秀企业共同发起“全民控糖登月计划”,旨在建立强大的糖尿病慢病防控体系,降低国家医疗支出。该计划为期十年,力争到2022年实现每年1亿人次糖尿病预防干预,为社会减少至少千亿元的疾病经济负担,实现高知晓率、高治疗率、高达标率的目标。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正在加大对糖尿病防治的投入力度,遏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未来,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将陆续推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功能异常等多类体检大数据慢性病地图,助力体检指数研发,助推“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