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糖尿病(易经与健康)
浅析《易经》第五十七卦‘巽为风’
【原文】
(巽下巽上)
卦辞: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辞: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九三:频巽,吝。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注释】
武人:武,周代祭祀的六舞之一;武人,跳乐舞的人。
床:古代坐卧器具,类似现在的罗汉床。
史:商代设置的官名,原为驻守在外的武官,后为在王左右掌管祭祀和记事的史官。
巫:古代从事占卜、祈祷等为人求福、消灾的人。
纷:盛多的样子。
若:理顺,顺从。
频:连续多次。
田:打猎。
三品:古时天子诸侯通常每年打猎三次,猎品主要用于宗庙祭祀,款待宾客,君臣食用,
也有与天下同享的意思。
无初:古人将看不见、听不到、摸不到气体叫做“无”,初始的宇宙充满了“无”,故叫做“无初”。
有终:古人将可见、可闻、可触的各种物品统称为“有”,认为“有”由“无”而产生,所以叫做“有终”。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我国上古历法,每旬十日,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记之。“先庚三日”是丁日,“后庚三日”是癸日。古人用十日之间日日紧扣,比喻世间生命体产生、成长、消亡等一系列环环紧扣的转变关系。
【译文】
巽卦,有小的亨通,前往有利,利于拜见大人物。
初六:进退不决,利于武士守正道。
九二:进入床下隐藏起来,让史官、巫官祷告敬神,吉祥没有灾难。
九三:一味顺从,会有忧吝。
六四:没有悔恨,田猎中捕获了三种猎物。
九五:守正道吉祥没有悔恨,没有任何不利的。没有善始却有善终,庚日的前三天(丁日),庚日的后三天(癸日),吉祥。
上九:躲藏在床下,失去了钱财,守正道凶险。
【解读】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象辞说:风与风相随便是巽卦的卦象。君子从卦象中受到启示,反复申明自己的命令,发展自己的大事业。
1、巽指风吹大地,风跟随着风。此时要顺从,但不可盲从,要顺从正人君子。得巽卦者如同风一样无孔不入、能聚能散,可以不断调整自己来顺应环境的变化。但不要陷入无原则性的危险中,优柔寡断则会进退两难。
2、代表言语沟通,带来喜悦;得此卦者应为悦己者容。
【批语】
【巽】者,顺也,巽顺而入,故有孤舟得水之象。
一叶孤舟落海滩,有篙没有水胜败难。时逢暴雨武林溢,无需费劲任往还。
孤舟得水离海滩,出外行早偿还。是非口舌皆随顺,婚姻生活合伙人更得全。
【断卦】
巽为风卦(中上卦,属木)
风行草偃之卦,上行下效之象
谦逊受益,孤舟得水
【例】
范蠡得此卦,得知文种优柔寡断——范蠡预测文种命运时占得此卦。范蠡、文种辅助勾践灭掉了吴国,在灭吴之际,范蠡携西施隐退,泛舟于五湖。他告诉文种:越王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文种难以决断,结果被杀。
【引示】
运势—六冲卦,大好大坏之象。多波折,游离不定,应随机应变。
事业—谦虚处世,会受到同辈欢迎和上级重视。但不可懦弱和虚伪。
爱情—时好时坏,轻飘不实,把戏不少,风波已生,不可轻率。
疾病—久病则凶,且病情多变。多为糖尿病、胃肠病等,宜往西南方求医。
经商—开业可行,但不可急。易有变动。应以谦逊的态度行事。
诉讼—能和能散,是当前的形势。宜和解,和解则会有贵人。
出行—若无口舌,便有虚惊。宜二人同行,应速出行,不利北方。
人生—性格飘忽不定,不愿深入思考,容易接受随风而来的新思潮。
二型糖尿病,如何用药?这一篇太全了,必看
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员
主题: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降糖药物专场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确定世界糖尿病日的意义在于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糖尿病究竟有多泛滥?阿尔法的数据时间到。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3亿;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4.15亿,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将达到6.42亿。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足0.7%,201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病人数量为1.096亿,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全部。全世界有大约30%~6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我国糖尿病检出率不足一半。
这些数字真是让人揪心。所以今天阿尔法也要通过这个日子,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改善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自身和家人的预防意识,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那么今天就把大家最关注的糖尿病用药讲透吧。
有人可能会问:糖尿病直接打胰岛素不就好了,怎么还要搞清楚类型?
因为,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根本不一样。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生产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这种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相对比较复杂,有些患者能正常分泌胰岛素,有些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有些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有些患者则没有胰岛素抵抗。而且,目前2型糖尿病的病因仍然没有一个定论。
说到2型糖尿病,不得不说说胰岛素抵抗,因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
接受胰岛素调节的器官或部位,本是可以和胰岛素相敬如宾、配合密切的,可这些器官和部位却因为各种原因,对胰岛素“不来电”了。这样一来,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身体糖代谢紊乱,就会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的症状。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降血糖以外,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治疗中,多数人需要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有时还需要注射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型糖尿病患病率远远低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而且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控制高血糖状态,以维持身体的生理功能及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发生。
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下列几类:①双胍类;②磺脲类;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④胰岛素增敏剂;⑤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物;⑥胆汁酸螯合剂;⑦溴隐亭。
双胍类
在没有耐受性问题和禁忌症的情况下,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第一选择;它除了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外,还可以降低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单纯性肥胖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很适合使用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降糖片)、苯乙双胍(降糖灵、DBI)和丁双胍,现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二甲双胍。
长期使用苯乙双胍和丁双胍,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还容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现在基本上不使用了。
药物需要经过肝肾代谢,会导致4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反应
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很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胃肠平滑肌痉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等问题。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和药物剂量有很大的关系。
乳酸增高及乳酸性酸中毒
有肾功能不全、心衰及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低血压、缺氧、酗酒等问题,吃二甲双胍后可能导致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后,往往出现全身倦怠、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腹痛、呼吸深快、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还会伴有脱水、心动过速、低血压、循环衰竭、痉挛等问题。
皮肤反应
有些人吃了二甲双胍之后可能会出现皮疹。
营养不良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为了防止糖尿病患者吃二甲双胍后出现不良反应,阿尔法特意把不适合用这种药的人列出来了:
有肾功能损害的人
二甲双胍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后,二甲双胍会在体内大量积聚,有发生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有肝功能损害的人
有严重肝脏功能异常时,乳酸在肝脏的代谢受阻,容易导致血中乳酸增多或乳酸性酸中毒。
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人
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长期消化不良、长期大便次数增多的人,不适合吃二甲双胍。
有急性并发症的人
糖尿病伴有急性并发症,不适合吃二甲双胍。
孕妇
二甲双胍易引起胎儿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处于严重应激状态的人
严重感染、大手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都不能服用二甲双胍。
心、肺功能不全的人
心衰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应该慎用二甲双胍。
年龄大于80岁的人
8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
酗酒的人
酒精能影响肝功能,会减慢双胍类药及乳酸的代谢。
有过乳酸中毒的人
以前经历过乳酸中毒的人,不适合服用二甲双胍。
另外,服用二甲双胍的人还有一些需要特别在意的事情:
定期去医院复查血乳酸浓度、尿酮体,防止血乳酸浓度过高;
做造影、增强CT等检查前后48小时内暂停使用二甲双胍,含碘造影剂可能会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
使用双胍类药物前,如果有服用呋塞米、西咪替丁、地高辛、华法林等药物的人,应该注意和医生提前沟通。
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线药物,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磺脲类药物能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肝糖的输出。体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调整治疗1~2个月,但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话,可以考虑使用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第一代药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第二代药物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格列美脲(亚莫利)等。
现在临床上基本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因为使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现在已经不怎么使用了。
格列齐特
格列齐特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格列喹酮
格列喹酮的降血糖作用能维持8小时,属于短效作用的磺脲类药物。
但它能增加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肝功能良好,已经患有肾功能损伤,还不愿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把格列喹酮作为一种首先选择的药物。
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与传统的磺脲类不同,不受进餐时间影响;餐前、餐中服用格列美脲,降糖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阿尔法整理了一个表格,懒得看文字的人,从表格也能get到这几种药的差异:
老年、餐后血糖容易升高的糖尿病患者,适合用短效类制剂,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释剂等。
使用双胍类药物需要注意的事情已经够多了,磺脲类药物完全不输给它,也同样需要注意很多事:
五类人谨慎使用
磺脲类药物过敏的糖尿病患者;
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心、脑、眼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
严重急性感染、接受大手术、有严重创伤的糖尿病患者;
出现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
出现这六种反应,去医院就诊
1 低血糖
应用长效作用磺脲类制剂的人,很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2 消化道反应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消化道反应。
3 过敏反应
荨麻疹、皮肤出现红斑、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4 骨髓抑制
个别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
5 神经系统反应
头晕、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等神经系统反应。
6 体重增加
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
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医生会首先选择作用时间较短的磺脲类药物,最好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吃药就可以了。
同时服用以下药物,要告知医生
在服用磺脲类药物的同时,如果还在吃保泰松、双香豆素抗凝血制剂、吲哚美辛、丙磺舒、水杨酸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普萘洛尔、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女性避孕药物、降钙素、甲状腺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需要告知医生,请医生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二线药物之一,临床上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但它本身不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单用也不会造成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比较适合餐后血糖容易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而且,它还能和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药物联合使用。
所有的药物都不完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也会有不良反应:它容易导致胃肠胀气,尤其在用药前2周易产生胃肠胀气。但别担心,用药一段时间后,身体适应了,胀气就会逐渐消失。
除了胃肠胀气以外,吃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人还可能出现:
腹胀、腹泻、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便秘、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胃肠道症状;
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头晕、乏力、头痛、眩晕、低血压等问题;
铁吸收率降低、贫血等不良反应。
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药量,一般不需要停药。
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患Roemheld综合征,严重的腹壁疝、肠梗阻和肠溃疡等疾病的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功能异常严重的人;18岁以下、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人不应该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在吃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时候,需要和第一口饭同时吃下;同时服用地高辛的人在用药前,要记得和医生说明情况哦。
胰岛素增敏剂
常说的胰岛素增敏剂,指的就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除了二甲双胍具有一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2种。
存在胰岛素抵抗、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但是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它可能会引起体液潴留、加重心衰,增加皮下脂肪、导致体重增加,导致呼吸道感染;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和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在2011年,吡格列酮也被发现可能和膀胱癌有一定的关联。
所以,18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3、4级的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水肿的患者、肝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等都不能使用这种药物。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又称为格列奈类,它是氯茴苯酸的衍生物,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2种。
格列奈类药物能够快速代谢,不在体内蓄积,特别适合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后,血糖仍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格列奈类药物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人、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不能使用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应该在饭前或饭中服用,不吃饭的时候,也就不用吃那顿药了。服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轻度的低血糖反应、短暂的视力障碍、如腹泻或呕吐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最好立即去医院就医。
胆汁酸螯合剂
胆汁酸螯合剂的降糖作用,是被阴差阳错地发现的。刚开始研究胆汁酸螯合剂时,科研人员是为了研究它的降脂作用,偶然中却发现它能够降低血糖,现在它就作为一种降糖药使用了。
胆汁酸螯合剂还算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和腹胀,而且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但患有胃轻瘫、胃肠动力失调的人在吃这种药的时候应该谨慎。
而且,需要同时吃环孢素、左甲状腺素、格列苯脲、炔雌醇和炔诺酮时,应该在吃完胆汁酸螯合剂4个小时之后,再服用这些药物。
溴隐亭
溴隐亭是一种中枢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改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的耐受性。这种药物没有使用年龄的限制,但是最好不要和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共同使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来说,多了解糖尿病药物真的很有必要。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会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下降,2型糖尿病的病情会继续进展。所以,光使用一种药物,在治疗5年后,已经不能满足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需求。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旦血糖控制不好,就应该及早使用另一类抗糖尿病药物。同时使用2种或3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不仅能控制血糖,而且能减少药物剂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和血糖状况,考量抗糖尿病药物的降糖效果、药物安全性、费用等多方面状况,决定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药物。
其实,除了前面介绍的这7种口服药物,其实能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还有很多,比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PPAR双受体激动剂、PPARα/γ联合激动剂、11β羟基固醇脱氢酶1抑制剂、阿那白滞素、选择性大麻碱受体CBI阻滞剂、磷酸烯丙酮酸羧基酶、淀粉不溶素类似物……只是临床上不经常使用而已。
最近小蒲姐说如果文章写太长,小特工老探员读起来可能会吃力。这篇文章阿尔法就写长了,可是我觉得很有必要哎,只好和小蒲姐说——我下次写短点,一定写短点。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本文版权归百科名医网所有,获取转载授权请加助理妹子微信:KF-PGY。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欢迎个人直接转发朋友圈。
图片&字体:已购买授权。
阿尔法参考情报:
1.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蒲公英药物百科
4.蒲公英医学百科
5.百科名医网
《周易》养生智慧启示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之所以有如此美誉,是因为其内涵丰富,对中国三千多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中医学”在内,故有“易医同源”之说。《黄帝内经》等古文献中蕴藏着中医学的灵魂,《周易》是中医学的文化基因。孙思邈曾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历代医家均在《周易》中认识社会规律,感悟人生,思考中医学的哲理与应用到人类健康保健的方法。《周易》中也有古人养生智慧的结晶,很多文献也有总结,我们再重温其中的内容,启迪我们的养生智慧。
《周易》正文共有64卦,其27卦-“颐卦”与养生关系可能最为密切。颐卦的卦画为,上下两爻为阳爻,中间
4
爻为阴爻,阳爻没有缺口为实,阴爻中间有缺口为虚,形成“上下实”包裹“中间虚”的样态,与张开的口腔形态相似。饮食是我们养生的第一关键,与口腔及进入到口腔中的食物密切相关。“颐卦”卦辞:“贞吉,观颐,自求口实”。观:即“观察”;颐即“颐养”;口实:口中食物。此文用现代文可翻译为:“颐卦:正固吉祥;观察颐养状态,自己获得口中食物”。这句话的涵义是什么?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颐养状态),来摄取相应的食物。如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不达标时应该减少碳水化合物(糖分)的摄入;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时维持相对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糖分)摄入;出现低血糖时则立即补充糖分,纠正低血糖。又譬如,高血压患者,平时饮食要减少钠的摄入,低盐饮食,但含钾量高的食物可以多食,因为低钠高钾可以有助于血压达标;但一个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本身血钾偏高,就只能是低钠低钾饮食。颐卦卦辞的第一句就说“贞吉”,即“正固吉祥”,也可以理解为“坚持才好”,即坚持科学的饮食方法才会有好的健康结果,饮食养生是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在颐卦的《象》曰:“山下有雷,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周易》的“象”一般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这与每一卦卦辞的作者有所不同,易学研究者大多认为周易卦辞是周朝的开国君王周文王“拘羑里”时所作。春秋时期的孔子比周文王晚了五百年。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孔子及其弟子作《象传》更多地体现了春秋时期儒家的思想,也是易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象》曰:“山下有雷,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中的雷指的颐卦的组成-其上卦为艮,代表“山”;其下卦
为震,代表雷,即颐卦的卦象为“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颐卦的卦象为雷在山下震动”,由此可以引申为咀嚼食物时上颚静止下颚活动的状态,因而象征颐养;“君子慎言语,节饮食”即君子说话要谨慎,饮食要节制。
因为人类说话是从“口”中而出,儒家继承发扬周易精髓,强调修身养性,进德修业,认为语言与行动非常重要,如《周易·系辞》中专门提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所以在颐卦中首先强调“慎言语”,也就是强调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来说,对于引领社会的“君子”而言,首先要重视表达思想与品德的“言语”;其次是与个人健康相关的饮食。
颐卦提示养生关键是“节饮食”,即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多食。譬如,肥胖是由于长期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自身的需要,而以脂肪等方式储存在体内。储存能量对于没有食物保障的处于自然界的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北极熊,在夏季食物丰富时大量进食,储存了漫长冬季没有食物时生存的需要。但对于物质文明已经非常发达的人类来说,尤其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食物随时可得,不再有饥饿的担忧,是完全可以摒弃来自于动物在体内储存能量的本能,而改为按需摄入-节饮食,以维持基本生命需求、以满足身体均衡营养为标准,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饮食之道。
如果说,“颐卦”对于饮食的态度浓缩为一个字-“节”,但对于“节”,需要注意“度”。《周易》的第60卦即是“节卦”,其卦辞“节:亨;苦节不可贞。”译成现代文:节卦亨通,过度的节制不能正固。在“节卦”的彖传中说“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即“过度的节制不可以正固,是因为其前路已尽”。在饮食养生中,“节饮食”是大原则,但不可“苦节”,也就是说,不宜过度。过度的节食,长期热量摄入不足身体消瘦,长期不摄入动物蛋白,营养不均衡,出现会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这都会损害健康的基础。饮食需要食物多样,如《中国膳食指南2022》中就强调每天要有12种食材,每周进食25种食材,荤素搭配为好。
《周易》中还有其他的养生之道可供借鉴,如精神养生、运动养生等,读者诸君可以通过学习“易学”,从中体会。但《周易》成书古远,文简释难,为此,我和徐慧聪博士等编写了一本“易经”的简易读本,对《周易》的“经”与“传”用现代文进行了译注,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周易与中医易学基础》。通过这个读本以让读者大致了解《周易》中到底讲述了什么,及其与“中医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对这个读本的研习或背诵可以达到对《周易》进行深入研究的入门。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科学的养生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我们可以在《周易》等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
丁邦晗简介
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广东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急诊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急症预防和救治专委会副主委等。
作为负责人制订指南1份、专家共识2份;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教材/专著5部,副主编专著与教材5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2018年“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获得者;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特殊贡献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胸痛、头晕、失眠、自汗盗汗、呼吸困难、水肿、咳嗽、消渴等内科病症,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睡眠障碍及各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对常见慢性病的防治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逆转和中医药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周一上午西区五楼特诊,周二下午西区三楼心内科门诊,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周四上午心内科门诊。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 丁邦晗
执行编辑:刘 佳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