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气出来糖尿病(糖尿病气喘严重怎么办)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老爱生气 当心“气”出糖尿病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生气伤肝。其实,生气的危害远不止这一个,某些人生气,还可能气出糖尿病来。

生气真的会致糖尿病

有许多研究证明,生气,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另外,也有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及消极的精神状态也是糖尿病的致病因之一。要不,医学为啥将糖尿病归于身心疾病范畴呢。

对此,糖尿病专家是这么分析的: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影响到糖代谢而发生的疾病。其中,胰岛素是糖尿病的关键因素。胰岛素的分泌是多是少,除了与血糖因素相关以外,与内分泌激素及植物神经功能也密切相关。

当人处于兴奋、紧张、生气、抑郁、低落等不良情绪之时,会令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发生改变。并且,会令交感神经兴奋,这两种原因都会令胰岛素分泌减少。

而如果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不良情绪环绕,每日都交感神经兴奋,时间长了,则可能引起胰腺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变成一种常态,进而诱发糖尿病。

不过需告诉大家的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因为心情不好,刺激发生糖尿病。实际上,不良情绪这种因素对中老年人影响更明显。另外,也并非一日之不良情绪就会诱发糖尿病了,人体哪有那么脆弱,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作用,才可能出现的状况。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更要不得不良情绪的产生。万一生个气,让血糖飙升了,病情控制不住就不好了。所以,糖友要放好心态,乐观面对生活和疾病,情绪稳定地度过每天。

如何处理糟糕心情

· 看清现实

对于糖友来说,既然已经患了糖尿病,徒伤悲也无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此时应立马调整心态,学着去认识它,并接纳它,然后想法子治疗它。

· 参加讲座

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搞懂基本知识,学习应对措施。并依着医生的话,改正错误想法,改正不良习惯。如情绪实在难以自行排解,可以找医生做做心理治疗。

·分散注意力

当发觉的情绪不佳时,糖友最好选择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做些平时能让你开心的事情。当然,也不要让你开心过头。先令自己变冷静,才能理性思考事情,并寻求到解决办法。

【名医面对面】曹清慧:“气”出来的糖尿病

近日,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曹清慧遇到2位特别年轻的女性来看糖尿病。其中1例27岁,另1例29岁。两位患者体型适中,不肥胖,也没有大吃大喝,也没有遗传因素,工作也不累,没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没有分娩过巨大儿或妊娠合并糖尿病这些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曹主任感觉很诧异,患者没有明显的危险因素,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糖尿病呢?是不是有什么情绪问题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曹清慧来了解“气”出来的糖尿病,该怎么办。

衡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曹清慧讲到,29岁的这位患者是因为家事繁多,长期忧郁愤懑,引起。从中医学来说,这属于少阳气郁体质,豹子头林冲型,有隐忍之性,有时候爱生闷气,不爱表达。27岁这位患者是因为长期和家人生气,争吵不断。这属于厥阴肝旺体质,张飞型,患者多性急易怒,控制情绪能力较差。我前几年还遇到过一位性格内向的中年男士,体检时血糖正常。但是,后来遇到一次特别大的情绪打击,生了很大的气,3个月后空腹血糖就涨到20mmol/L。这属于少阳郁热体质,周公瑾型,这类体质平时体格就比较棒,但也容易生闷气,性格也比较急躁。上面三个病例说明,情志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诱发因素。

生气后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

曹清慧讲到,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升高血糖。压力、焦虑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等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

对于正常人来讲,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或许不大、或许是轻微升高,因为他们的胰岛可以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对抗这些升糖激素。如果这种不良刺激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进入糖尿病前期,甚至进展成为糖尿病。如果已经进入糖尿病前期了,但是又还未经检查发现,这样的群众如若再遇到长期负面的情绪,势必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提前到来。

世界学者已公认情绪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情绪有时候会与血糖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血糖升高,患者的心情因此变差,而心情不好又会影响患者对血糖的控制。在恶性循环下,最终会导致情绪与血糖情况都变得更差。

中医学从肝治疗消渴病

《证治准绳·消瘅》中云:“ 然消渴之病……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已矣”。可见古人就已经认识到通过调畅气机,疏通血脉来治疗消渴。所谓道路散而不结,其实就是肝气畅通,身体没有郁滞的意思。清·黄元御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经。”强调要重视七情从肝论治消渴。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认为,肝与消渴病关系密切,从肝治疗2型糖尿病在清除肝脏代谢废物、增强人体代谢能力、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血液黏稠度及微循环等方面效果显著。我的老师赵进喜教授认为:每种体质类型均有不同的易感疾病,患病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调护措施也有所不同。少阳体质的治疗,经典方剂有丹栀逍遥丸、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还有大柴胡汤、温胆汤加减、龙胆泻肝汤辨证应用,都有很好的疗效。厥阴阳亢、阴虚阳亢体质者治疗上应注重滋阴平肝法,必要时采用重镇潜阳法。可选用连梅汤、建瓴汤、天麻钩藤饮一类方剂。

刮痧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刮痧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基于脏腑-经络辨证取穴。采用不同的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使痰、湿、热、瘀、毒等邪气排出体外的目的。所以,刮痧可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气血,激发和调节各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动机体免疫反应。通过刮痧、放血,患者经络通了,气血调畅了,痰湿热毒邪气排出体外了,血糖跟着就好了。

据了解,针对这两位女士,曹清慧主任一边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教患者要学会调畅情志,一边为患者开具了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清泻肝火的汤药。又分别给两位患者安排了后背铜板刮痧和玉板全息刮痧、耳尖放血等中医对症外治措施。同时,把患者平时口服的西药降糖药又稍作调整,经过治疗,患者们心情豁然开朗,初诊时的口干口苦、心烦急躁、失眠便秘等症状很快缓解,血糖也很快达标了。这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调理的同时就降糖。

最后,曹清慧主任建议大家在选择中医治疗时还结合必要的西医治疗,不要过分依赖中医、不要误解中医的疗效,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胰岛功能,预防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情绪和身体的秘密——小心气出糖尿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数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WHO年报显示,全世界约有 1.35 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 2025 年将上升到3 亿。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但你一定想不到,生气也会引起糖尿病。你是不是觉得这一说法不可思议?不要惊讶,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由于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而导致糖尿病的患者还真不是少数。

在糖尿病患者中,部分人由于病情轻,症状不明显,故平时不会出现糖代谢异常,所以通常没有自觉症状;另外一些患者空腹血糖显示正常,但饭后有高血糖及糖尿,糖代谢紊乱不严重,也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然而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或受惊吓的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的β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专家提示,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会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只要情绪不好就会引发糖尿病,也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是因为情绪问题而发生的,不良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渐渐减退,胰岛β细胞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功能下降。因此,中老年人更应当积极控制不良情绪,以防诱发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另外,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绪就能导致糖尿病,只有当这种情绪反复刺激,并且长时间作用于机体时,才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当然,情绪问题不是诱发糖尿病的唯一原因。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专家认为,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它除了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外,还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这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均可导致糖尿病。

下面我们着重从精神因素方面对糖尿病作进一步的认识。常言说“气大伤身,十病九气”, 中医认为“怒伤肝”,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肝脏具有舒泄、畅达、疏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 一旦遇上外界的精神刺激,就十分容易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各种病变。

食物进入体内后,必须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和肝的疏泄促进作用,才能把其中所含的水谷转变成精微物质,将水谷精微散布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假如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会严重影响到脾胃运化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引起糖的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

由此可见,生气对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各种突发事情,防止情绪波动太大,最后只落得个劳神伤身。

另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每天都保持心情愉快的人,血液中会有较健康的化合物产生。越是快乐的人,拥有的可体松越少,而高含量的可体松和二型糖尿病、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易生气而又不善于及时消气的人,生气时容易引发心律不齐,严重时可以致命。有人曾将生气等不良情绪比作生命的“断路器”,会压塌整座生命“大厦”,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时不时地为一些小事就生气,但却有一个不错的身体,而且有人还很长寿,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常生气的人长寿的理由是会及时消气!这种人生气时情绪波动不显著,或者生气的过程十分短暂,刚才还是愁云密布,马上就艳阳高照了。通过和这样的人接触,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善于自我排遣,可以迅速消气,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说到底,他们还是属于乐天派,懂得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道理,不和自己生闷气。

如此说来,在某种程度上,性格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还会左右一个人的健康、寿命、家庭幸福以及事业的成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什么样的性格得什么样的病。这绝对不是玩笑话。比如,性格暴躁的人,爱生气、易发怒,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性格内向、忧郁的人,易引发湿疹、癌症;而性格温和的人,常能保持心平气和,气血畅通, 不易生病。

如果你恰恰就是一个十分容易生气动怒的人,有没有想过试着改变一下自己暴躁的脾气呢?或许你曾经努力过,想要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只好独自叹一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性格的确不是轻易改变得了的, 不过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些尝试,让自己的性格趋于完善,让自己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相信你的性格还是会有一些改变的。

一个人的性格很少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不发生丝毫改变。通过努力,相信你会逐渐拥有一个日趋完善的性格。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觉察到人们都不喜欢他,就反省自己,而后列出 自己所有让人讨厌的性格特点,他决定彻底改掉这些坏毛病。以后的时间里,每改掉一个坏毛病,他就从清单上划掉一个,直到划完为止。最后,他成为全美国人格最完美的人之一,其人见人爱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多个领域的伟大事业。著名传记作家卡尔·范·多林曾说:富兰克林是智 慧与意志、天才与艺术、力量与优雅、智能与风度集于一身的榜样。

人无完人,我们都需要改善、修正自己。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让自己真正心平气和下来,平心静气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相信你会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也会因此而摆脱无孔不入的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