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引蜜蜂(糖尿病小蜜蜂)

央视新闻 0
文章目录:

喂蜜蜂吃到撑,能喂出糖尿病吗?

喂蜜蜂吃到撑,能喂出糖尿病吗?去这个超甜的实验室看看~

联合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编辑:白莉

以蜂为“引”,探索治疗多种疾病新方法!走进福建农林大学,揭开蜜蜂的“秘密”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诗榕 郭思琪 文/图

近日,第五届世界蜂疗大会在北京圆满闭幕。福建农林大学副研究员、福建蜂疗医院副院长程林兵是福建省参会代表之一,作为会议主持人参与其中,“蜂针疗法”是他的拿手好戏。同时,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以下简称“蜂学院”)还开展多项研究,首次破译蜜蜂食物欲望的分子机制,以蜂为“引”研究治疗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方法。

蜜蜂如何治病?蜜蜂如何调控食物欲望?8日,记者走进福建农林大学,探访这一神秘领域。

蜂针结构独特

是纯天然、不需消毒的注射器

在福建农林大学蜂疗医院针灸科诊室,记者见到了一个装有十余只蜜蜂的透明盒子。程林兵向记者解释,蜂疗以蜂针为引导,将含有多种药理成分(如蜂毒肽)的蜂毒注入人体,可消炎、促进血液循环,不仅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还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程林兵的“秘密武器”

“蜂针的结构十分独特,是一支纯天然、不需消毒、一次性、微型全自动的注射器。”程林兵说,蜂针是套管式结构,末端带有倒钩。当蜂针进入人体后,蜜蜂身体离开,针还留在人体内,毒囊会自动收缩,将蜂毒挤入人体。

程林兵演示“蜂针疗法”

然而,蜂针疗法是有“门槛”的。程林兵强调,患者要先进行皮试,评估是否对蜂毒过敏,严重时,蜂毒过敏可能导致患者休克。

农林大学针对人体疾病的蜂疗课题有200余个

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蜂针疗法是狭义蜂疗,而蜂学院院长苏松坤团队还在开展更广泛的蜂疗研究。苏松坤院长说,蜜蜂不但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营养价值高的天然蜂产品,比如蜂蜜、蜂胶、蜂王浆、蜂花粉、蜂毒等,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蜂蜜可缓解烫伤,蜂胶能治疗口腔溃疡,蜂王浆能提高免疫力抗氧化”。

苏松坤表示,目前福建农林大学针对人体疾病的蜂疗课题有200余个,如蜂花粉治疗前列腺炎、调节内分泌,蜂王浆中的活性蛋白多肽或能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等。蜜蜂食物欲望的调控机制是该领域的世界难题,苏松坤团队紧盯这一难题,首次揭示了蜜蜂拥有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由多巴胺调控的食物欲望系统。“2022年4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也是国内蜂业界首次在该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苏松坤说,他还在继续深入研究生物胺类,探索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的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法。

苏松坤在观察蜜蜂跳舞

目前,蜂学院的蜜蜂生物学、遗传育种、健康、行为、蜂毒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推广。

苏松坤检查蜂箱里的蜜蜂

蜜蜂授粉对部分作物提质增产增效

每年为中国农业增加3000多亿元的价值

“蜜蜂,属于大食物观中的昆虫源食物资源。”蜂学院的草地上整齐摆放着数十个蜂箱,苏松坤院长轻轻地靠近蜂箱,检查蜂群的采集情况和健康状况。他说,每个蜂箱可容纳3万多只工蜂,在流蜜期也可以通过添加多继箱的方式充分发挥蜜蜂采集能力,增加蜂蜜产量和提高品质。据统计,全国蜂产品年总产值约500亿元。

“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蜜蜂授粉价值的肯定。在田间地头,经蜜蜂授粉之后的草莓、油菜、苹果、向日葵、荔枝、龙眼、水稻等能提质增产增效,仅在中国,蜜蜂授粉每年就增加产值3000多亿元。

编辑:陈悦瑶

全球25%糖尿病人来自中国,原来是我们基因“有问题”

中国人对甜食的最高评价是“不太甜”,但凡含糖量高一点就会觉得齁甜;

而“嗜甜如命”的欧美人不语,只是一味地往锅里放糖:

看看这个“致死量”的白砂糖,蜜蜂见了都要大喊一声“太甜了!”

奇怪的是,不爱吃糖的中国人却更容易得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增加到了1.41亿人,超过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数量相当惊人。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生病了。

一个不怎么爱吃糖的国家却拥有那么多糖尿病患者,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基因和人种差异,二是“此糖非彼糖”。

一、遗传基因和人种差异

糖尿病的病因很复杂,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都不一样,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病因。

研究表明,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目前已知的糖尿病遗传基因有9号染色体上的CDKN2S、CDKN2B基因等。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

由此可见,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多可能是和遗传基因有关。

另外,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欧美国家大多位于欧洲和美洲,国家与国家之间跨越山海,人种和基因都存在很多差别。

其实光看肥胖率的话,美国的肥胖率是远远高于中国的,但是两个国家之间患糖尿病的风险却不对等,这很有可能是由人种基因决定的,从数据上看,亚洲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白人更高

二、“此糖非彼糖”

很多人以为吃太多糖会引起糖尿病,实际上糖尿病和吃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糖,不是因为吃太多甜食,而是因为他们的机体没办法利用摄入的糖分。

这些摄入的糖分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并不是甜甜蜜蜜的糖。正因如此,中国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因为在我们的每日菜单中,主食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如果一个人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平时又不喜欢运动,身体里的胰岛素细胞也会“变懒、罢工”,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引起糖尿病。

因此,我们不仅要少吃甜食,更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千万别觉得米饭、面条不甜就没事,其实它们的升糖指数比一些水果还高!

小贴士

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截肢、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对身体危害很大,有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预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