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肛门痛(糖尿病肛门疼拉不出屎怎么办)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肛门不适不止是痔疮作怪,还可能是它!代茶饮+坐浴方,守护健康

肛瘘

一个引起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专门喜欢盯着糖尿病人群,但值得庆幸的是只要解决掉“幕后黑手”,我们就可以阻断特殊肠癌的发生!究竟这个“幕后黑手”是谁?

这个“幕后黑手”就是肛瘘,肛瘘是属于感染性的肛周疾病,主要由内口、外口和瘘管组成,表现为反复性的流出脓液、肛周肿痛、瘙痒等症状。

如果肛瘘不积极治疗,任由其发展,炎症会继续蔓延到更深的位置,长时间的炎症反复刺激有可能会引起癌变。

肛瘘容易找上糖尿病人群,因为从中医来看,糖尿病患者脾胃气虚,无法运化水湿,久而久之湿邪内蕴化热,湿热下注导致肛周疾病。

从西医来看,糖尿病患者合成蛋白的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糖分高利于细菌生存,容易引起感染性的肛周疾病。


病例

郑叔叔,糖尿病3年了,2018年因为一次饮酒过量,出现了臀部疼痛,一开始臀部只是一小块肿,后来蔓延到整个臀部都肿了,疼到坐不下,到医院检查是肛瘘,已经出现了癌前病变,离癌症仅有一步之遥!

肛瘘发生在肛门的位置,所以很多人把它错认成痔疮,从而延误病情,如何鉴别这两者的区别?

肛瘘与痔疮的区别∆

要阻断肛瘘向特殊肠癌发展,郑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法宝:一个是代茶饮、一个是坐浴方、一个是丝线。

被肛瘘盯上的人,身体中普遍存在湿热下注的情况,就是湿邪和热邪混合在一起,往下侵犯到下焦。
湿热下注的表现

➤舌红苔黄腻

➤腰腹沉重、尿频尿急、小便赤黄、阴部瘙痒、妇人带下色黄味腥臭

➤大便黏腻、肛门坠痛疼痛、灼热或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或可触及硬物肿块

当出现一些湿热下注的症状时就可以用这个代茶饮来调理。

利湿清热代茶饮

【用法】茵陈6克、大枣2枚,泡茶饮。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排黄的功效,同时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氨基酸;大枣补脾胃之气,这两味药作为代茶饮对有湿热的人群非常有好处。

【禁忌】茵陈味苦,偏凉,脾胃虚寒的人不要用。糖尿病患者可以少加一点枣。

当肛门出现肿痛的时候,缓解疼痛您是否做过提肛运动?郑主任说这是误区,有可能会加重肛门的负担。

正确的方法是分析肛门肿痛的原因,如果是痔疮导致的肿痛,那么用药膏和栓剂是有效的;但如果是肛瘘导致的肿痛,用这些药是不管用的,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找专业医生治疗。

花椒盐水坐浴

【用法】盐20克、花椒6-8粒,开水泡后凉到体温,进行坐浴,一天两次,每次15分钟。

【提示】轻微的肛裂、痔疮、感染,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但如果疼痛3天还没有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

治疗肛瘘时,必须把瘘管敞开,所以会破坏括约肌,传统的实挂线是完全破坏了括约肌,这会破坏肛门的功能;而虚挂线是不动括约肌,只做引流,但这样治疗得不彻底,很容易反复发作。

郑主任经过改良,将虚实挂线结合在一起,进行手术,既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又能把肛瘘彻底治愈。

糖尿病患者,你知道「感染」对你来说有多么可怕吗?

大家好像都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可是你知道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会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并使已经发生的感染难以控制。


一大早病房就来电话了,“病人又发热了!”


发热的是一个中年男性,有多年糖尿病史,自己认为“身体好”,并没有在意自己身患糖尿病,也没有监测过血糖。有长年重度饮酒史。


不久前劳累后发热,自己认为“是感冒了,也没在意,没做任何处理”。随后出现肛周疼痛,体温近40度,当地医院诊断“肛周脓肿”,并对肛周脓肿进行了处理。同时发现血糖接近30mmol/L,尿中酮体2 ,考虑糖尿病酮症。患者感心悸明显,遂入院。


入院后给予抗炎治疗,并及时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控制,可是化验又发现肝酶升高。除外传染病后做腹部超声发现一个约占整个肝脏1/3的肝脓肿。当时脓肿液化不完全,不能抽脓。

于是又加大抗炎力度。但患者病情依然出现反复,再次发热,白细胞达2万多,于是紧急超声导引下穿刺抽脓才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脓肿自行破溃或单纯切开引流后可以形成肛瘘。本病起病急,疼痛剧烈,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肛周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倦怠、排尿困难等。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蛋白质合成受阻,免疫球蛋白(抗体)同样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此以往,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另外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如肛周脓肿、疖肿等。反过来,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

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极易发展成更加凶险的疾病——肛周(会阴)坏死性筋膜炎,有报道其致死率可达到40%。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防止肛周脓肿发生:

1、控制好血糖

2、便后清洗肛门、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

3、清淡饮食,避免辛辣

4、维持正常排便,防止便秘,发生腹泻要及时诊治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患者肝脓肿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肝脏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若不积极治疗,可以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脓肿破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死率可高达10%~30%。肝脓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寒战和高热、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发生肛周脓肿后,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形成脓肿。

糖尿病可导致神经损害使得机体疼痛敏感性下降,导致症状和体征都不典型,极易掩盖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使早期诊断困难。所以,对持续发热久治不缓解者应警惕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行腹部超声检查。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患者治疗应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体积较大、脓腔液化、凝血功能正常、心功能可耐受穿刺的患者应及时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同时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感染。

所以,你看,糖尿病多可怕。健康生活,控制饮食远离糖尿病是最佳选择;已经得了糖尿病的要认真控制血糖,切不可因为糖尿病没有症状就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