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皮肤(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如何治疗)
糖尿病病情加重,皮肤会“报警”,出现五种情况,别犹豫赶紧就医
你知道吗?有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飙升得一塌糊涂,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皮肤先抗议了。
是的,皮肤。这个我们每天照镜子都能看到的“外包装”,其实早就悄悄在发信号,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压根没把它当回事。谁能想到,糖尿病这个“内伤”,竟然能通过皮肤报警?
说起来,糖尿病真是个不声不响的麻烦精。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明显,也不会像骨折那样“咔嚓”一声闹动静。它就像个躲在暗处的“拖油瓶”,慢慢吞噬你的身体,直到哪天你照镜子,发现皮肤不对劲了,才恍然大悟:“诶?这啥情况?”
别着急,我们今天就来拆解——糖尿病病情加重时,皮肤到底会出现哪些“报警信号”,哪些看似小问题,实则暗藏危机。
结果可能让你大吃一惊,因为不少人早就出现了这些情况,只是一直以为是“上火了”“换季过敏”或者“最近干燥”……
别再骗自己了,皮肤有时候比你还诚实。
先说个让人瞪眼的事实: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皮肤其实早就提示过异常。这不是我说的,是《中国糖尿病皮肤病变诊疗共识(2022版)》里明明白白写着的。
可惜啊,大多数人——不懂、忽略、或者干脆不信。
那到底是哪些皮肤问题?它们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下面咱们一个个看,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皮肤干得像老树皮,一抠就掉白渣儿。
很多人到了秋冬皮肤干,觉得正常。但糖尿病患者的干燥,不是一般的“换季干”,而是从内而外的脱水。因为血糖高,身体水分被“糖分”拐走了,皮肤自然就像被抽了水似的,干裂、起皮、发痒,全套上演。
尤其小腿前侧、手背、脚踝——这些地方最容易中招。你越挠越痒,挠完掉皮,掉完又痒,最后甚至会挠出一道道血痕。
注意了,这不是皮肤问题本身,而是糖尿病在“敲门”:你的血糖可能控制得很差,身体已经在“自我脱水”了。
第二种,“皮肤变黑”,而且不是晒的,是那种油光锃亮的黑,尤其在脖子、腋下、腹股沟这些地方。
有人一看:“呦,我是不是洗澡没搓干净?”搓得皮都红了也搓不掉,才意识到不对劲。
这叫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表现。简单说,就是身体分泌了大量胰岛素想降血糖,但细胞不“买账”,于是胰岛素在体内越积越多,结果刺激皮肤变厚、变黑、变粗。
这不是美容问题,这是身体在跟你喊话:“兄弟,血糖这事儿,咱得聊聊了。”
很多人就是从黑棘皮病开始,才被医生一查,直接查出来糖耐量异常,甚至是糖尿病前期。
所以你要是发现脖子后面、腋下突然变黑变粗,别再以为是没洗干净,那是身体的“黑色预警”。
说到第三种,那就是“老烂腿”级别的糖尿病皮肤伤口难愈。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擦伤、蚊子叮咬、鞋子磨破皮,正常人也许三五天就结痂好了,可糖尿病患者往往一个月都好不了,还越来越烂。
为啥?因为高血糖让小血管、神经都“短路”了,皮肤供血变差、免疫力低下,连最基本的修复能力都丢了。
很多糖友脚底没知觉,伤口破了都没察觉,等发现时已经红肿化脓,甚至脚趾发黑坏死。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上天天都能看到的“烂脚”现场。一旦发展到糖尿病足,那真是一步错,全身遭殃。
所以啊,脚上的小伤口,别不当回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哪怕只是个小水泡,都要像护宝宝似的精心照顾。
第四种,脸上或者身体上突然长出一堆“小红痘”,像针尖大的小红点,摸起来不痛不痒,但就是越来越多。
这玩意儿叫黄色瘤,不是痘痘,是皮肤下脂肪代谢出问题的表现。
它的出现说明啥?说明你的血糖、血脂已经双双“炸裂”,身体的代谢系统已经乱成一锅粥。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全线飘红。
尤其是那些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皮肤红点雨”常常先于并发症出现,是身体在“提前预警”。
看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想着涂点药膏了事,该查的血糖、血脂、肝功能,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一种,看上去非常“治愈”——皮肤变得又厚又硬,像长了层壳,尤其是手背、手指、胳膊外侧。
你以为这是“练手茧”?错!这叫糖尿病性皮肤硬化,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之一。
其实这是胶原蛋白在皮肤里“乱弹钢琴”,被高血糖刺激得变性、沉积,最后形成一块块硬邦邦的皮肤。
病人会发现,手指活动变差、关节僵硬、抓东西费劲,有时候甚至弯不下手指。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皮肤问题,而是糖尿病在影响你的肌腱、关节,甚至是全身结缔组织。
别小看这层“硬壳”,它往往是身体各处“结硬疙瘩”的开始。
说到这,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糖尿病不是“甜蜜杀手”,是“沉默杀手”。
它不吵不闹,不发烧不头疼,却悄悄地影响你从头到脚。
而皮肤,是它最早的“传声筒”。
别再忽略你身上的小痒、小红点、小破皮,它们可能正是高血糖的“尖叫信号”。
如果你看到自己或家人出现以上五种皮肤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请别犹豫,赶紧去医院检查血糖。
不是害怕,是负责。不是吓唬,是提醒。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当成感冒一样拖着不管。身体的“报警器”都响了,你还按下静音键,那可真是拿健康开玩笑。
记住一句话:糖尿病不是让你戒糖,而是提醒你“别再自欺欺人”。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皮肤的这些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发现和疑问,我们一起来“侦破”身体的秘密。你身边有没有因为皮肤异常才发现糖尿病的例子?留言说说看。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皮肤病变诊疗共识(2022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糖尿病与皮肤病协作组,2022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糖尿病人出现这几种「皮肤表现」,不能大意,否则耽误治疗
据报道,约25%~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并发症,其中以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等较为常见。相较于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疾病往往表现更为严重,需引起重视。
1.感染性皮肤病
主要是细菌或真菌、病毒感染。糖友体内的高糖环境,加上身体免疫功能低下,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机会,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常见的手足癣表现为皮肤起斑疹、脱屑,瘙痒;女性感染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还会引起阴道炎,有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毛囊炎好发于头面部及臀部。
➤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有无皮肤真菌感染,有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地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另外平时要注意皮肤卫生。
2.皮肤瘙痒和湿疹
糖尿病人持续血糖异常状态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局部瘙痒常见于手部、手肘、外阴及肛周。研究发现,大约11.3%的糖尿病人会有皮肤瘙痒的表现,而健康人出现瘙痒的只有2.9%。
目前糖尿病患者出现湿疹的概率约为30%,且常见于肛门、外阴处等皮脂丰富部位。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3.水疱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病程较长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好发于四肢末端,多发或单发,直径从0.5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里面有透明的液体,有可能出血,但没有红肿等炎症反应。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治疗:主要是避免发生,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保持清洁干燥;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4.黄瘤病
主要是血脂在皮肤沉积所致,常见于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好发于面部、四肢伸侧、躯干,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
治疗:积极纠正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
5.黑棘皮病
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也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控制饮食,积极锻炼控制体重。此外,遵循医嘱用降糖药。
6.银屑病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以角质细胞过度增生、新生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为组织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神经精神、药物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银屑病伴发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加,通过对美国银屑病患者的大量样本的统计发现高达46%银屑病患者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治疗:对症治疗。
7.其他皮肤问题
➤皮肤潮红:多见于较年轻的、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主因高血糖致微循环迟缓,静脉扩张充血所致。表现为指甲周围、脸上和小腿上等部位皮肤变红。
➤皮肤黄色变:见于10%的糖尿病人,主要见于脂质分泌活跃区域( 面部、前额等) 或角质层厚的区域( 手掌、足底等) 。
➤鱼鳞病:一般在四肢伸侧及臀部,屈面及纹褶处少累及,也可见于头皮,呈淡褐色多角形,紧贴皮肤表面,但其边缘呈游离状。
➤降糖药物引起的过敏:如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表现为瘙痒和丘疹,一旦出现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该药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果读者遇到皮肤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
图源:摄图网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参考文献:
1.Nicola Roy. Type 2 diabetes signs in your hands, elbows and feet you should never ignore[EB/OL]. [2022-10-09]. https://www.dailyrecord.co.uk/lifestyle/health-fitness/type-2-diabetes-signs-your-28151847.
2.王建华.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性皮肤病变[J].江苏卫生保健,2019(01):16-17.
3.梅斯皮肤新前沿. 糖尿病人较容易得的四类皮肤病[EB/OL]. [2022-10-11]. https://mp.weixin.qq.com/s/hAWjh5ZVU7C_2ZZj87OySA.
糖尿病早期会出现的六种皮肤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但这是晚期的症状了。在这之前,30%到70%的糖尿病患者会有皮肤症状,如果能及早发现这些症状,或许可以及时就诊,逆转糖尿病或避免糖尿病进一步恶化。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会引起的皮肤症状。
皮肤变黑皮肤变黑是最显而易见的糖尿病症状,也是一个比较早期的症状。因为高血糖会破坏血管和影响血液循环,继而改变皮肤胶原蛋白的结构,导致皮肤变黑。
由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病变称为黑棘皮病,它可以影响任何皮肤部位,但最常见于皮肤褶皱处,如肘部、腋下、脖子后方等,也更容易发生在肥胖人士身上,会导致皮肤变黑和出现边界不清的纹路,看起来有点像皮肤有一层厚厚的污垢。
如果你发现这种皮肤变黑的症状,最好测一测血糖,一旦证实患上糖尿病,要通过减肥和控制血糖,这种皮肤症状才能获得改善。
皮肤瘙痒糖尿病血糖升高,会导致皮肤有一种莫名的瘙痒。这种瘙痒通常发生在手和脚的部位,导致你一直想要搔抓皮肤,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研究表明,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第二常见的皮肤症状,高血糖会导致体内产生炎症物质,长此以往会破坏神经末梢,导致皮肤出现频繁的瘙痒。
因此,如果你四肢部位出现严重的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应该尽快就诊看看是不是糖尿病。
皮肤易感染糖尿病容易导致皮肤感染,尤其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皮肤癣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真菌皮肤感染,它会扩散到其他部位和引起瘙痒。自然界中,大约有三百种真菌会引起人类感染,而酵母菌就是其中一种。这种真菌喜欢寄生在温暖潮湿和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因此皮肤感染通常会发生在腋下、脚趾、腹股沟和大腿内侧。一旦这些部位受到酵母菌的感染,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就会出现红色皮疹和瘙痒斑块,甚至还会引起刺痛或灼热感。皮肤酵母菌感染也可以发生在黏膜,包括阴道,导致外阴瘙痒和肿胀,排尿时出现刺痛感。
糖尿病容易导致皮肤真菌感染,因为患者的高血糖给酵母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过度生长和引起皮肤感染。如果你经常有皮肤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除了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穿不透气的衣物和鞋子,还要注意检查一下血糖。
皮肤斑点第四个糖尿病的常见皮肤症状是皮肤出现斑点,通常在小腿部。这种皮肤症状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不过,一些学者认为,这很可能是腿部受伤引起的皮肤症状。当伤口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加上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减少了送往伤口的氧气和养分,导致伤口周围的皮肤出现圆形和红褐色的斑点。虽然这些斑点不会引起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但时间久了会变得像老人斑。
到目前为止,这种皮肤斑点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平时只能多注意和保护好腿部,如运动前要穿上袜子和鞋子,来减少皮肤的摩擦,从而降低腿部皮肤受伤的风险。
第五个糖尿病的皮肤症状是皮肤干燥。其实,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皮肤干燥,不过,统计显示26%的糖尿病患者会有皮肤干燥的症状。因为高血糖会导致尿频和皮肤脱水,继而导致皮肤干燥症。
糖尿病的皮肤干燥常常还伴有细细的裂纹和脱皮。在寒冷的冬季会更严重,因为空气的湿度会随着气温降低而降低,导致皮肤更容易流失水分和变干。而且,糖尿病引起的皮肤干燥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因为老年人的汗腺和皮脂腺退化,皮肤会更容易缺水和变干。
想要改善皮肤干燥的症状,除了控糖,还要好好呵护皮肤,比如多喝水、敷面膜,避免过度洗澡等。
很多原因会导致皮肤出现息肉,包括糖尿病。如果患有糖尿病,皮肤有可能会出现息肉,一般长在眼睑、颈脖、腋窝和腹股沟部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息肉都是良性的,可以通过手术或冷冻疗法移除。
以上就是六种糖尿病会导致的皮肤症状,包括皮肤变黑、皮肤瘙痒、皮肤易感染、皮肤斑点、皮肤干燥以及皮肤息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皮肤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就诊寻求专业帮助,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