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法正(糖尿病治疗法则)
糖友最常见的三种并发症,这里有你想要了解的!
指导专家
戴 虹 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毛永辉 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赵志刚 国家内分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影视歌三期的韩国天王巨星Rain ,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表演嘉宾。
rain天王妈妈早年患上了糖尿病,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转成并发症,离开了人世。这成为了天王永远的伤痛。
糖尿病控制不好血糖,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它可以引发100多种并发症,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在发病后10年左右,它会让约30%~40%的患者逃不脱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的厄运。下面小编就带你看看糖友最易发的三种病。
1/3的糖友会视网膜病变
1、眼睛出血要小心
据统计,在我国成人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其中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在这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中又有1/3的患者有失明的风险,约1200万人。
糖尿病眼病领域知名专家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戴虹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早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棉絮斑眼底等症状,患者的视力没有任何影响,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2、要定期查眼底
糖尿病患者务必要定期检查眼底,密切观察眼底组织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应该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给疾病踩刹车。
3、抗VEGF药联合激光治疗法正流行
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晚期,目前,比较普及的治疗方法是激光治疗。戴主任介绍,激光治疗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如果治疗不当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现在新的治疗方案,用抗VEGF药联合激光治疗法正在被推广,这种联合治疗不仅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还可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损害视网膜组织、维持视功能。
虽然,这种联合疗法目前还不成熟,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探讨,但是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神经痛最难受却最常见
1、四肢麻木、有针刺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病率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病变,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糖尿病神经痛。
“糖尿病痛性综合征是非常痛苦的,它主要侵犯四肢,其中以下肢和足部为主,刚开始发病时非常隐匿,一定时间以后患者会逐渐出现双侧肢端对称性的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或灼热感。
这种感觉往往十分剧烈,好像刀割一样,而且都是昼轻夜重,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在疼痛非常难受的同时,患者还会伴有感觉减退、逐渐消失,比如手被划伤、割伤毫不知情、毫无感觉。
2、最好方法是控血糖做筛查
郑州颐和医院院长、国家内分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赵志刚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根治却很难。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做好筛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进展恶化。
糖友一旦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物理治疗以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血液供应、改善神经营养。”
肾病,难发现难治愈
1、隐蔽、难治更要早作筛查
老年糖尿病肾病表现非常隐蔽,不易被发现,而一旦出现症状,患者往往已患病多日,且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肾病常常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并发症的情况非常复杂,治疗起来也有很多难处。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毛永辉介绍,1型糖尿病病人在确诊5年后,每年都应该进行常规的糖尿病肾病筛查;2型糖尿病病人一经确诊,每年都要进行常规的糖尿病肾病筛查。
2、维生素D能降蛋白尿
当患者筛查的结果中出现大量的蛋白尿,或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或者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患者就可被诊断为患有糖尿病肾病了。
而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就是降低蛋白尿,目前已有的降蛋白尿的措施有,降低血压、调整血脂以及现在特别推广的维生素D的治疗等。
但是,这些措施对于肾脏功能已经急剧恶化的四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是无效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或者搜索微信账号(jksb2016),每天都有精彩内容,参与更多活动!
本期实习编辑:任嘉霖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命耐力赛:暂停的美好如何重启?
早发现早治疗,重拾多彩人生
2013年,30岁的郝发银只是陪着偶感不适的同事一起去医院时顺便也做了个检查,结果却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脏病。这十年里,她煎炸了四十几个煎药罐,经历过激素治疗导致体重增加五十多斤,也曾因为疾病的影响导致失去重要客户……
2020年,75岁的姜金法发觉自己开始视力模糊,走路腿酸,尿液里都是泡沫。原本他以为这是衰老过程中难免的问题,但两年后,他因心脏不适紧急就医,检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肾脏也“坏了”,引发了高钾血症。原本退休后的姜金法正享受着田园生活,每天在田地里种些农作物、蔬菜,但患病后,他再也不能从事耗费体力的劳动了。
如何面对被疾病改变的生活,成为了郝发银和姜金法不得不学习的必修课。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约为8.2%[1],但这些患者中,对CKD疾病的知晓率只有10%[1],这意味着,每100个CKD患者中,有近90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被打乱的生活
即使已经过去十年,郝发银依然能清晰回忆起生病之初的记忆。
2013年,同事抱怨说腰疼,想去医院做个检查。郝发银想到自己最近两年经常浑身无力,于是陪同事挂号的时候就顺便给自己也挂了号,做了检查。几天后到医院取报告,医生告知她的尿蛋白已经三个“加号”,指标明显异常,可能是肾脏出了毛病,得了“腰子病”,最好再做些针对性检查。
“那天从医院回来下着大雨,我在路上就哭着给老公打电话,说我生病了。”第二天,郝发银在老公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办理住院,进行了肾穿刺等一系列检查,最终被确诊IgA(免疫球蛋白A)肾病。30岁的郝发银第一次听说这个疾病名字,甚至在医生反复解释了好多遍后,再加上自己在网络上搜索,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病。“我从小到大几乎没生过病,第一次知道自己生病了,并且还很严重的时候,立马感到了一种未知的恐惧。”
而姜金法第一次知道自己患肾脏病的经历,甚至比郝发银还“惊心动魄”。2022年的某一天,姜金法突然感觉心脏难受得厉害,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后,才发现是因为经年的糖尿病并发了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受损导致钾离子代谢异常、血钾显著升高,只能当即在医院进行紧急透析来降钾。
虽然患糖尿病二十余年,但一直以来姜金法并没有重视,甚至生活饮食习惯上有时也未严格遵照医生叮嘱。他没想到这个病有一天会加重到这么严重的地步。“自从得了肾脏病,家人再也不放心我一个人出门了,一点儿农活都不敢做了。”
像郝发银和姜金法这样,平时并没有感受到肾脏异常情况,在偶然的检查中或是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自己已罹患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很多。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医师毛志国教授解释道,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沉默的疾病”,平时不痛不痒,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但很多人发病的时候已经是终末期肾病,因此这个疾病在医学中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中,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及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的病因,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更快,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慢性肾脏病病程较长,会有持续一个进展性,时间越长,肾脏功能破坏越严重,最终功能丢失完,就进入终末期。”毛志国补充道,“另一方面,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疾病的到来就像被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正常生活的节奏不可控制地随之崩塌,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患者自己的心情和心理状态承受极大压力,对整个家庭也也是一场沉重打击。
漫长的治疗和“迟来的后悔”
确诊慢性肾脏病后,郝发银因为“自己是个病人”而陷在低落里,每天出门不仅戴着口罩,还要把自己包裹得像粽子一样。过去,她的日常生活围绕着家庭和工作,患病后她不得不经常跑医院,也不得不接受“看医生、做检查、吃药”的日子将成为常态。
“一开始我在看中医,那时候用来煎药的药罐子都煎炸了四十几个。妈妈每次都安慰我说‘药罐子炸了,病就好了’。”但最初的两年里,郝发银的病情却没有按照预期好转,每次检查报告中她的尿蛋白指标都在三个加号、两个加号间反复变动。“每次看病时都要五点起床去排队,一系列检查结束要到下午一点多。但是治疗依然没有很好的效果,其实心里是很不好受的。”
后来,郝发银尝试更换激素治疗,虽然尿蛋白指标逐步下降,但是药物副作用下,她的体重迅速增长五十多斤,整个人的状态变得更消极,精力也难以集中,以至于过去一向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她,在一次项目的签约中失去了重要客户。但让她最受打击的是,医生曾说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从事现在的这份工作了,建议她换一份轻松一些的工作。“医生每次跟我讲这个的时候我都会哭,但想到孩子还要上学,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还要维持,我哭完、崩溃完,还是要继续上班,继续生活。”
这份“自愈”背后,离不开家人的陪伴。患病后,家人的支持给予了郝发银面对疾病的勇气。“我爸经常会就会祈祷说让我好一点,包括我的爷爷奶奶经常会讲‘我大孙女如果病好了,我们这一家人的心病就没了。’”郝发银的老公也在备忘录里记录着老婆的病情进展,偶然一次,她发现老公在备忘录里写着“如果有一天老婆需要换肾,我一定第一个冲上配型”。“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跟他讲过,我看过他备忘录里的这一条。但其实我内心真的是很感动。”
而经历了紧急就医和透析之后的姜金法,则是真正意识到了疾病的危险性。虽然一开始他心里难以接受每天要吃各种药物、不能再到田地里耕种这些“不习惯”。但在妻子和儿女们的安慰下,他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
如今再提及这段患病经历,无论是郝发银还是姜金法,都绕不开那句“后悔”。郝发银后悔轻视了身体乏力的信号,姜金法后悔不重视糖尿病日常的生活方式管理,没有定期复查。
“当初感觉身体不适时,觉得年轻,休息一下就好了,去医院太麻烦了。后悔当初没早点去做检查,查出来没早点去做治疗。”郝发银说。
早发现早治疗,重拾多彩人生
毛志国教授在医院里听过太多患者发出这种“后悔”这声。“因为肾脏它比较沉默,所以很多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就需要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主动去筛查。”
毛志国介绍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脏病,而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2]。同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肾单位的总体数量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好的,它没法再生,也不可再增加。所以肾功能在人生中是一直做减法的,用得越多就消耗得越快,寿命越长就越有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够用的情况。”
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可以通过“一泡尿、一管血、一根表”进行筛查,毛志国具体解释道,“一泡尿”就是做尿液的化验,尿常规,特别是尿的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比值就是很敏感的,可以早期筛出尿液中的异常;“一管血”指血液的生化检测,包括肌酐和胱抑素C;“一根表”指的是血压表,因为肾脏在人体是负责血压管理的,所以如果比较年轻的病人出现了血压的升高,或者是出现血压变化波动,往往都要想到是不是有肾脏病变参与在其中。
慢性肾脏病的早筛查早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慢性肾脏病一共有5期,如果我们能从CKD 1-2期就开始干预,干预得越早,取得的效果越好,很多病人就不至于进展到终末期发生严重的损伤了,也可以避免慢肾脏病中的心血管、脑血管等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毛志国说。
但他也强调,虽然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但随着医疗手段进步、创新药物面世,在家庭的支持、医护人员的照护、国家医保政策等支持下,患者通过积极和规范的治疗,还是能够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经常说慢性肾脏病是个‘无声的杀手’,但这个杀手是有破绽的,我们是可以打败它,患者可以获得很好的一个临床治疗和预后,所以患者一定要有信心,规范治疗和管理疾病,是能够和医生一起战胜这个疾病的。”
如今姜金法已经规律服药一年多,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对他而言,这份平静的生活来之不易。“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现在可以每天出去走一走,和家人一起散散步,感觉生活很幸福。”
郝发银的病情也在规范治疗后逐渐稳定,如今的她积极配合医生,规律服药,身体好转的同时依然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进程,尽量回归正常生活。“还想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一趟北京,这是他们一辈子的愿望。之前因为我得了这个毛病,一直都没有去实现,现在病情也稳定了,希望近期或未来的某一天,我带他们去北京看一看,圆了他们的梦,也圆了我的梦。”郝发银说。
声明:本文仅作为疾病教育,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资料】
[1] Wang L, Xu X, Zhang M,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Sixth China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JAMA Intern Med. 2023;183(4):298–310.
[2] 上海市肾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5):453-464.
作者:马萌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重庆一全国劳模蒙冤获平反后,等待荣誉称号恢复
77岁的张净上周又一次打电话给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询问恢复自己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有关情况。他已多次询问情况,目前除了等,还无其他结果。
张净是重庆老牌上市公司——万里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199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对张净而言,2006年非比寻常。这一年以前,他的人生名利双收。他因将一个小企业发展为重庆市首批上市公司获誉无数,除全国劳模外,他还获“重庆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营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而后,他又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重庆日报》曾整版报道张净带领企业腾飞的事迹。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图
命运在2006年9月急转直下,已退休8年自办企业的张净,因为存在银行的123万余元存款“失踪”,状告银行要求还钱,反遭银行报案诈骗,由此获刑4年。
2010年6月8日,已刑满释放的张净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0年12月根据国务院批准,撤销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停止其享受有关待遇。
2014年12月3日,张净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无罪。
6月3日,张净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平反后,他已申请国家赔偿,并要求恢复其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待遇,虽然国家赔偿的决定已作出,但全国劳模称号只能一级一级报,至今没能恢复。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证实,他们从来没有遇到恢复全国劳模的情况,这是首次。市局已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报告此事,但全国劳模的授予、撤销、恢复权限都在党中央、国务院,他们只能是不断报告。
百余万存款“消失”,起诉银行还款反被刑拘
走进位于重庆南岸区张净的家中,很难想象他曾是上市公司前董事长。
两个女儿买给他的72平方米房屋,客厅墙面、屋顶已到处起壳。因为洗衣机老化,他75岁高龄的妻子陈登贵,不得不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手洗衣服。
重庆首批上市公司原董事长张净家的墙体、屋顶到处起壳。
说起张净在的遭遇,陈登贵就来气,她在埋怨丈夫“太老实”的同时,也痛斥当初那些制造冤假错案让张净入狱的人。
冤案,起于一笔存款。
2001年,全国劳模、已退休的张净经营着一家塑钢管道公司。年初,副总经理黄志忠找到他,称朋友开厂,需资金帮忙,可付给“2分的利息”。
张净考虑到私人借贷后资金的安全性,并未同意。后黄志忠称对方有银行的朋友,可通过存折抵押贷款,存一贷三。即是说,只要张净把钱存到这家银行,就可帮助黄的朋友获得存款三倍的贷款。
张净告诉澎湃新闻,他事后获知,黄志忠所说的开厂人是重庆梁平人陈天明,陈想开一个啤酒瓶厂,但缺乏资金,就找到从事民间融资的四川绵阳人雷锐。雷锐通过另一民间融资人宁凤山认识了黄志忠,并从黄志忠处得知张净手中有资金。
在利息的诱惑下,张净同意将多年的工资、奖金和分红收入等存到对方指定的银行,为安全起见,他要求银行出具还款承诺,保证一年内还本付息;对于资金如何使用,他不予过问。陈天明等人同意由银行出具承诺书。
2001年5月25日,张净携款38万元来到梁平,按约定存入了中国农业银行梁平县(注:现梁平区)支行(以下简称:农行梁平支行)。当天,他得到陈天明等人按24%年息给付的利息,以及盖有“中国农业银行梁平县支行营业部业务公章”的银行还款承诺书。
2001年6月、9月以及2002年4月,张净又三次以自己或妻子陈登贵的名义到梁平存款85.92万元。四次相加,他累计在农行梁平支行存款123.92万元。
2002年5月,38万元存款到期后,张净便持存折和承诺书到银行取款,却被银行告知:存款已被他人取走,并以“正在调查”为由拒绝支付。
张净告诉澎湃新闻,他后来了解到,陈天明、雷锐通过熟人认识了农行梁平支行出纳人员蓝振贵。他们向蓝振贵表示,要将引来的资金存入农行,由蓝负责办理银行卡、存取款相关业务,给资金总额2%的好处费。蓝表示同意。张净的38万元到账后,蓝振贵就以张净的名义办了银行卡,将其存款数次划转或取现,账上最后仅剩5块钱。
张净多次找银行取款无果,而雷锐等人也表示无力支付。2005年6月,张净一纸诉状将农行梁平支行告上法庭,要求还本付息。
张净说,诉讼过程中,银行方面明确告知其存款被职工蓝振贵划转或取走,银行对此并不知情;且张净手中的承诺书上的印章是伪造的,银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向储户出具承诺书。
张净却坚持认为:“钱是存在银行的,无论如何银行应该赔偿。”在法庭主持下,张净与农行梁平支行达成书面和解协议:张在收回38万存款本金后,放弃利息并撤诉;农行梁平支行通过梁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向蓝振贵、陈天明、雷锐等人追回38万元付给张净。
而后,张净发现另外两笔存在农行梁平支行的71.92万元存款遭人取走。2006年3月15日,他以妻子陈登贵的名义向梁平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农行梁平支行归还其存款及利息。
诉讼过程中,农行梁平支行向当地警方报案称“遭遇诈骗”,警方介入调查。梁平县法院裁定陈登贵的民事诉讼中止审理。
2006年9月8日,张净被梁平公安抓获。次日,警方以张净“协助”蓝振贵、陈天明等人取走其存款,并起诉银行赔偿骗取公共财产为由,将他以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刑拘。
因为冤案获刑,张净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已被撤销,他仍保留着奖章
获刑四年,刑满后申诉期间被撤销全国劳模
梁平县人民法院2007年审理张净、雷锐、蓝振贵、陈天明犯诈骗罪一案时查明,张净持有的银行承诺书系虚假的,雷锐找人伪造“中国农业银行梁平县支行营业部业务公章”,印模则是陈天明提供。
梁平县法院认定,张净将钱存入银行,以透露存折密码给蓝振贵等人,协助蓝振贵凭存折密码办理银行借记卡等方式将其存入农行梁平支行的存款取出。
2007年10月29日,梁平县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张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为了获取高额利息,采取同意、协助他人支取其存款,然后起诉银行赔偿的手段,骗取公共财产,数额特别巨大,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属未遂,依法可以减轻处罚”。梁平县法院据此以张净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而同案的蓝振贵则被判处受贿罪,判刑1年3个月;雷锐和陈天明被判犯伪造企业印章罪,分别获刑1年6个月、1年3个月。
张净说,一审庭审时,他和辩护人向法庭表示没有同意任何人使用其存款,也没向任何人透露存折密码,但法院不予采纳,反而采信蓝振贵、雷锐的供证词。同时,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技术处还出具鉴定材料,认定挂失申请书上的“陈登贵”的签名系他所签,但公安从来没向他们夫妇提供鉴定样本材料。
陈登贵也告诉澎湃新闻,案发至今,警方从来没有找她鉴定过笔迹。
对一审结果不服的张净提出上诉,2008年3月31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处刑罚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张净随后被送往重庆三合监狱服刑。
服刑期间,张净在狱中提出申诉,他把“不复清白死不瞑目”作为自己的信念。他的小女儿放弃苦心经营的生意,一心为父跑官司,但一直没有结果。
2010年6月8日,获减刑三个月的张净刑满出狱。他顾不上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走上申诉之路。
张净时隔多年后从人社部得到的文件显示,在他申诉期间,人社部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12月20日下发《关于撤销张净、张心佛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通知》,通知要求收回两人的奖章、证书,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
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2010年下发通知,撤销张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重庆市高院提审,改判无罪
张净在申诉过程中,回想起梁平县法院一审时,庭审中被提及但没出示的两张挂失申请书和两张借记卡申请表。他到梁平县法院要求查阅,但遭拒绝。而后他又找律师调阅,法院却只许看、抄,不允许复印。
“这些单据都是别人冒用我和妻子的名填写的。既然我向他人透露了密码,别人还用向银行挂失密码吗?”张净认为,只要鉴定这4张关键性证据,就足以推翻一、二审认定的事实。
带着手抄件,张净到最高法反映情况。他说,最高法接待人员认为这个证据非常重要,但手抄件无法证明,需要原件。
因为曾在重庆市人大任过职,张净回到重庆后找到重庆市人大内司委和重庆市检察院协调,最初农行梁平支行拒不提供,梁平县法院也不配合。无奈之下,张净再次到最高法上访。
张净说,从最高法上访回重庆的路上,他接到梁平县法院的电话,对方要到他家里让他承诺不要去北京上访。“我当时给他们表示,只要提供4张申请材料,他可以承诺不去北京。”
最终,农行梁平支行从2012年2月到8月,分4次提供了两张挂失申请书和两张借记卡申请表。张净花1万多元钱,对4份申请材料进行鉴定。重庆法正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这些申请材料上“张净、陈登贵”的签字,全不是张净和陈登贵所写。张净说,其中也包括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技术处2006年鉴定的那份申请书。
张净拿到铁证后,他再度向重庆市人大反映,经人大监督,重庆市高院2013年10月提审他申诉一案,决定再审。
重庆高院再审时,认定4份申请材料的签名不是张净和陈登贵所写,与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技术处鉴定结果相矛盾。
同时,重庆高院认定,原判认定张净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证据不足;张净主动透露密码的事实证据相互矛盾,不具有排他性。蓝振贵、雷锐的串供行为,因蓝振贵传递的串供纸条落入张净手中,雷锐未收到,串供结果并未实际发生。
重庆市高院据此认为,原裁判认定张净构成诈骗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判决撤销一审、二审对张净的定罪量刑部分,并宣判其无罪。
重庆市高院对张净作出无罪判决
国家赔偿决定已作出,全国劳模难恢复
在获无罪判决后,张净向重庆市二中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要求赔偿限制人身自由1368天的损害赔偿金30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2万余元、服刑导致的经济损失320万元及利息。同时要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015年8月26日,重庆市二中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书》,决定赔偿张净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300576.96元;精神损害抚慰金4万元;在侵权行为影响范围内为张净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因服刑导致的经济损失不属于法院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范围,其请求被驳回。
张净不服,向重庆市高院申请国家赔偿,他提出请求法院赔偿60万元专利损失费、按2016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10倍支付精神抚慰金、恢复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补发因取消该称号造成的经济损失等6方面内容。
重庆高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后在2017年12月20日作出决定,张净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4万的基础上酌加6万元,共计10万元,其余维持重庆二中院的决定。
对于张净提出的恢复全国劳模称号并补发因取消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要求,重庆市高院赔偿委员会认为,在精神损害赔偿部分已考虑到这一因素,并已向重庆市总工会建议提请恢复其全国劳模称号。
重庆市高院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书》中表述,已向重庆市总工会建议提请恢复张净全国劳模称号。
张净说,他依然不满重庆市高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书》,因为劳模称号被取消,他退休工资仅4133元,每个月比全国劳模最低退休工资少将近1500元,一年的直接损失就接近1.8万元。因为这个冤案,劳模称号被取消后,他无法享受全国劳模的慰问、疗休养、健康体检等补助。
张净认为,重庆高院并未就恢复其全国劳模称号采取有效措施,仅是口头提请重庆市总工会恢复其全国劳模称号。但其全国劳模称号是人社部下文撤销的,和重庆市总工会关系不大。对此,他决定再进行申诉。
“我也向人社部反应过,他们让我找重庆市人社局,需先恢复党籍,再一层一层报。”张净说,目前,他的党籍已恢复,重庆市人社局虽有报告,但一直没有结果。
重庆市人社局表彰奖励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恢复全国劳模称号的情况,这是首次。但全国劳模的授予、撤销和恢复权限,都在党中央、国务院。
该负责人说,2018年年底机构改革前,重庆市公务员局就向上级报告过此事,并以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上报给党中央、国务院,请求解决此事。机构改革后,相关表彰奖励的职能划归重庆市人社局,人社局2019年10月又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上报,但目前暂无消息。
“全国劳模是极高的荣誉,老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并非常关注此事,也希望此事能得到妥善解决。”该负责人说,由于地方根本没有权限,也没有全国劳模恢复的程序,能做的就是不断向上级报告。
一直等不到结果的张净今年4月5日邮寄材料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人社部,要求恢复全国劳模称号。4月27日,北京市二中院书面回复称,因不符合起诉条件,不予立案受理。
“全国劳模是我终身的荣誉,如果不能恢复,我死不瞑目。”张净说,因为梁平公、检、法办冤案,导致他入狱,全国劳模也被撤销。当初他人取走的71.92万元,因为银行只愿补偿本金和活期利息,他觉得不合理也未去取钱。
陈登贵说,“老头子踏踏实实工作一辈子,坐完冤狱如今要钱没钱,要名没名。不管能不能恢复劳模称号,他们总该给一个解决方案,不可能一直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