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痒肿(糖尿病 手痒)
手脚5个症状,提醒你糖尿病上身了,这1种运动,控制血糖最有效!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慢性疾病越来越多,比如糖尿病。一旦得了糖尿病,基本上就会伴随终身。但是早期控制得好,还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于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糖尿病的症状,除了容易疲劳、无端消瘦、视力下降、容易饥饿等,早期有一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
1. 经常手脚发麻
如果经常出现手脚发麻,特别是双手或双脚对称性的麻木或刺痛,排除颈椎病等原因,要特别注意血糖,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做一个糖尿病筛查,以免贻误病情。
2. 手脚长肉芽肿
糖尿病早期,常常会在手背、脚背长环状肉芽肿,颜色鲜红或者红褐色,逐渐融合成斑块,也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的瘙痒,按上去硬硬的,不要当成是普通的皮肤病,这也是糖尿病的症状。
3. 手脚长疱疹
皮肤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且种类很多,血糖偏高者出现皮肤潮红、发痒,手脚部突然出现水疱,大小不等,数周后自愈,留下黑斑,而且反复发生,要引起重视。
4. 皮肤瘙痒
在干燥的季节,很多老年人由于皮肤缺水,会有皮肤瘙痒现象,如果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性的顽固的皮肤瘙痒,要警惕是糖尿病引起的身体脱水而导致的发痒。
5. 手足癣
血糖升高,皮肤中糖原含量增高,让霉菌、细菌有了生存的沃土,引起手足部的真菌感染、瘙痒,就形成了手足藓、体癣、股癣。
得了糖尿病也不用慌,除了正常的遵医嘱,平时的饮食、锻炼,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1.健步走:世卫组织认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这项运动适合所有人群,当然包括糖尿病患者。通过每天1小时的走路,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每天累计走1万步,包括上楼梯,对早期糖尿病的逆转大有好处。
2.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很全面,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各关节和各大肌群都参与运动,能够养气凝神、控制体重、活血强筋,长期锻炼有助缓解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因此对于控制和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
国内外都有研究证实,太极拳是糖尿病患者非常理想的锻炼方式。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都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也减少。同时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太极拳作为一项非常温和的有氧运动,极少产生身体伤害,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不管是什么运动,都有坚持“1.3.5.7.9“”的原则:
“1”:饭后1小时再进行锻炼
“3”:每次至少锻炼运动30分钟
“5”: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5次;
“7”:选择不过分剧烈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比如50岁,运动后10分内测量,心率应该在120左右)
“9”:锻炼要长久,坚持才有效果。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半夜皮肤瘙痒难耐?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注意预防和治疗
现在正值盛夏时节,阴雨潮湿的天气比较多,很多人都会出现皮肤瘙痒难耐的情况。但这里编者要提醒大家,如果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最好及时去医院监测血糖!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患者都是以“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才去就诊的。但事实上,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曾有一项纳入2700例糖尿病患者和499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人群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皮肤瘙痒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11.3%和2.9%。因此,中老年人或是血糖容易高的患者不要轻易忽视皮肤瘙痒、干燥或者发炎的症状。
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改变皮肤的状况,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皮肤感染等并发症。有相关研究表明,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比普通人体表更干燥。而研究显示,干燥皮肤中肥大细胞和组胺数量会增加,而组胺是产生皮肤瘙痒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中所含的脂质成分降低及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尤其是真菌的感染。
1.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呈游走性、阵发性,以夜间发作为重,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抓痕、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肥厚皲裂等继发性损害。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发病时间、程度和部位均不相同,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延,甚至可遍布全身,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及下肢小腿。
2. 相关症状
糖尿病皮肤瘙痒常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可出现烦躁、焦虑、忧郁、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和神经精神障碍。皮肤瘙痒导致搔抓,反复的搔抓会刺激皮肤增厚、湿疹化,严重时可导致皮肤感染,甚至淋巴管炎等。以上病症又可加重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1. 定期体检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的话,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糖,并积极治疗一些其他基础性疾病。
2. 加强皮肤的清洁及润肤护理,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如果出现瘙痒症状时,切忌搔抓,一旦抓起来很难控制,可以涂擦止痒药物,或用冷水湿敷。
3. 注意洗澡的频率和温度。洗澡频率要适度,秋、冬季可根据自身皮肤的干燥程度不同,一般一周1~3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7℃~40℃ 为好,不要用过热水烫洗;不要过度用毛巾搓洗皮肤;宜用中性或偏弱酸性沐浴液或浴皂,而且使用频率宜适当减少。洗完澡后注意用润肤霜。
4. 如果瘙痒严重的话,可外用冷却剂和局部麻醉药,包括薄荷脑、樟脑、石碳酸,这些物质可刺激神经末梢传递冷感掩盖痒感。另外,局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混合物恩纳(EM-LA)也有抗瘙痒作用。
5.减少刺激。如内衣穿柔软纯棉衣物,避免化纤、皮毛衣物的刺激。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
6. 积极控制继发的皮肤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病毒感染时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或阿昔洛韦乳膏,必要时系统用药,如泛昔洛韦0.25g,3次/d,疗程共7d;真菌感染时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
7. 如果继发湿疹,出现了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等,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和瘙痒症状,同时加强皮肤保湿润肤护理。必要时及时请皮肤专科医生诊治,以及早控制,避免恶化。
8. 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冬季这2个部位痒,可能得了糖尿病并发症,9个方法帮你止痒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最近这手啊,越挠越痒,连睡觉都不得安生。”李大爷搓了搓手,一脸无奈地对老伴说。而他的老伴则皱眉补充:“你不光手痒,这几天脚底也挠得不行,是不是换了新洗衣粉过敏了?”
李大爷没太在意,觉得可能是天气干燥导致皮肤瘙痒。可几天下来,不仅手脚痒得更厉害,皮肤还出现了小裂口,甚至有点红肿。他终于坐不住了,决定去医院看看。
张医生接诊后,仔细检查了李大爷的症状,又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经过一番检查,张医生语重心长地说:“李大爷,这可不是单纯的干燥皮肤问题,而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一种表现。”
听到这个结果,李大爷愣住了:“糖尿病?我的血糖不是才高一点吗?怎么还会影响皮肤呢?”张医生的解释让他恍然大悟,但也让他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冬季气候干燥,皮肤瘙痒是一件常见的事,但糖尿病患者的瘙痒却大多不仅仅是“干燥”简单。像李大爷这样,手脚瘙痒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信号,尤其是以下两种情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神经受损,尤其是手脚的周围神经。这种损伤会引发皮肤的瘙痒、麻木甚至刺痛感。
科学解释: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细胞,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同时也会改变皮肤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瘙痒和干裂。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比普通人更脆弱,尤其在冬季干燥时,皮肤更容易失水。加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皮肤容易感染,形成顽固的瘙痒甚至溃烂。
科学解释:糖尿病患者皮肤中的水分和油脂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而高血糖环境又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养料”,增加了皮肤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疾病,长期高血糖对身体各个系统都会造成影响,皮肤问题只是其中之一。以下是糖尿病引发皮肤瘙痒的几个主要原因:
1. 血糖控制不佳,损伤神经和血管
高血糖会损害小血管,导致皮肤供血不足,皮肤屏障功能变差。同时,神经损伤也会引发瘙痒感,甚至发展成“蚁走感”或刺痛感。
2. 皮肤屏障脆弱,容易失水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水分流失更快,加之冬季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变得干燥皲裂。
3.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弱,容易感染真菌或细菌,而这些感染往往会加重瘙痒症状。
4. 代谢紊乱,皮肤毒素堆积
高血糖会导致代谢产物堆积,皮肤表面微环境被破坏,导致炎症和瘙痒。
像李大爷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缓解冬季的手脚瘙痒呢?张医生给出了9个科学有效的方法:
1. 控制血糖是关键
瘙痒的根源在于血糖失控,因此,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合理服药或使用胰岛素。
2. 保持皮肤滋润
每天使用保湿乳液,尤其是富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产品,可以有效锁住皮肤水分,缓解干燥。
3. 避免用热水洗澡
热水会加速皮肤的水分流失,建议用温水洗澡,并减少洗澡时间。
4. 穿透气的棉质衣物
冬季衣物选择棉质或柔软透气的材质,避免羊毛或化纤等刺激皮肤的材料。
5. 减少抓挠
瘙痒时尽量避免抓挠,可以用轻拍或冷敷的方式缓解,避免抓破皮肤导致感染。
6. 避免高糖饮食
高糖食物会加重血糖波动,进一步恶化皮肤问题,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全谷物食品。
7. 保持室内湿度
冬季室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减少皮肤水分流失。
8. 定期检查足部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容易出现溃疡或感染,建议每天检查足部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9. 中医调理辅助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属“阴虚燥热”体质,可通过适度服用滋阴润燥的食材(如百合、玉竹等)改善皮肤干燥症状。
除了手脚瘙痒,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警惕以下皮肤问题:
皮肤黑棘症:常见于颈部或腋下皮肤,表现为粗糙、暗沉,有时伴有瘙痒。
糖尿病足:足部皮肤破损后难以愈合,甚至可能出现感染或坏死。
真菌感染:如脚癣或股癣,冬季穿厚鞋袜时尤为高发。
这些问题都可能是糖尿病恶化的信号,患者应定期检查皮肤状况。
中医认为,“皮肤痒,肾虚藏。”意思是皮肤问题多与内在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糖尿病患者的瘙痒表现在皮肤,但其根源在于内在的阴虚火旺和气血不足。因此,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调理(如针灸、食疗等),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黄帝内经》中提到“冬者养藏”,即冬季要注意保暖和滋养。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合理作息、增强体质来改善瘙痒症状。
写在最后李大爷经过张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血糖,并采取了科学的护理方法,手脚瘙痒的症状逐渐缓解了。他感慨地对老伴说:“这次真是长了见识,原来小小的瘙痒也能隐藏这么大的问题。”
冬季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手脚瘙痒可能不是普通的皮肤干燥,而是身体发出的警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血糖管理,同时做好皮肤的日常护理,避免因为忽视而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健康从点滴开始,科学护理才能安然过冬!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