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尿(糖尿病酮尿症酸中毒)
当你的尿中有了酮体,应如何防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必学技能
近期收住了1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张某,男,46岁,因烦渴、消瘦、腹泻4年余,症状加重伴头昏、乏力1月余入院。
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烦渴、多饮(每天饮水约3500毫升)、多尿(白天小便6-7次,夜间小便2-3次,每次量约250毫升),伴易饥、多食(每日3餐,每次主食5两)、消瘦(体重近3个月减轻20千克),并感头昏、全身乏力。
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糖升高,查空腹血糖为24.2mmol/L,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长期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18u/日控制血糖,平时没有监测血糖水平,未控制饮食,常进食含糖食物,运动量尚可。
近1个月来感头昏、乏力明显,常感觉自己身上有股烂苹果味。
入院测空腹血糖:25.1mmol/L;血气分析:血酸碱度:7.210;尿常规:尿糖:4 、尿酮体:3 ,提示为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要知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酮体。酮体是脂肪分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当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我们体内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内产生酮体,当酮体生成超过了身体的最大利用能力,就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
当血中酮体显著增高时,丙酮也可从肺直接呼出,使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
当酮体进一步在体内堆积,会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产生酸中毒。我们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临床表现是:血糖升高、烦渴、多饮、多尿(特别是夜尿),疲乏无力。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①消化系统: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呼吸大且深;
③循环系统:心跳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四肢发冷;
④神经系统:头昏、头痛、烦躁、嗜睡、昏迷;
⑤脱水症状:皮肤黏膜干燥,少尿,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如何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①血糖>13.9mmol/L
②血气分析:pH<7.3
③ 血酮≥3.0mmol/L
④ 尿酮体阳性( 以上)
尿酮体有加号,怎么办
1.如果糖友平时发现有尿酮体,此时你的血糖≤11.1mmol/L,首先要排除饥饿性酮症。有的糖友为了控制血糖而过分控制饮食,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体内的肝糖元逐渐降低甚至耗竭导致大量脂肪酸代谢产生酮体,这种酮症只要保证正常的热量摄入就可以了。
故建议糖友平时放松心情,避免焦虑,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不要为了降血糖而过分控制饮食。
2.排除以上情况后,若血糖<13.9mmol/L,尿酮体阳性不超过2 ,你可以在家饮用淡盐水至少2000ml,适量增加短效胰岛素剂量,待血糖<11.1mmol/L时适当增加活动。
3.如果尿酮体≥3 ,血糖≥14.0mmol/L,同时感觉有头昏、恶心、自觉有烂苹果味等,除了注射短效胰岛素、口服淡盐水外,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患者如何应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消除诱因,补液纠正脱水,降低血糖,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并发症。当怀疑自己是酮症酸中毒时,在去医院以前和去往医院的途中,患者及家人不能坐等医院的治疗,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件事:
①大量饮水,淡盐水(1000毫升水加9克食盐)最佳;
②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注射胰岛素;
③ 停用双胍类药物,有条件的话,每2小时监测1次血糖和尿酮体。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于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应该是防重于治,预防的方法包括:
1.监测血糖,防治血糖骤升、速降的变化,维持血糖在11.1mmol/L以下。
2.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能擅自停药,或根本不治疗。
3.饮食要规律,防止暴饮暴食,按糖尿病饮食标准控制好饮食。
4.适当运动,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
5.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
无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还是慢性并发症,我们都希望糖友不要有,控制血糖达标是首要任务,放之任之,总有一天,吃亏的是你自己。
本文开头的这位患者不仅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全面检查下来,已合并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III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慢性并发症在肆虐地趁机生长,致命的急性并发症也躲不过。
朋友们,好好控制血糖吧!
作者:沐欣欣
糖尿病:血液中的高酮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葡萄糖(血糖)作为能量来源时,酮是由我们的肝脏产生的物质。我们的身体缺乏葡萄糖或胰岛素时,它会找到一种方法来燃烧脂肪以获取能量。这些脂肪分解成酮,进入血液。
血液中高酮的原因包括:
- 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
- 长期禁食
- 过度呕吐
- 极限运动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酮饮食)
- 饮食失调,如厌食症
- 饥饿
如患有糖尿病,血液或尿液中的高酮水平代表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糖尿病并发症。通过酮体血液检测监测酮体水平可以帮助确保及时接受治疗。
生酮(酮)饮食的健康人也可能出现高酮水平。酮饮食通过鼓励我们的身体制造酮来燃烧脂肪来促进减肥。
当酮水平高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的身体健康且没有糖尿病,高酮体水平不一定会引起任何问题。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多的酮可能对身体有毒,会扰乱我们的pH值并导致大脑周围肿胀。它们还会导致钾水平下降,这很可能致命。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酮体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引发以下症状:
- 过度口渴
- 排尿增多
- 恶心
- 呕吐
- 腹部疼痛
- 皮肤干燥或潮红
- 呼吸急促
- 口气有果味
- 疲劳
- 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症状,医生可能会要求使用家庭检测试剂盒每4-6小时在家中监测一次酮体水平。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生会要求进行酮体检测:
- 血糖水平连续2天高于250mg/dL
- 想进行大量锻炼并且有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在医生办公室进行血液酮体检测时,他们会从手臂的静脉中采集血样,并将其送到实验室以检查血液中的酮体水平。医生会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酮、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酮体检测结果代表什么?酮体血液检测会显示以下结果:
- 低于0.6毫摩尔/升(mmol/L)=正常
- 0.6-1.0mmol/L=略高
- 1.0-3.0mmol/L= 中等偏高
- 高于3.0mmol/L=非常高
酮尿测试会显示以下结果:
- 无酮
- 微量酮 ( )
- 中等水平的酮 ( )
- 大量酮( )
降糖新方式:达格列净,把血糖尿出去!糖尿病原来可以这样治
达格列净,这位“降糖新药”在2017年在我国上市,它的出现在我国口服降糖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它不同于以往任何类型的降糖药,以前我们的降糖药都是干预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的,而它作为新型药物,则是另辟蹊径,通过“小便”降糖!
“老旧降糖”方式可以分为3种。
有的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进行降糖的;有的则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糖的;还有的是药物本身就是胰岛素或者是类似于胰岛素的物质。那不管怎样,它们都是在做关于“胰岛素方面”的工作。我们知道,胰岛素的增多就会增加对糖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
第一类,以往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主要是磺酰脲类降糖药,比如说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但这些药物存在一个大的缺点,那就是易发生低血糖、食欲不振、腹胀等等不良反应。
第二类,这类的降糖药就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比如说格列酮类、双胍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它们更适用于肥胖人使用,但作用力度不是很好控制。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更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并且肝功能易受之影响,对剂量把握要求较高,另外呢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应用这类药物也是要权衡利弊的。
第三种,这一类降糖药本身就是胰岛素,或者是类似于胰岛素类的物质。胰岛素应用是要在皮下注射的,有的还要静脉推注,因为口服胰岛素这个高蛋白制剂就会经过胃,胃酸就会破坏蛋白质剂,胰岛素的活性如果没有了,就起不到降糖的效果了。所以胰岛素一般都是注射,而不用来口服。另外打胰岛素这件事谁都不愿意做,关键是疼,没完没了,每天都要扎肚皮,这种降糖方式不令人接受,也就限制了胰岛素的更广泛得应用了。
以上我所说的三种降糖方法与药物,虽然目前还在应用,但已不是最佳的选择了,而截止到目前,我们有了降糖的新方法,一切归咎于新药——达格列净的诞生。
那么达格列净降糖效果怎样呢?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看它的名字,它的名字起得好。它叫做SGLT2抑制剂,中文名字叫做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这样说您可能听不太懂,举一个例子,一个没有高血糖的正常人,每天就会有大概30块大白兔奶糖的糖量要从肾小球过滤到尿液里面,也就是有30个糖块被排到原尿里,而这绝大部分的糖又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里面,真正的由尿排出到体外的糖量只有1%。而我们现在说的达格列净,它是可以干预肾脏对糖再吸收能力的。它可以使肾小管不再吸收过多的糖分,这样重吸收的糖分少了,血液里的糖呢也就少了,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
这种降糖机制与以往的所有药物的降糖机制是完全不同的,达格列净降糖原理是把葡萄糖从小便中尿出来,而非把它消灭掉,跟垃圾填埋一样,而非把垃圾焚烧造成大气污染。这样做,对于保护心脏、肾脏或者血压都是有益处的。
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列净类药物,比如说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它们都有一个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服用后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多发于女性高血糖患者中,这是由于生理排尿器官的差异,以及细菌霉菌的喜糖特性。这造成了女性患者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所感染。所以用此类药物一定要多喝水,勤观察一下泌尿路的情况。
好!以上是降糖新药达格列净的介绍,如果觉得这个药物适合您降糖,可以找线下医生评估用药,谢谢观看!
#健康明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