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视力问题(糖尿病引起的视力问题)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对视力的影响|视觉疲劳的症状和破解办法

专家面对面:糖尿病对视力的影响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眼科主任陈再洪: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有30%的几率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时候糖尿病患者会忽视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而这类病变往往是不可逆的。我们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视功能。

专家面对面:视觉疲劳的症状和破解办法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眼科主任陈再洪:视疲劳也称为眼疲劳,它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个跟我们的用眼时间过长,或者用眼习惯不对有很大的关系。视疲劳主要表现为眼睛胀痛、眼睛干涩、结膜充血或者是畏光流泪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还会导致视力下降。

我们在长时间用眼后可以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或者全身运动,来缓解视疲劳。

如何拯救糖尿病患者的视力,请看眼底病专家有哪些办法

如今糖尿病已经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威胁会越来越大。由于长时期血糖水平的改变,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的损伤,这种损伤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会有1/3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到全身的血管和神经,这其中也包括眼底的血管和神经。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这其中又有约1/3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截至2017年,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文献报道计算,理论上我国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约71万。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是视力损伤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

黄斑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为什么会出现水肿?

我们每个人都有黄斑,黄斑是我们每个人眼睛中心视力最敏锐的区域,也就是说一个人1.5的视力是黄斑在发挥作用。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人患有糖尿病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发生DME。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也是由于长期血糖水平不稳定的状态导致视网膜的脉管系统受到损伤,也就是提高了血视网膜系统的渗透作用,使得血视网膜的通透性增强了,积液(渗透液)进入黄斑部位,从而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想而知,黄斑这么敏锐的区域,糖尿病性的黄斑水肿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视力下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什么需要及早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发生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视野的中心区域会有暗点,也就是斑片状的视物模糊,难以清晰地看到细节,包括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对比敏感度会下降,看到的颜色是暗淡褪色的,看物体的颜色会改变,有发暗的感觉;看物体的形状有所改变,有时候比实际形状变大了,有的时候也会变小了,直线在视野的某些部分出现波浪状或断裂。DME患者的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的工作状态,给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导致的视力丧失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可以治疗的

2012年前,医生们只能使用激光来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激光治疗虽然可以阻止DME进一步进展,但是无法恢复或提升DME患者视力,还有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等,进一步影响视力的不良事件,临床急需新型治疗手段。

近几年,随着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的出现,局部抗VEGF注射已经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在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有九成医生选择抗VEGF治疗黄斑水肿7。在我国台湾地区,医生通过调查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一旦丧失视觉功能,会首先丧失工作能力,其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并带来巨大的照护负担。所以疗效明确的阿柏西普在台湾地区被加快审批进入医保。

新型治疗手段抗VEGF

给DME患者带来视力获益

眼底病治疗曾经是眼科最为棘手的领域,近些年随着技术和药物的进步,在我国一些创新手段已经得到应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教授介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黄斑区微血管渗出和新生血管生成造成的,阿柏西普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抗并阻断被称为VEGF的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生长,消退DME水肿,使患者病情不再发展。相对于激光治疗,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逆转病情,让部分患者已经失去的视觉功能重新恢复,即便是重度DME也可以提高1行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抗VEGF还具有有效率高、治疗风险低等优势。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抗VEGF治疗黄斑水肿,初始5个月连续每月注射一次,然后每两个月(8周)进行检查并注射一次。患者治疗12个月后,可根据视力、解剖学结果延长治疗间隔。这样的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etes Atlas: 5th Edition. 2011; 2.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etes Atlas: 6th Edition. 2013; 3. IDF Europe. www.idf.org/sites/default/files/idf-europe/IDF Toolkit_Backgrounder_FINAL.pdf.Accessed June 4, 2014.

2.2018中国计年鉴、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 4-67..

4.中国心血管并报告2017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1-8

5.Xie, X.W.,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09, 19(1):91-99.

6.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etes Atlas:6thEdition.2013

7.Stone TW, ed. ASRS 2018 Preferences and Trends Membership,Survey. Chicago, IL. Americ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2018.© 2018 Americ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得了糖尿病视力却不行了?专家:患者应定期查看眼底及时发现干预“糖网”

“为什么我明明得的是糖尿病,但是视力却越来越不行了?”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童晓维提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没有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病变会导致视力损伤和失明无法恢复。

30岁的李女士患有糖尿病,怀孕期间出现视力严重下降,生完孩子几乎失明了。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却什么都看不见,李女士陷入了严重抑郁中。事实上,临床经常遇到40岁至50岁甚至30岁以下的患者因不重视糖尿病并发症,错过治疗时机、继而失明,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增加了难以承受的负担。

童晓维说,糖尿病眼病是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糖网”。所谓“糖网”,即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从而变得脆弱,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专家介绍: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糖网”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已出现糖尿病性肾脏并发症的患者都是“糖网”高危人群。此外,“糖网”发生和糖尿病的病程时间有密切关系,患糖尿病时间越长,发生概率越大。

“糖网”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尽管出现眼底出血,但只要没有波及黄斑,视力可能依然不受影响,极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往往已经相当严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可致盲,且病程不可逆。为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形成定期检查眼底习惯。当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重影、黑影遮挡等时,就应高度警惕。

记者获悉,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已在全市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商务楼宇开展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简称VIMC)试点,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以人工智能技术缓解城区、郊区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该创新模式解决方案正在向长三角区域推广,并在全国树立标杆。

所谓VIMC,是以智慧化、标准化、一站式服务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聚焦重点眼病实施动态连续的视觉健康分级分类管理。该模式可全面提升医防融合、全程连续、精准高效的视觉健康管理效能,保障居民视觉健康。

未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将持续建设专业化眼底疾病诊疗系统和便捷化诊疗模式,为更多眼病患者带来光明希望;同时打造更多VIMC便民应用场景,让市民在地铁、公园等公共场所享受到便捷的眼底筛查服务。

内图说明:上海市眼防中心当日举办科普活动。

来源: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