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没有(糖尿病有没有彻底治愈的)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怎么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或许可以从这4个方面判断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后都不知道,因为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导致他们忽略而没有发现,而糖尿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控制是能够避免血糖带来的伤害,因此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自己患上糖尿病?

一、容易饥饿

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由于高血糖的出现,这样患者身体多余的糖分被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就会让身体缺乏能量而容易出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食欲也会跟着增加,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容易饥饿,并且在补充食物后一段时间又突然感觉饥饿,就要特别的注意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

二、经常感觉到口渴

在早期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而在出现口干舌燥的时候身体第一反应会出现口渴,就需要不停的喝水,而不停的摄取水量就会让尿液的数量增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就会让身体长期处于脱水的现象,从而让自己经常感觉到口渴。

三、视力莫名的变差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眼睛中的液体浓度变高,也就容易让眼睛的视力出现问题,因此在发现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或者是看东西模糊的时候不要过于小觑,也不要以为是近视发生了,要及时进行眼睛检查,并且监测血糖。

四、手脚发麻抽筋

有很多中老年人会反映自己突然间出现手发麻脚抽筋的现象,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多数的患者认为这是缺钙的症状,也就会进行补钙。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有可能和糖尿病有关系,要注意在进行补钙后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看是不是高血糖导致的。

温馨提示,大家要知道的是,平时对于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要有所了解,并且如果发现自己身体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特别的重视,只有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和其他相关检查,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也能够让自己及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糖尿病发生自己不知道,而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到底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不要总怪遗传、怪糖,2个原因值得深思

现在的“糖人”越来越多,相信对于很多糖友来说,当确诊糖的那一刻,都会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逐渐接受了事实之后,对于平时爱吃糖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是原因,而若并不爱吃甜的,可能会把原因归咎于遗传。该病到底是怎么来的?提醒大家不要总怪遗传和糖吃多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也别忽视了,下面就和大家讲一讲,建议学会避开。

对于有家人得糖尿病的人来说,自己中招的几率的确要比他人高一点,但这并不是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家族史,但自己却中招了。

除了这个因素,大家想到的更多的一个可能就是跟吃太多糖有关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等的,虽然它名字中有糖,但实际上它是代谢异常引起的问题,是体内的胰岛功能出现异常了,并非单纯吃糖吃出来的。不过,虽不是对等的,但长期摄入太多高糖分,是不利于胰岛健康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增加风险。

对于嗜甜的人来说,多注意点不是一件坏事,管住嘴,少吃点,此外,也要少吃点盐分高、油脂高、蛋白过高的食物,有助于降低风险。另外,也有助于降低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降低肾病、骨骼、口腔疾病风险。

以下2个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也提醒大家要加以重视:

1. 炎症

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只是小毛病,甚至不需要干预也能慢慢好,但如果它是慢性的,提醒大家重视,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并不少,该病就是其中一种。

《自然医学》上指出,人体内持续的炎症,对于该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有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友来说,他们体内的有炎症水平易升高。这会影响到胰岛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血糖水平,它不仅容易增加发病风险,也是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因素,若忽视,并发症找来的速度或会更快。

所以,学会预防,降低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或就可以降低风险,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建议:

平时不要乱吃药,也不要乱吃一些保养品,如果身体不舒服,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相关药物,而不是自行服用,尤其是抗生素和消炎药这两种常会被大家当成是一种药,更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要少吃容易引起炎症的食物,比如重盐重油重糖的,而是应该常吃些有助于抵抗炎症的食物,比如新鲜果蔬,也要多饮水。

2. 肥胖

这既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同时也会加重体内炎症,增加风险。

对于不少糖友来说,体重都超重了(当然这并不代表瘦人就不会得),与四肢比较胖的人相比,腰腹部胖的人,发病风险相对更高。肥胖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很多这样的人平时的运动量往往也比较少。

对于这个因素来说,控制好体重则有利于降低风险,其实没什么捷径,管住嘴、迈开腿仍然是关键。大家更要注意的是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避免陷入误区,另外不要过度减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体重太低也不是件好事,尤其对于老人来说。

综上所述,虽然该病和遗传和饮食有关,但不光只有这些,关于饮食,也并不是单纯的因为糖吃太多,以上两个因素提醒大家要重视,把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炎症要积极看待并及时干预,给身体消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具体怎么做,文中给出的建议不妨参考下。

参考资料:

[1]吃糖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答案在这里.北青网.2021.05.06

[2]炎症竟是糖尿病的重要帮凶!伤血管,损肝脏,促感染......危害无穷.北京卫视养生堂.2018.03.15

[3]国际公认:炎症是造成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关键,尽早防治.潇湘名医.2019.12.06

[4]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吃出来的吗?这两个因素可能比吃危害更大!.丁香医生.2017.04.22

糖尿病并非无迹可寻,其实身体早已给出提示,可惜很多人都没察觉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而是在偶然检查身体时才惊讶地发现体内血糖水平超标了。但血糖升高不是悄无声息的,早期的时候其实身体就发出了以下几个求救信号,可惜只是被你忽视了,若是能早发现早缓解,或就能避免出现该问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东西会模糊,视力会突然下降,这看似是用眼过度或眼部问题,但其实当体内血糖升高时,葡萄糖等代谢物会进入眼球的晶状体,其中的盐分大量排出了,渗透压也会随之下降,会使得晶状体凸出,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视力,若是视力本来正常但突然模糊了,要考虑这个原因。

还经常会犯困,即便在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水平偏高,使得大脑对氧气十分敏感,缺氧让人打哈欠想睡觉,白天很嗜睡,特别是午饭后不睡就受不了,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更多见。

身体很容易出汗,糖分也是能量,出现该问题,体内最多的是糖分不可缺少的就是能量热量,如果你以前没有反应但最近却频繁出汗,晚上睡觉盗汗白天也莫名的会出汗,要注意。当然,若是一直以来都是易出汗体质,不用担心,或者是女性在更年期期间出汗,也是正常现象。

也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现象,可能有人会疑惑不是血糖过高吗,又怎么会变低?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迟缓了,无法与血糖保持同步,后者低的时候前者反而高了,在吃饭前会异常饥饿,不吃点东西就容易心慌。

皮肤还会变得干燥发痒,血糖水平高,体内葡萄糖含量就会升高,会影响到神经的调节能力,刺激到皮肤,让其处于一种慢性的缺水状态,变得干燥,逐渐地甚至还会出现化脓、感染等现象,别总以为是皮肤问题。

其实该问题的前兆还是比较多的,也较为明显,但可能由于比较常见,易混淆,很多人都没有当回事,也有的人忍耐力比较强,总觉得挨一挨就过去了,对问题的敏感度降低了,但若是不尽早的采取措施控糖,还可能会引来其他问题。

想要避免出现该问题,及时降糖是首要任务,建议大家要做到:饮食上不碰高塘食物,也要注意辨别“隐形糖”,以清淡为主,可以遵循少食多餐、少油少糖少盐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修复,坚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血糖水平或能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综上,该问题并不是毫无预兆,只是以上几种刚开始的信号你没有察觉,若中招,建议及时检测一下血糖值,如有异常,也能做到早发现早重视早缓解,或许就能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