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靠谱(糖尿病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致百病不可信 糖尿病也不是吃糖吃出来的

近年来,糖与健康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朋友圈里时常有文章盘点糖的各种危害,说中国人摄入糖太多,导致肥胖、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需要“戒糖”来改善健康状况。其实,“糖致百病”不可信,减糖应科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与此一致,同时倡导大众以科学的膳食知识为指导,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数据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多,远低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糖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糖与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

很多人认为吃糖对身体有害,甚至还会吃出糖尿病来,这是一个常见误区,糖与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型糖尿病的患病基因来源于父母双方,以及气候、病毒感染、婴儿期喂养方式这三种因素;二型糖尿病高风险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年龄增长、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和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遵医嘱严格控制糖的摄入。

有文章指出糖会导致食道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事实上,癌症是遗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饮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没必要“戒糖”或“断糖”饮食

但有两类人群要注意减糖

任何形式的能量过量摄入均会导致肥胖,单纯把肥胖成因归结到糖身上是不正确的。预防肥胖的关键是保持能量平衡,通过身体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对于时下流行的“戒糖”或“断糖”饮食,盲目戒糖没必要,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减糖。通常来说,两类人群应注意减少糖的摄入:

第一类是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虽然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血糖,但应控制糖摄入量。

第二类是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过多摄入糖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糖的摄入。

一日三餐的厨房用糖

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提到“减糖”,人们通常将目光聚焦在预包装食品和饮料上,而烹制一日三餐的厨房则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糖的首要来源是烹调用的食糖(28.2%),第二位是含糖乳制品(24.2%),第三位是焙烤食品(19.9%),第四位是饮料(17.7%)。加之居民在外就餐和外卖频次不断上升,控制家庭、食堂、餐厅厨房中糖的用量至关重要。建议平时在烹饪过程中逐渐减少食糖用量,适应和培养清淡口味,从而减少糖的摄入。

建议每个人从自家厨房开始,逐渐减少添加糖的使用量,培养清淡口味。有减糖需求的公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饮料,保持健康体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文/钟凯(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患者须谨慎,这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含糖量却是第一名

像蛋糕,奶茶,可乐这些食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清楚的知道,这些都是不能碰的。但如今糖被应用的太广泛了,一不小心就中招了,像是外面的餐馆做菜,下糖或是下油那都是极其大方,另外还有一些肉质,是加工后的半成品,无法改变。

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要少在外面吃饭,自己做饭当然是最好的,但也有许多食物,我们不得不买,那这样我们该如何避免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呢?

这些食物看起来健康,实则含糖量并不低

1. 酸奶

现在超市中出售的酸奶为了销售量以及口味,加入了非常多的糖,而且有时为了酸奶的口感更好,还会加一些蜂蜜甚至更多。出品商也想过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少放一些添加物,但销售量却不好。

因为人们喜欢吃甜的食物,相当于一种本能。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是为了酸奶里面的蛋白质和钙以及益生菌,就喝一杯酸奶,就太不划算了。

2. 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里通常都是含有糖分,所以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是因为运动后产生的低血糖,就没有必要去买这些。

3. 沙拉酱

然后吃沙拉是好事,但是配上沙拉酱就可不了,沙拉酱含有超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不适合想低脂低糖的人食用。

4. 番茄沙司

在吃三明治或者是蛋包饭中,都会配上番茄沙司,虽然看起来很有食欲,味道也是极其美味,但其实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每100克的番茄沙司就含有20多克的糖。

怎么避免看起来健康,但其实含有非常多糖的食物?

1.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自己做,哪怕是自己加了糖,也有个数。

2. 在外面不得不吃饭,需要点外卖,也尽量选择一些靠谱的商家,或者是打电话过去,明确的告诉商家我不吃什么。

3. 在超市里购买一些商品时,多看看食物配料已经营养成分。

以上就是关于食物含糖的辨别方法,不仅是血糖和肥胖的因素,还有和心脏病脂肪肝有关,所以为了健康,我们一定要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致百病不可信 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与此一致,同时倡导大众以科学的膳食知识为指导,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数据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多,远低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糖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很多人认为吃糖对身体有害,甚至还会吃出糖尿病来,这是一个常见误区,糖与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型糖尿病的患病基因来源于父母双方,以及气候、病毒感染、婴儿期喂养方式这三种因素;二型糖尿病高风险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年龄增长、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和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遵医嘱严格控制糖的摄入。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内容